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节前来说说米饭基督徒

在未知的旅途中发现未知的自己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复活节是基督教最重要的节日(比圣诞节还重要),我就趁此机会写个宗教的话题。

我虽然不上教堂,但出生在基督教(新教)家庭,母亲小时受过洗礼,我的几个舅舅、姨妈,也赶在解放之前上过几年的外国教会学校。他们对神的虔诚度各有不同,有的根本不信,有的信得较随意,有的特别真挚,二姨妈就属于最后一种。

听我母亲说,文革高峰的那几年,基督徒们都吓得不敢承认自己的信仰,有的为了保护自己,甚至还公开宣布和基督决裂,并参与破坏教堂的行动。而二姨妈一直在家偷偷祈祷、读圣经,从未停止过崇拜活动。

文革结束后,政治宽松了一些,但宗教还没有开放,二姨妈联系了几个以前的教友,组织起一个地下祈祷会。

说是地下,其实是在楼上。姨妈家有个存放物件的阁楼,没有窗子,人都站不直。这就是他们聚会祈祷的地方。有一次傍晚我去她家,看见三、四个女人沿梯子爬下来,然后一个一个离开。

我那时还小,只记得她们的言行有一种神秘感,姨妈又嘱咐我不要向外人提起。多年后,我母亲告诉我,其中有个女子的丈夫刚出了车祸,头部严重受伤,她们专为他祈祷,愿他早日康复,并祈求上帝给予妻子力量,帮助她度过这个难关。
宗教开放后,姨妈和这些教友回到教会,可以正大光明地参加崇拜活动了。一次她给我看两本不同版本的圣经,都是解放前印的,文革中她家经历两次红卫兵抄家,她把这些圣经藏在花园的一个倒扣的花缸里,才让它们逃过一劫。
“米饭基督徒”这个词是我在一部外国传教士的回忆录里读到的。作者是个美国人,晚清至民初期间到上海农村传教(天主教)。
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一神的宗教意识,中国人崇拜多种偶像,如祖宗、观音、土地神、财神等等。要中国人放弃这些直接和生活有关的偶像,而只崇拜抽象的基督教上帝和耶稣,难度很大。
中国人是个讲实际的民族。基督教在中国开办的学校、医院、孤儿院等慈善事业,对当地人很有吸引力,教会就这样慢慢地扩大起来。回忆录作者写到,当时他的教会里雇用了两个半大男孩,都是农民的孩子,让他们在教堂里做杂务,并免费供他们读书。传教士希望通过他们的家庭,说服更多的农民来皈依基督教。这两个男孩的父母,为了保住儿子的工作和免费教育,起先还来参加布道,但渐渐地就不再露面,传教士“家访”的时候他们还躲藏起来。
为了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入教会,传教士想出了一个办法:谁上教堂,就送他家里一袋米。教徒果然一下子多了起来,但这不是个长久之计,教会资金有限,停止发米后,上教堂的人数就又少下去了。
可见,这些农民并没有真正地获得信仰,而完全是为了实惠的原因来参加教会活动的,所以称他们为“米饭基督徒”并不为过。
尽管如此,清末民国时期的基督教传教活动在上海地区还是很成功,发展了很多真正的基督徒。即使是那些米饭基督徒,他们的子女由于上了教会学校,并受到上海租界文化的影响,也真心实意地皈依了基督教。
现在国内不必偷偷摸摸崇拜上帝,所以没有了阁楼祈祷会;中国百姓也不再挨饿受穷,所以没必要再做米饭基督徒。但我的表兄(二姨妈的儿子)对我说,他觉得现在国内的教会有点变质了,大多成了退休人员的社交场所,一些教友们似乎不是在追求宗教带来的精神慰籍,而是更热衷于交友、聚餐、郊游等集体活动,或想得到教会的帮助。有的教会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还引进了集体舞和流行歌曲。这是不是现代的“米饭基督徒”呢? 国内的圣诞节更是少有了宗教和家庭气氛,主要是年轻人赶时髦、吃大餐、看灯逛街和购物的节日。
每个时代和国度都有不同的基督徒,这也算是与时共进吧。

~~~~~
在德国旅行时拍的科隆大教堂。

无论你信不信教,你都会赞叹人类为宗教所献出的巨大财富。










你不必是个基督徒,却可以领略到古典宗教音乐的魅力。

正在播放的是《天使的食粮》(作曲: Franck) 。演唱者是我最喜欢的当代歌剧女高音之一,美国的 Renee Fleming.


 
*****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觉晓' 的评论 :

天主教在江南的乡下传教比较成功。

我是想说,人类为上帝贡献了多少金钱、时间和艺术才能,觉晓那边也有不少大教堂,即使不信教的,看了也会赞叹不已。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by心言' 的评论 :

谢谢心言来访!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彩烟游士' 的评论 :

人是铁,饭是钢,总要先吃饱才能进行崇拜活动。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洋葱炒鸡蛋' 的评论 :

以前的传教士那才是真正的信仰,现在西方的基督徒人数日益减少。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山韭菜' 的评论 :

韭菜好,又错过了你的周末大篇了吧?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水沫' 的评论 :

连一些小说都有两个版本,大陆的和台湾的 :)
觉晓 发表评论于
荔枝好,有一句不太明白,照片上的一句,人类和宗教的关系?

