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难为 ——《Exit Right》读后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准确地说,这本书的书名应该是《Exit Right – The People Who Left The Left and Reshaped The American Century》。作者:Daniel Oppenheimer。

作者政治倾向偏左,但他基本以中立的态度写了六位左派知识分子是如何从左变右的,时间跨度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到现在克林顿时代。准确点说,是五位知识分子外加里根总统,因为一般很难将里根总统划归为知识分子。这本书让我感兴趣的是这些人如何从左到右的,是什么让他们左,然后又是什么让他们变右。

这六位人物分别是:惠特克·钱伯斯 (Whittaker Chambers)、詹姆斯·伯纳姆(James Burnham)、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诺曼·波德霍雷茨 (Norman Podhoretz)、戴维·霍诺维奇(David Horowitz)以及克里斯托弗·希金斯(Christopher Hitchens)。关于他们的生平事迹,网上都有,我不多言。

作者按时间顺序选择了这六位代表人物,他们有些是共产党员,有些是亲共的左派,然而,最后他们都成了turncoat,转向了neo-conservatism。前三位同反共产主义有关,后三位转右后都是主战派,支持美国出兵伊拉克。如此敏感的话题,作者没有没过激的说教口吻,没有太多的个人情绪个人倾向,每个人物、每段历程,作者娓娓道来,一本以政治为主题的书,可读性算很不错了。唯一不足是每介人物,作者只写到他的转变嘎然而止,如能再写多一点转变之后这些人物的活动,就更完整了。

个人觉得第一个关于惠特克·钱伯斯和最后一个克里斯托弗·希金斯的故事最为生动有趣。前者生活经历非常戏剧化,后者和大批文化名人往来,尤其是和我喜欢的马丁·艾米斯还是好朋友,对于喜欢八卦的我来说,觉得这两位人物以及里根有些意思不那么枯燥,下面稍作介绍。

惠特克·钱伯斯 (Whittaker Chambers) 

(选择他,一是因为他的经历很有戏剧色彩,二是因为这是我看得最认真的一篇。)

钱伯斯是《时代》杂志的高级编辑,1948年在众议院非美活动委员会作证时,指控阿尔加·希斯(Alger Hiss)是苏联间谍,希斯后被判伪证罪。这一事件为美国麦卡锡时代拉开序幕。尼克松也因此事政治生涯扶摇直上。钱伯斯先是共产党,然后脱党转右,并受洗转信基督教。

钱伯斯的一生算很有戏剧性。他出生算得贫苦(一般说左派出生富有家庭,在他这儿这种说法不成立)。父亲是插图画家,母亲也算是文青。然而父亲有同性恋倾向,不顾家,母亲操持他和弟弟长大,从小生活拮据。他和弟弟关系很好。钱伯斯文学天赋极高。

1920年,他进入哥伦比亚大学读书。这个时代的哥大,群星灿烂,杜威,Franz Boas都是各自领域的泰斗极 人物。对钱伯斯影响最大的是他的英语老师,诗人Mark Van Doren。但在哥大读书时,钱伯斯思想偏保守,还积极为共和党总统竞选人四处义务发传单。

导致钱伯斯思想转变的事件应是他在哥大第二年底,被选为学校文学校刊The Morningside的主编。受T.S. Eliot荒原的影响,他主政后出的第一期刊物,一反以往刊物抒情的风格,转为粗俗派(profanist)。尤其是《A Play for Puppets》那一篇,两个人物以女性的乳房为主题,插浑打科,引起众多反对之声,大量老师学生组织抗议,要求钱伯斯辞职。钱伯斯没有料想到反应如此激烈,令他困惑的是,哥大明明鼓励思想自由开放,为什么这个作品却如此不见容于世。1923年一月他辞去了主编的职务,随后从哥伦比亚退学。

还有一点对他打击很大的是弟弟的自杀,钱伯斯兄弟感情很好,弟弟可能有抑郁症?那时候也不重视这种病,钱伯斯大学退学时弟弟也高中退学,两人经常深夜喝酒谈心。钱伯斯已救过寻死的弟弟两次。那晚他因跟朋友纽约相聚,没有回家,弟弟在车站没有接到钱伯斯,回家喝酒,然后开煤气自杀。钱伯斯为此十分自责。

这一低潮时期他开始接触共产主义,看了许多这方面的著作。列宁的《The Soviet at Work》对他影响最大。1924年他加入美国共产党。上个世纪20、30年代,他一直为左派杂志写文章当编辑,同时还写了几篇共产主义类小说 。他在文学圈的知名度也逐渐上升。

