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与恬淡虚无。
太阳是火,地球是水火。
太阳喷溅成为地球之火,铁水凝结成为地球。
地球遭遇慧星碰撞成为地球之水,地球之水天(外)上来。
水火成生命。
1块铁水,可以散热而自冷,1块炽热的铁水遭遇到水,必将起反应,水蒸腾为气,其凝结为云雾,再被地球引力所吸引坠落于地表是为雨。
水克火?
妇科与经方
关于经方
广义而言,经方即是中国医学经典医籍所载原始方剂。
最早的中医经典是《黄帝内经》与《伤寒杂病论》论,因此,应将此经典之著所载方剂列为经方。前者分为素问,灵枢,后者分为伤寒论,金匱要略。
《素问》与《灵枢》共载方13首,《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匱要略》载方205首,其中有部分与《伤寒论》重复 。
一般而言,后世医家都以《伤寒论》所载113方为经方,偶有旁及《金匱要略》之方者。
经方的特点
经方出于《伤寒论》,有如下特点:
其一,历史久远,所含信息丰厚。是1700多年前的方子,对于现代中医临床用药有重要指针性意义。提示药物作用。(神农本经,原序,历代,及现代用药最初典出伤寒。计80余种药物。其药物功能至今成迷。知解一半不到)。
其二,源于1700余年的国人临床实践,其历史背景特别,史上大疫,以人为本,直接以人作医学实验。故原创经方含有极其密集的临床信息,又经百千年时空验证,疗效更为可靠。经方取之于密集的临床实验病例,有验之于临床。所具有的特别疗效为现代医家所珍视。
其三,用药药味简单,常常是两三味,三四味药配伍,药专力宏。
其四,药量重大。常以斤,两,升计。按对秦汉度量衡考证,常规用量折合现代重量,常常超过20克。
由于药味简,可选择范围小,故挑战临证功力,需要精准辨证。
其五,辨证准确,则起效快速。对复杂重症有特别疗效。
因此,医界临床大家,多善用经方。
其六,经方辨证施经方的精髓,讲究准确,精致,简明,直达病所。用药上特别重视单位药的药性把握与研究,同时,重视药量的微妙差别。
关于秦氏妇科
是秦氏所独创的妇科学。
独特之处在于:理论架构源与中国土著哲学与传统医学,涉及易理与道儒之说,尤其以对《内经》《伤寒论》经典理论的特殊解读为依据,并旁及现代医学临床学的新经验,关注现代数理化天地生等科学发现,推动临床学与时俱进。
更源于秦氏30来年的中医临床,西医临床实践。密集的病例(数以万计)。不断探索的经验总结。
秦氏妇科的特点
其一,深刻解读经典。
其二,熟知伤寒论经方,深入阐发经方的原始创意。
其三,系统借鉴历代临床家经验,批判吸取精华。
其四,重新认知女生特别生命现象,再分类妇科病。
其五,对现代妇科的重要主题:1崩漏,2闭经,3难产,4流产,5剖腹产术中出血,6围绝经期综合征,7产后忧郁症,8产后肌痛,关节痛提出新解,并在中国医学经典辨证论治体系的基础上,精确使用经典方剂,同时创立系列秦氏专方。
或可参见《中国中西医临床妇科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6 北京。
其六,秦氏组方经典,严谨,温和,有效。并兼顾人类自然的属性。
重点主题选取 :围绝经期综合征
定义 WHO 49岁 秦氏分类法 35A期 45AA期 55AAA期
涵盖很广,跨度很大 潮热 出汗 心悸 干痒 经乱 肌痛 眩晕 键忘 疲乏 发落 超重 易怒 忧郁 失眠 其它
卵巢两大机能——基础卵泡,排卵,性激素,醇与酮与肽。
激素重要生理效应。
骨肌皮脂发
心血管
精神
神经
中医辨证用药现代机理讨论
月经五大调节环节(独特软件,个体,反馈,脑计算)
卵巢血液供应——子宫动脉,卵巢动脉,特别的血液供应设定。
盆腔血流量(腹主A,髂A,肾A与气街,冲任一源三岐)
盆静脉丛与瘀血,容易瘀血
类激素,营养学,物质。
主要病例与经方讨论
潮热
发热
分级
现代分级:低,中,高,超高
古代分级:实热,虚热,伤寒分 大热 无大热 身热
关于虚热的研究(芩连柏膏柴角板叶栀。。。热型)
小柴胡 汤(96条。柴半斤黄芩3人参3半夏半升甘草3生姜3大枣12个)
秦氏五味地黄汤 (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牡丹皮)
秦氏八味地黄汤(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牡丹皮,龟板,鳖甲,黄芩)
秦氏清凉散(板蓝根,叶)
寒热 1
寒热2(一年)
肌痛(颈肩背要腿)
芍药甘草汤 (29条,脚挛急,即伸,白芍4甘草4)
黄芪桂枝五物汤(芪3芍3桂3生姜6枣12个)
秦氏STP方(羊霍,三七)
产后肌痛
忧郁
桂枝去勺药加蜀漆龙牡救逆汤 (112条,惊狂,卧起不安。桂枝3草2姜3牡5漆3骨4枣12个)蜀漆,常山苗。
甘麦大枣汤 (甘草2,小麦1升,大枣10个)
秦氏排解散(大黄,公英)
秦氏珍珠散(珍珠,白芍,丹参,五味子)
严重痤疮
严重失眠
经乱
秦氏安冲汤
易怒
奔豚汤
畏寒
四逆汤
严重畏寒(5年)
病例A
38岁女士。公司操作工,长久坐位,并使用显微镜观测电子原器件,工时很长。8—10小时/日。产后10个月时,开始出现两目干涩难开,口干,手足心热,心烦少寐,热似骨蒸,疲倦,非常困挠,并经过家庭医师,眼科医师会诊,无法确诊。
与市改看中医,经连续用药近一年,以汤剂为主,五心烦热及骨蒸潮热略减,但仍然难时常反复。
现证:精力体大减,工作有力不从心之感,时常烦热骨蒸,睡不实常醒。形较瘦,两颧红,唇干裂,口干,眼干涩难张,大便正常,小便时常黄短,舌暗红舌形瘦舌苔薄黄,脉沉数而无力。BP: 120/80mmHg T 37摄氏度 P:98次/分
病属年过五七,肾阴不足,水火不能互济,阴虚而火旺,典型阴虚热证。
宜滋阴降火,补肾水。
检视近年所用之汤剂,多是六位地黄,知柏地黄之意。
方大致对证,但需去泽泻,并加镇潜清虚热,用秦氏八味汤。
熟地15克,山茱萸20克,山药20克,牡丹皮20克,茯苓25克,黄芩15克,生龟板25克,生鳖甲25克。
以水3000毫升,煎取300毫升,分温早晚饭前两服。
6剂后,热大减,好睡足,已半年没有过如此好睡。
以后再加板蓝根,大青叶,或青蒿,地骨皮之类。用3个月虚热近平复,工作努力如常。
病例B
56岁女士。
常年在冷库中作业,持续多年,畏寒肢冷。
初诊时值暑季(7月中),虽暑热高温,却依然畏寒,着多层衣裤,并戴棉织帽。形体较胖,面色黄白少华,四肢不温,舌较胖大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极沉缓而无力。
属肾阳不足,阴寒内盛,阴阳气不相顺接,几近孤阴无阳。属少阴厥证。
四逆汤
干姜20克,熟附子15克,炙甘草20克
以水2000毫升,煎至200毫升,分温日二服。
6剂后四肢渐温。
二诊加淫羊藿20克,杜仲20克。
连服30剂,形寒肢冷大减,体力大增。
病例C
2010—10总存
1 数与方向
人类生活,离不开数与方向。
人类只能生存于地球表面的某一点。
对于方向而言,假如人类能生存于地心中,或幽暗的深海里,我无法猜想应当如何确定数与方向。
数是记忆的要素,也是推理的要素,记忆与推理应是人类生存,生活,生命之必需,也是人类与其它动物的区别之一。人类拥有强大的记忆,计算,推理能力。当然,其他动物可能在这些能力的某一点上超过人类,因此,这些不能算人类与动物的最本质区别。
最,就是唯一,不存在“最。。。之一”,那就不是最了。此处,我先卖个关子,不说我自己的想法。当然,人类与其它动物的最大本质区别,其实也与记忆有关,与计算更有关。
我还是讨论数与方向。
人类要繁衍,繁衍的个体有多少?这本身就个数。
家族人口,异族人口,视野里的猎物是1只?还是2只?还是3,4,5,6。。。无数只?
