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有感】愛,为什么会变成伤害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罗辑思维笔记之-- 

钱钟书在围城里有这样一句话:

“不知怎么,外国一切好东西到中国没有不走样的”!

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到了,处处是祝福和鲜花。当母亲不容易啊,我自己也是一位母亲。可是今天忍不住要来吐吐槽,因为特别明显的感觉到,中国人过的母亲节,越来越像感恩节了。母亲不再是个人,简直是个神了。做儿女的欠她的债大了去了,一辈子也还不完。

中国文化里面有一个很重的词叫做,感恩。 说谁忘恩负义基本上就是骂他了。

很多人都觉得,我们应该善待他人,用感恩的思维。 父母对你这么好,十月怀胎,然后养大你
多么不容易,你得要知恩图报,报答父母啊。

可惜,这个世上,曾有两个伟大的人。他们不吃这一套。

一个是丘吉尔。

在英国二战后的首次大选中,理智保守的英国人果断的做出选择,结果,丘吉尔失掉了首相的宝座,有记者问他:“你在二战中战功卓著,却没有当选,这是否意味着英国人的忘恩负义?”丘吉尔肯定地点了点头,说:“是的。”但他接着说了一句名言,“但是,忘恩负义是伟大民族的特点 (Ungrateful characteristics is a great nation)”。

另一个是胡适。

让我们看看,中国将近一百年前的一个自由主义大师对父母子女关系的理解:

胡适说(大意),父母是在孩子没有征求他们的意见的情况下,把他们带到这个世间的, 我们对他们应该有一份抱愧才对,因为没有通知他们,就把他们带到世间,我们就有责任去教他养他,这个责任是两部分, 第一部分对他负有责任,而且他们的言行 是非 功过,对社会要产生影响,我们父母对社会也有一份责任,所以我们应该尽其所能地教他养他,但是对不起, 这里面没有任何恩惠可言,我们只有一份抱歉, 孩子的未来他们自己决定,我们父母将来能做的事情,就是尽可能不要成为孩子的负担,不要去祸害孩子。

这是一个良性的理解。

你对我好,我就一定要对你好吗?而且一定是要用你认为的合适的方式和足够的份量?

如果是这样,大家的独立人格又在哪里呢?

当爱以一种绑架的姿态,我爱你,你就必须爱我,这一套逻辑一旦成立之后,爱就成为了毒素,而这种逻辑在社会伦理中推展开来,很多伦理的纠结就出现了。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除了那个官二代是个十恶不赦的,其它的似乎都是好人,怎么就都妥妥的掉进腐败的坑里呢。原因之一,感恩戴德。你看,得感老师的恩吧,得感老领导的恩吧,还有这个那个的恩。。。人心可不都是肉长的么? 关键时刻心一软恩一感,路不就走偏了?

我们从小被教育感恩父母,感恩师长。 政治上,被教育要感恩党。 我把党来比母亲嘛。瞧瞧这有多么的顺理成章!

感恩,起点是美好的, 但用于绑架他人的时候,带来的是社会乱相。

咱怎么就不能有点张爱玲式的骨气,“我爱你,与你何干?”

有人说了,可是,我们的父母不懂这些自由主义这一套,他们就是要干涉,我们难道要让他们伤心吗?

这也许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我们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传承当中,也许要去扮演一个坚定的角色,一方面,用我们的身体,用我们的善意,去抵挡我们的父母,一方面,我们放过我们的孩子,坚决的斩断那根从远古一直到今天,用爱的名义去绑架他人的链条。

最后,简单复习一下母亲节的来源,网上查的。美国的母亲节由安娜·贾维斯(Anna Jarvis)发起。她提出应设立一个纪念日来纪念默默无闻做出奉献的母亲们,表达对母亲们的尊敬,并且让人们关注母亲们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

祝福所有母亲们,健康, 明智, 快乐!

 

茵茵梦湖 发表评论于
非常明智清醒的一篇文章。。
国人养孩子象投资,孩子得听自己话,还得养老送终等,总之是为自己服务,国外通行的是社会化。
cng 发表评论于
母亲节,父亲节,情人节,二舅舅节...
说句不中听的,都是商家在推波助澜...
边走边看66 发表评论于
胡适说得有理。 中国的一个怪现象,自己不是慈母也大言不惭地要求被打骂的孩子感恩。
眺望落基山 发表评论于
太同意胡适的诠释了。还有,一开始歌功颂德,朴实的感情就变味了。
时传祥 发表评论于
胡适是个自由主义者吗?
Yangtsz 发表评论于
中国文化的特点是凡是有点话语权的阶层都会拼命对比自己弱势的群体洗脑以确保自己长期的稳定的利益:皇帝要全国人民无条件地效忠,男人要女人无条件地顺从,父母要孩子无条件地孝顺。各自都写了很多文章。孩子不会写文章,所以中国文化里关于如何关爱小孩的内容不多。
这一世 发表评论于
中国大部分所谓的伟大母爱就是把自己的子女当成一种物品而已。
独上南岛 发表评论于
一年365天,就弄这么一天又哭又笑的,做老娘不就是这么个意思!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