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瓶梅》看晚明市井生活:西门庆最爱什么点心

谈天说地,寻密探幽,暂不定位,有益自足。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书”的《金瓶梅》,自从诞生之日起便吸引了各方关注。个性解放,摆脱礼教束缚,商业化娱乐日渐浓厚之时,关注点大多集中于家庭生活声色犬马的桥段。《食货<金瓶梅>:晚明市井生活》从西门庆家的衣食住行窥探明代商品经济迅速的发展下市井底层百姓的日常生活,正所谓“百姓日用即道”,作为最有名的世情小说,《金瓶梅》以写实的笔法描摹出一个晚明商人的日常生活指南,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家事,到堕入人欲横流的富贵与奢靡之中。

从药铺小老板成长为锦衣玉食的大财主,西门庆的发家史可谓传奇。在日常生活中,这种暴发户式的铺张在餐桌上显现得淋漓尽致,“朝朝寒食,夜夜元宵”。对于菜式创新上,以《红楼梦》里的“茄鲞”最广为人知,第四十一回,凤姐向刘姥姥细述了茄鲞的制作法:“你把四五月里的新茄包儿摘下来,把皮和穰子去尽,只要净肉,切成头发细的丝儿,晒干了,拿一只肥母鸡靠出老汤来,把这茄子丝上蒸笼蒸得鸡汤入了味,再拿出来晒干。如此九蒸九晒,必定晒脆了,盛在磁罐子里封严了。要吃时,拿出一碟子来,用炒的鸡瓜子一拌就是了。”西门庆家的饮食亦十分讲究,炮制美味的妙方不输给大户人家,第二十七回西门庆与潘金莲纳凉时所食“冰湃果子”,第六十一回他人赠与的“螃蟹鲜”都令人食指大动,特别是第六十七回青楼女子郑爱月为西门庆亲手烹制的“酥油泡螺儿”,入口即化,传说人间稀有,这种类似乳酪的点心因其外形如螺蛳而得名。这道小吃原本是李瓶儿的拿手绝活,之后便教西门庆睹物思人。另外,它多次在文中出现,在乳酪难得的中原地带,无不渲染着西门庆的奢华生活。


人在衣裳马在鞍。作为商人的西门庆,为了对外的交际顺畅,打造一份“面子工程”势在必行。从第二回刚出场时“头上戴着缨子帽儿,金铃珑簪儿,金井玉栏杆圈儿;长腰身穿绿罗褶儿;脚下细结底陈桥鞋儿,清水布袜儿;手里摇着洒金川扇儿”的时尚青年摇身一变成“西门大官人”,四十六回里就有“戴忠靖冠,丝绒鹤氅,白绫袄子”。不仅如此,西门庆的家眷妻妾在服饰打扮上也别出心裁,绫罗绸缎,一派奢华的景象,这也是顺应晚明“重衣不重德”的社会风气,尤其走出了重农抑商的封建体制。

然而,奢侈的尺度并非铁板一块,它通过某种伪装,掩饰了底层人亦步亦趋对文化精英的模仿,在《金瓶梅》中,西门庆的书房看似高雅,事实上却暗含着讽刺,将画悬于两壁及左右对列实为最俗,如此布置还被往来的客人频频恭维。此举一方面是享乐消费的刺激,另一方面则来自对明代严苛禁奢令反抗,复古时尚圈便混入了这样一批附庸风雅“伪君子”。

《金瓶梅》的高明之处即是“一时并写两面”,以人性的复杂性去塑造西门庆,他是唯利是图、家财万贯的商人,家中吃席却掺着廉价酒,出门只带碎银子。在过往对《金瓶梅》的研究中,往往重“情色”主题,而忽视了其中透露出的“金钱观”,而从琐碎的家庭账目所流露出的浓郁的生活气息,更是考证明代万历年间山东运河两岸庶民生活的一个缩影。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