无数只,就是N只。
结绳记事,绳就是计算器。
还有比绳更原始更古老的记事方法及计算器。我也有想法,也先卖关子。
人类逐渐对数的要求高级化复杂化。
人类得知数,数就是最重要的信息。
人类要获得信息,最终要诉诸于数。
已知,人类从外界所获得的信息,有95%源于视觉系统,所以,人类的数字信息也主要源于看到的,看到的主要是影像,也是数字,或含有数字要素。有时,数与像都是共存的,混杂在一起进入视野,传输于脑。脑会分别计算之。
方向对人类的重要性不需赘言。
不确定方向,人类连家都找不到。更不要说到固定的地点去守株待兔了。
我说过,人类只能生存于地表的一个点上。
地球是球体,是孤悬于茫茫宇宙空间里。至少在当下,已知宇宙无边,据说,宇宙自原点开始膨胀,至今还在飞离原点,因此,点与点之间的距离渐行渐远,我说的点,就是星,或星系。
空间的光袤与无限性,多维性,决定地球人必须思考方向与方位。
其实,空间本没有方向与方位,因为自已原点可以指向无限的方向。我至今疑惑我自己为何能确定左手与右手。这也许靠一种脑的记忆,当你说出右字,脑就启动了记忆左右的机制,帮你找到记忆点,再准确地挥起左手或右手。
左右,也是方向或方位。上下左右,东西南北——所要表达的是空间,是多维空间,至少是三维,又是3。
人体自有特殊的装置用于确定空间方位,使人大致能随时确定自己的空间感觉,在内耳的半规管,同时还有耳迷路,相当工程测量的水平仪。
空间多维,平面,是人类生存必涉要素。
人类总是在思考与观察中。
观天,观地,观人,观物。。。观宇宙。
现代有了哈勃望远镜,人类也可登月,或造访火星。。。
人类对宇宙的观察大有进步,应当欢欣鼓舞。
同时,也不要忘记人类的思维特性与宇宙的总体特性。
通常,人的思维都是线性的(直接,直观),而宇宙运行的特性是点线面合一的,高度全方位立体的。
宇宙的运行方式多样,却大都采用圆周运动。
宇宙天体多样,却大多以粒子形态存在。
圆,圆周,球体,粒子,这些,都是宇宙的存在,是此种存在在人视觉中所构成的最普遍的常规形态,这也与数有关。
凡是以圆,圆周,球体,粒子状存在之物,必涉及一个普遍的宇宙常数。这常数,我不说,大家都能感知到
2 伤寒与温病的异同
1 关于疾病的分类与外感病
中国医学对疾病进行过早期分类。
将疾病分为外感热病与内伤杂病两大类。
外感热病,也就是外感病,多必伴有发热。
这种分类,源于对病因的认知。
最著名的应是宋代陈无择所提出的“三因”说。
所谓三因,即内因,外因,不内外因。
外,是相对于人类自身而言。外部的,不可控的,难控的致病因,是谓外因。
人与自然,或与宇宙,即是相辅相成,共组自然和宇宙大系统。也主观地顺应,能动地改变自然,宇宙。同时也受自然,宇宙所支配。
如果说,宇宙是大系统,人类本身也参与组成宇宙。另外,相对大宇宙,人类自身就是小宇宙。
人类,自然,宇宙是一个系统。
以往,人们都是将自己单独提出来,论证人类在此大系中的位置,有万物之灵说,胜天说,回归自然说。。。
其实,是共组说。
与人类共组宇宙的还应包括最小的生物病毒,与无生命之微尘(岩石)。
如果真能将人置于宇宙之中加以观察,则人们所看到的生命现象一定很特别。
人们需要此一视角,或许所谓天人合一。。。
当然,人类在自然面前有时很无力。
系统论有一重要特质,就是整体观,系统运作的同一性,如果将宇宙大系的同一性提出来,可有若干特质。。。比如,组成宇宙的物质都具有球体或粒子形状。物质大都作圆周运动,物质组成及运动具有点线面特性。。。运动与线性。。。
先不讨论这些。
外,所指就是人类自身以外,就是自然界,并广及宇宙。
自然界,宇宙的运行变化,难以人类意志所控。 人体的生理机能也随之摆动,规律运作。当自然之变挑战人体机能,或重创人体机能,就是致病因,由自然界外部原因所致的疾病,是谓外感病。
外感病的致病因即 风寒暑湿燥火。
在自然之变的意义上,风,显然是指大气的移动。寒,暑,火,是指大气的温变。湿,燥则是指大气的湿度。
人类是地球智慧生物,人类的生命现象存在于地球表面,存在于大气层之下,存在于生物圈中,存在于食物链上。。。
大气的移动,温变,湿度应时影响人类生理机能的重要因素,因此,也是最重要最普遍最常见的致病因。
现代人类,对病因学的研讨已经细致深入,但是,基本的致病因,本质上没大改变,而且,连最小的病毒都与自然界变化正相关。
风寒暑湿燥火,是六气。
气,在此含义是能量,是动力,于生命物或人类而言,就是生命生发生长的必须外力,即总自然力。
风——能化生万物之说。风——也是自然力的代表性概括。
当自然之变,风寒暑湿燥火,超出常规,或天候,气候,超乎寻常,必将挑战人体生理机能的某些极限。这显而易见。同时,还必然引发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即生物性致病原的特性,有时,致使某类病毒高度活跃,强致病。前人所观测的是自然,是宇宙大系,直接越过了细菌与病毒。今天,人们看到了细菌与病毒,却忘记了大系统。
外因致病,是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失其常态,太过而超出人体的生理机能极限。
因此,在此意义上,六气变成六淫,本来正常的“气交变”,变成了致病因。
内因,是指人类自身可控的,某些生命形态失控,或失常,而成致病因。
一是饮食。
二是劳倦。
三是精神与情志。
四是房室。
现代医学大家,经过最近半个多世纪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提出了医学模式新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所处环境的改变。导致病因学的革命。
不内外因,是指界乎以上两类病因之外的病因,如意外伤害,蚊虫叮咬,蛇犬伤等。。。
我特意将中国古医学的病因说回顾之,是想特意表达一下我对外感病——这一重要的医学术语的理解。
因为,伤寒与温病都属于外感病。
或许可以说,外感病分为伤寒与温病两大类。
2,文献与学说渊源
伤寒与温病——最早见于素问。作为医学术语,也是病名,也是对外感病的分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素问热论:伤寒,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
素问评热病论:
其次,见于〈伤寒论〉。
〈伤寒论〉直接以伤寒立论,论中很多条文都首先冠以伤寒二字,此其一。
〈伤寒论〉同时也记载了温病,此其二。
考证伤寒论最初的条文,在第6条就提及了温病,并首先与伤寒相区别。
原文: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风温为病,身热多眠睡,鼻息必鼾。。。
此条文的重要意义在于:
一是,明文记载了温病——这种与伤寒并列的另类外感病。
二是,描述了温病的临床表现。
三是,提出了温病还可再分类,记载了风温的病名。
此条文的重要意义还在于,明确记载了温病与伤寒的鉴别要点,对临床实务极有帮助。
由以上文献及讨论可证:
1,对中国医学体系而言,伤寒与温病是古病名。
2,做为病名,二者都首先见诸于内经。也因此,伤寒与温病被文字记载应超过两千年。
3,同属于外感病。
4,外感病与自然界的变化密切相关,具体而言,与大气的温度,湿度,移动有关。
5,自然界的以上常态为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此非常之变,即成致病的外因,为六淫。
6,《内经—素问—热论篇》详细讨论了伤寒热病,并首次将此病按六日,划分为六个阶段,记述了每一病程阶段的主要病象。但是,并没有严格区分伤寒与温病,也没有记载应对的方药,只是提及了针刺。
7,《伤寒论》专论外感热病,其对伤寒的病程划分,证的记述,都有素问热论的影子。但是,伤寒论记载了极其丰富的病象,并推出113个方药。
同时,《伤寒论》不但专论伤寒,也明确记载提及了温病。
这表明伤寒与温病同属外感病,但是性质与病程,病象,预后,演变规律。。。都有极大不同。
8,《伤寒论》时代,外感病的临床学就已经能区分伤寒与温病。
9,六病辨证的方法,适用于辨外感病伤寒类,辨温病应另有辨证的方法。仲景只是明确加以区分伤寒与温病,并没详论温病。猜想《伤寒论》时代,应有温病的专论专法与专方,惜已亡佚。或仲景另有《温病论》,也已亡佚。
