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礼仪中的美丽与优雅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最早体会东西方礼仪之间有趣的差异是跟着Follow Me学英语的时候。记得里面有一段是两个英国人初次享用日本茶道。只见彬彬有礼的和服女子恭敬地奉上袖珍杯的功夫茶,英国客人一饮而尽。日本女诧异却不失态,再献第二杯,英国人又是仰头一口干了。于是又有第三杯...杯子好小,客人好渴...最好笑的是英国客人席地坐久了,起身时两腿麻得动不了,哇哇乱叫...我边看边笑得咯咯乱颤。 那时的我,在英国和日本之间,倾向性是很强的。如今再看,那些没有理由的厚此薄彼多半都是因为眼界的有限而滋生的偏见。

终于有一天我真正生活在西方了。初来乍到,新鲜中感受出人家的文明水平确实高,我没有失望。后来随着攀学业,谋生活过程中的磨炼,我开始慢慢意识觉察到,人,无论东西方,终究都只是人,人类共同的弱点,覆盖得非常均衡,上帝并无偏待。虽然地域文化的不同,使得你强我弱的方面各有千秋,但非要武断出谁高谁低,真的就是有失公平了。

就说礼仪吧。我们从前在荧幕上看到的绅士风度也不到处都是。不急不忙地赶路的话,是有陌生人给你开着门,让着道; 一旦风吹草动,仅以我所在行业为例,比如市场的波动不如人意的话,我办公室里的那些交易员哪个不是拍桌跺脚,满口脏话。我在西方生活习惯后,倒是在几次偶遇东方礼仪时,因为"物以稀为贵",让我感受到了与我当年在中国崇洋时相类似的心驰神往的美好体验。

我留学期间在所在大学的法学院图书馆勤工俭学。图书馆里员工的层次清清楚楚。除了男馆长是律师兼教授,另外四个馆员都是图书馆专业硕士毕业,和馆长同属于大学的faculty。其余的员工就是普通雇员,不算专业人士了。我工作时和普通员工聊得随意,休息时馆员们则喜欢叫上我。我发现馆员和员工在工作时互相尊重,合作,还互相取乐,但休息放松时,自然地又"人以群分"了。

有一天,我们正在编目部工作,只听不远处传来动静,抬头望去,只见馆长领着一队西装革履的亚裔人士边谈边朝我们走来。这队人每路过一个办公桌,就会对工作人员一鞠躬,然后响亮地一声"Good Morning! "等他们走近了,馆长介绍他们来自日本,特意来考察参观加拿大的专业图书馆。他们对着我们又是标准的一鞠躬,喊了声带浓重日本口音的"古德毛宁!"他们离开时不断回头看我,我不想他们误解"他乡遇故人"又羞于相认而留下遗憾,决定满足他们的好奇。趁着没走远,我主动笑着告诉他们:"I'm Chinese. ""啊,nice! "他们又转过来再鞠一躬。日本客人走后,我的同事,单亲妈妈的Karen感慨地说"亚洲人真有礼貌啊!"同事Colleen同意:"确实,不象我们北美人,粗野放肆!"我听了五味杂陈,出国就是一心想奔更高文明的,天哪,命运你不要作弄我!

还有一次是住在Rachel家时的插曲了。有天Mark在饭桌上告诉我,今天他的学校接待了几个来自台湾的中学校长。在专业考察结束后的闲聊中,Mark 显摆地告诉他们,他的家里就住了个中国女孩,所以他对中国文化很亲切,很熟悉。结果其中有个姓"方"的校长对Mark口里描述的思韵感兴趣了,说想跟太太来拜会一下。我本来就是人来疯,当然高兴。饭后的傍晚时分,方先生和太太就应约来了。这是一对年长的优雅夫妇,面含微笑,在一杯茶的时间里关切地询问了我一个人在异国他乡生活学习的感受。其实我留学虽苦,但枫叶国的纯朴善良在时时托护着我,我动情地表达了我的感恩。临走时方先生多次感谢Mark和Rachel。我们送到门口,方先生在与Mark握手道别后,再次脱下帽子,方太太和他一起向我们深深鞠躬,才挥手离去。Rachel 回家后也是啧啧称赞:"东方人真是太有教养了!"

