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系列二:多国纷争之一:徐羡之入相与宋武帝病逝

本人是喜欢历史的机械工程师,有点风马牛不相及。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笔者注:史书一般以刘裕建立南朝的宋为南北朝的开始,虽然北魏早已在这之前成为北方的主要国家。尽管这以后宋魏之争是主题,但西部还有许多小国(胡夏,西秦,北凉,西凉,仇池,吐谷浑)同时并存,而东北的北燕也仍然偏安一方。所以这一系列应称为多国纷争更适当。这一局面延续了二三十年,直到西北诸国和北燕先后被北魏征服,北方基本统一为止)

公元420年六月初九(壬戌),晋恭帝亲手在赤纸上誊写为他准备好的禅让诏书,将皇位让给宋公刘裕(刘裕的故事祥见五胡乱华的“金戈铁马”系列)。两天后,晋恭帝逊位回到琅邪王的府第。刘裕在大臣们再三请求下才答应接受禅让。

六月十四(丁卯),宋王刘裕在南郊设置祭坛,即皇帝位,成为宋武帝。至此,东晋正式灭亡。

宋武帝刘裕然后封晋恭帝司马德文为零陵王。对他优崇的礼遇,完全仿造晋初晋武帝对待曹魏后裔的方法,并在原来的秣陵县为他建造宫宇,派冠军将军刘遵考带兵防卫。同时降皇后褚氏为王妃。

六月十七,宋武帝任命弟弟司空刘道怜为太尉,封长沙王。又追封司徒刘道规为临川王,让刘道怜的儿子刘义庆世袭他的爵位。其余功臣像徐羡之等人,增位进爵各有差别。

宋追封刘穆之为南康郡公,王镇恶为龙阳县侯。刘裕到海上悼念刘穆之,说:“要是刘穆之不死,他将会帮助我治理天下。真可以说‘人之云亡,邦国殄瘁’!”又说:“刘穆之的死,让人看不起我。”

刘裕接着立皇子桂阳公刘义真为庐陵王,彭城公刘义隆为宜都王,刘义康为彭城王。

六月二十六,刘宋朝廷将《泰始历》改为《永初历》。同时太史上奏,说在东方黑龙出现了四次。

七月十五(甲辰),朝廷下诏封凉公李歆为负责高昌等七郡军事的征西将军兼酒泉公;封西秦王乞伏炽磐为安西大将军。其实这两个关西割据王只是名义上的宋国藩臣而已。

同时,宋交州刺史杜慧度出击并击溃了林邑叛军,杀了他们一半以上。林邑乞求投降,答应将他们前后掠夺的民众和财产全都归还。杜慧度在交州,为政认真仔细,就像治家一般,因此州里的官吏和民众无不对他敬畏热爱,州里城门夜开,道不拾遗。

八月十九(辛未),朝廷追谥刘裕的王妃臧氏为敬皇后,并在两天后立王太子刘义符为皇太子。闰八月初一(壬午),宋武帝刘裕下诏派人专门守卫晋帝的各座山陵。

宋永初二年(421)正月十二(辛酉),宋武帝到南郊祭祀,宣布大赦,同时任命儿子扬州刺史庐陵王刘义真为司徒,尚书仆射徐羡之为尚书令兼扬州刺史,中书令傅亮为尚书仆射。从此,徐羡之正式成为宋的首席大臣,也就是实际上的相国。

徐羡之字宗文,是东海郯人,他祖父徐宁担任过尚书吏部郎,后升为江州刺史,但在上任之前就去世了。他父亲徐祚之任过上虞令。徐羡之年轻时就担任过太子少傅王雅的主簿,刘牢之的镇北功曹;后来升为尚书祠部郎,但不肯就任,然后转为桓修的抚军中兵曹参军。他曾和刘裕在同一个府第就职,两人关系非常密切。当刘裕举起反桓(桓玄)义旗时,聘徐羡之为镇军参军,尚书库部郎,领军司马。他和谢混共事,谢混对他非常了解。徐羡之后来补琅邪王大司马参军,司徒左西属,徐州别驾从事史,太尉咨议参军。义熙十一年(415),他升任鹰扬将军兼琅邪内史,但仍然兼任大司马从事中郎。刘裕北伐时,转任他为太尉左司马,作为刘裕第一亲信刘穆之的副手掌管京都朝台的留任。