此猜想的合理性有:一是,伤寒与温病都是为害最烈的人类疾病,不可能只能治伤寒,不能治温病。二是,医学实务并不一定都能诉诸于成熟的理论。三是,文字载体被时空掩没,如仲景自序里所提及的主要文献,今大多已不可见。
这是伤寒与温病的历史延革,或有助于人们较清楚地认知何为伤寒,何为温病。
寒论研究
1, 易经易理说
2, 传统阴阳五行说
3, 脏府说
4, 经络说,六经
5, 病程深浅说,六病
6, 天文地理文史哲生
7, 其他
8, 现代医学对照说
9, 疾病本质,临床病象,表现,人体基本生理,解剖参数
10, 疾病谱
11, 病理变化,今古相类,变化不大,可能互参,如同南北坡登珠峰,从卫星上看珠峰,角度,视野,深度,广度。。。
12, 对病的描述很准确,有超过现代临床学之处,需要再读懂。
相对永恒不变的事物,可以当作尺,也可以当成做标系,来度量观测古今的生命现象与病象。
如体温血压脉搏
如发热,疼痛,出血,昏迷,少尿,脱水,电解质失衡,呼衰,心衰,休克。。。
如对病人的主观感觉就记载的丰富翔实。
于现代临床学而言,病人的有些告诉或感觉并不被视为症状,但是,却是病象,因为它极大地困扰病人,至少是机能改变,或者是某些严重病变的先期临床表现,或者预示某一器官可能发生病变。
比如某些阴虚发热,气虚发热,气阴两虚发热——此种发热多半不能以体温表测知,于是,现代临床诊断学无法记载,因此无诊断学意义。
比如很多感染的初期症状,如怕冷怕风(恶寒,恶风),出汗怕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咽喉痒。。。等等也不具重要的诊断学意义。
但是,人类的感觉极其精细,不良感觉是构成病态的要素,于疾病而言,症状与体征同等重要。多半时候症状先于体征出现。
由于现代诊断手段的发达进步,人们更多地关注体征,而忽视病人的感觉。似乎人们更加相信数理统计,而完全忽视了个案的意义。
但是,每个病人的基因都是不同的,千人千面,诉诸于不同的病象,也会诉诸不同的病象表述,这些,对大样本也许无用,对单个的每一个病人也许意义重大。
3 阴阳学说的第三态
阴阳之思,自2500多年前被中国人提出来,到春秋时代被国人热议,自称诸子百家之一大家,并开始用此种哲学解答宇宙,自然,人与生命现象,当然,更会关涉调整自身的生命形态,运用于医学中,史称阴阳家。史记汉书吕氏春秋
至此,阴阳学说,已经成为土著中国人的定见,也是一种成熟的哲学之思。
这似乎是西方的苏格可拉底,亚里士多德们所不能,于是,阴阳学说的哲学思考,是独特的,是西方哲学体系所没有,或没有重点讨论的。但是,此说却在极大的程度上揭示了宇宙真相。因此,也引且西方人的好奇。老子之说被西方人所珍视研究,就是证明。
翻开《内经》与《伤寒论》,阴阳二字密集出现。
关于阴阳学说,对中国人影响之深,恐怕超出人们所了解。
因此,千百年来,智慧的中国哲人也不断地阐述此说。
以往的近现代的国学大师或大哲学家的著述,阐述此说有诸多精意,我觉得似有缺失,现再多加讨论之。
其一,以往的中国哲学家,都将阴阳学说的主干要素分为阴与阳两部分,即阴阳是阴态与阳态所构成,此两态,即阴阳是对立的,互根的,消长的,转化的。。。此种思考,有其重大失误,因为只是在阴阳两态上讨论其意涵,及哲学意义,这是不全面的。
其实,阴阳的哲学意义,除了表明宇宙的形态有阴态与阳态,还表明宇宙存在非阴非阳态,如果以黑色代表阴,以白色代表阳,那宇宙的颜色是黑与白两种颜色外,还有另种颜色,就是非黑非白色,即灰色。
灰色——是宇宙的第三色。
灰色——才是宇宙的常色。
宇宙存在三态——阴态,阳态,非阴阳态。
如果以太极图表明阴阳,及两者的关系,人们只是感觉到黑与白,其实,还应加上灰,不过,要将太极图转动之。
其二,宇宙是运动的,常态是灰色的,因此宇宙也是模糊的,不精确的,更是互相渗透,紧密相连的,黑白共组一个灰色的大系统。
人们讨论所有问题,往往只是在黑与白两层界面上讨论,或者非阴即阳,或者设定两极,往往使自己的思考偏离宇宙真相,因为,宇宙的常态是灰色的。
设定黑白,是人类所需,并非宇宙之真。
这是我的宇宙三态论。
也是我对中国古哲学阴阳学说的独特理解。
我以提出此说而自豪。
有史以来,人类发现,制定,描述了诸多的定理,定义,定律。。。划分出诸多界与线。其实,都是为了讨论问题方便,或者制造工具方便。。。有时,却因此忽略了宇宙的另外一种真相。
4 关于中草药与安慰剂
我没有请古狗去喂鸡详查啥叫安慰剂。
所以只能简要讨论之。
在医学实验与临床中常会用到所谓安慰剂。
安慰剂的特征似乎有如下几点:
其一,由施用者有意设计使用。
其二,对病人保密。
其三,不是药物(水,淀粉。。。),说成药物。
其四,可经口服,含服,静脉点滴,或手术植入。。。
其五,有可能发生效应,甚至重要的治疗作用,或重要的对照启发作用。
其六,在现代医学临床,可以被合法合理使用,甚至可能产生特别的疗效。
如果深入讨论所谓安慰剂,就要涉及“药物”与“药效”或效应的定义。
定义,都由人类自己用语言描述,或用文字确定,其意差异很大,也总是在改动中。
恐怕现代医学对“药物”的定义也总是在改动。
所以,在治疗层面,或对机体的影响层面,药物与安慰剂有时并无法区分,定义药物与非药物,只能听大师,一群人,权威,或政府的。有时,政府依据某种现实,说某物是药,就是药了,说是毒物就是毒物了,说是食物就是食物了。其实,连空气都应该是药,酒精更是了——这应该是关于药物的某种真相。
以水为例,可为药物,可为非药物,可为营养物,可为安慰剂。。。
本质上,只要饮用或静脉输入体内,经吸收,如能改善机能,或救人一命,水——就是药物。如果饮用或输入过度,影响机能,水就是毒物,或属于毒副作用。
现代内科也有“水中毒”之病名。
因而,广义而言,除非你一定要经严格程序确定,再遵循严格的科学理论应用,否则,所有能对机体发生影响之物质,皆具药物的性能,都是广义的药物。
最常见的也许是水,是大米,是白面。。。
据我观察,自然界有人类,人类有生命,自然界中就有提供生命所需的自然之物,人类有病痛,自然界也有应对病痛的自然之物。中国人或所有地球人的药物均起源于此。开始时都是靠自然之物为药,来医治病痛的。并积累经验,再上升为理论。
人们可以讨论医学理论的不同,或是非,但是,无法否定中草药物的药物特性,即,它并非单纯的安慰剂,而是具有极其明显的,明确的,强烈的药效的。以现代药理科学,可以很容易证明之。
比如,麻黄发汗,大黄通便,人参补虚,青蒿抗疟,黄连止痢。。。阿芙蓉的止痛。。。冷水消暑,至于复方配伍,更具药效了。
因此,中草药不都是安慰剂,是能治病救人的。当然要靠专业医师的正确使用。
至于,其作用为何“神奇”,也许要时间不断地证明之。
时间,不是做出科学结论所需要的一种重要要素么?何况,还有时空要素尼。
比如,全球人类都以稻麦为主食,食用了几千年,却从来没人怀疑其毒性:其实,这两种植物也是药物。只不过 FDA 之类的政府机构不把它当药物,而把罂粟碱们当药物。
但是,焉知何时会拿稻麦当药物尼?
至少,可以拿淀粉当安慰剂吧?
而对一个极度虚弱快要饿死的人而言,米汤也是药吧?
人们讨论科学也要科学化,也需要将视野放大放远些。科学是重要的,有用的,要讲究的,科学也总是不断修正错误,并由时空不断验证的。
科学——也只能是人类对宇宙与自然的观察,观测,思考,总结,再诉诸于语言文字与实证。
换言之,科学,是人脑的产物。
科学,并不等于就是宇宙的真相本身。
在宇宙的终极真相面前,或生命现象面前,科学至少是有缺欠的。
——顺便提点民科论调,方便朋友们砸砸哈。
6 关于食物,草,药物
中草药,或中药,是通称,其中有草本,木本植物,有菌类,有矿物类,有动物类。。。还有人工制造的。。。占少部分。如今,青霉素,阿斯匹林也可纳入中药,则较比另类,也未尝不可,张锡纯氏,中医,作为学术思想,是相当开放的,远超乎外界之想象。
其中大半是植物,大半是自然界早就存在的,因此,总体具有天然,原始,自然特性。
如今,人类科技已经长足进步,人类的发明创造也出神入化,人们为何还时常追寻某种原始与自然?回答此问,可能又要超出我的能力。
于此,说点愚见。
宇宙-自然——生命——人,是个大系统,具有原始与自然的关联,系统本身就有其原始自然之属性,虽然天在变,道亦在变,但是,有些变变的快,有些变变的却很慢。我不知我这歪理是该归入董老的哲思,还是应该归入康老的哲思,先不讨论。玄学?神学?科学?唯心?唯物?
