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女人唱大戏 江青:一座喷发的火山 上海滩(下)

几方田亩,耕耘不辍,乐在其中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出演娜拉的成功,使蓝苹进入电通公司并获得每月25元的工资待遇。虽然是区区的25,但却是她摆脱了经常忍饥挨饿的困境。后来薪资提高到60元,但由于每月需寄回山东40元赡养母亲,因此她的经济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尽管李云鹤扮演娜拉很成功,舆论界也给与好评,但娜拉是话剧,在当时的中国,话剧远离广大群众,观看的人很少(即便是在当今,话剧的受众也未普遍),所以,蓝苹的名声不能因此一剧而叫响走红,事业感极为强烈的她,不得不转向电影界。由于是初闯上海滩,资历不高,少有人认知,仅凭《娜拉》一剧,无法获得电影界的普遍认同,初到电通,仅扮演了几个微不足道的角色。因此她又求助于娜拉的导演之一章泯,在他的导演的《大雷雨》中担任女主角卡捷琳娜,结果大获成功。嗣后,导演费穆邀请李云鹤担任电影《狼山喋血记》的第二女主角——猎户刘三的妻子。不知道什么原因,作为第一男主角的妻子的第二女主角的的镜头非常稀少,甚至连连续的镜头没有。尽管如此,她还是获得了媒体的好评。可见,演员的“可惊的演技和演戏的热情”是无法被压抑或者掩盖的。通观《狼山喋血记》,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个镜头无疑是蓝苹留下的。无怪乎丁亚平说:

“……在《狼山喋血记》中,差不多是每隔几百尺子,才将她放进一个场面;这种场面多数是一个镜头的场面,很少连续到三个镜头以上,而她能不逾份,也无不足,恰恰地表现了真实和力量。”

“夫妻的爱和母子的爱;儿子被狼咬死;悲痛,愤怒以至于疯狂。迸出热血和热泪,拿起柴棍打狼;责骂着刘三,以至于发动高潮。这些,一切,都是在短短的几个镜头,不连续的几个场面里做出来。观众以为这些都是导演做的,而我则认为是蓝苹女士的努力。”

费穆这样处理第二女主角的出镜,也许有他的考虑,也许是出于艺术角度,也许是男权主义作祟,也许嫌蓝苹是一个纯左派,也许是对小妾生养的孩子的轻视,也许是对蓝苹女士不断的绯闻的响应,但无论如何,这样的安排无疑是残酷的。作为初入电影界的演员蓝苹,当然不满意这种无理甚至带有羞辱性出镜限制,在屡屡抗争终无效果之后,并没有悲观丧气,进而展示了高超的反抗技巧,她在这个“螺蛳壳里的道场”中,化愤懑为激情,揉天才与热情为一体,演技发挥得淋漓精致,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她知道,这第二女主角来自不易,必须演好,别无选择,否则,演艺界的道路将被封堵;她之所以能取得令人眼亮的成就,因为她有超人的表演天才、坚实的功底和为事业而战的热忱。我们也可以想象出,当时蓝苹作为演员受压抑的愤怒,绝不亚于她扮演的角色中儿子被狼咬死的愤怒,她巧妙地把这种愤怒演化为角色的疯狂。联想到自己的党员身份一直不被承认、一直被党内某些权威视为只配冒生命危险上街游行示威的小卒子,就不难理解三十年后她对四条汉子的打击为什么非常无情了。

对第二女主人公蓝苹出镜的残酷限制,费穆后来也觉得不安了,为她写了文章,说了不少好话。有人为费穆的1950年北京之行遭遇到了令人难堪的待遇而鸣不平,如果细细地观看《狼山喋血记》,再把蓝苹遭受的残酷限制和1950年费穆的北京之行的难堪相比较,应当同情谁?应当不难选择。

