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 (不定期更新)

打印 被阅读次数

8. 可笑的论坛 (6.18.2017)

本地论坛里有个版块叫《幸福家庭》,但是在上面发贴的往往是家庭不幸的人,或来诉苦,或有事不决,问个意见求个主意。可惜的是,发贴的人没有想过,这里都是些看客,他们的家庭也有各种矛盾,只是没到爆发的时候,未见得能提出什么好的意见;而且,有的更可能是在婚姻中受过伤害,不管离与未离,因此心理有些偏激。最最多的就是看客,他们无所事事,一天到晚不知如何打发时间,每每看到这种贴,便如打了一针强心剂,一窝蜂一拥而上,纷纷发表意见,有调侃、有批评、有幸灾乐祸……不一而足。

我替发贴的人难过,何必呢,本来就受了伤,还来这里弄一身腥。自己的故事不要轻易拿来做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

 

7.  西西弗斯 (6.7.2017)

有时候与人或物有奇怪的缘份。比如西西弗斯,是早就知道,并早就忘掉的神话故事。然而这个月老是遇到与它有关的东西。先是看《加缪手记》,加缪就出过一本散文集就叫《西西弗斯神话》,他在里面阐述了他的哲学立场。随又在网上找出这篇文章读了。

好长时期没看过恐怖电影的我,这个月因阿根廷电影的影响,又开始壮起胆子看了。《恐怖游轮》。中心思想便是西西弗斯的死循环。人总是受困于自身,一遍遍地推着石头,无法打破这个怪圈。如此说来,生活中谁又不是西西弗斯?弄得自己很悲壮。

再然后,今天读到中国新兴作家之一,山西人杨遥,想在网上了解一下他写的文章,结果就读到了他的《蜣螂与西西弗》。

一个月刚刚过半,便与西西弗斯有了三次接触。与它可真有缘。

6.  三毛

昨晚站在厨房窗前洗碗。窗外一棵树,在雨中,刚发出嫩芽,不是绿色是红色的。由树想到三毛的那首诗,以前一直以为是席幕容写的。再想到三毛。

三毛那么多作品中,当时令我感慨,现在仍然记得是一篇根本不出名的小文。是说妈妈要去参加同学会。妈妈年轻时漂亮,可惜嫁人以后生活不易,几乎没有跟同学有任何往来。好不容易丈夫及大家庭同意,妈妈早早做了准备,还给女儿做了新衣裳,白裙子加一圈紫边。到了去的那天,还煲了汤水,要带去给同学们喝的。可惜出发晚了,又加上下大雨,最后迟了一步,眼睁睁看着满载同学们的车走了,好心的车夫还拼命拉,想赶上,妈妈拼命大喊同学们的名字,疯了一样,可没有一个人听到她,大家正兴奋地聊天,没人还记得她。最后就这样错过。妈妈颓然倒在车上,紫衣淋了雨水,掉色了。妈妈一言不发,回家后给女儿换衣裳。那件衣服不再穿过。很多年后女儿再次问妈妈,还记不记得那次同学会,妈妈说不记得了。

就这么一个小故事,真的很打动我。可能我有一颗慈悲的心。我总是为些不起眼的事感动。

三毛还有一个故事,叫《倾城之恋》?等会去查查。说自己在西德留学,学习生涯很苦。圣诞节时只有一天休息,她临时决定去东德玩。过边境时一个异常英俊的东德军官检查她的身份。两人爱上了。很浪漫。这个故事是真的她吗?还是只是以第一人称写的故事?

少女最容易被浪漫故事吸引。

就这样,这是我记得最清楚的她的两篇文章,以是因为当时看了很多遍的缘故吧。

个人的体会真是很奇特的东西。如果有人跟我一样,真是件令人高兴的事。可见古人说知音难求了。

刚在网上找到又读了一遍,还是心痛,为了那个妈妈。另外那个故事叫《倾城》。年轻时的爱情真美。

 

(5)Pipe Dream

看电影《爱乐之城》学的新词。

意思是:An unrealistic hope or fantasy. Vain hope.

If you change your dream, you grow up. 伤感,是在说我吗?

 

(4)

               Cast a cold eye   
               On life, on death.   
               Horseman, pass by!
 
我的翻译:冷眼对生死,红尘策马过!

(3)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我天天在路上跑,慢慢觉得高速上开车也有三重境界。第一境:初上高速没多久,因为路程遥远,我一般KEEP在最左线,因为都是小车,不会有大货车过来骚扰。加上路远,不用老是换线变线,更安全。第二境:熟手。高速开得很顺溜,这时候不满足于老老实实地待在左道上,老是琢磨哪条道更快,于是经常变线、超车,常常从最左道换到最右道,然后又一下插回最左道,总是见缝插针,在路上狂奔。第三境:有种过来人的味道。因为频繁换线,有时你会发现,其实每条道都差不多,此时那条道快,你换过去,然而你会发现隔不多久,原来那条道的速度慢慢就追上来,总之没多大区别。再说,就算快,又能快多少?几辆车的差距?几分钟的差距?莫不如就待在一条道上,放松开车,听听音乐,想点心事,省去变线麻烦。

(2)

Row row row the boat, gently down the stream, merrily merrily merrily life is but a dream ... ... 

儿歌也有好听的。以前国内的儿歌《让我们荡起双桨》就很好听,不但曲调动听,意境也很优美。歌声里储存着太多的情感。来加拿大后,带儿子的好处是学会了很多这边的儿歌。有一首儿歌跟《让我们荡起双桨》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便是《ROW ROW ROW THE BOAT》,简简单单几句歌词,翻过复去的唱,然而意境却很好,唱的时候让你不知不觉间忘了孩子,闭上眼,沉入自己的思绪中。这哪里是儿歌?明明是中年人午后荡舟河上,炎炎夏日,林荫蔽日,潺潺流水,小船顺流而下,飘荡在水上,过往的种种,那些压在心底你以为你忘记了的往事,全都回来了,一点一滴泛上心头,历历在目,真是百般滋味。一曲终了,你回到现实中,孩子还在身边。Alas,life is but a dream!

(1)

金钱与尊严

理想中:金钱如粪土,散发着铜臭味。现实中:金钱不但可以带给你一定程度的自由,更可以带给你尊严。为何有如此感慨?

原来,前几天,朋友在微信里贴了个短片,两国BBC制作的《How To Die: Simon’s Choice》,是讲述英国一个叫Simon的人得了绝症,决定去瑞士安乐死的全过程。

纪录片照例是探讨了安乐死的道德伦理及法律问题。安乐死也是个热门话题,许多国家有放开的趋势。加拿大就准备通过,我作为安乐死的支持者,很是期待。

然而,大家只纠结于道德,却忽视了它背后一个残酷而浅显的事实:穷人能安乐死吗?就我现在所了解,只有在瑞士,医生协助下的安乐死合法。前几年有个有名的加拿大人就前往瑞士安乐死了。小说 《Me Before You》中,富家子也是去瑞士安乐死的。这部影片里的Simon显然也不缺钱。那么穷人怎么办?穷人得了绝症也只能等死,在痛苦中等死。穷人想要有尊严地死去也不容易。

我对自己说,不但要自己养得起老年的自己,最后再怎么样也得给自己留些钱够买张去瑞士的机票,以防万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