事实上,宇宙间的物质有些运作极快,物质的形态也变的极快,有些运作则极慢,形态万年不咋变。比如,人的身高体重,翅膀?呼吸,血压,脉搏。。。万年以来变化不大,也许就是因为这些参数与宇宙大系相关,大宇宙与人体小宇宙是相关联的,大小相参,存在必然的默契关系,人类的生命常态总体与此相关。中医经典所谓人与天地相参,四时之法成,或揭示的就是此一道理
自然之理,就是自然现象加上人们的粗放理解
依我愚见,宇宙大系是个整体,每一个点都是组成部分,都有其意义。改变,也要遵从这个大系的变速,不可忒快。
比如,宇宙间有人类,就有食物链。已知人类高居食链的最顶端。
比如,有人类就有疾病,就有医治疾病的物质。
——这可能是宇宙的一个奥密,或者就是一个自然之理,人类至今并未觉察,早期的人类一路走来,追寻着食源水源,也追寻着药源。
如果说,人类对食水的追寻是出于本能,那对药源的追寻也可能是本能。
人为何有本能?我没见到大师的解答。
不光人类,动物世界也有此特性或本能。大象家族也会按时由头象带领到固定之处,再食取当地的一种土壤,至于为何如此,一是摄取营养物,二是医治与预防某种疾病,可以肯定的是,食取之物必含有某种特定之物以应生命特定之需。
中国医学也遵从此种自然之理,或者,医理应当是天理,也许人们还没来的及深思其中的道理,而仅仅将其看作是一个现象。有时遵从现象也就是遵从一种科学,比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类不一定非得精算每一口面包牛奶的产热值,再精算需要迈动几步才能将此产热值消耗掉。人类生命所造遇的事物即有亘古难变的,也有非常随机的。刻意而为,有违常理,常理就是自然之理,就是天道。自然之理与科学,并不等同。自然之理,或称宇宙真相,是宇宙本就存在的,比如,昼夜之变,四时之变,月亮的圆缺。。。而科学则是人类对自然之变的观察所得,是自然之万象在人脑中的倒影,在经过人类用语言文字所描述,并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加以客观验证。
科学,并非就是宇宙的全貌及所有真相。科学,也是可以探讨与争论的。科学,也有出错的时候。科学,在造福人类同时,也在毁灭人类。。。
我这并非反科学,仅仅想表达我对“科学”的二字的一点思考。因而,此种表述本身也是可以讨论与争吵的。
基于此种思考,愚以为,人类赖以维生的所有物质,自然界中都早已存在,人类赖以医治病痛的所有物质,自然界中也都早已存在。
万千年来,人类的生存史,已经验证了此一自然之理。
只不过,自从人类工业革命后,人类活动加大了对自然界的改变,而人类也获得些好处,但是,所带动的医学科技进步也造成很多负面影响,有些还是非常惊人的,或者是毁灭性的。
人们也应反思一下,或可考虑放缓科技进步的速度与力度。当然,我也劝不动谁。只能愚蠢地思考之。
比如,人类没发明青霉素之前,有很多人类死于严重感染,主要的是细菌感染。当然,还有更多的,占大部的,70%的感染,其致病源却是病毒。
换言之,自从青霉素出现后,理论上,人类的感染只被控制搞定了少部分,因为,病毒感染占所有感染大部。
人类至今还没有找到或者合成一种特定物质,注入体内,如同青霉素那样用以清除杀灭致病毒。
所以,夸大抗生素的发明,也是有欠思考的。
而回顾几千年的历史,人类并没有被细菌或病毒所灭绝。在人群中,有感染的,也有不感染的,还有以自然的草药治好的。其中道理何在,应当发人深省。
而中国医学体系对人类度过了此类生存危机,是有其重要的实质性帮助的。其主要的作为,被记载于诸如《黄帝内经》与《伤寒论》《本草纲目》这样的医书中几千年下来,此类文献浩如烟海。
我敢肯定,中国人的抗病史,一定还有更多的医学经典会详加记载,可能多半都已淹灭于万千年的漫漫历史长河里。
时空,将扫平一切,将事物归回零点。
我不能说,这些古旧的文献都可靠,或按照现代的,规范的科学研究方法,或最佳的情报学,数理统计学,分析学都有价值。但是,它们必有其价值。
人们有信心有耐心去读它们?能顺利读懂?
当社会在急剧转型,人心难以平静,当人们着眼于眩目的新事物时,多业不屑于故纸堆。但是,垃圾之中却又厚重的历史信息,我看过一本美国人写的书,其中就有垃圾考古学,当然,美国的垃圾主要是最近几百年所制造的。就是如此,这些垃圾还是另美国的科学人兴奋,因为,科学人透过这些“古物”,得到些“远古”的信息,这也是一种科学探索的精神。但是,连我也对垃圾缺少足够的兴趣。但是,简单下个结论,不是很简单的事么?
人们在享有现代医学高新科技时,或遭遇另类难解的医学之迷思时,也应知晓此事。
事实上,就是现存的《伤寒论》113方,已经非常经典。如应用得当,准确辨证,合理使用,依然可能对很多的病痛提供帮助,包括类似肺炎这种重病。即使是按照现代医学的疾病诊断与治愈标准,中医对好多病也是可以治愈的。
事实上,对病毒感染,现代医学很无力。
随然免疫接种法帮助控制了一大类疾病,但是,现代临床对诸如感冒这样的病都“无药可医”。
反而,因为人类的医学科技进步,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造成了极严重的负面效应。
比如,输血输液注射穿刺手术的大规模应用,造成大规模的人类感染。
最为常见的就是肝炎病毒假以上的医学操作,大规模进入人类群体。目前,全球人口有几千万体内带有此类病毒,至于自人类发明侵入性医学科技以来,到底致使多少人类染病,我也不得而知,也许数以亿计。
再比如,由于抗生素的滥用,造成自然界的细菌种群基因大幅改变,因此,抗药性急剧增强,医学家不得不一再将更加强力的抗生素注入病体,虽有收效,却远远超出人体重要脏器心脑肺肝肾的代谢能力。
近些年,重大药害屡见不鲜。
连美国的FDA所公开发布的有关资讯都可能引公众深思。有兴趣者可详加检索之。
7 关于防病
也是一个政治经济学的主题,一个哲学主题,并非单纯的医学主题。
本质上,人类自一出生,就要生病。
人类的生命,就是生命状态与病态纠结在一起的。
因此,人类疾病难以予防,尽量预防,此其一。
人类疾病包括身心两部分,而且,心因心理疾患占相当大的比重。谈预防,至少也要知道好多人类疾病不需预防,不可能预防,人与自然,所谓“相生相克”,“与天地相参,与四时之法成”。
人是宇宙一分子,生物性致病原,细菌,病毒们更是宇宙一分子。。。共组生物圈,共组自然,共组宇宙。
单是人类与生物性致病原除了有致病关系,还有合谐相处关系,并非总是对立的。已知,人体有正常菌群的存在,有重要作用,人体有否正常病毒群存在?未见大师们深入研究。
所以,某种严重为害人群的大疫发生,有时是关乎天地人的,是大宇宙,大系统之变。不可忽略人类活动本身对大疫,或普遍流行的前列首发疾病的影响。
如今,人类靠现代免疫学,公共预防医学对诸多人类疾病有效。
但是,高发的前几位人类疾病: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等,却主要关乎人自身,与年龄,饮食,睡眠,家庭,性别与性,职业特性,特别嗜好,工作环境,劳动与休闲,起居的规律性。。。所谓生活方式。
而现代生活的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环境与人口的压力。。。都对人类的原始自然属性高度挑战,这是应当高度关注的,也需要时刻警觉预防。其实,大量的社会资源被此类问题所耗费。
至于预防医学的另一面,那就是对人类精神—神经—心理—情绪疾病的调控。这是另外一类疾病的本质,同样耗费大量医学资源,而且高发。
依我愚见,这一定关乎人类社会,关乎政治经济学,关乎现代化与科技进步。。。当然更关乎人类自身对物欲,或势利的无尽追求。
此种人类疾病品类繁多,也许源于人类被物欲埋葬了精神。
强调一点,中国医学理论关于对病的理解,或防病学说,是一个相当大的主题。
似乎也涵盖了我如上所讨论的诸多主题。要点有:
其一,自然之变是有规律的,有时会剧变,引发某种特定疾病的流行。这是建立在几千年对天象与自然的观测基础上,是一种总体把握,虽然不等同现代气象学,物候学,细研也有价值。
其二,顺应四时之变,调整人类自己的饮食睡眠起居,有很具体的做法。其实,也无非是“冬天不忘穿棉袄,夏天别忘戴草帽”,这也是防病。或者,渴了就喝,饿了就吃,困了就睡之类,并不神秘,也不复杂。
其三,最重要的防病,就是调整人类自己的身心。这对防后两类疾患尤其重要。
中国医学理论,源于土著中国人(早期东亚的黄种人)对天地人的观察,并于万千年的生存史中反复实验。
国人自由其独特的哲学思考,与西方人的哲学相对应,并无好坏之分,只是特质不同,先不讨论。
而最代表国人之思的哲学,无非儒与道,后来又有释。