当初,刘裕提议北伐时,大臣们无不劝谏反对,只有徐羡之不作声。有人问他为何只有他不说话,徐羡之答道:“我官位已到二品,食禄二千石,心愿很早就满足了。如今二方(指刚被刘裕平定的南燕和交广的卢循)已经平定,国家领土也拓广了近万里,只有小羌(指后秦姚氏)尚未平定,而宋公为此日夜操劳。大家的意见不同,但又何必预测胜败?”刘穆之去世后,刘裕便任命徐羡之为吏部尚书、建威将军、丹阳尹,总负责留任事务(详情见“金戈铁马”系列)。徐羡之上任后,排场很大,出入宫有甲仗二十人跟随。他后来又转任尚书仆射,但仍兼职建威将军和丹阳尹。

义熙十四年(419),大司马府的军人朱兴妻子周氏犯了死罪。她有个三岁的男孩叫朱道扶,先是得了癫痫病。周氏因为他老是发病,居然把孩子活埋了,结果被朱道扶姑母的女儿告发,因而被判弃市(即东市处斩暴尸街头)死刑。作为录尚书事的徐羡之负责死刑的最后审定。他上疏说:“母亲爱孩子是天性,即使虎狼那样的野兽也一样。周氏的凶残,的确应当公开处斩,但臣认为法律之外,也应当注重宣扬道理。母亲由于儿子的原因判处死刑,作为儿子,难道不会觉得自己无地自容吗?所以虽然伏法者罪有应得,然而受害者却无法自容。因此臣愚见认为应当特赦,让她充军流放远方。”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

刘裕登基后,即将徐羡之进号为镇军将军,加散骑常侍。徐羡之是平民出身,也没有超人的学问,只是既敬业又勤恳地替宋武帝办事。一旦他身居宰辅,朝野大臣无不信服,都称赞他有宰相的气度。徐羡之沉默寡言,喜怒不形于色。他善于弈棋,但观棋时却总像不太懂得棋局似的,世人因此尤其推崇他。傅亮和蔡廓常说:“徐公通晓万事,却不随便评价对错。”

此时,宋武帝考虑到帮他登基的功臣们,便下诏说:“散骑常侍、尚书仆射、镇军将军、丹阳尹徐羡之,负责江州以及豫州的西阳和新蔡军事的抚军将军兼江州刺史华容侯王弘,散骑常侍兼护军将军作唐男檀道济,中书令兼领太子詹事傅亮,侍中兼中领军谢晦,前左将军兼江州刺史宜阳侯檀韶,使持节兼负责雍梁南北秦四州以及荆州的河北军事的后将军兼雍州刺史关中侯赵伦之,使持节兼负责北徐兗青三州军事的征虏将军兼北徐州刺史南城男刘怀慎,散骑常侍兼领太子左卫率新淦侯王仲德,前冠军将军兼北青州刺史安南男向弥,左卫将军滠阳男刘粹,使持节兼南蛮校尉佷山子到彦之,西中郎司马南郡宜阳侯张邵,参西中郎将军事的建威将军兼河东太守资中侯沈林子等,要么忠诚可靠,规划远谋,扶赞洪业;要么勤恳敬业,建树伟绩,挺过艰难。他们无不有始有终,功勋卓著,应当和国家休戚与共,得到巨大恩赐。徐羡之可封为南昌县公,王弘可封为华容县公,檀道济可改封为永修县公,傅亮可封为建城县公,谢晦可封为武昌县公,食邑各二千户;檀韶可增加食邑至二千五百户,王仲德可增加食邑至二千二百户;刘怀慎和到彦之各进爵为侯,王粹改封为建安县侯,并增加食邑为一千户;赵伦之可封为霄城县侯,食邑一千户;张邵可封为临沮县伯,沈林子可封为汉寿县伯,食邑六百户。开国的制度,一率遵照原来的章典。”

四月初一,朝廷下诏拆除包括蒋子文(三国时人,后来传说把他当作十殿阎王中的第一殿秦广王)庙在内滥建的祠堂庙宇,但为先贤以及建有大功或很有名望的人修立的祠堂则不在此例。

九月,宋武帝派人谋杀了被废黜的晋恭帝,然后率领百官临幸朝堂,假惺惺地为他哀悼了三天。十一月初六(辛亥),朝廷将晋恭帝安葬在冲平陵,宋武帝亲自率领百官瞻仰护送前往。

