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读书不仅是一种消遣
我在LUM学习的专业是阅读(reading), 属于教育学范畴,主要训练未来中小学教师教授英语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到美国之前,认为读书只是个人的事情,与整个国家民族并无多大关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读书只是一种消遣方式,‘无聊才读书’嘛。对于以读书为‘业’的知识分子来说,这是他们的工作,再忙再‘有聊’也要读书。 但是,美国人把‘reading’作为中小学一门主要语文类课程,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在读书的技能和习惯的培养上,为什么要那样?我开初是很不理解的。
中国的中小学校,把语文设立为一门主课,把文学和语法都结合在一起,‘眉毛胡子一把抓’。记得我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四川新繁县一中(现在合并到成都市新都区,称新都区第二中学)读初三时,语文课曾经分裂为文学和汉语两门课,但是为时很短,到成都市第十七中学读高中,又合并成一门课了。语文课无论使用哪一种结构模式,都没有专门包含培养学生课余读书习惯和教授读书技巧与方法的内容,直到目前仍是这样。这种情况,现在在我看来就不能不是一种遗憾了。
美国人把中小学的英语(English)课,叫语言艺术(language arts)课,是包含了好几门课程的综合性科目。其中阅读(reading)是训练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在九年级之前。其他课程还有文学(美国文学和世界文学),写作和言语表达(speech—训练学生在公共场合讲话的能力与技巧的课程)。所以,一门中国语文课,在美国就可能分成若干科目,拆分开来从各个细小方面训练学生,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与话语水平。
阅读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就像学习钢琴一样,需要大量操练,因此我的研究生学位计划(degree plan)中,包含了好几门实践性课程,编号为‘课程设置429’的就是其中之一。在学校和校外进行很多阅读实践或阅读辅导活动,便是这门课程的一项要求。
通过各种测试来评估一个学生的阅读水平,并且为他量身定制一套针对性很强的阅读计划,以此来有效提升他的阅读水平,这类阅读叫诊断性阅读(diagnostic reading)。这种阅读能力评估方式,凸显了阅读课程的实践性,是中国的语文教学所没有的。
我曾经为一个名叫大卫的三年级学生(third grader)作过诊断评估,这是我的专业训练的组成部分。大卫是个瘦小的黑人小男生,见生人时有些腼腆,每次来测试都由母亲陪同。测试在每周二下午四点钟,一连四周在教育学院的评估中心进行。这种测试很像视力测试,总是从比较容易的一级开始,一直到他在阅读中发生不能克服的困难为止。测试的方面包括阅读字数、速度、词汇量、理解水平等,不仅包括默读,也包括有声阅读。
大卫可能是发音器官存在一定问题,他有声阅读部分进展较慢,影响后来的默读进度,最后评估认为,他存在某种程度的诵读困难症。‘诵读困难症’(dyslexia)是个专用术语,是影响学生/成人阅读能力的一种心理或生理疾病。把阅读能力的欠缺,上升到心理和生理高度来定性和研究,凸显了美国人对阅读的重视程度和研究高度。
在美国阅读专业的实践训练,教给了我很多新的有用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让我在回国后的英语阅读和写作教学中获益良多。比如对英语阅读与英语写作的内在联系,原先认识得并不深刻,往往把它们看成是两门独立课程。学习了阅读专业的课程后,我才懂得了这两门课程,实际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遵循着同样的思维逻辑和规律,是和一个民族的思维定势(mind set)紧密相关的。外国人学习英语写作,是把自己放在作者的位置上,用英美人的思维习惯和逻辑来思考问题,然后使用他们的语言把内容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阅读,可以看成是‘逆向解码’,从材料的字面上分析并遵循作者的思维逻辑,弄明白他们在文字中表达出来或包含其中又未表达出来的含义。
前面提到的诊断性阅读,是ULM教育学院针对社会开展的一项有偿服务。不仅如此,美国的大学教育学院,还承担着一些再教育的社会责任。既有请进来的,比如summer school 对在职教师的培训,阅读诊断性评估,也有走出去的项目。我曾跟随导师米勒博士开展过一个职工扫盲计划(adult literacy program),也是属于‘课程设置429’的一个项目。
项目地点在一个鱼类加工厂,位于路州西南部,大地名记不得了(记得我和米勒博士每次坐他的车去,跑了一个多小时,途中还路过了‘飞虎将军’陈纳德曾经住过的小镇Natchitoches)。我们的任务是,先在这家工厂30岁以上、未获得高中文凭的职工中开展阅读能力评估,然后再为他们制定阅读计划。这是一项由州政府资助、委托ULM教育学院来实施的计划。我参加了头两次活动,都是在职工的工间休息时进行,然后在离开前,把有些工作布置给工厂的相关负责人协助完成。1995年5月我毕业离开后,米勒博士的另一位日本来的女研究生顶替了我的角色。后来的计划进行的结果,我就不得而知了。