中国医学理论根与中国土著哲学,主要受到道家学说影响,其次也受到儒家学说影响。
而道家的哲学思想,对现代人类应当还有价值,好多都是警世之言,特别在自然与人,物与精神两面,人类如何平衡取舍,达到身心的健康和谐,有很深刻的说词,并非就是简单的预防医学之说。
人类疾病的本质,人类至今还没厘清。
在人类精神层面,精神,或微细感觉与疾病的发生有何关系?科学解答的还很初级。而这些关乎人类疾病,关乎防病。
8 关于人相食
人相食,是个政治经济学的主题,但与医学也不无关系。
人的自然属性,也许最初是食肉的,后来才改为草与肉杂食。
人类长有两对尖齿,或称为“虎牙”。而狮虎豹狼们也长有此尖齿,因此,这可能是所有肉食动物的标志,人最初一定是伟大的肉食动物,或者,是猛兽。
在河姆渡遗址里,出土了大量的兽骨及其它动物的骨骼,也有植物的种籽,或稻种。人们在一只巨大的陶罐中好像还发现了幼儿的骨骼,与很多鱼骨夹杂在一起,据推测,有煮食幼儿之可能。
在其他早期人类文化遗址中,同样出土了大量的动物骨骼与化石。
如今,整个地球已不见一匹野生马,野生中国虎可能仅存几只,却永远羞于见人。
人类的生存进化史,也许就是其它动物种群的灭绝史。
只因为人类居于整个食物链的最顶端,人类可以掌握复杂的工具,掌握火的使用,其组织性极强,又具有聪明才智,特别能战斗,因此摄食技术极高超。
人的食人特性,或许是随着动物种群越猎越少,最终动物不敷食用,为了生存繁衍,才不得不“人相食”。也因此,人类也训化了动物,再进一步向植物类追寻食源,也训化了植物,就是草。现代人类都普遍以稻麦为主食之一,其实最初就是草的籽粒。
当人类工业化之后,加快了对物种的灭绝,同时全球人口增多,于是
被迫研究生物特性,增加化肥,农药的投入,更加快了原始物种的基因改造,促使大量转基因物种出现。
也许再有若干年,人类必能利用干细胞,在工厂里任意制造出自己的组织,器官,再用于贩售,甚至复制克隆出整个人类。
如此,医学也许无事可做——医院更加像是修车场,医师就是修车技师,治病就是改换更新零件,人更像是一部汽车,一具木头。
人类将以生物工程产业化为标志,最终实现第四次工业革命。
此次工业革命将毫不犹豫地抛弃更多的人类自然属性,估计婚姻将最终退出人类社会舞台,人类自身的生产实现机械化,做爱电子化,造人试管化。饮食一日三餐可改为针剂注射,一次注射微量,即可保证一周的能量与营养之需。。。
精神呢?人将神归何处?
9 关于药理与医理
先讨论一下药物。
中国人对医学的探索与发现,也是先从生存必需开始的,对药草的发现也经历随机海选的过程,然后由少渐多,逐渐积累经验,再诉诸于文字,上升到理论,如此反复。
因此,在《伤寒论》( 1700 多年前)中只记载了 80 余种药物,《神农本经》里只记载了 365 种药物。
因此,伤寒论的方子都很少药物, 113 个方子,多是两,三种,三,四种药物组成。但是,正确辨证使用,临床疗效很好。至今还很经典,也被称为经方。
其实,使用较少的药物组成复方,也是中医的重要特点,更需要对医理的把握与临床经验。
因而,医界的著名大家都很善用经方。
是药三分毒,药就是毒,这也是一条重要的中医理论。
以最小的身体打击,获取对身体的最大支持帮助,应是中医治病的思维特色。
因此,中医高度关注毒物,用药极其讲究。经典里都有记载。
一味单味药,因其是生药,草本,木本含有生命物,其成分比化学制剂复杂很多。所以,即是单味药,能同时具备几种药效,本质上也是复方。因此,医师要重视单味药的准确使用,也应熟知经方。
比如桂枝甘草汤,勺药甘草汤,麻黄汤,桂枝汤,三承气汤之类,总共就三四味药。现代的中医师为何普遍习用大方,我没详加考证。
分析研究中药方也要从经方,或单味药做起。
现代的研究者,也必须关注单味中药的复方特点。
再强调一下,麻黄不等于麻黄素,大黄不等于大黄醌,木通也如此。。。
青蒿也并非就是青蒿素。中医对这些药物的认知很全面,也很清醒,并有实证经验。
再说药物的使用
中草药或中药方剂的正确使用,必遵循中医所特有的理论。
中医的理论架构是个非常庞大的体系,所含基本理论与细部。
因为,中国医学源于土著的中国先人 。
中医很古老,很传统,因此理论很陈旧。
陈旧,也许另有价值。
现代科学发展速度惊人,每当一种新发现,必很快地被运用于医学。于是,人们对于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临床实务的恒定少变化表示不解。道理在于:
1,中医理论与实践已经历几千年时空考验,多被经验所验证,不需大动。
经验是啥?就是将某物质直接投放于人体,得出某种效应,比如,大黄通便,泽泻利尿,黄连治痢,青蒿治疟,鸦片止痛。。。及其它更为复杂之效应。比如西瓜解暑,冬瓜利湿,冷水解渴清热。。。
2,与其它学科相比,医学的对象是人本身,而人类历史以万年,十数万年计,人类的基本生理参数,比如体温,呼吸,血压,脉搏,心率,身高,体重,血样,尿样的参数变迁极小,极缓慢。
理论是思想,思想是工具。
在科学上,人们确定很多理论,发现总结出很多定义,定理,定义。。。大多都可验证,似乎都反映出宇宙的某种真相。
但是,某种思想,或理论被确立,其实用价值,就是可以将其当成工具,再去合理地,客观地解答现实,才有实用价值。中医的所有理论,大多有此价值,就是可以用来当作工具,再具体地判定人类疾病的性质,具体地指导用药。
如果说中医的临床实务是条木制古船,那中医的有关理论就是专用于度量这船的尺,或称重的称,及其表达,维护,修理这船的特有工具。
中医理论对中医实务是专门的器具。
这对于度量病情深浅,指导用药更为重要。用中药用的正确,理想,完美也必须遵从中医医理。其中道理,引人深思。
我先讨论一二。
其一,中医的用药理论及说词,源于几千年的临证,临证经验——这些,换成现代医学术语,是临床实验。而主导用药的理论,主要是八纲辨证法则。证,就是一组临床表现:即一组症状及体征。中医要依据一组证,加上对这组证的全面思考来决定配方用药。有时,一组相对固定的证,其实就是临床实验的一种原始记录。
这种特征,在中医经典《伤寒论》中更为明显。
比如,“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主之”。这条文字就是记录了用炙甘草汤可能治愈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
当然,在《伤寒》论时代,不可能有现代意义上的医学实验。
也正因为如此,面对极为密集的,大规模的,急重的患者群,医学即无法提前进行科研设计,也无法用果蝇,白鼠们进行药理,生理,毒理实验,更难从容地进行所谓一期,二期,三期,四期临床实验。而只能在所能及的范围内,随机地对药物进行海选,以自然生药直接应用于病患。其实,就是直接以病人做为医学实验的对象,求得有价值的参数,得出药效结论,再推广于临床应用。
其参与“实验”的病人分布在广大的自然空间,是自然的,随机的,海选的。实验的原始记录,就是一组病证的描述,实验的最终结论,就是推出了一种有效的“新药”——某种经典方药。
这也许是经方治大病,或一种草根树皮所具有的“神奇”之真相。
以自然草木果真帮助国人应对诸多空前大疫,或帮助一点,或帮助一些,或帮助一半,或救人一命。。。就算一种安慰,也是其价值,更在于中草药是自然的生药,更多的就是人类日常所取食之物。
中国医学在理论上对于药物及毒性认知,恐怕超出所有人的理解。
对中医而言,所有的药物皆是毒。
换言之,如果你将某物当成药物,配方使用,或单独使用,即使是凉水,或鸡蛋,在理论上都是一种毒物。
在《黄帝内经》中,论药物,少用药字,多用毒字,毒,就是药。并有大毒攻邪,小毒攻邪之句。
人们确实应该再深切地读懂中医理论,无论是中西医师,还是其它的关注者,外界人士。
中药即然是药物,进入人体,受诸多因素影响,肯定是具有一定的药效的。因此,中草药物肯定不能统归属所谓安慰剂,安慰剂之说肯定是可笑的。依安慰剂之说,来使用中药也是愚蠢的,此说并不科学。不管说者有意还是无意。而安慰剂,对西医而言,也是含有特定定义的,而所有的定义,都由人类自己根据需要来下,根据固有的程序来确定,而程序也由人类自己来确定。
事实上,现代的医学研究与实验,常以自然的水,自然的空气,或自然的淀粉,甚至某种语言或颜色来做为安慰剂,与某药物对照。
本质上,自然界所有物质进入人体,皆可对机体产生影响,都是药物。
因此,现代医学有的处方药是当初就是安慰剂,或比实验药物更有药效,也因此,人们才安慰剂效应来治病。
有的安慰剂,其效应肯定而确切,是精神(心理)因素影响与物质(药)影响同时作用的,二者在一起共同作用于一个个体生命。人们并没深入子细研究。
那么,中药的毒副作用到底如何?
