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死过才学会爱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看到网友介绍一本书,叫做《死过一次才学会爱》,作者Anita Moorjani是一位居住在香港的印度妇女。正好利用周末,从亚马逊上下载了看。

这是一本关于起死回生,描写濒死体验的书。我不是一个宗教信徒,也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神论者,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越来越对诸如生命,意识,轮回这样的概念充满好奇与探索的欲望,加上周围也有经历了濒死获得重生的朋友,对于濒死体验(NDE)我是抱着十分严肃认真的态度来看待的。

描写濒死经历的书很多,如Surviving Death(Leslie Kean),Proof of Heaven(Eben Alexander),To Heaven and Back (Mary C. Neal)等等,濒死经历大都是在一种超越常态的空间里,在不借助肉身感官的情形下对世界的一种体验。Anita所描述的濒死体验有:在肉体死亡的一刹那所感觉到的安详和宁静,以及随之而来的巨大的无条件的爱与温暖和光明……。在濒死时刻,时间是不存在的(timeless),或者说过去,现在,甚至未来都是并行的,我们的意识在哪儿,我们就能体验到某个时刻的存在,也就是说,这时候空间是重叠的。我们可以同时感觉到我们很久以前故去的亲人,或者感觉到千里之外另一个空间的人和事,甚至感觉到未来……。濒死时所认识的神不是一个个体,而是一种状态(state)。我们每个人好像形态大小各异的5根手指,但是根本上,我们都是联系在一起的。在那个终极的空间里,我们会发现所有的事物都是一体的,我每一个个体只不过是本质的表现形态,你,我乃至整个宇宙都是相互联系的,每个人都有神性,你是神,我也是神,只是我们平常无法看清,无法感知罢了……。

无疑,濒死体验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死亡,审视自我,从而了解宇宙,解答生命的意义。至于说濒死体验是否真实,我觉得,我们既然无法用现代科学去证明濒死感受,同样我们也不能“科学”地否认这种体验的客观存在。从逻辑上看,只要承认生命是肉体和神识(意识)的结合,认同肉体和神识有可能不在同一时间消亡,就应该能接受神识在与肉体分离的一刹那,意识能独立的感知周围的一切,并能储存这种记忆直到神识再次回到一个肉身之中。无论如何,濒死体验对于我们探讨物理世界(physical)之外的空间有着重大的意义。 

遗憾的是,Anita 在描述濒死体验的时候,有意无意的将这段经历和癌症康复联系在了一起,暗示濒死经历对于癌症有着神奇的疗愈作用,我对此表示谨慎的疑虑。

这是Anita的自述:

2006年的2月2日,我因为器官衰竭而陷入昏迷,养和医院的医生对我丈夫丹尼说:“虽然你老婆的心脏还在跳动,但是她已经失去意识。她只剩下几个小时的生命。她的器官衰竭,陷入昏迷。她恐怕撑不过今晚。” ……这时候,我觉得自己进入到了一个纯净的充满喜悦的世界里,全然被无条件的爱包围,毫无痛苦。我作出了选择,当我逐渐醒过来的时候(在一个很混乱的状态,因为当时不能确定身体在帷幕的哪一方),医生们满脸笑容的冲进病房,告诉我的家人:“好消息,报告出来了,她的器官一切运作正常,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当我的灵魂再度回到身体之中,睁开眼睛,末期癌症竟在三天内奇迹般不药而愈,全身找不到一处癌细胞。

奇迹,真正的奇迹。但我这个天生反骨脑袋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癌症真的就这样奇迹般的消失了?

好在Anita如今出名了,四处出书演讲,她也不介意公开自己的病例并乐意与医学界分享,于是我查到以下事实:

美国的肿瘤科医生Dr. Peter Ko 在得知Anita的经历后,专程去香港采访了她,并调阅了她所有的病例,以下是Anita在自己的网站上登载的Ko医生撰写的报告: 

……(February 2)Several other consultants were called in to address different failing organ-systems. The consensus was that she would not survive without intervention. While chemotherapy might be highly toxic in view of her multiple organ failure, it would be her only chance. During that night, she underwent multiple examinations with MRI and CT, had 2 liters of fluid tapped from her chest, started on 3 of 7 chemotherapy drugs*, and [was] placed in the ICU. This was when Anita drifted off into what she described as her NDE.

……(July 24)She was given a clean bill of health, and they stopped 2 cycles (chemotherapy)short.

*The chemotherapy regimen called for 8 cycles of 7 drugs, each cycle taking three weeks.

