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舍难分:最后的见证与最后的呼告(12:1-50)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奉圣父圣子圣灵的名,阿门。首先让我们感谢赞美主,带领我们在这个主日进入祂的圣洗礼和圣餐礼。“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诗篇23:4);“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筵席”(诗篇23:5)。这个周五,我们经历了拉撒路的复活,也再一次经历了基督里的解放,就是祂的恩典和真理。一方面,我们的主吩咐所有压在我们身上的石头滚开了,于是我们在那个深夜,面对我们的仇敌,就是魔鬼的儿子,无论是北京的文贼还是台湾的教痞,无论是刘家的猪还是赵家的狗,无论是改革宗的邪教徒还是灵恩派的小市民;我们这一夜亲切地问候了他们:滚!另一方面,神吩咐教会解开了我们身上所有的裹尸布和围巾,吩咐我们起来行走;从此好牧人这样带领我们不断走向新生活和新自由。从那一夜开始,我们也开始这样亲切地问候自己:“神的儿子说你们自由,你们就真自由了”(约翰福音8:36),“谁能控告神所拣选的人呢?有神称他们为义了”(罗马书8:33),阿门!但是,亲爱的弟兄姐妹,为了我们的解放,我们的主要上十字架。因此,今天,我们进入了约翰福音第12章——我们的主开始正式地踏上了十字架的道路,并藉着祂的死而复活为我们建立解放的神圣根基。求主带领我们跟随祂,不仅与祂同死,更与祂一同复活。

约翰福音12章可以包括两部分:第一、事件,重点信息是耶稣是谁(1-19)。这里有两个特别的事件来证明耶稣是谁,都是面向十字架的见证:一方面,耶稣是女人的后裔(香膏抹脚,1-11);另一方面,耶稣是天国的君王(荣入圣城,12-19)。第二、圣道,重点信息是耶稣何为(20-50)。这里有两场布道:一方面是面对希腊人,这是最后的呼召(20-36);另一方面是面对犹太人,这是最后的呼召(37-50)。如果说约翰福音13-17章是耶稣给教会的最后遗言,那么约翰福音12:20-50就是耶稣给世界的最后遗言。这世界包括两部分:外邦人(希腊人,20-36)和犹太人(37-50)。神爱世人,爱到最后一分钟,再转向十字架。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只讲第一部分经文(1-11);所有学员和有志于约翰福音学习的,请到不寐之夜查看相关的讲章。

不过需要强调一些重点。关于荣入圣城有两个问题。第一、耶稣骑驴进京一方面是为了应验旧约的相关预言,证明耶稣是基督;另一方面让我们知道祂与骑马的盗贼不同,惟独祂是和平之君。(连接士师记中那些骑驴的子孙)。第二、荣入圣城这个概念不应该支持所谓棕榈节日;毋宁说这一幕预备这些很快翻脸的人民将成为钉死耶稣的凶手——呼喊和散那的人就是呼喊钉死祂的人,就是耶稣要拯救的罪人。关于耶稣给希腊人和外邦人的最后遗言有三部分是完全平行或一致的。第一、荣耀(23,28;41,43)。第二、审判(31;47-48)。不过两场审判的信息重点不同。对希腊人宣告要审判世界的王,对犹太人重复宣告耶稣来不是为了审判世界,而是为了拯救世界。外邦人是侍奉魔鬼的,要拆毁他们一切偶像和丘坛。犹太人像神一样审判别人的蛇性积习难改,因此耶稣第三次责备和拯救他们。第三、光与暗(35-36;46),就是最后一次呼喊希腊人和犹太人信从耶稣这光,离开黑暗。耶稣对希腊人谈到:“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32),与耶稣在约翰福音3:14-15向犹太人宣告的一样。人都到齐了,逾越节筵席开始了;从伯大尼直到提比哩亚海,横扫千军入主席。阿门。

一、女人的后裔(1-11)

四福音都记载了“香膏抹主”事件,而且都放在一场筵席的背景之下。其中马太福音26:6-13和马可福音14:3-9都强调了两个重要的事实:第一、事件发生在伯大尼长大麻疯的西门家里;第二、耶稣吩咐:“普天之下,无论在什么地方传这福音,也要述说这女人所行的,作个纪念”。其中马太福音强调对马利亚的举动门徒都不高兴;而马可福音强调“有几个人心中很不喜悦”。另外马可福音有如下信息,1、香膏是真哪哒香膏,且打破玉瓶;2、“要向他们行善”。而路加福音7:36-49没有明确说事件发生的地点。Pfitzner等人显然都讲错了,这件事不是发生在迦百农,应该是发生在拿因城以远、甚至在犹太周边地区,完全可能就是伯大尼(路加福音7:11,17;8:1)。路加福音且突出了如下信息:1、西门是法利赛人。2、那女人是个罪人。3、她站在耶稣背后,挨着他的脚哭,眼泪湿了耶稣的脚,就用自己的头发擦干,又用嘴连连亲他的脚,把香膏抹上。4、耶稣对法利赛人讲论赦罪、爱与信。5、耶稣是有赦罪权柄的基督:耶稣是靠着自己的死赦免人的罪。另外,马太和马可记载的都是膏抹头,而路加和约翰都记载的却是膏抹脚。这并不矛盾,因为两者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补的。

约翰福音12:1-11的特点是:1、香膏事件的背景是拉撒路的复活与杀害耶稣的恶谋。2、马太马可将事件放在荣入圣城之后,而约翰置前。3、明确那女人就是伯大尼的马利亚。4、拒绝犹大的反应并揭示犹大的本质。路加福音章7中的那个女人极有可能就是伯大尼的马利亚。甚至不排除她同时就是抹大拉的马利亚(路加福音8:2)。另外注意抹大拉这个概念在旧约中的使用:????????,tower(创世记11:4,9;35:21;士师记8:9;列王记下9:17;历代志下32:5;尼希米记12:39;诗篇48:12,61:3;箴言18:10;雅歌4:4;5:13;7:4;8:10;以赛亚书5:2;30:25;弥迦书4:8;撒迦利亚书14:10等)。????????未必是指向地名,更可能表明身份。????????在旧约中总是指向与世界之塔或阴间之门对立的圣殿以及教会。这也让我们能够理解两个难题:第一、耶稣为什么将学习马利亚上升到普世教会应该学习的高度,因为马利亚成了教会的灯塔。第二、一直坐在耶稣脚前的伯大尼的马利亚,在耶稣受难和复活现场不应该突然缺席。约翰福音12:1-11可以交叉结构。拉撒路复活和筵席构成事件背景(1-2;9-11);而事件本身记在3-8节中——这段经文则可以进一步交叉结构(3与7-8呼应指向耶稣;4-6聚焦犹大)。