当年宗教传到中国很偏远地区,传教士的精神真的伟大,没有宗教支柱是不可能的。读到在台湾,当时也是过节给孩子礼物等来吸引。想起来了,琦君写过她小时候,教会里的修女和她母亲关系很好。是温州乡下。
by心言 发表评论于
谢谢介绍,复活节愉快!:))
彩烟游士 发表评论于
米饭基督徒原来是这个意思!问好荔枝,周末快乐!
洋葱炒鸡蛋 发表评论于
我个人相信读过圣经的人,都会因此而受益,只是有时会需要时间方才看出。
所以呢,才有传教士愿意负这个米饭的轭 :)
山韭菜 发表评论于
感谢分享!祝周末愉快!
水沫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荔枝100' 的评论 : "中国的现代史真是说不清"

-- 我也这种感觉。比如以前一直听说老蒋不让二十九军抗日,张自忠是抗日英雄。

后来读了点南渡北归,里面说老蒋一再敦促二十九军抗日,张自忠私下求和做汉奸。。。

我一下觉得好晕,不知哪个更真实的感觉。
diaoerlang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荔枝100' 的评论 : 这事当时的确轰动中外,同现在isis撕票差不多,亚马逊上好几本书说这事的,不过运气好的也有,像英国传教士rudolf bosshardt 遇上儒将肖克,还成就了一段佳话。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diaoerlang' 的评论 :

好像在文学城看见过一篇有关方志敏杀害Stam的文章,又看见过有人“辟谣”,中国的现代史真是说不清,藏着掖着的太多。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红裙绿意' 的评论 :

是的,我曾认识不少人参加地下祈祷会,这些人才是真正的信者。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为写而写' 的评论 :

写写好。“米饭基督徒”好像是江南一带特有的。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罗雪七' 的评论 :

雪七周末愉快,节日快乐!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莲盆籽' 的评论 :

最早传教是从乡村和小城镇开始的,可能传教士认为农民比较容易说服,但实际上农民是最难说服的。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水沫' 的评论 :

传教士从另一个角度写出了中国清末民国的历史和社会,读来很有意思的,有的作者文字还很好,我也读过几部。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四姑娘山' 的评论 :

是的,华人教会实际上就是华人社区。问好!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erdong' 的评论 :

知道东东也喜欢古典音乐,其中很多极美的音乐都是为宗教谱写的,我有个朋友常说,听了这音乐,不信也差点要信了 :)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吃出健康' 的评论 :

健康也节日快乐、周末快乐。
diaoerlang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水沫' 的评论 : 有的传教士在穷乡僻壤把命都搭上,像john and betty stam夫妇就是被方志敏所部掳去而遇害的。
红裙绿意 发表评论于
记得70年代末,我的一个同学悄悄告诉我她认识的几个人在一块搞崇拜活动,大概也是跟你二姨妈她们一样的是地下的。
为写而写 发表评论于
第一次听说这个叫法呢。谢谢科普!
罗雪七 发表评论于
谢谢荔枝分享!学习了以前不知道的知识!祝复活节日好!
莲盆籽 发表评论于
哈哈,这个话题我也能插上话。
我知道江浙一带乡下有信基督教的,因为Pearl S. Buck家就是去中国传教的。
水沫 发表评论于
零星看过一些文章,感觉那些外国传教士以前在中国也是蛮艰苦的,有的甚至有生命危险。

复活节到了,祝所有教徒节日快乐!
四姑娘山 发表评论于
教会活动是抱团,稀释个人情感负担
erdong 发表评论于
这几天忙没来得及转悠,荔枝上了那么多篇大作啊!
古典宗教音乐确实魅力无穷!
吃出健康 发表评论于
复活节了,荔枝节日快乐!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是啊,菲儿可以忙起来了,做东西吃呀 :)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diaoerlang' 的评论 :

是啊,上海的很多高等学院和大医院都有宗教背景。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momo_sharon' 的评论 :

墨墨好。我现在也不是每天进城,这几天比较有空,也有兴致,超额发博客 :)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哎呀,复活节明天就开始了,时间过得好快!
diaoerlang 发表评论于
中国现代的教育医疗科学,还真是这些传教士带进来的,许多有名的医院学校,追溯起来,都和他们有关,虽然解放后经历关停并转,大多数连招牌都没了,可一说起祖上来历,人们还会有种与有荣焉的感觉。
momo_sharon 发表评论于
荔枝最近很高产。我隔几天才进城转转,看不过来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