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见到的,未必是真实;你所相信的,也未必是真理
前言
观察人类历史,新闻舆论对具体历史进程和历史中个体的影响是一个很不错的角度。
为一时的现实需要,舆论往往被操纵而遮蔽事实真相,而人们不明真相,被舆论错误引导,即便日后知道了真相,也大势已成,历史轨迹被谎言改变,后来者也无可奈何。
美国学者欧文·费斯在《言论自由的反讽》一书中说到,新闻自由造成的后果往往是强势的人有说话的权利,弱势的人说话的权利形式上是有的,但是别人听不到。
喜欢历史和时事的童鞋请关注公众号:历史启慧或者加微信(lsqhwl)
1
上士杀人用笔端
1993年,一位年仅12岁的小男孩钱德勒控告美国流行音乐天王巨星迈克尔·杰克逊猥亵他,消息一出,舆论哗然,铺天盖地的指责压向了杰克逊。当时无数的人们开始咒骂,诅咒这位天王巨星。
2009年6月26日,当杰克逊永远的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关于这场猥亵案才真相大白。事件的主人公钱德勒在博客中发表声明,他在得知杰克逊的死讯后再也无法继续谎言,向杰克逊道歉。
他承认指控纯属捏造,他是为了父亲才撒谎的,而他的父亲则是为了摆脱贫困的生活而制造了这个骗局。
一切已经无法挽回,在此案审理期间,杰克逊被禁止开演唱会,不许出国,没有了经济来源,导致后来的债台高筑。
此案在庭外以2200万美金作为和解条件,事情虽然结束,但是带来的后果就是迈克尔·杰克逊开始吃镇痛药,并上瘾。
2009年,美国联邦调查局(FBI)被迫公布了迈克尔·杰克逊高达333页的秘密档案内容。档案显示,FBI为了猥亵案监视、调查杰克逊长达14年,但是就其公布的档案内容来看,FBI这么多年的地毯式调查并没有找到任何的证据。
舆论有时候就是如此,它会颠倒黑白,最可怕的是参与舆论中的每个人,根本都不知道真相。
上士杀人用笔端;
中士杀人用语言;
下士杀人用石盘。
杰克逊事件中,他仅仅是一名流行歌手,媒体在没有获取真相时,为了博取眼球,尚对其进行口诛笔伐。那国家、宗教、甚至团体,作为一种“势力”的存在,为了实现他们的目的,都会以“恨屋及乌”的方式,根据需要对资料进行裁剪,从而形成对己方有力的舆论,占领道德高地。
此种裁剪,无论被冠以何种高尚名义,虽然每个镜头,每段文字都的确来自于真实情况,但不同的拼接却能让人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这一点,中国人在历史是吃过大亏的。
2
高升号的舆论漩涡
1894年7月23日,英国怡和公司的商船高升号起锚,从塘沽开往朝鲜牙山,它是清政府租来,专门用来运送李鸿章的淮军精锐“仁字军”增援朝鲜的。任何人也没有料到,它再也没有回来。
7月25日,浪速号舰长东乡平八郎在没有获得日本军部授权的情况下,下令将高升号击沉。一石激起千层浪。高升号事件对于中日英三方军政各界,都产生巨大的冲击。
英国舆论一片沸腾,群情激奋,纷纷要求对日本进行报复。仰仗强大海军的日不落帝国要胖揍太阳升起的帝国。英国远东舰队不仅派军舰赴出事地点进行搜索,而且还派遣军舰搜寻日本舰队,兴师问罪。
此种裁剪,面对十分不利的局面,日本人利用媒体的力量实现了华丽转身。
三军未动,舆论先行,有钱能使鬼推磨。
日本在甲午开战之前,就已经弄清英国媒体中哪些是可以被收买的及被收买的价码。高升号事件发生前几天,日本外相陆奥宗光还指示驻英公使青木周藏向路透社暗地里行贿600英镑,以换取路透社对日本的“关照”。
在8月4日,青木周藏向日本政府报告舆情动向时,还要求再提供约1000英镑的行贿经费。如此强力的新闻策划,使得日本成功的争取到了一些英国砖家学者在媒体上公开为其辩护。
1894年8月3日,剑桥大学教授韦斯特莱克在《泰晤士报》上刊文《高升号沉没事件》;8月6日,《泰晤士报》又刊登了牛津大学教授胡兰德相似论调的文章。不久,格林威治海军大学教授劳伦斯也发表演说,与前二人呼应。三人皆为日本辩护开脱。
几位专家的论调在媒体上发表后,英国舆论最开始一片哗然,纷纷指责他们违背职业道德,但毫无疑问,英国的公众舆论开始逐步转向。
尽管英国皇家法院的两位海事法官都表示:“我们认为,英国政府有权要求日本政府对沉船及由此带来的英国公民的生命财产损失提供全部赔偿。”然而,他们的意见并未形成主流。
反观清廷,官方和民间对媒体的运用相当的迟钝。中国住英国公使龚照瑗提醒李鸿章,事件的解释多出自日本之口十分危险。大清应加强在海外的舆宣传。但是清廷的作风相当僵硬,自以为正义在手,坐等英国对日本兴师问罪。
最终,1894年11月10日,英国官方作出裁定:当时已经存在着战争状态,高升号为交战国执行交战任务,日本军队有权扣留或击沉它,因此,日本在此事件中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
次年的2月5日,英国外交部正式通知高升号的船东怡和公司:赔偿责任应改由中国政府承担。软弱的清廷再度吞下了苦果,最终于1903年3月向该公司交付了总数为33411英镑的“慈善补偿”。
谎话说了一千遍,就是真理!