1逾越节前六日,耶稣来到伯大尼,就是他叫拉撒路从死里复活之处。2有人在那里给耶稣预备筵席。马大伺候,拉撒路也在那同耶稣坐席的人中。

3马利亚就拿着一斤极贵的真哪哒香膏,抹耶稣的脚,又用自己头发去擦。屋里就满了膏的香气。4有一个门徒,就是那将要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5说,这香膏为什么不卖三十两银子周济穷人呢?6他说这话,并不是挂念穷人,乃因他是个贼,又带着钱囊,常取其中所存的。7耶稣说,由她吧,她是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8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只是你们不常有我。

9有许多犹太人知道耶稣在那里,就来了,不但是为耶稣的缘故,也是要看他从死里所复活的拉撒路。10但祭司长商议连拉撒路也要杀了。11因有好些犹太人,为拉撒路的缘故,回去信了耶稣。

1、筵席(1-2,9-11)

时间:“逾越节前六日”,这是耶稣上十字架之前的星期六。时间慢下来了,十字架倒计时开始。约翰福音记载了三次逾越节;但逾越节这个词重复出现了3X3=9次(约翰福音2:13; 2:23;6:4;11:55;12:1;13:1;18:28,39;19:14)。耶稣是逾越节的羔羊,因此这里再一次印证施洗约翰的预言: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而在第一个逾越节之前发生的事件是:“摩西,亚伦在法老面前行了这一切奇事,耶和华使法老的心刚硬,不容以色列人出离他的地”(出埃及记11:10);这一幕与伯大尼上的冲突可以平行。另外,更具体的时间是晚餐:δε?πνον主要是正式的筵席,特别是晚餐。这是“在黄昏的时候”(出埃及记12:6)。这也是一天开始的时候,也是一年开始的春季。

地点在伯大尼。这里首尾呼应地两次强调那里是耶稣让拉撒路死里复活之处。而筵席等于将拉撒路的死里复活与耶稣自己的死里复活连接起来。下文提到“安葬”,也是为了突出这种联系。不过更具体的地点是伯大尼筵席中的餐桌:“拉撒路也在那同耶稣坐席的人中”;συναν?κειμαι,sit at meat with;to recline together, feast together。第9节有一个表示地点的字与此呼应:?κε?,There。一方面,“耶稣来到伯大尼”(1);另一方面,“耶稣在那里”(9)。一方面,是耶稣主动进入(?λθεν)伯大尼这场筵席;上帝在事件中掌权。?λθον也交叉呼应出现在第9节,很多犹太人进入筵席。另一方面,上帝真实临在于伯大尼的晚餐,祂藉着祂的身体和血与我们同在。

人物主要是七类:第一、复活的见证人,包括伯大尼那一家三口以及耶稣的门徒。第二、许多听闻复活信息而前来聚集的犹太人,其中大部分是看客,或追找神迹的人。第三、其中有好些人回去信了耶稣。第四、见证人中特别强调的是香膏抹主的马利亚。第五、主人(2,有人):应该是法利赛人、长大麻风病的西门——大麻风病与吃人自义的罪密切相关。第六、要杀耶稣和拉撒路的祭司长们;他们是当代的法老。第七、门徒中特别强调的是卖主的犹大。当然还有第八,就是耶稣。可以这样说,全世界的人都来了,各种人都到齐了,开始吃喝耶稣了。这场筵席实际上也是光明与黑暗两个阵营的对立;是生命树与知道善恶树的对比。9-11如果进一步交叉结构,中心信息是“但祭司长商议连拉撒路也要杀了”——流血是释罪唯一的道路。

2、耶稣(3,7-8)

(1)香膏

筵席中心是逾越节的羔羊,是主耶稣基督。不过所有人入席之后,灯光先照耀了马利亚:ο?ν,现在。这里没有告诉我们她从哪里拿来的香膏;有学者认为可能是用奉献购置的,因此才引起犹大的愤怒。不能排除这种可能。λ?τρα,不到一斤;a pound, a weight of 12 ounces (340克)。可以对比约翰福音19:39,“又有尼哥底母,就是先前夜里去见耶稣的,带着没药,和沉香,约有一百斤前来”。香膏(μ?ρον)一词在新约中出现了14次,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启示录18:13——香膏是巴比伦所代表的商业世界重要的商品。而这里特别说明,这是“真哪哒香膏”:ν?ρδου πιστικ?ς,faithful nard;特别值得信赖的哪哒香膏,所以说“极其贵重”。ν?ρδος,???????,产于印度的一种贵重香料。耶稣也是万民的救主——印度出产的香膏用来膏抹基督。东方人入席,也与下文希利尼人的到来形成交叉呼应关系。而在旧约圣经中,主要出现在雅歌中,用于表达爱情(雅歌1:12;4:13-14)。极贵重的:πολ?τιμο,very valuable, of great price,这个字在马太福音13:45-46是这样使用的:“45天国又好像买卖人,寻找好珠子。46遇见一颗重价的珠子,就去变卖他一切所有的,买了这颗珠子”。膏抹这个动词(?λε?φω)在新约圣经中也出现9次,主要用在基督身上;而“屋里就满了膏的香气”,不仅表明耶稣献上馨香之祭(以弗所书5:2;腓立比书4:18;创世记8:21;出埃及记29:41等);也指向教会因侍奉主而有的基督的香气(哥林多后书2:14,16;腓立比书4:18;创世记6:14;出埃及记31:11等)。包括印度人在内,世人总是把香膏和尊重或者爱情都献给人了,马利亚扭转的这个普世价值,将一切尊贵、权柄和荣耀都归给了基督。马利亚将最贵重的献上了,意味着人生有限,只能将有限的生命献给最重要的事业。耶稣之死,决定着人类真正的福祉。这是福音的中心。

(2)脚跟

约翰福音特别强调马利亚“抹耶稣的脚,又用自己头发去擦”。我个人愿意相信,这个细节是别有深意的。但解释其中的含义并不难,因为耶稣自己已经解释给我们了:“她是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因此接下来我们只是靠着圣经建立“抹脚”与“安葬”之间的联系。首先,整卷圣经贯穿了一种“脚的神学”。在创世记3:15所谓的“第一福音”中,首先有脚伤的信息:“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为仇。你的后裔和女人的后裔也彼此为仇。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你要伤他的脚跟”。女人的后裔指向基督,脚伤指向祂被钉十字架。而蛇的后裔就是犹大,约翰福音随后会告诉我们这个事实。正因为如此,马利亚膏抹耶稣的脚,乃是宣告耶稣就是女人的后裔,同时预告了耶稣之死。其次,在约翰福音中,从施洗约翰关于鞋带的比喻,经过12章伯大尼的抹脚和13章耶稣为门徒洗脚,一直到复活节那天,耶稣向门徒显示自己的脚伤。基督的门徒也追随基督,我们也将带着脚伤进入国度。但受伤也是洁净的功课。这一点可以参考出埃及记3:5,“神说,不要近前来。当把你脚上的鞋脱下来,因为你所站之地是圣地”;约书亚记5:15,“耶和华军队的元帅对约书亚说,把你脚上的鞋脱下来,因为你所站的地方是圣的。约书亚就照着行了”。但是最终,我们会胜过伤脚的那恶者,于是圣经从始至终有脚凳的异象:复活的基督将使仇敌魔鬼及其仆从作祂的脚凳。那些伤害我们脚的人,甚至假装亲人和弟兄、就是“我知己的朋友,我所倚靠吃过我饭的”,就是那些就近用脚踢我、践踏我的人(诗篇41:9;约翰福音13:18),将被我践踏在脚下。

