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中国人是没有信仰的,其实不然。中国文化是圣化的教育,中国人的信仰是比肩圣贤、见贤思齐「语出《论语·里仁》」——与其在别处仰望,不如与先贤并肩。我们比肩圣贤,以圣贤为明灯,就会明了取舍的智慧,就会对治和断除种种烦恼,从而让自己的人生活的热气腾腾。
可是,取舍的智慧在哪里呢?就在道理之中。
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有这样一则故事:某日,宋太祖赵匡胤忽然心血来潮问大臣赵普:“天下何物最大?”赵普想了想,回答:“道理最大。”赵匡胤听后深以为然,连连激赏。确实,天下有什么能够大过道理的呢?
什么是道理呢?道理就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在中国文化典籍中,由于《易经》所陈道理最多,并且范围天地、大小无间,因而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她对中华民族影响甚巨——在中国文化中,但凡建大功立恒业者,以及历代先贤,几乎无不与《易》有关。唐代重臣虞世南说“不知易,不足以为将相。”宋代最伟大的学者邵雍说“学不际天人,不足以谓之学。”宋代苏东坡在晚年亦说“抚视《易传》、《书传》、《论语说》三书 , 即觉此生不虚过。……其他何足道 。”唐代药王孙思邈为人间的明医定下了基准——“不研易,不足以为太医。”而清代名臣曾国藩更是一语中的——“各朝学者,无不读《易》者,无不悉医者。医者,易也。医则调身,易则调神。”由此可见《易》的重要性。乃至于1914年梁启超在清华大学做题为《君子》的演讲时,亦提及《易经》中的乾坤之德——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后来,这两句话便成为了清华大学的校训。
要知道,往圣先贤都是表法智慧的。他们对《易经》的推崇,对后世有着无限光明的指引。仔细想想,人的一生,往往做了很多半途而废的事情——其实,事情真的不是废在半途,而是由于智慧不够,一开始就废了。时下的人们,不缺能力、不缺热情,缺的是思维方式,换言之,缺的是智慧财产。因为放弃了先贤们诸多的智慧财产,才导致我们的文化落魄到今天。要知道:有了智慧,我们所做的一切正向之事,都会迅速崛起的。
关于《易经》中的智慧,人们最耳熟能详的,莫过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说白了就是——无德不足以润后。关于这个道理,历史案例随处可拾——据清代汪道鼎记载:金山县姜元龙所购置的田产,大半是用心计所得来的。加之他平时又放高利贷,贱买外带没收,所以不到二十年,便得到了千亩良田。后来,其子姜德璋长大,每天游手好闲,热衷嫖赌。不到十年光景,就把家产挥霍殆尽,以至于穷饿而死。这个案例说明,钱财不是好来的,也一定不会好走。对于此理的背书,《大学》所言“货悖而入者必悖而出”亦可佐证。
同样道理,较之于上例,下例尤为诛心——南北朝时期的高瓒宴请好友诸葛昂,佳肴是两个活着的十岁童男,蒸熟后,头、四肢等分别切开,分盘端上,供人食用。而当诸葛昂回请时,其一个陪侍的丫鬟不知何故突然偷笑,被诸葛昂当即命人押下,不久,四人抬一大锅上来,打开锅布,一看,正是刚才偷笑的丫鬟——被完整蒸熟,并被粉饰一番。诸葛昂夹一块大腿肉给高瓒吃,高瓒吓的心惊胆战,而诸葛昂见状却自己用筷子撕扯乳房,连皮带油乳一并下来,放入口中……在场者全部哑然。不久,此二人被打劫,贼人命其交出更多财帛,二人实在是没有——贼人就把他俩绑在木桩上,慢慢地割肉,活生生的被烤着吃了。
人生,真是种下什么因,就得什么果。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几千年前,先圣们就帮人类卜了最准、最灵的一卦,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是,有人却说,你看那些为非作歹的有钱人,我们怎么就没有看到他们遭报应呢?试问:你见过父与子同时出生的么?一定没有。所以,因果要在相续上见。
提及因果,人们往往会认为是佛教专属。其实不是。因果是社会规律,是古代智者们共有的运命观。时下的社会风气,对因果并不重视。满目资本光芒万丈,而道德、信仰和良心,则斯文扫地。殊不知:积财不积德 到头一场空。
所以,《易经》中还有“进德修业”的智慧——若想增上事业,就必须要增加福德。即,真正的事业就是德业。
那,什么是事业呢?《易经》讲的再清楚不过了——“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你所做的事,在对天下人有利的同时,自己也受益了,才是事业。那些发伤天害理之财的,就不是事业了。对此,古人有“君子以德发身、小人以财发身”的智慧总结。
当你身负盛德时,则必定,禄在其中矣。这就是《易经》所给予每个人的命运最智慧的指引。几千年来,无数人的生命因此而大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