困境中挣扎出来的惊人业绩,使蓝苹得以站立在新的制高点上。拍摄《狼山喋血记》不久,著名导演蔡楚生邀请蓝苹担任电影《王老五》的女主角。这部影片使得蓝苹迈入著名影星的行列。王老五一词成为大龄单身男性的代名词流传至今,可见这部影片影响的广泛。这应当归功于导演蔡楚生和女主角蓝苹。

纵观蓝苹在上海的演艺生涯,我们可以用五个字归纳:简单而轰动。她一共只出演了四个角色:娜拉,刘三的妻子,卡捷琳娜,王老五的妻子。这四个角色几乎都引起了轰动,这不是一般演员能达到的水平,只能用富有天分来形容。看看她只受过五年启蒙教育和三年的旁听学历,再看看她所达到的成就,这样的定论应不为过。

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蓝苹所扮演的四个角色,无一例外的都是被压迫、受剥削的基层妇女悲惨形象。在演出的过程中,这几个文艺悲剧形象,无疑会和蓝苹(李云鹤)的生活经历重迭在一起,在她心中产生强烈的共鸣,转化为强大的演出冲动。进而加深她对传统守旧势力(诸如裴明伦的上人、卡巴诺娃等许多人)、反动权威(四条汉子等)、软骨头的知识人(赵太侔,费穆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认识,认清了他们的反动面目。亲身的生活经历和演出角色的的互动,使得认知不断地升华,她的反压迫、反剥削、为基层劳苦大众服务、为他们的彻底翻身解放而奋斗的共产主义世界观,由此牢固地扎根于心中。

蓝苹的演出生涯,是江青一生中的亮点,也是她个人艺术事业的制高点,可圈可点之处甚多,也为她日后拓展无产阶级文艺路线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和技术支撑。可有人却说这段经历是江青的痛处,这说法未免偏颇。江青的一生大多数的时间没离开文艺,文艺是她的擅长,她在此处施展抱负屡屡得意,她普及了作为国粹的京剧,普及了芭蕾舞,在她指导下逐步完善的八个样板戏至今仍然是中国文学艺术的顶峰,也是在国际上能拿的出手的经典之作,这怕没人能否认,她为什么要视自己成就为痛处?倒是她不知天高地厚地涉入自己一知半解的政治,才使得她身陷囹圄,遭受屈辱。如果她要痛恨,则应当痛恨自己缺少从政的经验,不知政治这潭水的深浅,却轻易跳下去,结果却被暗流吞噬了。联想到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联想到轰轰烈烈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偃旗息鼓,我们则不应当为江青的政治失败而惋惜或者幸灾乐祸。世界的潮流走到这一步,七八个共产党掌权的国家都被颠覆了,左派的江青又能逃过入狱的命运吗?看看东欧政权的那些领导人,诸如东德的昂纳克、南斯拉夫的比勒舍维奇,罗马尼亚的齐奥塞斯库等人的悲惨遭遇,就不难理解潮流的巨大摧毁力。在共产主义体系轰然倒塌之际,中国和苏联以及东欧六国的区别仅在于:一个是暗的,红旗依然飘飘,旗下却是黑、毒、独、黄、贪五毒俱全资本主义社会;一个是明的,他们使用各种方法铲除共产主义思想、迫害共产党人,为资本主义复辟开垦荒地。

我不明白一些人为什么会说上海滩的明星生涯是江青一生的痛处。我翻阅许多资料,从未见过江青有如此说。也许持这种说法的人,有轻视戏子的思想作祟,并以此来度人。戏子是七十二行中重要的一行,轻视戏子,就是轻视自己。任何人,只要他不是出身帝王家,他必然处于七十二行中某一行,如果画家轻视大工匠,那么这个人肯定是一个蹩脚的画家。因为,七十二行的顶层都是相通的,是做事也是在做人,能做成事的人,他在做人方面应当也是成功的。作为戏子的蓝苹,为江青的人生创造了辉煌,她没有也没有必要为自己的这段辉煌而感到羞耻。在做了这时期的艺术尝试后,她发现这不是她想要得到的,因此抽身而退,去追求崇高的理想目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