评估一种药物,或一味草药,或一种自然矿物,甚至一种食物,一种谷物到底有否毒性,对机体有否伤害。是个很大的科学主题,或专业主题。
因为,它关涉多学科多因素。
我只想概述之。
我觉得可以将中药与西药相比较。
也要与常识或经验相对照。
更可以诉诸于大规模的实验。
还可以将某种药物禁绝。
但是,最重要的却是,必须诉诸于专业的使用。
由于中药取材来源方便,更因为很多都是食物类,而且,很多药物药效不显著。。。这些都是造成滥用的,最终发生毒副作用伤人的原因。
其罪不在中医中药或中医理论本身,而在滥用者。
其实,依几千年的历史经验,中药的合理配伍专业使用,是极为安全有效的,
对使用中草药物而言,即使是使用水,以水治病,也必先知水的四气五味,甚至归经,甚至经典之作对水的使用范例。而水,看似简单,却足可用以治病,或救人一命,也可被误用。
水,其实是被中西医师使用最为普遍的药物,只是依纯净度及其标准,被人为确定为药物,再经静脉点滴,或饮用,最终对机体所产生的效应,都是水所具有的效应。现代内科也有水中毒的病象。
即然水被错误医用,或滥用都足可以致病,或致命,那诸如麻黄,木通被误用与滥用,其结果也是严重的,这不难理解。
关于麻黄与木通,是近年西方人因误解中国传统医学,自身滥用中草药物所致,应对中医多些专业性的了解与研讨。
使用中药必须知中医。
专业地使用与民众自己取用,这是两个概念。药物,被专业地使用,就是药物,不被专业使用,则等同食物。原因在于,中药是自然草本木本,或自然的生物体,在食物与法定药物之间,更高度接近普通的食物。正因为如此,很多中药作用温和,药效并不显著。但是,人类疾病对药效的需求千差万别,而作用温和,相对于作用强烈,也是重要的药效。
中药与中医的医理密不可分,自成一体。理论上,要存共存,要废同废。不存在废医存药,或废药存针之说。
因为大多数药物都是自然生药,其成分复杂,药效也温和,一旦起效也较为持久。最常用的,大面积地被临床使用的,经典的药物也就几十种。
应当指出的是:生药,是动植物类,动植物是生命体,是细胞,或准细胞。因其成分复杂,具有生物活性。如以单一成分论,大都可能检测出某种特成份,或主要成份,或有毒成份,但是更应高度关注所含全部自然成份的总体药效。而且,即使有毒成分,其毒性作用,也就是药效。正确使用在于方法与分量。
另外,配伍能减缓毒性,使作用更为微妙。
这些都是大分子化学制剂难尽替带的物质特性。
或许是草根树皮们的神奇特性。
诉诸于专业的使用,中草药物总体上极为安全有效。
而中草药物业被专业使用几千年,其安全有效,也被时空所验证。
中医给人开方子,先是望闻问切
其二,中医临床学的精髓是辨证论治。
中医师用药或施针前,先是望闻问切,然后必须诉诸于辨证论治。
中医师的本色是会辨证,懂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学的精髓,是中医的特质。
辨证,是中医临床学家的最重要功力,也高度体现中医临床学的特点。
中医不辨证,就不是中医师。
辨证错误,就是误诊。
这有别于西医学。也涉及诊断。
关于诊断
诊断,是临床学的重要实务。经过诊法检查,最终要给病人一个结论,诉诸一个病名。
中医使用传统的“病证”诊断法,不同于现代的“病名”诊断法。
关于中医临床学的证与病
证,是单个的病象,相当于现代临床学的临床表现:症状与体征。
病,是对一组证的命名,但也可能是一个证。
病名,相当现代临床学的诊断。
中医对疾病的诊断或结论,即病名,有的就是单个证,也有的要依据一组证。
病与证的概念,最初由经典之作《伤寒论》确立。
比如,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病是诊断,证是组成病的元素,病由一组证所组成。
比如,单个证的病名:头痛,腰痛,汗证,水肿,黄疸,发热。。。
比如,含有多个证的病名:感冒,中风,霍乱,及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等,或风温,湿温,暑温等。
无论如何,对中医临床家而言,细致观察病象,再准确地把握疾病的发生,演变,进退,所依据要素就是证。
临床家要高度关注,细致识别,准确归类证。
只有熟知医学理论,知道啥叫辨证,自觉应用选取辨证这把尺,才能认证,识证。才能把握变化万千的,纷繁的,或单个的病象。最终正确合理地处方用药。
辨证,是中医人的一境。只有掌握辨证论治这一真谛,才是真正的中医人。
经典文献总是强调辨证。
如何辨证?怎样辨证?
医师所面对,所遭遇的临床病象纷纭复杂,变化万千,难于把握。需要医师们要去伪存真,最终找出关键的所在。这就要首先梳理四诊所见,就要以一把“尺”来度量病象,以区分疾病的基本性质。这尺,就是辨证方法,因此,所谓辨证方法,也就是工具,就是器。
在对疾病的判断,分析方面西医另有一套,讲求的是进入机体的致病因子,病毒细菌等感染,病程阶段,找到某物质注入机体限定或消出致病源,现代已对细菌感染取得长足进步,对病毒感染还未突破瓶颈,可见中西医临床学的思路与方向之特点。
中医临床的辨证方法,被历代医家所首创,有很多种,适于各种不同类型的临床疾病。
中医的辨证方法有如下诸多种类:
1,八纲辨证
2,脏腑辨证
3,经络辨证
4,气血津液辨证
5,六经辨证
6,卫气营血辨证
7,三焦辨证
8,其他。
临床所见,千差万别,千人千面,时空转换,变化万千,病象转化,急剧改变,常以时分秒计,或以半日,一日计,更不要说时空已换年月计,或病人病况随时变。
因此,当四诊合参后,先要迅速辨证,就要快速选取一种最合适的辨证方法。更准确又力地度量所见的临床病象。
通常而言,病分外感病与内伤杂病。
而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适于外感病,脏腑经络气血津液诸辨证方法适于内伤杂病。
但是,八纲辨证,应是所有辨证方法的总纲总法。
也因此,临床家面对病人首先要能够分清疾病的阴阳,寒热,表里,虚实之属性。这是极为重要的。
因为,这每个字的后面都有重要的临床学内涵,此种内涵,又直接与临床学应对,即治则相连,而治则又与处方相连。
辨证,直接关乎临床出方用药,是很具体的硬性的实物,不可不慎,不可不察,不可不精。
寒证就要温之,就要用药性温热的药物,比如附子,干姜,肉桂,甚至巴豆,硫磺。
热证就要寒之,就要用药性寒凉的药物,比如石膏,黄芩,黄连,黄柏,栀子,大黄,或者冰水,西瓜。
反之,寒证用寒药,就是雪上加霜,热证用热药,就是火上加油,其结果可想而知。
表证,就要解表,解表,就要用到麻黄汤,桂枝汤之类,或桑菊饮,银翘散之类。
病非表证,用此种方剂,非但无用,反而会延误时机,加重病情,或所谓引病邪入里化热化寒。
里证,就要温里,清里,补气,行气,滋阴,清热,消食,化痰。。。等法。
因此,辨证决定处方用药的方向。
自然的草本,木本药物,或矿物,动物生物药物,都具有药效,绝非安慰剂。甚至水都具有药效。
只有在区分与辨别清楚病象,及疾病的性质时,才能被恰当合理地使用,也才会发挥理想的药效。
更因此,处方用药不辨证,等于盲人骑瞎马,临床大忌,专业中医人不可不知。
深解辨证的重要,尽量精准地辨证,于中医人,于病人幸甚!