1932年,钱伯斯编辑了三期 《New Masses》后,接到命令到前任美共总书记Max Bedacht的命令:从事地下党工作。在这之前,钱伯斯并不知道美共下属有间谍组织,更不知道Max Bedacht是OGPU(克格勃前身)在美国的总负责人。美共看重钱伯斯,让他从事间谍活动的决定,因为他的优势在于这时的美国共产党成员大多数是来自欧洲移民,而钱伯斯是WASP,常青藤大学出来的,更容易渗透进美国政府组织。而且这时德语仍然是共产国际的国际语言,钱伯斯流利的德语让他更容易同共产国际派来的联络员交流。Max Bedacht告诉他他已经知道的太多,选择只能是要么同意,要么退党。钱伯斯选择接受安排,从事地下工作,因为他觉得浪漫刺激。随后他辞去了New Masses主编的工作,转入地下,地下组织给他的工资是每月100美元,到1937年时,他的工资涨到每月165美元,另外每月可以报销200美元开支。钱伯斯还熟悉了地下工作规定,比如接头时不要直达,而是要做地铁或公共车,转好几个弯路,防止跟踪。不过这些规定没什么必要,美国30年代反间谍的工作几乎不存在,同钱伯斯工作过的一个苏联间谍后来回忆说,那时即使胸前挂着个牌子说我是间谍,也很可能不会被逮捕。

到1937年,他已从事了5年的地下党间谍工作。但是这时的政治局势让他对左派有了疑问。那便是斯大林的大清洗(Stalin’s Great Purge),托洛茨基在美国共产党中影响很大,而他被斯大林驱逐,尤其是成千上万的人因为政治倾向被斯大林杀害,甚至美国共产党中也有许多人莫名其妙失踪死亡,这一切让钱伯斯蒙生去意。

然而,脱离地下组织,脱离共产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钱伯斯想脱党,又想保证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的话,有一个办法是寻求美国政府的保护。这个方法的问题是钱伯斯是美国公民,一直从事的是针对美国政府的间谍活动,钱伯斯担心坦白后自己面临的会是被逮捕和起诉的命运,而这时美国间谍罪最高可以判20年。另外,向美国政府坦白,就要全部交待出他的内线。这些人很多是钱伯斯的朋友,钱伯斯对他们还是很有感情,有些还是他吸收进地下组织,把他们交待出来,钱伯斯觉得良心上不安。钱伯斯并不想当英雄或殉难者,他只是想脱离地下工作,能够过上普通人的正常生活。

1937年2月,钱伯斯在巴尔的摩海边租了一间新的公寓,从房间的窗户上,马路两边的动静可以看得一清二楚。钱伯斯和全家搬进去后,却没有将新的地址告知地下组织的任何人。1938年钱伯斯 一家人躲到佛罗里达,地下组织没有找到他,巧的是这时大清洗的黑手已经蔓延到了美国,钱伯斯的顶头上级自身难保。钱伯斯一家在佛罗里达躲了一个月后,返回巴尔的摩。以后的几个月,钱伯斯一家都过着高度紧张的生活,钱伯斯白天睡觉,晚上握着猎枪,随时警惕周围的动静。

接下来钱伯斯给地下党和间谍以警告,让他们知道对他暗杀会导致严重后果。在脱党前准备的几个月,钱伯斯已经暗中截流下了一批文件,这时他把它们从保险柜里取出来,交给了妻子的表哥Nathan Levine。Levine 是个律师,钱伯斯对他说,如果自己死了的话,就把这个包裹交给妻子。Levine问如果她也遭到横祸呢?“那时你就知道应该怎么办了。”钱伯斯回答说。言下之意,那时就把它交给美国政府。钱伯斯写了一篇65页的长文《The Faking of Americans》,信中提到美共的种种间谍活动。在信中,他写到:“If you really must continue violent projects against me or my family, you are certainly going to have competition. I do not say you will fail, what I believe is that you will involve yourselves in a major disaster the consequences of which you cannot even begin to appraise…. In fact, I should guess that the State Department is going to be sitting on some very hot coals in the near future.”美共地下组织此后没有对钱伯斯和他的家人采取过任何行动。

1939年初是钱伯斯人生的最低谷,他在经济上接近破产,钱伯斯和妻子一天三顿都是早餐麦片充饥,省下钱保证两个孩子的营养。然而,黑暗之后便是光明。

1939年4月,时代周刊的记者Robert Cantwell因对即将到来战争的一系列分析文章获得了很大的好评,被调到国际新闻部,他向时代周刊的老板Henry R. Luce大力推荐其好朋友钱伯斯接替他的时代书评职位。