(3)头发

马利亚是个罪人,这一点路加福音7:37强调的极为清楚。马利亚的出现实际上解释了耶稣的死因——祂为罪人而死。与教会流俗关于马利亚的美好形象的错爱不同,圣经记载的马利亚是个罪人。虽然马利亚安心在耶稣脚前听道,但马利亚不是什么信心伟人,只是一个蒙恩的罪人。而圣经用她来代表我们每一个人,以及基督的教会。马利亚越是信道爱主,越是因为“他许多的罪都赦免了。因为他的爱多。但那赦免少的,他的爱就少”(路加福音7:47)。这女人有多大的罪呢?“还有被恶鬼所附,被疾病所累,已经治好的几个妇女,内中有称为抹大拉的马利亚,曾有七个鬼从她身上赶出来”(路加福音8:2)。无论这两个马利亚是否是一个人,那七个邪灵不同程度地为所有罪人共享。而在约翰福音中,见证马利亚是蒙恩罪人的经文,就是“又用自己头发去擦”。这一幕首先显明了马利亚的认罪和降卑。这一点可以参考诗篇40:12,“因有无数的祸患围困我。我的罪孽追上了我,使我不能昂首。这罪孽比我的头发还多。我就心寒胆战”(另参哥林多前书11:5,15)。其次,这一幕显明世界的邪恶,罪人对罪人的孤立、攻击、践踏和审判。诗篇69:4,“无故恨我的,比我头发还多。无理与我为仇,要把我剪除的甚为强盛。我没有抢夺的,要叫我偿还”。马利亚埋头在耶稣的脚前,是逃避追杀,投靠避难之所。再次,她是神所爱的人,神所庇护的人(雅歌4:1;6:5)。神爱她到这个地步,连她的头发都被数过了;而无论她遭遇什么,连一根头发都不至于损坏(列王记上1:52;路加福音12:7;使徒行传27:34)。最后,这个举动连同献上香膏,一起显示了马利亚对主的爱,或者是无以表达的感恩之情,或者是对耶稣之死痛彻肺腑的悲伤。

(4)基督

耶稣责备并拦阻了犹大对马利亚的攻击。一方面,耶稣借此将马利亚行动的神学本质揭示出来:我就是那位女人的后裔,就是基督;而且我即将赴死。另一方面,我们也当看见,当教会被道德控告的时候,我们的主会起来为我们辩护。这个控告主要是道德控告,所谓撒旦也装作光明的天使:“这香膏为什么不卖三十两银子周济穷人呢?”这个控告欺世盗名,自我感动,但却是谎言。首先耶稣说:“由她吧”。?φ?ημι,to bid going away or depart;forgive;吩咐人离开某人(马太福音4:11)。这个动词也相当于吩咐石头滚开。主完全洞明教会任何的侍奉心志,这一点足以让我们大得安慰。存留:τηρ?ω,to attend to carefully, take care of。主指明马利亚的爱心和信心。最后,耶稣责备犹大的假冒伪善:“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只是你们不常有我”。常:π?ντοτε,always;重复两次。一方面,你若真关爱穷人,到处都是机会,但你不是真关心他们;另一方面,你的心里常常没有基督和真理,即使关心穷人也是为了犯罪。耶稣的话语也让我们看见为穷人谋福利的各种意识形态和宗教哲学,多出于盗贼的目的。与此相关,耶稣的教导让教会与慈善机构和社会福音相区别。值得强调的是,耶稣三次为马利亚辩护,第一次是面对马大;第二次是面对西门,第三次是面对犹大。换言之,马大(行为主义或生命神学)、西门(律法主义)和犹大(强吻基督卖主谋利却自以为神),代表搅扰教会的三种主要势力或思潮。但是,基督会起来为教会辩护,保守教会到底。这一点正如马太福音16:18所宣告的:“我还告诉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权柄原文作门)”(另参马太福音28:18-20)。耶稣进一步解释马利亚指向教会。正因为如此,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才宣告:“我实在告诉你们,普天之下,无论在什么地方传这福音,也要述说这女人所作的以为记念。”

3、犹大(4-6)

现在我们来重点认识犹大所代表的这个世界的“义”。第一,犹大是卖耶稣的犹大。有古卷称他也叫Σ?μωνος,西门;约翰福音13:26只说犹大是“西门的儿子”。他可能是法利赛人长大麻风病的西门的亲族。犹大背后是魔鬼,起初就是杀人的。这首先让我们认清了人的本质。越是高调社会正义和属灵生命的人,越可能是靠卖主换取钱名的人。“三十两银子”正是犹大卖主的工价。第二,越是要利用属灵的名义谋取私利的人,越是强烈具有论断人、特别是论断别人生命的偏好。不仅如此,犹大论断的是马利亚。作为耶稣的门徒,他真正的仇敌应该不是马利亚,而是杀害耶稣的法利赛人、祭司长和那些犹太人;或他们所代表的罪。但是,犹大在各种危机中都是精明地沉默不言的,唯有在涉及自己利益的时候,见钱嘴开;他现在起来说话了,他开始起来维护真理和公义了。这种机会主义的道德秀已经说明,他无论怎样高调都是在撒谎。这就是魔鬼的谎言,起初就是说谎的。第三,符类福音让我们看见,此时此刻,门徒基本上都站在犹大一边;再加上法利赛人西门,马利亚所代表的教会神学是绝对孤立的。借此我们看见人间正义的普遍丑恶:“随众行恶,在争讼的事上随众偏行,作见证屈枉正直”(出埃及记23:2)。就是形成多数暴力,只向弱者下嘴;却在强权面前屁滚尿流(约翰福音11:8,16)。不仅如此,犹大一定用律法吃人,引用圣经论断人。所谓救济穷人,至少可以引用申命记15:11等经文。魔鬼总是引用圣经控告和试探。第四、圣灵清清楚楚解释了社会公义或社会福音的本质:“他说这话,并不是挂念穷人,乃因他是个贼,又带着钱囊,常取其中所存的”。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不仅仅是犹大的本质,犹大也代表普世价值。一方面,玛门是他们的上帝:对金钱事件而非基督事件极度敏感——任何花费都是他的损失,失望,愤怒。另一方面,极度伪善:通过社会关怀等行为称义;但实质却沽名钓誉,巧妙敛财。“贼”(κλ?πτης)是没有基督的爱心的本质,生命神学的本质:指向一种极其狡猾的谋利行动(创世记3:1),并且一味为利“偷窃,杀害,毁坏”(约翰福音10:10)。生命神学和社会福音一定伴随对邻舍的论断,必有热病、大麻风病。名利之徒一定通过吃人自义,吃人自肥。他的行为表现主要不是行善,而是论断别人的不善。善举很少,并与论断极度正相关。一份善举,十二分的论断。最后,只有论断,论断就是善举。这就是公共知识分子和异教领袖的生存方式。不仅如此,犹大的社会关切,终极目的出于魔鬼:第一、将社会取代教会——基督徒应该去造福世界,在世界里用善行荣耀自己(当然可以冒充荣耀主名)。第二、让教会和社会瞩目看人的善行,而不再瞩目看基督的死而复活。这也可能是魔鬼在十字架前或耶稣荣入圣城之前最后一次拦阻:既然不能阻止耶稣上十字架,那么就用最具有迷惑人心的“善行”来转移人类的视线,让耶稣徒然死了。事实上,如果人离开基督也可以行善并行为称义,耶稣之死就多此一举。犹大的话语与乐园里蛇的话语一样:人靠自己可以知道善恶,并靠自己定义的善恶取消神存在的意义,特别是,基督事件的意义。什么是真正的爱:福音还是救济。什么人有真爱:法利赛人还是蒙恩的罪人,犹大、西门还是马利亚。教会在十字路口,但耶稣吩咐普天下的教会去记念马利亚。

