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的味道--大圓包子

最近的美食節目一直在講小時候的味道, 個人感覺小時候的味道更多的是對以前歲月的懷念。 我記得小的時候食品不是很豐富,買點魚肉蛋都要憑票, 大城市還好,小城市就更糟糕。逢年過節有時父母會帶我們回安徽老家,小孩子那時是不能上桌的,可玩累了,餓怎麽辦,大人們就做大圓包子給我們吃. 大圓包子是不是地道的安徽小吃,我不知道, 隻知道它有不兩種不同口味的, 一種是甜的,用山芋做的。 另一種是鹹口的,用糯米,香菇,豬肉再加醬油做的。圓子搓好後在油鍋裏一炸,可香了。 那時山芋圓子多,糯米圓子少,大人可勁的給小孩塞山芋的,可小孩就是嘴饞那一口有鹹鮮味的肉圓子,越是吃不到越想念。回到上海,爸媽每年過年的時候都做,後來是想吃了就做,等長大了,反兒覺得太有點膩了,就很少吃了。今兒突然之間又想起那味道了, 也做了“小時候的味道”--大圓包子。話不多說,上照片。

 

用電飯煲,按煮米飯的步驟,煮好香菇豬肉糯米飯(香菇豬肉切丁,加醬油調味).  撮好丸子後, 再裹層菱粉,這樣炸好的丸子會外脆裏軟

 

 

 

再加一張自己做的酒釀園子

Dandelion0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无法弄' 的评论 : 是啊,炸丸子就得开旺火起大油锅。我家的炉头火力也不旺,做出来的也是差强人意。
无法弄 发表评论于
这大丸子跟四喜丸子是的,我爱吃,就是上次做的时候,油锅火小了,做出来不一样。怎么没人告诉我炸丸子得用大火啊
Dandelion0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老马识途' 的评论 : 你说得没错,那时人还小,不记得每人的配给是多少。只知道这个好吃,也只有过年过节的时候能吃到,故而特别嘴馋。
老马识途 发表评论于
凭票供应的年代,在上海每人每月五两油票;文革后期东北每人只有三两油票,当时的东北人把东北王陈锡联戏称为“陈三两”(一出京戏叫《陈三两爬堂》)。你那玩意儿油里炸一炸,自然好吃,但问题是当时哪来这么多的油呢?就是猪油也要凭肉票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