时代周刊副总编辑Thomas Stanley Matthews负责面试,Matthews对钱伯斯的文笔也很赞赏,他的评语是:“shot through with the murky flashes of rather sinister brilliance”。见面时,他发现钱伯斯本人其貌不扬,又矮又胖,话也不多,聆听时带着些冷嘲式的微笑。Matthews当场决定试用钱伯斯,主要工作是评论新书,工资很高,每周100美元。钱伯斯在自传里称这是他人生中第一份真正的工作。

钱伯斯第一本书评是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最新也是最后的一本小说——600多页的《芬尼根守灵夜》(Finnegans Wake)。这本书即使今天也普遍被认为是英语小说中最难读懂的一本,钱伯斯的任务是让《时代》的读者群能够理解这本小说。钱伯斯成功地迎接这个挑战,他的评论5月1日交稿,5月8日作为封面文章在时代周刊发表,收到了非常好的反响,他在时代周刊站住了脚。Luce后来称钱伯斯是时代周刊最好的作者,钱伯斯的责任也随之不断加重。1940年,钱伯斯的工资升为7500美元。1942年,随着Thomas Matthews的升职,钱伯斯成为书评部的总编辑,工资也升为1万美元。到1948年,希斯案爆发前,钱伯斯的收入达到了3万美元。随着收入的增加,钱伯斯一家在马里兰的Pipe Creek购买了一个115英亩的农场,接下来的几年里随着收入的增加,钱伯斯不断的买地,农场的面积达到了300英亩。

他的人生最高潮应当是希斯(Alger Hiss)案件。

阿尔加·希斯(Alger Hiss)是罗斯福总统在雅尔塔会议上的顾问,起草联合国章程的敦巴顿橡树园会议的秘书长,1948年时是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主席。

阿尔杰•希斯伪证案由当时的国会议员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发起。钱伯斯在众议院非美活动委员会作证,指控阿尔加·希斯(Alger Hiss)是苏联间谍,是他的党内同志,称希斯和他的同志们企图在政府机关内安插共产党员及其同情者。钱伯斯的大胆“举证”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希斯立刻被推上了潮头,不得不站出来在法庭上与钱伯斯对质。双方辩论了多次,如同一部剧情精彩的大片。希斯否认这些指控,后来被判伪证罪入狱五年。

 希斯出狱后,没有工作,妻子离他而去,他只好以推销文具为生,并出了两本回忆录,在书中,希斯始终坚持他的清白与无辜。这起间谍案直到现在还是一个疑案。但是事后有多项证据,包括苏联间谍的资料都证实希斯确实是间谍。

国会议员理查德·尼克松作为希斯的指控者和钱伯斯的辩护者而一举成名。

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

里根总统的家庭一直是自由派,是民主党的支持者。他参军、在好莱坞当演员时政治态度一直偏左。

与川普不同的是,里根的从政经验丰富。早在好莱坞当演员时期(1947年到1952年),他一直当任美国演员工会SMG(Screen Actors Guild)的主席。他先是支持罗斯福新政,继而又是杜鲁门的著名支持者,这段时期也正是钱伯斯的希斯案件发生时。

1945年他发表了反新法西斯主义的著名演讲,然而在当时,他并未太过关注共产党在美国的活动。里根在政治上十分精明清醒,他知道共产主义与这个社会的自由企业和慈善政府的管理理念并不相符,然而50年代初期共产党在好莱坞的渗透十分强烈,好莱坞整体上偏左,另,当时的美国退伍士兵委员会也为共产党所把持,里根对共产主义渐生反感。

1946年9月开始的CSU(Conference of Studio Unions)大罢工也是促使里根转变的一环。在他准备发表演讲的几天前,他收到威胁恐吓电话。“The caller wouldn’t identify himself,”里根写道,“but said that if I made the speech, a squad of people would be waiting for me……your face will never be in pictures again。”里根对此也颇为紧张,此后他一直随身配枪,直到第二年春天罢工冲突结束。

至此,里根认为演员协会已经被共产主义完全渗透,他开始向北美活动调查委员会作证共产主义对好莱坞的渗透。更令我大跌眼镜的是,他居然当密探,暗中监视一些他认为可能是共产党的演员,并向FBI报告,他在FBI还有个代号——Agent T-10!他表面上公开反对在好莱坞设立黑名单,但私底下却与当时的妻子简怀曼一起与FBI会面,报告好莱坞有嫌疑的破坏分子。这一点让我觉得有些不耻。