二、天国的君王(12-19)

12第二天,有许多上来过节的人,听见耶稣将到耶路撒冷,13就拿着棕树枝,出去迎接他,喊着说,和散那,奉主名来的以色列王,是应当称颂的。14耶稣得了一个驴驹,就骑上。如经上所记的说,15锡安的民哪,(民原文作女子)不要惧怕,你的王骑着驴驹来了。

16这些事门徒起先不明白。等到耶稣得了荣耀以后,才想起这话是指着他写的,并且众人果然向他这样行了。

17当耶稣呼唤拉撒路叫他从死复活出坟墓的时候,同耶稣在那里的众人,就作见证。18众人因听见耶稣行了这神迹,就去迎接他。19法利赛人彼此说,看哪,你们是徒劳无益,世人都随从他去了。

1、棕树枝

耶稣从伯大尼启程,进入耶路撒冷。这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刻。“第二天”应该是“主日”,一周之后耶稣死里复活。事实上,约翰福音首尾各有一个七天。至少在约翰福音12-20章中,约翰8次谈这个相关的时间概念(约翰福音12:1,12;13:1;19:14,31,42;20:1,19)。这是新创造的圣周,并进入复活的新一周。

“荣入圣城”这个概念应该是误读了耶稣进入圣城的真正含义。这个“荣”不仅“爱人的荣耀,过于爱神的荣耀”(43),而且不明白这一幕所具有的讽刺意味:呼喊“和散那”的这些人民群众基本上就是一周之后叫嚣“钉死祂”的那些人。当然,圣灵使用这些人正如使用该亚法一样,以“神圣幽默”的方式,藉着他们的呼喊应验旧约的相关预言,宣告耶稣是基督。但这与耶稣“荣入圣城”无关,乃是宣告耶稣进入圣城受死。而且16节所说的“荣耀”,与教会所说的“荣入圣城”的“荣耀”针锋相对,是指着耶稣死而复活说的。但“锡安的女子”所理解的荣耀乃是世俗解放者的荣耀。这实际上是两种基督论的对立。遗憾的是,教会“荣入圣城”所指向的基督论,恰恰站在犹太人和世界一边了:“世人都随从他去了”。但事实上,十字架上的耶稣不过是“孤家寡人”。符类福音都记载了耶稣进入圣城的事件(马太福音21:1-9;马可福音11:1-10;路加福音19:28-38)。约翰福音像马太福音一样,强调耶稣进入圣城应验了旧约的预言,并强调门徒事后的印证——证明耶稣是基督。

不过只有约翰提到了“棕树枝”。在旧约圣经中,棕树总是指向安息、欢乐和公义之地(出埃及记15:27;利未记23:40;民数记33:9;士师记4:5);并且特别指向圣殿(列王记上6:29, 32,35;7:36;历代志下3:5;尼希米记8:15;以西结书40:16,22,26,31,34,37;41:18-20,25-26);这应该与耶稣以身体为殿平行。另外,棕树也指向弥赛亚的降临(诗篇92:12;雅歌7:7-8;约珥书1:12;启示录7:9)。

2、和散那

约翰福音这里引用了两段旧约经文,都是旧约清楚的弥赛亚经文。“和散那”(?σανν?,?????? and ???,I (we) pray, now, please)出于诗篇118篇,这是住棚节的赞美诗;请注意其中有门、光等比喻:“18耶和华虽严严地惩治我,却未曾将我交于死亡。19给我敞开义门。我要进去称谢耶和华。20这是耶和华的门。义人要进去。……25耶和华阿,求你拯救。耶和华阿,求你使我们亨通。26奉耶和华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我们从耶和华的殿中,为你们祝福。27耶和华是神。他光照了我们。理当用绳索把祭牲拴住,牵到坛角那里”。不仅如此,诗篇118将耶路撒冷的众人放在敌基督的权势之下:“6有耶和华帮助我。我必不惧怕。人能把我怎么样呢?7在那帮助我的人中,有耶和华帮助我,所以我要看见那恨我的人遭报。8投靠耶和华,强似倚赖人。9投靠耶和华,强似倚赖王子。10万民围绕我。我靠耶和华的名,必剿灭他们。11他们环绕我,围困我。我靠耶和华的名,必剿灭他们。12他们如同蜂子围绕我,好像烧荆棘的火,必被熄灭。我靠耶和华的名,必剿灭他们”。因此,耶路撒冷人高呼和散那也表明了犹太人对罗马帝国的抗议。当然,神有自己的目的——耶稣要胜过世界的王。这里特别重要的信息是“以色列的王”(约翰福音1:49;18:33,39;19:3,19,21),此不赘言。

3、小驴驹

驴驹(?ν?ριον)典出撒迦利亚书9:“6……我必除灭非利士人的骄傲。7我必除去他口中带血之肉,和牙齿内可憎之物。他必作为余剩的人归与我们的神,必在犹大像族长,以革伦人必如耶布斯人。8我必在我家的四围安营,使敌军不得任意往来。暴虐的人也不再经过,因为我亲眼看顾我的家。9锡安的民哪,应当大大喜乐。耶路撒冷的民哪,应当欢呼。看哪,你的王来到你这里。他是公义的,并且施行拯救,谦谦和和地骑着驴,就是骑着驴的驹子。10我必除灭以法莲的战车,和耶路撒冷的战马。争战的弓也必除灭。他必向列国讲和平。他的权柄必从这海管到那海,从大河管到地极。11锡安哪,我因与你立约的血,将你中间被掳而囚的人,从无水的坑中释放出来。12你们被囚而有指望的人,都要转回保障。我今日说明,我必加倍赐福给你们”。这段经文至少显示这些真理:第一、耶稣来要除去列国的暴虐和骄傲(撒迦利亚书9:1-6),就是用普世和平取代世界战争;请注意驴驹和骑马之间的对比(另参出埃及记15:1,21;约伯记39:18;诗篇76:6;以赛亚书21:7;30:16;耶利米书6:23;50:42;51:21;以西结书26:10;阿摩司书2:15;哈该书2:22;撒迦利亚书10:5;12:4;启示录19:18)。第二、新王来了,要与子民用血立约(撒迦利亚书9:11;马太福音26:28),释放罪人,祝福信徒。马可福音11:2特别说到,这匹驴驹“是从来没有人骑过的”。耶稣要来作一件新事。