刘裕被封为宋公时,谢瞻担任宋台中书侍郎,他弟弟谢晦已是右卫将军,权柄很重。有一次,谢晦从彭城回京都迎接家室,结果来访的宾客盈门,车马把住家的巷子全堵塞了。谢瞻当时在家,非常惊讶害怕,便跟谢晦说:“你的名位并未太重,而人们趋之若鹜竟然到如此地步!我们家历来以恬静退让为重,不愿干豫时事,经常交游来往的也不过是亲朋好友。你现在权倾朝野,这岂能是我们门户的福分?”便用篱笆将自己的门庭跟他隔开,说:“我不想看到你这样子。”回到彭城后,谢瞻跟刘裕说:“臣本来只是个一般的士人,父亲和祖父的官位也不过二千石。弟弟年龄刚刚三十,才能也很一般,却得到称冠台府的殊荣,位居如此显要和亲近的大任。俗话说:福过灾生,也许不久这话就会应验。所以臣特意乞求降黜职位,以保护自己的衰落门户。”他前后多次陈诉要求,刘裕于是改任谢瞻为吴兴郡太守,但谢瞻还继续请求,终于改任豫章太守。

谢晦有时将朝廷的机密告诉谢瞻和其他亲友,谢瞻总是故意向亲友解释说,那些都是笑话,希望他们不要外传。当宋武帝即位后,谢晦因为有佐命的大功(详见“金戈铁马”),权位愈重,谢瞻也愈益忧惧。这年,谢瞻在任上得了重病,不肯治疗,还庆幸自己不久人世。谢晦得悉,急忙前往探视。谢瞻见到他说:“你身为国家大臣,又总领禁兵,现在这么老远的过来,只怕有人会在背后诽谤。”当时果然有人诬告谢晦谋反,幸而宋武帝不信。谢瞻病危后回到京都,宋武帝因为谢晦掌管禁卫,不能出宫过夜,便让谢瞻住在原东晋南郡公主驸马羊贲的故居,在中领军府的东门,好就近照看。谢瞻说:“我自己有先人的弊庐,何必要住在这里!”终究没搬过去。他临终时,留给谢晦一封遗书,说:“我有幸遗体完整,归骨山脚,也没什么遗恨。贤弟应当考虑自我勉励,为国为家。”他去世时三十五岁。

永初三年(422)正月初十,朝廷任命徐羡之为司空、录尚书事,仍然兼任扬州刺史;任命江州刺史王弘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任命中领军谢晦为领军将军兼散骑常侍,入值殿省,总领禁中宿卫。自此,谢晦成为徐羡之之下最有权势的大臣。

谢晦字宣明,是陈郡阳夏人。他祖父谢朗曾担任过东阳太守,父亲谢重任过会稽王司马道子的骠骑长史。他兄长谢绚,曾是刘裕的镇军长史,很早就去世了。谢晦起初是孟昶建威府的中兵参军。孟昶死时,刘裕问刘穆之道:“孟昶的参佐中,谁最有资格到我府上来办事?”刘穆之举荐了谢晦,刘裕当即任命他为太尉参军。刘裕曾审讯囚犯,但那天一早刑狱参军有病不能来,他就请谢晦代他。谢晦在车里阅览审讯案子的文件,办事迅速干练。相府事情很多,狱讼案子成堆,谢晦即时处理,不曾出错,办得清清楚楚。刘裕非常惊奇,当天就任命他为刑狱贼曹,后又转为豫州治中从事。义熙八年(412),刘裕提倡土断(即落实户口,取消北方侨民不交赋税的政策,当然实际要比这复杂得多)流落到南方的郡县北方侨民,并让谢晦判别扬州和豫州的民户。谢晦在处理这件事上的公允受到普遍称道。他后来成为太尉刘裕的主簿,跟从他出征刘裕的政敌荆州刺史司马休之。当时刘裕女婿徐逵之战败死于沙场,刘裕大怒,准备亲自披挂登岸。诸将再三劝谏,刘裕都不听,反而更加愤怒。谢晦上前抱住刘裕不让他走,刘裕说:“再不松手,我杀了你!”谢晦说:“天下可以没有谢晦,但不可没有明公。谢晦死了又有什么要紧!”这时大将胡籓已经登岸,司马休之的士兵退走,刘裕这才作罢。

谢晦仪表堂堂,风姿绰约,善于言笑,眉目分明,鬓发漆黑。他涉猎文义,颖悟赡详,刘裕非常宠信欣赏他,超过其他僚佐。他跟从刘裕出征洛阳和关中时,府里内外重要事情全都委托谢晦。刘穆之派使者来汇报朝廷的大事时,谢晦往往擅自更改报告的措辞。刘穆之知道后,很生气地让人转告他说:“你难道就没有回来的时候吗?”言外之意就是回来看我怎么收拾你。刘裕想让他担任从事中郎,派人征求刘穆之的意见,刘穆之坚决不同意。所以刘穆之在世时,谢晦一直得不到升迁。刘穆之的死讯抵达当时还在关中的刘裕那里时,刘裕恸哭不止。谢晦那时正当值,得悉此事,非常开心,便自己跑进刘裕的楼阁打听刘穆之的死因。当天刘裕就将谢晦转为从事中郎。