还有一件事促使里根在50年代初期政治立场转右,那便是他与第二任妻子Nancy的婚姻。虽然里根并不这样认为,然而舆论一般都支持这种看法。因为Nancy的家庭是非常传统顽固的保守派,一直是共和党的坚定支持者。Nancy及其家庭对里根的右转多少有影响。

里根相信共和党更有能力对抗共产主义,并相信他這样做能获得更多政党支持,里根开始支持共和党的艾森豪威尔和尼克松竞选总统。1962年他正式退出民主党,转而加入共和党。1966年至1975年他连任两届加州州长。1976年竞选总统,败给了卡特。1980年竞选总统成功。他是美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总统之一,观察家认为里根是美国得以拖垮苏联的功臣。

里根当选总统后回顾自己从左到右的转变,他说:“I didn’t desert my party……It deserted me。”

克里斯托弗·希金斯(Christopher Hitchens)

希金斯是何许人也?他是地道的英国人,然而在美国过了大半生,最后加入美国国籍。希金斯出生于英国普利矛斯,父亲是保守派。他天资聪颖,毕业于牛津大学。他最喜爱的作家是反极权主义的乔治·奥威尔。年轻时代 ,除了《1984》和《动物农场》之外,他还阅读了奥威尔的大量作品,包括非小说类作品和不太出名的小说,他没想到可以以下层人民为题材写出这般极具政治热情且优美的文学作品。他深受奥威尔的影响,关注英国中下阶层的生活,政治偏左。

70年代,希金斯结识了英国作家马丁艾米斯、朱利安巴恩斯等一批文学精英,并形成了一个小圈子“Friday Lunch”,这些人全是左翼。

1981年他与第一任妻子结婚。1982年接受美国左翼旗舰杂志《The Nation》担任记者的邀请,前往美国,直到2011年于美国去世。2007年他53岁生日之时加入美国国籍。

在911事件前,希金斯一直是左派。他是无神论者、反宗教者,社会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反极权斗士。他支持废除死刑,支持公民持枪的权利,支持堕胎,支持可卡因、安非他命、大麻等精神药品合法化。他以苛评闻名,其在公开辩论中毫不留情但是滴水不漏的说辞常常被称为“希氏打脸”(Hitchslapping),抨击的对象包括所有共和党人士(例如亨利·基辛格、罗纳德·里根)、宗教人士(特丽莎修女)、民主党温和派人士(例如比尔·克林顿)。

他与丹尼尔·丹尼特、理查德·道金斯、山姆·哈里斯并称为新无神论四骑士。

911事件后,他积极主战,与左派建制派决裂。为此损失了许多友谊及左派读者。尽管多年过去,连共和党也认为伊拉克入侵是个错误,他仍然坚持战争是正义的,是打击极权主义。然而2009年,他还被福布斯杂志评为美国媒体最具影响力的自由派人士之一。

希金斯不是典型的叛徒,他并非上帝的追寻者,他没有背叛左派,他也不是逃离共产主义的避难者,也不是激进主义的骗子。他并没有脱离普通大众文化,但也非消极接受。他不是上述任何一派,实际上,他认为自己拒绝一切流派,他的选择不是基于血统、国籍、家庭、党派或理想主义,而只是基于他自己认为是正义且正确的。

花絮:

马丁艾米斯是他多年的好友,艾米斯笔下的希金斯很生动。比如他俩一起去见索尔贝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贝娄是犹太人,而希金斯当时在中东问题上是反对以色列的。希金斯忍不住为爱德华塞德(Edward Said,巴勒斯坦建国运动的活跃分子)辩护,他说,“爱德华是我的朋友,如何我不为他辩护,我会感觉很糟。”贝娄马上问他,“那么你现在感觉怎样?”

希金斯的母亲跟一个解除牧师职务的已婚牧师私奔,于1973年秋天在雅典一家旅馆房间双双自杀。当时还成为报纸头条。后来希金斯谈起这一自杀事件时,称之为“这可作为我家庭生活的真正终结。”

然而他自己的婚姻也有故事。1981年与第一任妻子结婚。1989年去洛杉机促销他的新书时,结识了Carol Blue,她是为他提供暂住公寓的朋友的朋友。短短几天的相识,他回到华盛顿后,告诉妻子,他爱上了别人,而那时妻子正怀有身孕。妻子写道:“Christopher fell in love with Carol, and he expected me to understand, and my reaction is ‘Bug off.’ He told me he was doing me a favor. Maybe now I think he did……His life is such that you either fall in line or you’re left behind . I didn’t want to follow anymore.” 1991年,他与Carol结婚。

 

有句俗语说: If you are not a liberal at 20, you have no heart. If you are not a conservative at 40, you have no brain.

不知大家看法如何。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