需要说明的是只有约翰福音12:14使用了?ν?ριον(a little ass)这个概念,而其他福音书以及约翰福音12:15用的则是π?λος,a colt, the young of a horse;a young creature。

旧约圣经最早的驴马对比在创世记49:13-18,“13西布伦必住在海口,必成为停船的海口。他的境界必延到西顿。14以萨迦是个强壮的驴,卧在羊圈之中。15他以安静为佳,以肥地为美,便低肩背重,成为服苦的仆人。16但必判断他的民,作以色列支派之一。17但必作道上的蛇,路中的虺,咬伤马蹄,使骑马的坠落于后。18耶和华阿,我向来等候你的救恩”。以萨迦位于加利利和撒玛利亚交界处。从西布伦(加利利)到以萨迦,正是耶稣传道的路线。而“强壮”(??????)这个阳性名词原意是骨头(约伯记40:18;诗篇17:22;箴言25:15);请特别注意这个字在列王记下9:12-13中的使用:“12他们说,这是假话,你据实地告诉我们。回答说,他如此如此对我说。他说,耶和华如此说,我膏你作以色列王。13他们就急忙各将自己的衣服铺在上层(??????)台阶,使耶户坐在其上。他们吹角,说,耶户作王了”。驴驹这个概念(?????)出现了8次。创世记32:13-15让我们知道它是一种献礼(雅各交给以扫为自己赎罪之礼,以扫的后人就是希律)。创世记49:11则将之指向弥赛亚。另外,士师记10:4;12:14,分别讲士师睚珥三十个儿子骑着三十匹驴驹;士师押顿四十个儿子三十个孙子骑着七十匹驴驹;这应该预备教会是靠和平治理的;但自以为聪明的人不以为然(约伯记11:12)。最后,驴驹指向福音进入地极(以赛亚书30:6,24)。

4、全世界

这是万人空巷的时刻,这场狂欢仍然是以复活的神迹为中心的:“17当耶稣呼唤拉撒路叫他从死复活出坟墓的时候,同耶稣在那里的众人,就作见证。18众人因听见耶稣行了这神迹,就去迎接他”。但是,众人的追随更激起了法利赛人的嫉恨:“19法利赛人彼此说,看哪,你们是徒劳无益,世人都随从他去了”。徒劳无益:ο?κ ?φελε?τε ο?δ?ν,ye prevail nothing;这个句子表达一种极端的反讽和绝望。这一幕应验了诗篇2篇的预言。不过法利赛人也是在说预言;如今,全世界(? κ?σμος)果然跟祂去了。只是他们不明白,在这之前,全世界也要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如果没有圣灵的感动,全世界反而会跟随法利赛人。事实上,他们的的确确认为,他们的父本是世界的王,全世界都应该是他们的,而任何居民都是他们的人质和产业。嫉恨如阴间般残忍,罪已经恋慕了他们,不能制服:“47祭司长和法利赛人聚集公会,说,这人行好些神迹,我们怎么办呢?48若这样由着他,人人都要信他。罗马人也要来夺我们的地土,和我们的百姓”(约翰福音11:47-48)。这是一场真正的世界大战,即将全面爆发。

三、希腊人不信(20-36)

耶稣是世界的救主,祂摆设筵席,是要召聚普天下的人来赴席。羔羊的筵席不能缺少东方人,也不能缺少西方人。于是有东方的博士和印度的香膏,而如今,西方的希利尼人也来了。而如果将这段经文交叉结构,我们可以看见一个空间上的前后呼应:希腊与天上,这是两个不同的空间,这是世界和天国的对立。

1、人到齐了(20-28)

20那时,上来过节礼拜的人中,有几个希利尼人。21他们来见加利利伯赛大的腓力,求他说,先生,我们愿意见耶稣。22腓力去告诉安得烈,安得烈同腓力去告诉耶稣。

23耶稣说,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24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25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26若有人服事我,就当跟从我。我在哪里,服事我的人,也要在哪里。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

27我现在心里忧愁,我说什么才好呢?父阿,救我脱离这时候。但我原是为这时候来的。28父阿,愿你荣耀你的名。当时就有声音从天上来说,我已经荣耀了我的名,还要再荣耀。

(1)希利尼人(20-22)

希腊人(?λλην?ς;约翰福音7:35;?λλ?ς,unstable: the miry one)首先是来赴宴的:προσκυν?σωσιν ?ν τ? ?ορτ?,worship at the feast。他们可能是先归正犹太教的希腊人,或者流散到希腊的犹太人。希腊人在旧约中主要是雅完人,他们是雅弗的后裔(创世记10:2,4;历代志上1:5,7)。以赛亚书66:19预言了这些人的回归:“我要显神迹(或作记号)在他们中间,逃脱的我要差到列国去,就是到他施,普勒,拉弓的路德,和土巴,雅完,并素来没有听见我名声,没有看见我荣耀辽远的海岛。他们必将我的荣耀传扬在列国中”。另外可以参考撒迦利亚书9:13,“我拿犹大作上弦的弓,我拿以法莲为张弓的箭。锡安哪,我要激发你的众子,攻击希腊(原文作雅完)的众子,使你如勇士的刀”。值得一提的是,撒迦利亚书与约翰福音一样,都将骑驴事件与希腊人放在一起。希腊人的第一个特点是商人,而且是奸商,任何事物,包括人都可以变成商品,用于交易(以西结书27:13,19;约珥书3:6);其次,他们也是霸权主义者和帝国主义者(但以理书8:21);再次,希腊文明的背后有魔鬼的权势(但以理书10:20)。希腊人的到来,首先显示,希腊文明,西方文明,外邦文明(罗马书1:16等),走到了尽头。希腊人需要基督。?ρωτ?ω,Imperfect,一直在寻找和祈求。希腊哲学为这种饥渴作证,而一知半解的律法知识,更让他们求神若渴。期间七十士译本应该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他们不知道自己要的弥赛亚是谁。他们仍然在求地上的神迹,却对天国的真理一无所知。在他们开始了解弥赛亚的真相的时候,他们将加入吃人的筵席。这里的两位执事是加利利伯赛大的腓力和安得烈,这一点可以参考约翰福音1:40-42,特别是约翰福音6:5-8——腓力和安得烈正是那场五千人筵席的同工。