在中国时我望着荧幕上的绅士淑女,羡慕西式礼仪的温文尔雅。没想到有一天生活在西方后,亲耳听见西方人对东方礼仪赞赏倍加。我渐渐明白,世界上美好的表达并不单一: 强有力度的握手传递了诚意,温暖与合作; 弯腰鞠躬则表达出了最深沉的敬仰。拥抱亲吻抒发了炙热的爱恋和亲密; 脱帽敬礼则体现了温良恭谦,含蓄悠长。西方强调契约精神,在对守约忠信,互利互惠的期待中发展出了自我尊上,勇往直前; 东方则认为,即使是互相帮衬,也应该道声"请多关照",表达出"给您添麻烦了"的感激和歉意。

在西方文明压倒一切的现代社会,那浮光掠影般稀缺而优雅的东方礼仪,还有多少没有被时代抛弃遗忘? 还有多少能够寂寞而执着地生生不亡? 读过一篇文章,说马英九如同是"论语"里走出来的人,我猜大概就是把东方礼仪行到了登峰造极,炉火纯青,又自然无伪的一种境界吧!

我的先生虽与我同龄,却也是受旧礼教熏染的老派国人。他打电话给我,陈述完后总是安静地等我先断线。而我总是一阵机关枪扫射般地抒发之后毫不犹豫地啪啪就挂。每一次我们去拜访他的铁把兄弟,离开时,他的好友夫妇总是送到门外,先生进车首先拉下车窗,互道珍重,互送祝福,挥手告别。朋友夫妇一直等到我们的车滑动离去才边挥手边开始往回挪步。真是"送君送到大路旁"。在不认识先生之前,我已经习惯客人离开,立马随手关门。现在我也喜欢上了东方式的"情谊不散,久久相随"的麻烦了。

虽说礼仪只是表象,并不能与人的内涵完全统一。但是礼仪作为文明社会发展的产物,至少饱含了人们对某种境界的向往。我在西方生活的年月已经超过了我的中国岁月,在充分享受着西方礼仪的直接,有力,张扬,理性的同时,我也愈发怀念一种正在消失的,如水墨丹青般优雅和美丽的东方礼仪。

夕阳影里一归舟 发表评论于
思韵用心!我本人很在意礼仪,和小时候的环境有关,我先生一家就特别不注意,三代都如此,每次都他先挂电话,一生也只给我开过2次车门(一次是dating,另一次是住院)。国内来的人礼仪有特别好的,尤其老派家庭,也有特别不好的,尤其小年轻。西方的礼仪规范和国内不太一样,先下后上,先出后入,先女士后男士等公共礼仪在国内普遍不尊守,私下接人待物东方人更有人情味,更有热度,西方人也有很mean的。这个可以作为研究课题哈,不容易一刀切清楚:-)
洋葱炒鸡蛋 发表评论于
讲个好玩的,下面有个留言说到琅琊榜,那阵子我追剧,看得入迷,见谁都是一拱手,上班也这样。
都是同事么,五湖四海,见怪不怪,老外开心得也学我的样子。倒是中国来的同事,有的被我别扭的不行。
最简单可以行遍天下的礼仪是微笑~
yy56 发表评论于
好文!