读到这段历史的许多人,看到当年英国的媒体指鹿为马、歪曲事实的时候,都会发出这样的质问:你们不是讲新闻公正和自由吗?
这样的看法及其幼稚。
被操纵的舆论,可能不是按照公平与正义的原则,对社会起引导作用。舆论背后政治或资本力量的运作,是为了成功地达成某些目标。
喜欢历史和时事的童鞋请关注公众号:历史启慧或者加微信(lsqhwl)
3
舆论与真实
在人类社会,虽然军事实力决定一切,舆论似乎看起来没有力量。但是在任何时代里面,哪怕最黑暗的时候,最崇尚暴力的军阀都知道,武力是没有合法性的。
关于政治合法性的话语权争夺一直存在,一点也不亚于武力的争夺。
力量征服不了人心。所以,包括国家、宗教、团体、阶层等任何势力或个人,都需要媒介,制造自己的舆论,抢夺合法性的话语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国民在接受教育时被告知,天皇是神,不是凡人。当时几乎所有国民都相信,有不相信的吗?应该有,万里挑一。所以说,只要掌握了话语权,教科书、电视、电台、报纸,那么政府想要什么样的日本人,就会制造出什么样的日本人。
是不是很可笑?但这就是事实。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参战日本士兵的大量日记中记载,他们并不认为这是对中国的侵略,而是将自己的行为看作是振兴亚洲、解放中国的崇高事业。
历史永远都在重复,前车翻了千千万,后车来了也亦然。
学者冯学荣曾经在其文章中记载过这样一件事情,原文如下:
我曾经批判《圣经》,因为《圣经》上说是先有地球,才有太阳。然而天文学常识告诉我们:是先有太阳,再有地球。我只不过是指出了《圣经》这个常识性的错误,不料一大批基督徒如丧考妣,对我骂的骂,拉黑的拉黑。难道《圣经》的常识性错误,就不允许别人指出吗?你相信了基督,你就不讲道理了吗?《圣经》有错,你应该感谢我指出,你应该写信给你们的教皇,叫他去更正一下,不就行了吗?某些基督徒是这样的人,他们认为:当《圣经》与天文学发生矛盾时,他们宁愿篡改天文学,也不愿意修正《圣经》,这样做人真的好吗?难道这样就是对的吗?难道你的信仰就是这样的?
无独有偶,小编也有类似经历。自从创办公众号后,虽然关注者寥寥,但每一篇文章自认为还是认真写作,尽可能的客观公正,但还是少不了麻烦。
曾经也有一位基督徒读者,告诉小编不要相信佛教里面的言论,因为佛都是撒旦,是魔鬼。小编自己并不信仰任何宗教,但这并不代表小编不会思考。
小编反问,当年十字军东征的时候,神父告诉士兵,杀异教徒不算谋杀,是带他们通往天堂之路。这种言论和你们宣传的自由、平等、博爱完全岂不是完全相悖?
他告诉小编,他们是撒旦,是魔鬼,杀他们没有错!
那是不是有朝一日,如果有人诉你,对面的人都是撒旦,你也会毫不犹豫的拿起屠刀?
这就是力量舆论控制下的个体思维,只要不符合他们的观点,都是错的!
就如美国东部时间5月21日马里兰大学的中国女留学生演讲一样,在国内激起了轩然大波。支持与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
杨舒平首先提到了到美国的空气多么香甜,家乡的雾霾多么严重,继而由空气引申到了言论自由、民主、人权。
小编也就此事谈了自己的看法,对于雾霾,她说的是事实,虽然昆明空气很清新。但这不是她演讲的重点,她要谈的是自由和民主。
任何社会所宣传的形态思想,也包括自由与民主,不过是国家机器的统治方法而已。现在很多人谈起美国的自由与民主,就如同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人对十月革命的向往一样,可是无情的事实证明莫斯科也不是天堂。
结果招致大批民主自由的斗士,留言辱骂,说小编是喉舌。小编很是好奇,你们不是提倡自由民主吗?为何反而容不下不同的声音呢?难道凡是你们不认同的都是错的?凡是你们认同的都是对的?
如此一来,你们和你们反对的思想,有什么分别?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哈佛大学著名中国研究权威史华慈的思维方式就很辩证,他最喜欢说:“一方面……另一方面……”,但这样的思维和话语放到公共领域,就没人爱听,因为许多人要的就是一个简明扼要、非黑即白的结论。
但世界是复杂的,人性是复杂的,一个非黑即白的结论,可能根本就没有。
舆论是各种力量的支配空间,同时也受到作为市场法则的金钱的支配,理性的声音通常比较微弱,而被放大的往往是两边极端的声音,因为越是极端,越具有市场轰动效应。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舆论的参与者,要再三告诫自己,不要被舆论所摆布,与它保持某种智慧的距离极其重要。
陷得太深,一个人的思维、判断就被舆论所摆布,复杂的头脑会变得简单,甚至天真。信息一旦有错,人的三观就跟着出错,判断也会出错。
你所见到的,未必是真实;你所相信的,也未必是真理。
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如需开白留言或联系后台。图片及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略有删节,只为分享价值。如有侵权或不实请私信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