(2)一粒麦子(23-26)

耶稣实在知道希腊人要什么,他们要一位荣耀的基督,而不是受难的基督。不仅如此,耶稣还知道,当希腊人也弃绝耶稣所启示的的基督之后,“耶稣的死期就真的到了”:宗教世界(犹太人)、政治世界(罗马人)和文化世界(希腊人)共同一致地处决耶稣,我们的主在世界上已经没有立锥之地。就是在这个意义上,祂的时候也到了,因为留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无所作为。但是尽管主预知这一切,为了让父神的旨意成就,也为了将真理宣告给希腊人,祂仍然向这些来自西土大唐的取经和尚宣告了基督的真理。首先,主看见希腊人就看见了历史的终结: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约翰福音2:4;7:30;8:20)。因为全世界的人都到齐了,全世界都要弃绝祂了,所以筵席可以开始了。注意马太福音22:2-6:“2天国好比一个王,为他儿子摆设娶亲的筵席。3就打发仆人去请那些被召的人来赴席。他们却不肯来。4王又打发别的仆人说,你们告诉那被召的人,我的筵席已经预备好了,牛和肥畜已经宰了,各样都齐备。请你们来赴席。5那些人不理就走了。一个到自己田里去。一个作买卖去。6其余的拿住仆人,凌辱他们,把他们杀了”。在这个比喻中,“到自己田里去”的那位可以指向东方人;“作买卖”的可以指向希利尼人;而“其余的”则指向犹太人。无论如何,希腊人的到来,标志着“开席”时间到了。而“人子”的背景是以西结书,再一次强调祂的代罪之工(约翰福音1:51)。

希腊人是追求荣耀的,他们追求的只是世人的荣耀,就是今天加尔文主义引导的荣耀神学的荣耀;也是言必称希腊的知识分子所迷恋的荣耀。这也是主对希腊人的荣耀哲学的审判:“耶稣对他们说,你们是在人面前自称为义的。你们的心,神却知道。因为人所尊贵的是神看为可憎恶的”(路加福音16:15)。希腊人的荣耀哲学,将与基督的荣耀神学发生冲突,这是世界的荣耀与天国的荣耀之间的冲突。那么到底基督是谁,到底什么是天国的荣耀?答案就是耶稣的死而复活。耶稣这里用麦粒之死及其复活来解释基督的荣耀。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5:35-37也使用过麦粒的比喻;而圣餐中的饼当然也与麦子有关。第25节进一步说服这些希腊人以及门徒:人不愿意主耶稣上十字架,人自己不愿意走这条路,他们不要十字架上的上帝,他们要希律宫廷中的君王(马太福音10:39;16:25;马可福音8:35;路加福音9:24;17:33)。希腊人寻找耶稣,门徒欣然引荐,不能仅仅将门徒的举动视为信心和热心,他们也可能希望靠希腊人的力量最后努力一次,阻止耶稣受难,说服耶稣作王。因为这个商业民族愿意跟随基督,无非出于两个目的:第一、盼望利用基督谋取钱财上的祝福;第二、盼望利用基督成为政治或道德上的人上人。他们绝对不会选择“舍命”和“服事”的道路。他们的目的是世界,但基督的目的是永生。耶稣则最后一次说服世人,要走永生的路,乃父神唯一悦纳的路(马太福音19:16-30)。

(3)神的声音(27-28)

希腊人算什么,不过是人。希腊人如果更骄傲,只能见证他们更愚蠢。所以没有一个人明白耶稣的话,没有一个人理解耶稣的话。天地苍凉,万籁俱寂。我们的主再一次陷入“忧愁”:绝对的悲哀,必须的行动。耶稣所在的人间的确并非人间,并非自己的家乡。祂来了,在自己的家乡孤独一人。祂爱世人,必须行动;但是,只有上十字架一条拯救之路。令我们感动不已的是,就在全世界都不赞同耶稣的时候,就在犹太人和自己的门徒指着“人家希腊文明”而加倍否定我们信仰的时候,耶稣却没有向全世界投诚,改弦更张。相反,耶稣继续要走祂的荣耀之路:“父阿,救我脱离这时候。但我原是为这时候来的。28父阿,愿你荣耀你的名”。壮哉,主基督,美哉,主耶稣!然而,这世界还不是地狱,魔鬼虽然掌权,但它不能隔断天上和耶稣的联系。全世界都鸦雀无声的时候,“当时就有声音从天上来说,我已经荣耀了我的名,还要再荣耀。”这一个声音让整个世界都失去了重量,这一声肯定和安慰足以让耶稣的门徒视万事如粪土,更平安地继续前面的道路。如果说希利尼人的到来,代表横向关系中世人向十字架的聚集;那么从天上下来的声音则表明纵向关系中,圣父与圣子的同在。这是特别关键时刻的同在。首先在圣诞故事中,这个真理可以参考路加福音2:13-14,“13忽然有一大队天兵,同那天使赞美神说,14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与神,在地上平安归与他所喜悦的人(有古卷作喜悦归与人)”。其次在圣洗礼中。最后就是在十字架之前。“荣耀”在这段经文中共重复4次,主要指向复活事件,先是拉撒路的复活,然后是耶稣的复活。所以天上的声音说:“我已经荣耀了我的名,还要再荣耀”。第一个荣耀指向约翰福音1-11章直到太初;第二个荣耀指向约翰福音12-21章;直到今天和永远。

2、黑暗与光(29-36)

西方文明他妈,世界智慧之父,希腊文明,希腊文明人的智商和情商,人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人家荷马史诗戏剧政治民主和科学,不如一粒麦子,不足以理解一粒麦子的比喻。希腊思想代表人类思想的顶峰,那个顶峰就是不认识并不承认基督。保罗教训希腊人,何等的恳切:“18因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在我们得救的人却为神的大能。19就如经上所记,我要灭绝智慧人的智慧,废弃聪明人的聪明。20智慧人在哪里?文士在哪里?这世上的辩士在哪里?神岂不是叫这世上的智慧变成愚拙吗?21世人凭自己的智慧,既不认识神,神就乐意用人所当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这就是神的智慧了。22犹太人是要神迹,希利尼人是求智慧。23我们却是传钉十字架的基督,在犹太人为绊脚石,在外邦人为愚拙。24但在那蒙召的无论是犹太人,希利尼人,基督总为神的能力,神的智慧。25因神的愚拙总比人智慧。神的软弱总比人强壮”(哥林多前书1:18-25)。这一点我想对唐老牧师以及其学舌者“爱心诚实”一次:让你的希腊哲学见蛇去吧,正如让小谁的老子见龙去吧,我们只传已经为我们钉了十字架的基督。耶稣所传的基督希腊人恼羞成怒,他们要加入杀害耶稣的阵营,那一天,雅典和耶路撒冷在希律和彼拉多之前就成了朋友。四个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诞生的日子,就是上帝羔羊流血的日子。

29站在旁边的众人听见,就说,打雷了。还有人说,有天使对他说话。30耶稣说,这声音不是为我,是为你们来的。31现在这世界受审判。这世界的王要被赶出去。

32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33耶稣这话原是指着自己将要怎样死说的。34众人回答说,我们听见律法上有话说,基督是永存的。你怎么说,人子必须被举起来呢?这人子是谁呢?