一个人的素养会通过礼仪表现出来的
简宁宁 发表评论于
那一集FollowMe我也记得很清楚,当时看的好开心啊。

我也曾经有一段不是那么在意这些礼节,尤其是东方的传统礼节。但是现在我非常在意它们,因为我觉得这些外在的礼仪其实可以走入你的内心,让你从内到外作一个尊重别人,举止得体的人。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好文章!传统中国应该是礼仪之邦,但东方人的阶层意识比较浓厚,谁向谁鞠躬,角度多少,讲究很多,角度最大的就是臣民向皇帝下跪磕头了。对陌生人的平等的礼貌,是中国人要多学习的。
cxyz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为写而写' 的评论 : 内里的儒雅气质还是可追求的~
+1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写写说得对,仪不在了,雅还是可追的。
我的本性是喜爱自由豪放,抵触繁文缛节的。但我不接受粗放。我喜爱的那对台湾夫妇真是把雅致融入到举手投足之中,相信这是他们最感轻松自然的举止,也给身边的世界带来了愉悦。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子乔,那你的体验肯定比我的真实可信。我是基本上没有接触过日本人。
为礼而礼确实是捆绑,只有自然流露的谦和与真诚才是可取的。
为写而写 发表评论于
不怕思韵笑话,我接受东方礼仪美感再教育是看《琅琊榜》的时候。除了那些跪来跪去的不算(那个我看不出美来),剧里人和人之间那美美的拱手礼,可真把我看醉了。不过很难想象现如今的人也那样行礼。所以,是个回不去的时代了。不过,没有了形式上的“仪”,内里的儒雅气质还是可追求的~
ziqiao123 发表评论于
思韵有敏锐的观察,深刻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不断精进,要向你学习。我曾在日本生活工作过一年,对日本人的礼节和敬业有深刻的体会,这里面有很多细节一下也说不清楚,但是礼节过多,有的时候是一种窒息一种压迫,我认识的所有在日本生活过的中国人,都觉得在美国和加拿大生活自由舒心很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平衡,一种节度。
诚信 发表评论于
"马英九如同是里走出来的人", precisely true.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大家说的很有道理:东方礼仪的精髓是"儒雅",是一种不同于西方的美。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现在这样的礼仪更多地只能从台湾,日本,韩国那里寻迹。

胖胖补充的个人经历更有说服力。我仿佛看到了当时的情景,感动。不过咱们胖胖也真是出色,有才,光从留言就可窥其一斑,让我也给你鞠个躬!

主流媒体说的可能也是真的。但是西方的平等也是要打"引号"的。每年的元月二号工作日的中午,总有相同的新闻跳出:到此时此刻,加拿大知名CEO们已经把普通员工一年的薪水挣到了。他们半天挣我一年的,虽不骂人,我说,他们还需要骂吗?
铁钉 发表评论于
有次在韩国饭店,看到有几家韩国人相聚,都是老太太带着年轻妇女,互相介绍行礼。很有感触。不过也就是这一次。
我胖我的 发表评论于
思韵这篇让我想起一位日本籍老师。她待人接物的礼仪之优雅就不多说了,单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次。我们系里当时每年都有一个学生为主力、教授为指导的项目。每年的项目首席负责人都从学生里选,竞争很激烈。有一年我非常幸运地得到了这个位置。因为这位日本老师是那一年的指导老师之一,所以我去见她,谈了一些项目的初步设想。在我告辞离开的时候,老师起身,对我微微鞠躬,说:“这个项目很有挑战性。请一定多多努力!”我连忙深鞠躬,回答说我一定会努力的。多年以后,老师当时那个面带微笑而又端然郑重的肢体语言仍然在眼前。
大汉唐 发表评论于
还有潇洒如“大XX”:)
大汉唐 发表评论于
还有豪放如“阿牛哥”:)
五湖以北 发表评论于
现在这边的人越来越不注意礼仪了。谢谢提个醒,不然越来越粗鲁而不自觉
warara 发表评论于
东方礼仪在日本韓國甚至台灣還可以看得到,但是在中国大陸已經被文革毀了
主流媒体 发表评论于
东亚文化里等级尊卑清晰得可怕,前年回国和同学偶尔聊起办公室文化,同学去过台湾和日本,说在台湾日本公司里,老板把下属骂得像条狗似的,可人要生存,又能怎么办呢?
暖冬cool夏 发表评论于
人,无论东西方,终究都只是人,人类共同的弱点,覆盖得非常均衡,上帝并无偏待。
+1,非常同意。任何人种都有好人坏人,各自的礼仪、情感的表达的方式。很认同里面的观点。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教我们英文的老师是留学英国的老绅士,头发梳得锃亮,礼帽,风衣,一口牛津英语,风度超好。:)
亮亮妈妈 发表评论于
礼多人不怪。其实只要是发自内心的尊重都会让人感受到收到礼遇的温馨。不过人也是多层面多情感的。适当的感情宣泄也可以理解。
亮亮妈妈 发表评论于
我先坐沙发,再读思韵美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