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重温黄碧云的《盛世恋》,看到这句话,深受打动,记在了心里。奇怪以前看的时候怎么没有留意到。就用它来作为这篇读后感的标题吧。
刚读完伍尔夫的《自己的房间》。这篇文章完成于1928年10月,是作者就妇女与小说所作的演讲。本书篇幅不大,开宗名义,她说谈到女性、谈到小说,她第一想到的是女性应该有一定的收入,同时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 (a woman must have money and a room of her own if she is to write fiction)。
可不是,钱并不庸俗,相反,有了它,你可以摆脱庸俗。有钱便有了一定自由,你不用勉强自己做不喜欢的工作;不用为了生存去竞争去谄媚奉承,失了尊严;有了钱,你的眼界会更开阔,心态也会平和。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可以用钱换时间!伍尔夫说她看了以前为数不多的女性小说,比如英国19世纪的奥斯汀、勃朗特姐妹等等,无不宥于自己的身份(如家庭教师),文章里不自觉地流露出一些愤怒、一些批判的情绪。 如果有钱,她们可以走出户外、结识更多的人,有自己的同类,她们心态会平和很多,着眼点也会不同。现实是,贫穷剥夺你精神上的自由,而只有自由才能产生出伟大作品。
她说,一年500英镑的收入代表可以沉思的力量,一间锁上门的房间意味着能进行独立思考的力量(that five hundred a year stands for the power to contemplate, that a lock on the door means the power to think for oneself)。我觉得有一定道理。
然而,转念一想,不正是因为作家们不同的身份背景、经历才写出多姿多彩的作品。如果大家都心态平和,都无欲无求,这种状态下能写出什么来呢?定然只能编造,即使能写出不错的作品,但肯定缺乏真性情,是没有灵魂的作品。我是在说伍尔夫的作品没有灵魂吗?
其实我喜欢她的某些作品。伍尔夫看来属于有钱有房的作家,她的作品在那个年代看来应该算实验性作品,意识流,玩的是文字游戏,是写作手法上的创新。《达洛威夫人》、《到灯塔去》,都算是意识流作品。而我最喜欢的还是她的短篇小说集《鬼屋及其他》(The Haunted House and Others)。文字空灵清新,我第一次领略到英语的美好就是她的这些文字。然而,她的作品除了意识流外,还有什么?她想表达的是什么?似乎也没什么了,就是那种没有灵魂的感觉,我觉得这正是因为她养尊处优的结果。相反,穷作家写出好作品的例子太多,穷人成为伟大作家的也太多。可见,钱既有用也无用,我把自己也绕糊涂了。
通篇读下来,我觉得伍尔夫一直强调的不仅是女性的权利,虽然她一直在说女性要有钱有自己的房间,那只是因为她演讲的题目是妇女与小说。其实她一直在强调的是女性应该摆脱性别之争,抛开性别的枷锁,写作时以现实为依据,专注于创造,不要把无谓的男女性别牵扯进来,要站在中性的立场上创作,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她对男性作家作品的分析。可悲的是,自从这篇讲稿一出,大家都把她定位为女权主义,甚至怀疑她是同性恋。
读这本书,感慨最深的活到现在,我还没有达到这一目标,仍在挣扎。我最最想要的,并不是多少钱,而是一间自己的房间,拥有它不但意味着有自己独立的空间,更意味着有自己的时间,不会因为别的什么事情而打断,我现在太需要自己的时间了。南丁格尔抱怨,“妇女从未有……能称之为属于自己的半个小时”——她总是被打断。奥斯汀是一直到生命结束都是这样写作的:“她没有单独的书房可以去,大多数工作须在共用的起居室里完成,受制于各种各样偶然的打扰。她小心翼翼,不让仆人或客人以及任何家庭成员之外的人猜到她所从事的活动。”
我不需要太多的钱,不为生存发愁即可。我需要有自己的时间,需要一间自己的书房,不用像现在一样,睁眼就是孩子上学、早餐、自己和老公的中餐、上班、下班后晚餐、孩子的学习,课后活动。唉,每天留给自己的时间是那么少,少到好不容易有点时间,自己已筋疲力尽,哪怕是有自己的房间,也无法待在里面干什么,只能休息了。所以在伍尔夫的钱和房间之外,我还要加上一条时间。
“这房间就是我的心,此心不留客,”且容我在里面自由自在地胡言乱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