35耶稣对他们说,光在你们中间,还有不多的时候,应当趁着有光行走,免得黑暗临到你们。那在黑暗里行走的,不知道往何处去。36你们应当趁着有光,信从这光,使你们成为光明之子。耶稣说了这话,就离开他们,隐藏了。

(1)两个王(29-31)

雷鸣般的寂寞。希腊人不明白耶稣的话。或者将上帝的话等同于自然界的雷声;希腊人精于“自然哲学”。或者,他们宁可敬拜诸神和天使,也不会接纳基督。耶稣再一次向他们宣道,但这一次直指希腊人和这世界背后的那位王,就是魔鬼。基督第一次来不是要审判世人,乃是要审判那恶者。这一点与所有人对弥赛亚的期待也是对立的,因为他们都盼望上帝的儿子站在自己一边,去征服和消灭自己的敌人。这一幕可以参考约书亚记5:13-15,“13约书亚靠近耶利哥的时候,举目观看,不料,有一个人手里有拔出来的刀,对面站立。约书亚到他那里,问他说,你是帮助我们呢?是帮助我们敌人呢?14他回答说,不是的,我来是要作耶和华军队的元帅。约书亚就俯伏在地下拜,说,我主有什么话吩咐仆人。15耶和华军队的元帅对约书亚说,把你脚上的鞋脱下来,因为你所站的地方是圣的。约书亚就照着行了”。希腊人应该洗脚了,那是约翰福音13章的内容。总而言之,基督的仇敌是魔鬼及其儿子们,而不是任何罪人;但基督反要将救恩临到普天下的人。不仅如此,耶稣的话语也在告诉希腊人,他们一直在魔鬼的权势之下,应该尽早“移民”。约翰福音3次谈到世界的王(约翰福音14:30;16:11)。这场胜利在路加福音10:18是这样表述的:“耶稣对他们说,我曾看见撒但从天上坠落,像闪电一样。”“现在这世界受审判”,耶稣在这里谈论审判,但审判的对象不是人,而是世界的王,或“空中掌权者”(以弗所书2:2;6:12)。

每一个时代,都面临着这场移民,这是大事因此要通过雷声来宣告,好教导世人作出正确的选择。关于“为你们”,可以参考约翰福音11:42。关于这雷声,可以参考诗篇29:1-3,“(大卫的诗。)神的众子阿,你们要将荣耀能力,归给耶和华。归给耶和华。2要将耶和华的名所当得的荣耀归给他。以圣洁的妆饰(的或作为)敬拜耶和华。3耶和华的声音发在水上。荣耀的神打雷,耶和华打雷在大水之上”。这已经不是第一次雷击希腊文明了。撒母耳记上7:9-11,“9撒母耳就把一只吃奶的羊羔献与耶和华作全牲的燔祭,为以色列人呼求耶和华。耶和华就应允他。10撒母耳正献燔祭的时候,非利士人前来要与以色列人争战。当日,耶和华大发雷声,惊乱非利士人,他们就败在以色列人面前。11以色列人从米斯巴出来,追赶非利士人,击杀他们,直到伯甲的下边”。这雷声一方面指向耶和华的荣耀,一方面指向对非利士人的胜利。而非利士人与希腊人有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并可指向世界的王。

(2)你是谁(32-34)

与世界之王形成对比的是,耶稣要走十字路的道理,并藉着死里复活胜过世界的王,同时呼召所有子民归向基督。约翰福音3次谈到“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约翰福音3:14;8:28);充分证明,耶稣是独一无二的君王。这是两个王的区别:世界之王钉人为王;耶稣基督被钉为王。钉十字架而死。这是世界上最屈辱的死。这个基督论与犹太人的传统和希腊人的观念都是对立的——基督不仅死,而且是最惨烈地死。“愿意见耶稣”的人,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基督;而且他们也根本不认识耶稣是谁。不仅如此,这些众人引用圣经驳斥耶稣的话:“律法上有话说,基督是永存的”;他们不要死难的基督,更不相信耶稣是基督。他们引用的圣经至少包括撒母耳记下7:13;诗篇89:36;110:1-4;以赛亚书9:6-7;以西结书37:25;但以理书7:13-14等。这些引经反过来激励我们重新思想旧约:“因为他们还不明白圣经的意思,就是耶稣必要从死里复活”(约翰福音20:9)。无论如何,希腊人弃绝了十字架上的上帝。

(3)两条路(35-36)

耶稣多次教导犹太人分别光暗,今天再一次教导希腊人(约翰福音8:12;9:4;11:9-10)。耶稣几乎没有直接回答众人提出的问题,转去强调信心的问题;不过这里更强调时间的紧迫性。?τι μικρ?ν χρ?νον,Yet a little while。时间已经不多了,不可能无休无止的论证和辩论。这个时间的紧迫性,至少意味着,你们脱离参与杀害耶稣的恶谋和恶行的时间不多了。如果不在黑暗降临之前认信基督,人在黑暗中“不知道往何处去”。换言之,黑暗中的任何选择只是朝向另外一种黑暗。那么此时此刻的选择是什么呢?就是“信从这光”;就是“信”,πιστε?ω。不是靠行为,而是靠信心,罪人就成为光明之子。关于光明之子,除了约翰福音1:12,还可以参考帖撒罗尼迦前书5:5,“你们都是光明之子,都是白昼之子,我们不是属黑夜的,也不是属幽暗的”;以弗所书5:8,“从前你们是暗昧的,但如今在主里面是光明的,行事为人就当像光明的子女”;路加福音16:8,“主人就夸奖这不义的管家作事聪明。因为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较比光明之子,更加聪明”……所谓光明之子,就是警醒、远离罪和钱财的人。是懒惰、犯罪和贪婪阻止人信基督;因此“众人”是被世界弄瞎了眼睛,让他们既不懂旧约,更不能认耶稣基督和祂钉十字架。与29-32中的两位王形成呼应关系,35-36藉此为世人指出光明和黑暗两条道路。讲完这番话之后,耶稣在公众面前正式“隐退”了。κρ?πτω(隐藏)这个字也用在马太福音5:14,“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现在看来真理是平衡的,一方面,“不能隐藏”;另一方面,时间到了,光就会隐藏。这世界有一个结局。

四、犹太人不信(37-50)

耶稣现在面对的众人,是希腊人和犹太人联合起来的众人。耶稣面对全世界的人,特别是犹太人的不信,要作一次最后的福音陈述。耶稣的最后劝勉几乎没有任何新鲜的内容了,但是亲爱的弟兄姐妹,你是否看见了上帝在这种连人都乏味的重复中,那种恒久忍耐的大爱,那种面对大洪水前的人类、面对所多玛蛾摩拉的忧伤与后悔?你是否看见了上帝要拯救世人特别是这样的世人,唯有基督十字架一条绝路?