刘裕刚被封为宋王时,就提升谢晦为右卫将军,不久又加侍中。刘裕受到禅让,在石头城登坛祭天,预备法驾入宫时,谢晦率领游军作为警备,接着升迁为掌管禁兵的中领军,仍然兼任侍中。但在永初二年(421)时,因为任命大臣上的失误,被免去侍中。不过此时又升迁为领军将军兼散骑常侍,和西晋中军将军羊祜一样,入值殿省,总领禁中的宿卫。

同年(422)二月初四(丁丑),朝廷下诏将豫州淮河以东的地区分出来设置南豫州,州治在历阳,任命皇子彭城王刘义康为刺史。又将荆州十郡分出来成为湘州,州治在临湘,任命左卫将军张邵为刺史。

三月,宋武帝身体不适。太尉长沙王刘道怜、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领军将军谢晦、护军将军檀道济一道进宫为他侍奉医药。群臣请求祈祷神祇,宋武帝不许,只让侍中谢方明到宗庙向祖先报告病情而已。宋武帝生性不信神仙鬼怪,身份低微时还信点符瑞之类,但到富贵腾达后,史官跟他提起天象或怪异事情时,他总是拒而不答。

同时,檀道济被外派出任镇北将军兼南兖州刺史,镇守广陵,负责都督淮南诸军。

皇太子身边多数是奸佞小人。谢晦跟宋武帝说:“陛下年岁已高,应当考虑如何保存江山万世。皇位神器至关重要,千万不能让肩负如此重任的人所用非才。”宋武帝问:“庐陵王怎样?”谢晦说:“臣请求前往观察观察。”于是出宫造访庐陵王刘义真。刘义真很想和他深谈,但谢晦不怎么答理他。回宫后,他跟宋武帝说:“庐陵王德轻于才,不适宜作人主。”三月初五(丁未),宋武帝下诏任命刘义真为负责南豫、豫、雍、司、秦、并六州军事的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豫州刺史。从这以后,大州刺史都兼任军事都督,多的可以负责五十州,这里不再详细复述。

宋武帝病又好了些,于是在三月十七(己未)宣布大赦。

桓玄党羽刁逵伏诛时,他儿子刁弥逃跑了。三月十九(辛酉),刁弥带领几十人进入京口城,但被太尉留府司马陆仲元打败后杀了。

四月初三(乙亥),朝廷下诏封仇池公杨盛为武都王。杨盛是关西诸雄之一,也只是名义上刘宋的蕃臣。

五月,宋武帝病情突然加重,于是召太子进宫告诫他说:“檀道济虽有才干和谋略,但却没有远大志向,不像他兄长檀韶那样难以驾驭。徐羡之和傅亮应当没有什么野心。谢晦多次跟从朕从征,很懂得随机应变。今后如果什么人会有异心,必定是此人。”宋武帝又亲下手诏说:“后世如有幼主,朝廷政事一概委托宰相,母后不麻烦临朝预政。”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镇北将军檀道济同时被指定为顾命大臣。五月二十二(癸亥),一代英雄宋武帝刘裕在西殿逝世,终年六十岁(刘裕的故事详见“金戈铁马”系列)。

宋武帝刘裕清心寡欲,严谨而有法度,他穿着和起居都非常简朴节俭,很少到处游宴,嫔妃也寥寥无几。他征服后秦进入长安后,得到后秦高祖姚兴的侄女,非常宠爱她,因而有点荒废政事。谢晦稍微加以劝谏,刘裕当即就遣送她出宫。他的财产都在亲戚们的府邸,自己毫无私藏。岭南州郡曾献上所谓“入筒细布”的一种超薄布帛,一端八丈可以卷起来放进小筒里。宋武帝觉得这布过于精丽,很花劳力,便让有司部门弹劾该郡太守,并将细布归还,同时下制令禁止岭南再生产此布。公主出嫁时,他送的嫁妆也不过二十万钱,没有任何锦绣绸缎之类。因此朝廷内外奉行禁止,无人胆敢奢侈靡逸。

于是年仅十七的太子刘义符即皇帝位,大赦,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立妃子司马氏为皇后。皇后是晋恭帝的女儿海盐公主。

要想知道刘宋在宋武帝死后的情况,请看下篇文章。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