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包豆腐
小时候过年,家里总要自己做豆腐。
两大桶大白豆子是隔夜泡好的。父亲用担子挑着,我在后面跟着,抗着一大捆玉米杆子。
朱家老大是这方面的能手,做着豆腐买卖。我们也就借人家现成的锅灶一用,说话当然是要很客气的,有求与人吗。
豆腐坊就设在他家的一孔窑洞里。石头碾子的上方有个小孔,泡软的豆子就从这里一勺一勺地给送进去。磨盘的边上有个出口,碾碎的豆液就从这流出。下面等着的,是个铁桶。父亲推着磨盘,朱家老大搭手帮着把豆子往里面灌。
一个白色的大布包,四个角分别系于一个十字形的木架, 一并悬于高处的木梁上。父亲两手抓着木架的把柄,倒三颠四地晃着。碾碎的豆液,经滤后都进入了一口大直径的锅里。
我在旁边负责给火里添柴。等水煮开的时候,要加一瓢点豆腐的浆水,使浆液凝聚,一块一片地翻滚着,就成了所谓的脑豆腐。这时,按照妈妈的吩咐,装好事先准备的铝制筒,快快送回去给妈妈尝鲜。
水缸之上,早已备好了筛子和一块新的布包,出锅的脑豆腐就在这里进行再次过滤,布包照十字系好,再加垫一块木板,压一块大石头,第二天就成了一大块豆腐。
父亲仍是用担挑着,前面是豆腐,后面是豆腐渣。父亲说, “豆腐渣也能吃,你奶奶以前就吃过”。
到家后,解开布包,见道道勒痕。切块之前,父亲先割一小块给我,再割一小片放在自己的嘴里。
路上拾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暖冬cool夏' 的评论 : 给你上茶!
暖冬cool夏 发表评论于
怀旧好文!
路上拾影 发表评论于
回复“nightrose”, 你读的应该是我更改前的版本, 虽然是一大托豆腐, 但对庄稼人而言, 真不算什么, 而且豆腐到了家才切快, 没多想, 大概觉得那样圆满把, 你读的很仔细, 不过我把豆腐渣那茬给忘了, 文章更改后把水换成豆腐渣, 人就不会多想了吧,
谢谢分享, 过年好
路上拾影 发表评论于
回复“polebear”, 谢谢, 过年好
nightrose 发表评论于
为什么不能把豆腐分成两半挑呢?用水桶平衡要多挑一倍的分量啊
polebear 发表评论于
好怀旧啊,赞
路上拾影 发表评论于
再次感谢“冬阳”, 本文已做更改, 祝大家新年快乐
路上拾影 发表评论于
回复“冬陽”, 多谢提醒
冬陽 发表评论于
忘記了過濾豆腐渣的程序
路上拾影 发表评论于
谢赞,过年好
万发 发表评论于
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