现代医学的全面进步,及其高精尖的科技杯普遍应用,人们习惯以西医学的思维审视疾病。
比如,人们经常问中医如何治高血压病,如何治糖尿病?
只能回答:辨证论治。
比如,人们治高血压,常用镇肝潜阳法,用天麻钩藤饮,但认为高血压就是肝阳上亢,就没知解辨证论治的基本道理。
因为,高血压的病人千人千面,每个个体都不同,涉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有忧心阳,肝阳,肾阳,脾阳,心肝脾肺肾阴。。。诸多不同,寒热有可分诸多不同。。。因此,一方不可能非常理想地尽治所有的高血压病,甚至,对A高血压病人极有帮助的方剂,对B高血压病人却无助,甚至发生负面影响。
其三,自然,人类的自然属性,自然之物,应当是同属一个大系统。
因此,必须将人类投放于自然之中看疾病。
人有何自然属性?
1,人士形神兼具的生命体。
2,人类自降生,就与疾病相纠结,生命的常态与病态其界线并不清。
3,人类对自然之变很敏感。
3,人类自身的免疫力足以对抗自然之变。
5,自然永恒,人类生命却有始终。
6,人类要从自然界中摄取营养物,自然界中含有人所需个种营养物。
7,应对人类主要病痛的药物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存在于草木岩石与生命物体内。
8,人类的基本生命常数虽宇宙变化而变化,但是,宇宙之变太过缓慢,大周期以千万年,或亿年计。人类的主要生理参数也是万年很少变化。
9,人类生命程序即极其精细也非常严整。
临床家必须关注人类的生命特性及其自然属性。
尽量以自然之法,自然之物调控生命,医治疾病,所谓顺势,所谓自然,所谓替代。。。
这都现代西方医学的新思维。
而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几千年实务。
10 关于防病A
也是一个政治经济学的主题,一个哲学主题,并非单纯的医学主题。
本质上,人类自出生,就要生病。
人类的生命状态,就是生命常态与病态纠结在一起的,一点病没有,不可能。生命就是过程,过程有始终。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已将此问题说到底了。
因此,好多人类疾病难以予防,只能尽量预防,此其一。
人类疾病包括身心两部分,而且,心因心理疾病占相当大的比重,此其二。
谈预防,至少也要知道好多人类疾病并不需预防,也不可能预防,更要关注身心疾病。
人与自然,也是“相生相克”的关系,是“与天地相参,以四时之法成”。人是宇宙一分子,生物性致病原,细菌,病毒们更是宇宙一分子。。。共组生物圈,共组自然,共组宇宙。
细菌病毒与人,有致病关系,还有合谐相处关系,并非总是对立的。
已知,人体有正常菌群的存在,有重要作用,同理,人体是否有“正常病毒群”存在?尚未见大师们深入研究。
所以,某种严重的大疫发生,有时是关乎天地人的,是大宇宙,大系统之变。也不可忽略人类活动本身对疫情的影响。
如今,人类靠现代免疫学,公共预防医学对诸多人类疾病有效。
但是,对于防病这一主题而言,高发的前几位人类疾病:A心脑血管病,B肿瘤,C糖尿病等,却主要关乎人自身。与年龄,饮食,睡眠,家庭,性别与性,职业特性,特别嗜好,工作环境,劳动与休闲,起居的规律性。。。所谓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而现代生活的快节奏生活方式,环境与人口的压力。。。都对人类的原始自然属性有强烈挑战,这倒是最应当高度关注的,也是需要时刻警觉预防的。此类医学问题,也耗费了很多资源。
医学用于防病,最重要的主题就是:对人类精神—神经—心理—情绪疾病的调控。这是一大类疾病,同样耗费大量医学资源,而且高发。
依我愚见,这一定关乎人类社会,关乎政治经济学,关乎现代化与科技进步。。。当然更关乎人类自身对物欲,或势利的无尽追求。
此种人类疾病品类繁多,也许源于人类被物欲埋葬了精神。
强调一点,中国医学理论关于对病的理解,或防病学说,是一个相当大的主题。
似乎也涵盖了我如上所讨论的诸多主题。
要点有:
其一,自然之变是有规律的,有时会剧变,引发某种特定疾病的流行,并有大量文献记录。这建立在国人对天象与自然现象的观测基础上,有几千年历史,是一种总体把握。虽然不等同现代气象学,物候学,细研也有价值。
其二,顺应四时之变,调整人类自己的饮食睡眠起居。。。有很具体的做法。
其意义,也无非是“冬天不忘穿棉袄,夏天别忘戴草帽”。或者,渴了就喝,饿了就吃,困了就睡之类,并不神秘,也不复杂。都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默契关系。
其三,最重要的防病,就是调整人类自己的身心。这对防治身心疾病尤其重要。
中国医学理论,源于土著中国人(早期东亚的黄种人)对天地人的观察,并于生存史中反复实验,历经万千年时空。
国人自由其独特的哲学思考,与西方人的哲学相对应,并无好坏之分,只是特质不同,暂不讨论。
而最代表国人之思的哲学,无非是儒与道,后来传入佛教。
中国医学理论源于中国土著哲学,主要受道家学说影响,其次也受到儒家学说影响。
而道家的哲学思想,对现代人类应当还有价值,有好多警世之言之理,对于自然与人,物与精神两面,人类如何平衡取舍,达到身心的健康和谐,都有很深刻的道理,并非就是简单的预防医学之说。
人类疾病的本质,人类至今还没厘清。
在人类精神层面,精神,或微细感觉与疾病的发生有何关系?科学解答的还很初级。而这些关乎人类疾病,关乎防病。
11 阴阳之思源头
中国医学的原理
一种理论,或哲学思考被表述出来,再被具体运用,并解答实际问题,验之于某种实证,必引发人们好奇。那就要追溯此种人类之思的心路历程,这会帮助人们对理论的知解。
关于阴阳学说,迄今,前贤大师们的论著及教科书,对其哲学意义,或理论价值已有诸多阐述。
比如,认定这是哲学思考,其表达的哲学意义,是事物的对立,互根,消长,转化,运动。。。及相互关系等等。
我所提出的问题是:以此表达来一种宇宙运作的终极真相,或事物的关联,为何非要用“阴阳”二字?而且,阳还分出太阳,阳明,少阳;阴又分出太阴,少阴,厥阴。
能表达以上哲学内涵的字与词极多,比如:黑白,内外,大小,寒热,男女,上下,左右。。。等等。为何非要诉诸于阴阳二字?先人们到底想说啥?
