《上古迷思: 三皇五帝到夏商》之一百三十七

有时间看看书,打打字挺好的。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孟子把自己的想象完全当真了,得意洋洋地说:“征(伐)就是正的意思,如果每个人都端正自身,哪里用得着战争?”(“征之为言正也,各欲正己也,焉用战?”)孟子不仅肆意“解读”史实,还在玩文字游戏!“正”虽然是甲骨文“征”的本字,但“正”的原始意义恰恰是王征讨不听话的诸侯,后来“正”的”征讨”之意消失了,这才有了“征”。到孟子时代,只有他老人家像孔乙己一样,说出“征之为言正也”的“古雅”之语。另外,周攻商不能称之为“征”,无论如何,姬发都是在以下犯上,“征者,上伐下也”,这可是孟子自己说的。那么“伐”又是什么意思?在甲骨文里,这个字的造型很冷酷,用戈刺人脑袋要人命,而不是用温厚的手掌抚摸脑袋做思想工作。

        姬发显然不知道七百后孟轲说的风凉话“焉用战”,商军其实和周军展开了一场大血战。朝歌守军作为帝辛的嫡系军队一马当先迎击姜大神率领的先锋队,双方打得不可开交,如果正常打下去,西周并无胜算。姬发对此再清楚不过了,所以他才对帝辛忌惮得如同惊弓之鸟。加上周军是长途奔袭而来,必须要短平快结束战斗,否则等到商军驰援,那就成了牧野上的饺子馅。

        姬发站在檀车之上,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让姜大神赶紧想辄联系上微子。姜大神涨红着脸,说俺和大王“咸有一德”,我也正准备问大王如何联系上微子同志。姬发闻言差点从车上一头栽下去,但装着很欣慰的样子,和姜大神击掌道:太好了,我们君臣一心!姜大神顾不上姬发的高级黑了,吞了一大把速效救心丸,胡子都硬得竖了起来,视死如归地说:大王,如果微子那个王八蛋耍了俺们,俺们做鬼都不要放过他,好不好?姬发捂着胸口说不出话来,也从兜里掏出一大把救心丸。

        就在姬发和姜大神比赛吃救心丸之际,战场形势发生了变化。彪悍的商军先锋队鏖战正酣,突然喝醉酒似的一个个倒了下去。他们不是突然心肌梗塞,而是冷不防被后面的人捅了刀子,那些干掉先头部队的人,立刻掉头往后冲杀,这便是《尚书·周书·武成》所描述的“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姬发和姜大神目睹此情此景,激动得热泪盈眶,基情四射地拥抱在一起。

        可怜帝辛的商军不战自溃,一泄千里。导演这场“反戈一击”的正是微子,只有他有这个能力策反并统筹倒戈,要知道,那些俘虏是多国部队,让他们临时“统一思想认识”,没有一个好“政委”是不可能的。

        难怪《大明》在写到牧野大捷时不知所云,因为周军的大捷和周军无关,《大明》里的周武王怎么看都像是在检阅军队,而不是在战斗。

        看着作鸟兽散的商军和在朝歌城下恭候的微子,姬发挥舞黄钺和白旗(举白旗不是投降,因为旗上有白牦牛尾巴,故曰白旗)大喊:“同志们,杀进朝歌,活捉纣王!“

        至此,我们可以知道密信的内容了:朝歌主力空虚,东南部落俘虏将在掌控之中,速来!勉哉,不可再,不可三!毛泽东认为微子差遣了两个人去请兵,当指此事,至于是哪两个人并不重要,不过费仲和胶鬲至少必居其一。

        《周本纪》对牧野之战只有寥寥数语:“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肘。”,就算只有这么几个字,还是显得很累赘,用大白话说都比这个简洁:商军虽人多势众,但都盼着西土的解放军,于是反水,商军大败。

        这段话在逻辑上讲不通。如此大面积的民心“葵花朵朵向阳开”,照说早就传遍五湖四海了,姬发不知道吗?他也太不食人间烟火了!如果知道,他为什么要等两年?上次孟津阅兵在有八百诸侯撑腰的情况下为什么还抱头鼠窜?既然人民“心欲武王亟入”为什么武王还那么怂?就算是卖拐,起码在逻辑上得有点诚意吧?

         “纣师皆倒兵以战”是真的,但跟“葵花朵朵向阳开”无关,一切始于一封密信,终于一封密信,如此而已。(本节完)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