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八戒传习录: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

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

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

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本章主旨:能与道沟通的人有什么特征。尽管老子写了许多,但对有道之人的描写仍旧非常不具体。

“若冬涉川...若冰之将释...”,这描写的是人吗?是人,也不是人。有道之人的灵魂来自天上,是天上派来的使者,虽有肉体的形态,但不受世俗情欲和世态的影响。因此,有形的丰富和属世的荣耀,他们全然不看重。

没有世间的喜怒哀乐。心在天上,心在神域。你根本不能判断他在想什么。这一章是典型的道章,就是人不可学习,不可模仿,但是可以通过学道进道而拥有这样的特征。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古时有道的人能够觉察微小的物动先机,能够了解道之妙,能够与玄冥,即灵界进行沟通。他们可以通天,可以参透世人,但世人却不能参透他们。

这也并不奇怪,道掌控着宇宙的发生,发展和结局,有道之人既然能够与道沟通,当然可以在事情发生之前了解情况。善數何须筹策?直接向道询问就是了。

犹太版的道德经中保罗说:“屬靈的人能看透萬事,卻沒有一人能看透了他。” 

我老师认为:犹太版道德经是进入老子《道德经》的捷径。

微妙玄通,是动宾倒装,目前习惯上的顺序是:通微,通妙,通玄。微妙玄是道属灵的特性。

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

因为参不透,不能明白这有道之人,也只能勉强对有道之人的外貌特征进行描述。

豫兮若冬涉川,---谨慎小心的样子

猶兮若畏四鄰,--- 柔顺谦卑,没有攻击性。

儼兮其若客,--- 恭谨小心而不为主

渙兮若冰之將釋,--- 静,变化微细而少有睨端。

敦兮其若樸,--- 像原木一样,混全无华。

曠兮其若谷,--- 面庞温平,目光远视而不聚焦,胸怀坦荡辽阔……

渾兮其若濁。--- 世人看不懂他。

以上说的都是得道之人的特征,这些特征总结起来也总结不出个所以然,还是非常抽象。

老子想描述属天之人,在有形的世界里,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

属天的道人,自天而来,根基在天,带着使命奉差遣来到有形的人间,其命运主权都是天定。他们定睛的是充满他们内心的道,有形的物质享乐于他们可有可无;世俗的名声荣耀也视为粪土。他们灵魂中的美妙超过了世间所能提供的顶峰。除了完成创造天地的道的使命之外,别无他求。更不会参与世俗之中以求分一杯羹。

这样的人你拿什么去诱惑?你又拿什么去让他屈服?目光不在俗物,喜怒哀乐不受外在影响,你又能总结出什么人格特征?

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

他们是这样的混沌让人捉摸不透,谁能够像澄清浑水一样弄清楚他们呢?--- 就是说是人不能够参透他们。

如果他们安处而不妄动,谁能够像搅动静水一样,让他们动起来呢?--- 就是说他们的情感和行为均不被世俗影响。

《易经》中有句话:“龙德不易乎世”,就是说高德大德之人思想行为,是不受世俗变迁影响的。他们唯听天道的命令。

保此道者不欲盈,

有道之人不会骄傲自满。因为他们的目光在天不在地,他们与我们比较而骄傲自满,无异于拉低他们自己的身份。正如父母给孩子辅导作业,不会因为比孩子多识几个字就骄傲。

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正是由于他们不骄傲,所以他们能够守古、守恒,而不被替换更新。

总结:得道之人可与道与天相通。他们可以明了世事人情,却不被世俗参透。

他们的情感行为不受有形世界的影响。

他们很少能对某一件有形之物表现出特别的兴趣。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