我认为,单是阴阳这两个文字,其蕴含的信息绝非单纯。
中国人发明了一种独特的人类文字,是现今汉语言文字的基础,或也可称为象形文字。
现存的汉字,原于此种古老的文字,每个字都有其特别含义。
汉字,不同于拉丁文字,汉字的单个字具有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六种功能。。。也因此,汉字的每个单字,都含有更为密集的信息,这却常常被现代人所忽略。
《说文解字》对阳字的解说
这是现存最完善最早期的中国字典,著于公元100年。
对汉末以前的古文字首次大规模总结,可以帮助人们考证其原始字意。
在阳字条下,解说:山之南为阳。
在我看来,这种解说,表明“阳”字可能含有以下信息:
1,山。
2,方向。
3,太阳。
4,地表。
5,宇宙。
6,光。
7,影像。
8,物体。
9,人。
10,视觉。
11,感知。
12,物。
13,界。
阳,这个字,当初是用来表达方向的,是指“山之南”。
方向,或方位,对人类,或所有较高级动物的生命与存在极其重要。
但是,因为宇宙的无限性,加上地球与其它天体的球体特性,或圆周运动特性,人类要确定方位就必须有所参照。参照点必须相对固定不变,具有永恒特性。
人类在地球上生存,对于方向的确定是成功的。
但我至今不知,一个人是如何判定自己的左右手的。
这涉及脑的记忆原理,涉及语言,文字与记忆。其复杂性比任何数学题都高深。
无论如何,人类成功地确定了方位,山之南为阳。这实际上是以太阳为参照物的,而太阳是关于人类的最大最鲜著的天象。太阳自东而出,从西而落,亘古不变。山,是地球表面一个固定之点,也同样具有亘古难变之特点。一个地表的点,在阳光的照耀下,永远有一面朝向太阳,太阳也给此物体分出界面,从而赋予此物以阴阳的属性。以此类推,凡是人类视觉感知,都可分界,都具阴阳之属性。而人的视觉信息感知占95%。其余的小部分信息感知,将与视觉感知相类比分类,皆分阴阳,只使层级不同而已。
太阳与阴阳
日,
1,人类对宇宙信息的感知,超过95%源于视觉。
2,没有光,就没有以上视觉感知。
3,人类的感知主要源于太阳可见光。
4,人类自出生,所感受最大天象为太阳。
5,自然界所有之物,或一个点,一粒微尘,在阳光下都分界面,都分阴阳,如此,也才能被人所感知。
6,所有地球人都关注太阳,都有太阳崇拜,火,光,热是生命之源,其次,就是水。水崇拜。
7,火与水,是生命最重要要素,就是阴与阳。
8,由对宇宙观察,具体是太阳与阳光下的自然万物观察,确立了阴阳的终极大思考,再推而广之,可达更远大之宇宙,可达更微小之宇宙。。。
纳米,科学,锌原子100排列,电荷,
太极图如何画到球面上?再以数学解答之。
阴阳的多层次
阴阳与系统论
宇宙的阴阳属性
物质的阴阳属性
时间的阴阳
人体硬件的阴阳
是人感知到的外界存在最终极大属性,主要由视觉所感知到,少部分由其他感觉所感知。
生命的常态,病态。
生命的形态,由常态与病态互相纠结而成。没有病的人是不存在的,因此,WHO至今没能给健康下一个完美的定义。我记得,当时,人们共提出近十条标准,其中有所谓头发光滑柔顺,没有头皮,还有大便通畅。
常态与病态是相对的,互根的,转化的。。。也是一对阴阳。
人类自一出生,就开始发病。这是免疫过程,以后还会不断免疫,发病,肉体的病,精神的病。现代社会更多精神的病。
本质上,所有人类疾病都无药可医。
本质上,所有刻意摄取进入人体的物质,都可称为药物。
药物与食物难以截然分开。
阳光,空气,水也是药物。
药物,有广义与狭义。端看人类自己如何定义之。所有的定义,都是人自己来下。所有的定义,也都是人刻意来确定,只是为了某种需要。定义都是有条件的。
以水为例,本是生命之必需,也是组成人体生命硬件的主要物质。水占人体体重的60—70%。
人体缺水,就是病态,严重者称为脱水,是严重病态。
人体一旦缺水,立即就会口渴,口渴,是一种感觉。或许伴有其他病象,或许只限于感觉,无法客观化测定。当人体内缺水时,口渴想饮水,甚至急切找水喝,这就是病象。水,就是药物。
在现代临床学,没把口渴当病象,也没把喝进的水当药物,更没把喝水当治疗。因为,病,自有其定义,或所谓诊断标准。水,只有经过静脉输液等医学操作进人体,才定义为药物,而且,一般都混有另外特定物质(药物)并不是纯水。而喝水,那要在医师的特别指导下也许算治疗,不然,也不算治疗。
——这就是定义。定义,是必须的,为了秩序与规范。但是,人类的生命现象,还有其自然的真相,并非都能依据人自己所确定的秩序而运作。
人类自从西方的两次工业革命起,科学飞速发展,人们也发现大量的宇宙规律,在医学领域放弃固有思考与传统,也发明了数不清的化学药剂,现代医学200年,人类发现,淘汰了数不清的药物。人们对药物的思考越来越圆融,甚至有大师清醒地看到,很多药剂,与其说是药,不如说是毒。因其正面作用,远远被负面作用所抵消。有大师指出,现存化学药物,只有青霉素与阿斯匹林克称为药物。因为经时空验证,疗效确切,很少毒性。
现代科学诸学科,或可找到阴阳原理的影子。
1,工程系统论。
2,电脑科学。
3,分子生物学。
4,工程控制,自动化理论。。。
宇宙是阴阳的。道。天地人道自然。
12 知解阴阳学说
最早记载阴阳学说这回事的,是汉书,此书分为传,志等类别。其中,有艺文志,就是记载收录当时代的各种论文,或许相当于现今的人文与自然课学文献。艺文志记载了学说十家,还有医经十家。
因此,
阴阳——是特有的术语。
最早应见于《易经》及后来的《易传》。
其次,见于老子《道德经》,及《论语》的孔子说。
《易经》,《道德经》,《论语》,都是些最早期的中国古典文献。
其文字存世,应跨越2500至3000年左右的时空。
这些文献所记述的思想则应该更早,或许超过万年以上。
人类的文明信息传世,至少采取三种形态:
A语言,以口耳相传。
B文字,以载体传世(岩石,陶,砖,竹,木,皮,骨,棉,帛,纸,磁,电子。。。)。
C实物,如建筑物,器物等本身就可传达直观,立体的文明信息。
口耳相传应也是基本的形式,以后我还会提到。
D基因,人类的文明信息,可能还通过基因,以某种形态沉淀传承之,可惜,人们研讨不多。
阴阳——作为术语,它所要表达的意涵,肯定是土著中国人的哲学之思。
而所谓哲学之思,必然是源于:一,人类的本能好奇,固有之思。二,再加上对天地人的观察。
哲学,在此意义上,一点都不神秘,连小孩子都在进行哲学思考。人类从生下来,就开始接受宇宙信息,并开始观察宇宙。全球人类自幼开始的所思,所想,所猜,所探索的基本问题,都相似。
但是,东西方人类对宇宙的观察结果有不同,脑中所思想也不同,诉诸于语言文字的表达必有差异。
而阴阳学说,首先源于土著中国人的固有之思,又参入对宇宙的观察,再经过大脑运作之后,所产生的一种思想。
是土著中国人对宇宙,自然,生命的高度概括,是终极的表达。
我特别提出土著中国人这一术语,就是想强调此种哲学思考的特别意义。
何谓土著中国人?是指远古就生息于欧亚大陆东面广阔地理区域,或以长江,黄河,辽河流域为主要生息地的,黑眼黑发黄皮肤的中国人,也是现代中国人的先人。
现存最古老,年代最久远的华夏古文明遗存于此地域最为密集。
以阴阳二字,表达宇宙的终极道理,即是国人所独创,也极为接近宇宙之真相,是一种伟大的人类哲学之思。
阴阳,做为一种哲学思考,或学说,应当成熟于周朝。
至春秋战国时代已经被广为人知,并被广加研究讨论,蔚为时尚。当时,谈论阴阳学说,在今天,或许如同谈论爱氏的相对论,霍氏的宇宙原点论。
古代的阴阳学说被运用于当时的生产生活实际,具体解答解决问题,是一种常用的理论工具,就如同现代人类运用数理化,文史哲,天地生。。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造福人类一样。
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互为关联,更加具体。
如今,人们讨论具体问题,都遵循科学的原理,不再引述阴阳学说的哲学道理,但是,中国医学却仍然时时以此学说,具体地划分,测量,评估,预测,推断生命形态之变,具体地制定应对疾病的办法,具体地指导药物的实施使用。如此广博,空泛的哲学之思辨,用于调控生命现象与疾病,能被具体地加以运用,还能达至某种理想与完美。这确实神秘,难以理解。
阴阳学说,自源于土著中国人的原始思考,原始观察起,到被《易经》《道德经》《论语》以文字记载始,再被司马迁写入《史记》,班超记载于《汉书》,更被中国人研讨应用几千年。如今,竟然还被中医人每天自觉地,不自觉地用于临证思考中,也算奇事,常被新新人类所不解,也算正常现象。
近现代伟大,著名的中国学人哲人们,也都无法跨越阴阳学说,比如王观堂,胡适,郭沫若,鲁迅,傅斯年,陈寅恪,熊十力,任继愈,冯友兰。。。
大师们对阴阳学说的古老思辩,有诸多深刻的思考与解答,可为遵从。我却好奇此说,对此有些另类思考,或许言前人所未言,权且为一家言。
而作为一种万千年的思辩,蕴含与承载太多的文明信息,愚试知解其一二。
阴与阳,就是两个很常见的汉字,土著的中国人为何要以此二字来标定某种宇宙之理?何况这理似乎渗透于天地人宏观世界,又似乎也可用于表达原子电子量子所代表的微观世界微观世界。
假如,现代科学的极致,或难解之谜如同爱因斯坦氏所说,最终也许就是哲学的表达,或就是哲学,那阴阳学说就是所有人类哲学的最完美,最终极之表达。
这样说,也许不为过!
粗略考察一下古代埃及,希腊,印度,巴比伦文明。。。或西方之思辩,只有土著的中国人才提出了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也只能源与土著中国人的特殊之脑。
文明没有对错高低贵贱之分,只有独特与否,都是对宇宙真相的合理表达,存在,就是合理。
阴阳的哲学思考,道理何在?
时间
空间
方位
变化
转变
量变
质变
速度
力
能量
热量
数量
层次
系统
运动
物质
精神
存在
虚无
光
黑暗
质
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