原来如此,就在Anita进入昏迷之际,医生权衡化疗的利弊,还是决定违背病人最初的意愿,给她实施7种药物的化疗,Anita总共做了6轮化疗。

另外,香港医院肿瘤医生T.K. Chan是首次接纳Anita的医生,华南早报描述如下

Chan and the other specialists tapped her chest to drain her lungs, which he says probably saved her life. They then began chemotherapy, a treatment she had refused for 31/2 years.

“Hodgkin's disease is quite curable,' says Chan.”It can have a dramatic response to chemotherapy. If it had been another cancer patient in her state, I wouldn't have expected her to survive, but with lymphoma, it's never too late.

“Whether the spiritual experience helped, I'm not in a position to say. Let's just say she did do a little better than expected as a patient who was critically ill. It was a remarkable recovery. But I feel it was the chemotherapy, definitely, and the emergency draining of the chest.

“To be scientific, if she refused treatment from us and recovered, it could be due to her experience, but she did receive chemotherapy so it's not something absolute.”

彻底明白了,Anita得的是最容易治愈的一种淋巴癌:霍奇金淋巴瘤,这种疾病在早期治疗的话,90%是可以治愈的,Anita在长达三年半的时间里拒绝化疗,四处奔破远赴印度和中国,向佛教僧侣、印度瑜伽老师寻求疗愈之道;试遍了信心疗法、印度阿育吠陀疗法、中医草药、西方自然疗法等等各式医疗,拖延导致病情恶化。所幸的是,霍奇金淋巴瘤对化疗反应相当好,正如Chan医生说的,It’s never too late.

我同意Chan医师的观点:如果Anita拒绝医院最终的治疗而得到康复,那一定是归功于她自己特殊的经历,但是她的确接受了化疗,这就不单单是什么奇迹了。

如今,Anita用自己的经历在世界各地向世人宣讲她对人生的感悟,这当然无可非议。这至少可以让人们学会放下,珍爱生命,珍爱生活。但是她没有必要对自己接受了化疗这一事实避而不谈,虽然无人可以100%断定是化疗彻底治好了她的淋巴瘤。至于说到要死过一次才学会爱(珍爱),那大可不必。我们为什么不在活着的时候好好倾听自己的内心,让自己更敏锐一些,更智慧一些,在关注精神世界的同时不拒绝科学的进步,不拿自己的生命当儿戏,也不误导其他癌症患者,这才是真正的珍爱生命吧。

当然, 每一个人对于生命和死亡的感悟是不同的,也不是所有人要等到死过一回了才懂得爱。这这一点上,我非常喜欢已故的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Randy Pausch。Randy在被诊断出患有晚期胰腺癌之后,一面积极接受手术和化疗,一面以极大的热情为公众演讲、担任电视节目嘉宾(The Oprah Winfrey Show,Good Morning America),甚至还在电影星球大战中担任了一个角色(他把217.06美元的酬金捐献给了慈善机构)。最终,他与人合作,把演讲稿拓展成书出版,书名为《最后的演讲》。

 Randy的演讲非常值得一看,他虽然是一个只剩下几个月生命的人,但你看到的不是一个病人,而是一个充满活力,乐观幽默,积极向上的年轻人(47岁),整场没有一滴眼泪(除了全场500多人为他妻子唱生日歌时妻子感动的泪水),而是开怀的大笑和热烈的鼓掌,听众们感受到的不是悲哀和恐惧,而是生活的美好与爱。在Randy向妈妈抱怨化疗的不适时,妈妈摸摸Randy的肩膀说:亲爱的,我知道你的感受,但是你知道吗,你父亲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正在和德国佬拼命呢!面对死亡的态度,东方和西方真是不同。

这段视频曾被提名为2007年Youtube最佳视频奖。强烈推荐大家抽空看一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22yKlUt4F4

-----------------------

淋巴癌小常识:

淋巴癌分为两大类,霍奇金淋巴瘤与非霍奇金淋巴瘤,前者治愈率非常高,早期化疗治愈率可达90%。后者按细胞种类(B细胞和T细胞)及分化程度又有60多种亚分类,愈后效果不尽相同。一般而言,急性B细胞淋巴瘤有治愈可能,慢性虽无法治愈,但是可以靠药物控制病情发展,有些淋巴瘤患者终身不需治疗,与癌共存。大多数慢性淋巴瘤初期也无需治疗,只需观察等待(wait and watch),与癌症长期共存。过早的强度化疗有害无益,但是一味的拖延与拒绝化疗也是拿生命开玩笑。

总之,癌症与癌症不同,就好像病毒与病毒不同一样。病毒感染可以是流行性感冒,也可以是艾滋病;癌症里面,淋巴瘤和胰腺癌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所以不要一提癌症就觉得是绝症,而癌症不管是被治好了或自愈了,都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奇迹。

南国铁树 发表评论于
很赞同理性的分析,和对“奇迹”表示理性的怀疑及疑虑。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