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要在美国造iPhone,乔布斯如何答?

发发牢骚,解解闷,消消愁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都说中国把美国制造业毁了;都说中国竞争手段不地道,操纵外汇,漠视人权、压制工人工资,无顾环境,才把美国给比下去,造成美国制造业衰退,工人被大举解雇。
 
也有些瓜葛。但却只是一个因素而已。
 
要知道自贸不是中国首创的,中国只是搭上这班车而已,规矩都是西方定制的,中国也许犯点儿小规,但大规矩还是遵守的。人民币升值,好多年了,是在世界上所有货币中升值最大,只是过去一年才来点小波动,比起美国”盟友“日本、欧元区不是好些,而是好了个数量级。环保,中国人自己受够了,也改了。工资,别提了,资方都快付不出了,美国工资过去三五年如果跟中国一般涨,现在没人示威了。
 
既然大家按规矩。还是美国、西方主导的规矩,中国“人为的”条件在消失,那就看竞争了。
 
那难道是中国制造业把美国制造业打败了?
 
说是也不是,美国制造业没那么容易打败。但说不是,也有是的一面。这,别人说了不管用,看看乔布斯怎么说。
 
这故事大家要么忘了,要么没留意过。好几年前,“未来领袖”奥巴马上任不久,就到硅谷找那些“精英大腕”,问起咱怎样才能在美国生产苹果iPhone?
 
接着出啥事儿了?乔布斯直接了然地说,“甭想了,那些工作是不会回来了”。
 
干脆。
 
据说苹果管理阶层已经达成共识,海外(就是中国)的产业链规模之大,劳工大军“灵活、勤勉”,工业技术已经大大超过美国本土的,还在指望美国是不现实的了。在生产iPhone一事上,苹果是出了中国别无选择。
 
当时苹果要赶着给节日销售期生产大量的iPhone,而苹果自己刚刚临时吧设计改了,当时能接此任务的,自有富士康。富士康从宿舍里吆喝来8千工人,每人干12小时,全天倒,4天后,富士康就日产10万部手机。(富士康要到印度建厂去了,无法想象印度由此实力和(人力)资源,能把人吆喝到,一个民主,够你折腾的。)
 
苹果iPhone首次生产,2007年的时候,手机面设计师塑料,乔布斯大发雷霆,一划就花了,得用玻璃。玻璃厂康宁(Corning,美国公司)有技术,但没产能,美国没有一个公司有此能力,高技术代产,早就移到了日本,后来到韩国,,又到了台湾,现在不少转到了中国。这其实也是西方经济、管理的基本原理,“分工”(separation of labor)来提高经济效率,因为各地各国的资源不同,能力的着重点就不同,竞争力也不同。东亚(日本韩国台湾中国)人力资源强(人口、教育,训练有素,纪律民风),而没技术(现在日韩不可同日而语了),西方,尤其是美国,有技术(少数人),当吃香喝辣多了(多数人),不愿吃苦(书也没好好读),干加工这事儿,就免了。这叫“竞争长处”(competitive advantage),在大同世界各自各自发挥自己的技能。
 
不过有了技术,世界上没人能大量生产。富士康说我能。
 
23万工人,每周六天工作,每天挣$17,必要的时候,一个晚上招3000人,“世上难见实力这么大的”。苹果估计厂家得雇佣8700大专级的工程师来管理20万个工人,这能力,美国是不行。主导苹果产地选择策略的,正是现在苹果老大库克。
 
大家对美国公司把工厂搬到海外(当时基本上是中国),只能雇佣当地工人从而造成美国(制造业工人)失业有意见,当时乔布斯还在苹果当班,苹果说:”不能单纯的把苹果在哪儿雇多少人来衡量苹果,苹果的成果给美国带来的经济动力远远超过苹果自己雇了多少人,带动了整个产业链,造就了更多的就业机会“(the world is now such a changed place that it is a mistake to measure a company’s contribution simply by tallying its employees; Apple’s success has benefited the economy by empowering entrepreneurs and creating jobs at companies like cellular providers and businesses shipping Apple products. And, ultimately, they say curing unemployment is not their job)
 
这是实话,美国制造业没变得更弱,反而是更强了,只是大部人没技术,没能,分享不了。
 
高技术产业里底层的,大规模的生产环境,主要能雇佣大量对技术要求没那么高的工人的环境,中国还是其他发展中国家。是难以回到美国来了,但这不是美国制造业面临的难题中主要的因素。主要的,下次说说。
 
 
《纽约时报》2012.01.21
How the U.S. Lost Out on iPhone Work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