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工美\'\'

情人节有感(陈学昭和蔡柏龄) 20170213

本来是老生常谈的题目,实在没有好的新视角。

情人的花前月下与海誓山盟, 实在不能再俗了。虽说爱和死是永久的主题,时间是最有耐心的敌人。平凡日子会让恋人的柔情蜜意丧失殆尽。青春的浪漫抵不过年复一年的油盐酱醋和锅碗瓢盆,我见过太多的打,没有大打,小闹也是一,二,三。 日子久了,再相敬如宾的夫妻也如同左手握右手,没什么感觉。

人性之没有长情令人沮丧失望,好在人性中亲情的遗留是我们至今不致于老无所依,还有活下去的勇气之缘由。说到长情,不知为什么想到陈学昭其人其事,忍不住把她的故事拿来重读一遍。年代久远。作家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永久摆脱各类政治运动和文革留下的种种病痛,驾鹤西去。

第一次读陈学昭的回忆录''想天涯,忆海角'',还是从好友JH处借来看的''新文学史料''上的连载。 第二次读到她女儿的回忆母亲''陈学昭''是四年前偶尔在网上发现,但新华书店已不再版,我小妹替我在网上淘来的旧书。当年我和JH大约十八岁,讨论得非常热烈的是她自小姑娘起闯荡上海文学界,到后来留学法国,与季志仁,蔡伯龄结成深厚友谊,结婚回国去延安,以至文革及后来……记得当时我们有感于她的身世,霸道兄长干预她的媒妁婚配,钦佩她的才华,叹息她的倒霉及聪明女人的愚蠢感情决定……好像我们没有重点议论过陈学昭和蔡伯龄之间在延安时期或是建国后?在周总理的鼓励下,又重新恢复联系(应该说周公是伟人,他在这些事情上有很清晰的角度和眼光),蔡伯龄当然是喜欢陈学昭的,碍于三个好朋友的友谊,没有一人愿意打破这美好的现实。想想令人心碎,这之后的一步步,太平洋战争,政治形势,本来蔡伯龄就要飞回来了,她怕他被炸死,延期,……这一耽误阴错阳差,这对真正相互崇仰相互关心的情人就此长久分离在地球两端……

下面是摘录的一段评论,看了心里非常压抑:

《陈学昭一生之中,从没有当面对蔡柏龄说过一个爱字。但在《工作着是美丽的》中,多次说过她对他的感情。“她望着窗外,眼前立刻展开一幅海阔天空的景致:蓝的天,蓝的海;她将走得很远,在地中海的那边,终老她的一生。她想到她将和她的心爱的一切有再见的可能,她的心竟似从一个深坑里一跃而起,要冲破天空,凌霄而去似的。”“她想到他独个人侨居国外的孤寂而单调的生活,把生命沉在科学研究里的生活,她衷心愿望他有幸福,只要他幸福,她也就觉得欣慰!她对他的期望原来就是与众不同的,到底他没有使她失望!她仿佛看见了一张庄严而温和的面孔,那抿得紧紧的嘴巴,她的心颤抖起来……”

陈学昭自从离婚后一直单身,而蔡柏龄直到1954年才结婚。在那之后无比动荡的岁月里,蔡柏龄始终没有忘记陈学昭这位亲爱的朋友,为她寄过西蒙·波伏娃的《第二性》和《海涅全集》等书,只要有朋友回中国,总要千方百计转达自己对她的问候。在《工作着是美丽的》中,当年轻的珊棠意识到自己对德伟的感情时,曾这样想过:“她以为不可能要求绝对的永久的情感,不可能要求每天一样分量的情感,但只要我愿意给他最好的一份,不管他结婚也好,我结婚也好,这本来就不是一种义务,这是生命中的一种光彩,一个奉献。”这是否是真正的爱情,我不想再加评论。但我觉得陈学昭在感情上是无比幸运的,得到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东西》

尽管过去了半个多世纪,还是让人有热泪长流的心痛,谁说她得到了梦寐以求的东西?是战争的残酷,政治的无情,以及我们中国人的过分含蓄……

不能再读太压抑的故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