1、返回圣经(37-43)

37他虽然在他们面前行了许多神迹,他们还是不信他。

38这是要应验先知以赛亚的话说,主阿,我们所传的,有谁信呢?主的膀臂向谁显露呢?39他们所以不能信,因为以赛亚又说,40主叫他们瞎了眼,硬了心,免得他们眼睛看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我就医治他们。41以赛亚因为看见他的荣耀,就指着他说这话。

42虽然如此,官长中却有好些信他的。只因法利赛人的缘故,就不承认,恐怕被赶出会堂。43这是因他们爱人的荣耀,过于爱神的荣耀。

这里插播的是圣灵的声音,是圣灵藉着使徒约翰发表的评论。这段经文已经开始宣告末世审判的信息了。约翰福音12:37-43引用以赛亚书的两段经文,阐述这个“隐藏”的真理。这段经文在交叉结构中,37与42-43呼应,前者强调他们的不信;后者解释他们不信的重要原因是政治恐惧和贪爱世界,特别是:“他们爱人的荣耀,过于爱神的荣耀”(另参约翰福音5:40-44)。请注意41节与43中“荣耀”的对比。这一点可以参考哥林多后书4:3-4,“ 如果我们的福音蒙蔽,就是蒙蔽在灭亡的人身上。4此等不信之人,被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荣耀福音的光照着他们。基督本是神的像”(另参约翰福音9章)。但是尽管如此,仍然有人信主,虽然这只是信仰的萌芽。就是在众人拒绝耶稣的前提之下,中间38-41才引用以赛亚书阐述神的意思。首先这里引证的是以赛亚书53:1;那是著名基督受难诗篇。其次,这里引证的是以赛亚书6:9-10,这段经文也重复出现在约翰福音9:39,马可福音4:12等处。旧约相关的见证就是使法老的心刚硬,然而是法老自己的心先刚硬,但神愿意万人得救(罗马书9:17-18;11:7,25;哥林多后书3:14;路加福音13:34;提摩太前书2:4)。人要对自己的不信负责。圣灵这番话宣告神的审判是公义的,人无可推诿。但这样的预言仍然包含着福音的爱心:世人应该回头,回到圣经中去,并信圣经启示的基督。

2、光与黑暗(44-50)

44耶稣大声说,信我的,不是信我,乃是信那差我来的。45人看见我,就是看见那差我来的。46我到世上来,乃是光,叫凡信我的,不住在黑暗里。47若有人听见我的话不遵守,我不审判他。我来本不是要审判世界,乃是要拯救世界。

48弃绝我不领受我话的人,有审判他的。就是我所讲的道,在末日要审判他。49因为我没有凭着自己讲。惟有差我来的父,已经给我命令,叫我说什么,讲什么。50我也知道他的命令就是永生。故此我所讲的话,正是照着父对我所说的。

我们先看第一部分内容。耶稣第一次来为了拯救:光与暗(44-47)。关于光与暗这个主题,到这里也是一次总结(约翰福音8:12;9:4;11:9-10;12:36)。在这里,耶稣再一次劝勉犹太人离开“像神一样知道善恶”的蛇血,转去信那不审判世界却拯救世界的基督。一方面,耶稣在这里再一次强调祂第一次来不是为了审判(约翰福音3:17;8:15;12:47);另一方面,耶稣第二次来为了审判:生与死(48-50)。而分别光暗的重要工作就是“信”。重点在信:πιστε?ω这个动词在这4节经文中重复出现了5次。信的对象是道。如果说约翰福音12:37-43指向旧约,那么约翰福音12:44-50则指向新约。请注意段经文中的重点在道:我的话(μουτ?ν ?ημ?των,47)、我的话(τ? ??ματ? μου,48)、我所讲的道(? λ?γος ?ν ?λ?λησα,48)、我所讲的(γ? ?ξ ?μαυτο? ο?κ ?λ?λησα,49)、命令(?ντολ?,49)、我所说的(μοι ?ντολ?ν,49)、叫我说什么(τ? ε?πω,49)、讲什么(τ? λαλ?σω,49)、命令(?ντολ?,50)、我所讲的话(λαλ? ?γ?,50)、对我所说的(ε?ρηκ?ν μοι)、我所说的(λαλ?)。这些同义词重复出现了12次。然后耶稣这里强调了最后审判的信息(另参约翰福音5:22,27,30;9:39)。另外,道的核心涉及父子关系——耶稣是神的儿子。

这番讲论是耶稣最后一次公开传道了,是祂最后一次在圣殿或城市公开呼告。约翰福音剩余的部分,耶稣的讲论主要是针对门徒的,或者是在受审之时回应。因此,这段经文是总结性的,强调了两个特别重要的真理。其中44-47重点强调“信”;而48-50重点强调“道”——两者合起来就是“信道”。这是耶稣给世界的最后遗言,与约翰福音17章给教会的最后祷告形成对照。特别应该令我们感动的是:“耶稣大声说”与“耶稣说了这话,就离开他们,隐藏了”,产生一种张力。为什么隐藏了耶稣又出来说话呢?可能是为了暂缓众人激烈的敌对情绪,躲避一场可能发生的杀害,因为十字架的时间还没有到。更可能是因为祂爱世人。这几乎是一种难舍难分的爱,祂不忍心丢下这些人在黑暗中,祂不愿意离别就这样匆匆而至。不仅如此,祂要爱的人,祂不忍心离弃的人却是厌弃祂、顶撞他、千方百计要杀害祂的人。这是一种怎样的悖谬呢?这是从未有过的爱情悲剧,从未有过的神圣之爱。这是所有希腊悲剧和中国文学以及印度诗歌根本不能企及的高峰。除了约翰福音12:36-44这两句经文,再没有任何文字能诠释上帝之爱了。我们可以在这个张力中看见神那不离不弃的爱。但无论如何,时间就要到了。大洪水要来了,只是这场灭绝今天没有袭击这些垃圾一样的芸芸众生,却要彻底毁灭那个33岁的拿撒勒人;而所有祂要保护的人,一同成为洪水猛兽的一部分。那么,亲爱的弟兄姐妹,我们在哪里呢?歌声渐起:“我妹子,我新妇,你的爱情何其美。你的爱情比酒更美。你膏油的香气胜过一切香品”(雅歌4:10);“爱情众水不能息灭,大水也不能淹没。若有人拿家中所有的财宝要换爱情,就全被藐视”(雅歌8:7)。阿门!

任不寐,2016年8月7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