上面那项计划是针对成年人的,对社会上的未成年人,ULM教育学院也承担了更多的教育甚至拯救性责任。我们在Tri-District Boys & Girls Club(三区男女生俱乐部)进行的阅读辅导活动,就属于这种类型的工作。从名称上看,你一定以为这是个与country club(乡村俱乐部)类似的休闲娱乐单位。实际上,这个单位的性质与它的名称相去十万八千里,这就是一所中国称之为少管所的地方。之所以使用这么一个优雅的名称club,我想是当局不想刺激那些有问题的少男少女和他们的家长,或者是不想让它遭到社会的歧视吧。
少管所位于165号州际公路西面,离ULM很近,开车去也就二十分钟左右。米勒博士派我和另一个叫汤姆的白人男研究生去,每隔两周的星期三上午去,头两次去是汤姆开车带我去,之后便是我自己开车去。我们只去它的男生分部,没有去过女生分部。这个分部在一幢老式两层楼房的底层,有几间小教室,一个办公室,外面有一个不大的操场。从未去过那种地方的我,第一次去心里有点发怵紧张,起初主要由汤姆主持辅导,我只是站在他背后配合。
男生分部只有十多个学生,都是清一色的黑人少年,十四、五岁,最大一两个十七、八岁。他们都是犯有轻罪但又不够判刑,或者正在接受当局进一步刑案调查的人。少管所的理想目标,是让他们来此补习功课,最后获得一纸GED(general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的缩写,意为‘普通教育水平’,相当于高中文凭)证书,然后再走向社会或升学或自谋生路。
学生们并不在意我们的到来,对我这个半老的中国人,更是满不在乎。大家随意地坐在座位上,目光有的显得木然,更多的是游移不定四处随意投射。我们发给材料让他们仔细阅读,有几个孩子配合得较好,立刻埋头读了起来,其余的人则是神情不定地敷衍我们。后来我独自一人去的那段时间,我和学生们熟悉了一些,关系也较为融洽些了。正事完成后,我喜欢和他们开开玩笑,特别想了解这个club和学生们的一些具体情况。
从交谈中,我得知Club 是教育部门经办,门罗市政府资助。学生每天必须由家长送到学校,由班主任签到,学习半天,中午再由家长接走。每个月满勤的学生家庭,还能得到政府发给的一定金钱补助。
那位安静地坐在教室后面的黑人老头,是他们的班主任,一个退休黑人教师,我已经忘了他的名字。他总是坐在后面注视着整个课堂。他有一副慈母情怀,平时很配合我们的工作,对课堂上捣乱的孩子也总是轻言细语地招呼,态度和蔼慈祥,从不发火。
这些问题孩子的家庭大多比较贫穷,很多还是单亲家庭。他们来这里,或者是因为在学校打架斗殴,或者是有小偷小摸行为,也有少数是因为用器械伤人。我最后两次去辅导时,就发现有一个十六岁的孩子已经两次缺席,依稀记得名字好像叫桑巴。当我问他为什么缺席时,大家都对我抿嘴微笑。我不解,再问班上那个比较本分的大个子学生。他笑着说,“进去了”。我才很快明白,桑巴已经被逮捕进监狱了。
想不到,我的这个阅读专业和阅读课程,无论是向上还是向下都在传递正能量。往大了说,阅读在美国社会承担起了传播文明和拯救‘灵魂’的任务。
不错,读书是可以打发闲暇时间,愉悦心灵,但是读书也是一种文化行为,可以扩大人的知识丰度,提升人的文化和道德素养,陶冶人的情操,可以让人拥有更完美的独立人格和判断事物的能力。试想,一个民族的大多数人都有读书的良好习惯,长此以往下去,整个民族会有怎样健康丰富的精神世界?他们还会闲暇时整天泡在酒巴、歌厅或者麻将桌上吗?还会为了一点小事而破口大骂乃至于大打出手吗?所以,往大处说,读书是一种信仰,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像业余健身和参加体育锻炼一样。读书习得的精神与气质的内化,可以克服整个民族浮躁和短视毛病,让民族变得更沉稳和成熟,最后获益的是国家的经济、政治和人文道德,整个社会的发展也会更稳健更和谐。
令人担忧的是,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我们中华民族是整体缺乏良好读书习惯和读书很少的民族。在飞机上,在火车上,在公园里等公共场合,大多数国人不是在高声聊天,就是在睡觉,发短信,刷微博,打游戏,玩麻将,很少有人在独自默默读书,但这在欧美和其他地方,却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据资料披露,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相比,中国人的总体阅读量少得可怜,确实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在这个世界上有两个国家的人最爱读书,一个是以色列,另一个是匈牙利。以色列人均每年读书64本。犹太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文盲的民族,就连犹太人的乞丐也都有一定文化知识。 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犹太人就有8位。另一个国家匈牙利,平均每500人就有一座图书馆,而我国平均45.9万人才拥有一所图书馆。他们常年读书的人数达500万以上,占人口的1/4还多,获得过诺贝尔奖的匈牙利更是高达14位。
记得有一位学者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社会到底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看阅读能植根多深。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读书不仅仅影响到个人,还影响到整个民族,整个社会。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这些话,有人听起来可能觉得言过其实,有点偏激。但是书籍和知识的力量,谁都不会否认。我真不希望看见中华民族变成一个可怕的民族和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我是在学习了我这个专业,并反思了我们民族的实际情况后产生的这种深深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