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沪语 - 正在消失的家乡话
沪语 - 正在消失的家乡话
前不久博友迩东介绍了畸笔叟的文章及其朗读,反应活跃,很多人的怀旧思乡之情被激活了。想起以前也多次读到过朋友转发过他的文章,我就去网上搜了一搜,没想到就搜出了畸笔叟本人的音频,心里还有一番小小的激动!
说到上海话发音,我看到网友们对“正宗”的定义有不同的看法。上海是一个移民城市,什么是正宗沪语,恐怕永远也说不清。这样吧,不如主观一下,我们就说自己童年和青年时所说的沪语最正宗!畸笔叟是个50后,80年代上大学的,他的上海话,基本上就是我们这一代人(50-80年代上半期出生)的语言,听上去腔调“老适意”!
如今在上海街头很少听到沪语了,连老人在家里也和小孙子说普通话。沪语的日渐衰落、乃至最后从日常生活中消失,是移民的自然结果,但它会不会成为必然的结果呢?
在这些音频里,畸笔叟不是在朗诵或朗读,而是在聊天、讲故事、嘎山湖。听着他娓娓道来,就像对面坐了一个人,和你一起喝着茶,磕着瓜子,三五朋友,闲闲地打发一个温暖的周日下午。
母语,深藏在我们的意识深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相信我们的上海话不用别人来教。但听听这些音频还是觉得异常亲切、贴己,短短几分钟,时光倒流,距离消失。
畸笔叟:洋泾浜种种
(注:该网站的站名和本人的文学城ID没有任何关系,“浑身勿搭界”。)
最后附几张多伦路文化街(鲁迅公园附近)的照片:
基督教鸿德堂:
曾是孔祥熙的房产:
多伦路上有很多这样的老洋房,乍一看还以为是美国的一个小城呢:
(网络图片)
* * * * *
翩翩叶子 发表评论于
荔枝的家里闹猛得像茶馆店。
上海闲话的前景的确不容乐观。海纳百川的上海收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也付出了地方语言的失承,代价不可谓不大,不是上海人的人不会感同深受,还留在上海的上海人不知是否为之可惜?只是苦了我们这些海外的上海人,一回去一记头就觉得到处说普通话的上海还是原来的上海吗?
希望地方语言被重新重视起来!入乡随俗不该吗?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说温哥华一城市好多店家不用英语,使当地居民很困挠,我完全站在当地居民这一边,尊重与适应当地文化与语言是移民应该做到的。
祝荔枝周末愉快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baoermama' 的评论 :
宝妈好,相信不会完全消失,但有可能成为博物馆语言。
baoermama 发表评论于
还是希望不要消失,是文化的一部分。我想应该不会消失的。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婉妮' 的评论 :
婉妮好!江南人说北京话是比较软,不过都不会用卷舌音,觉得北京话的卷舌音特别好听 :)
婉妮 发表评论于
一直喜欢听上海人说普通话,比北京人说普通话要柔软,咬字好听。新周好,荔枝。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安娜晴天' 的评论 :
晴天好!你在上海度过童年,一定会说上海方言。我虽然是成人后才离开,也感到和上海有些陌生了。
安娜晴天 发表评论于
怀念童年时的上海,永远远逝了。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彪悍的小石头不用多说' 的评论 :
小孩子跟着老人讲方言,太好玩了,“夺来”,像是抢来的 :) 我有个小学同学,父亲是山东人,母亲是宁波人,父母平时在家各说各的方言,夹着普通话,同学小时候说话也很杂,到进了小学才真正学会上海话。
独上南岛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每天一讲' 的评论 : 本人不折不扣,百分百沪人,生于徐汇区永嘉街道,除了现在海外,从来不曾离开过。
彪悍的小石头不用多说 发表评论于
我小时候是和外公外婆阿娘阿爷长大的。我外婆是说宁波话的,所以学了一口宁波话。后来会父母家。我妈说我一开口就是宁波话。她还老是学我:扇子拿来。上海话是说“算子nuo来”。宁波话就是“算子夺(duo)来”。。菜是要说“下饭”不是“小菜”。哈哈。
有一次,我坐在外面乘凉。一个警察叔叔来查户口。他问我家里有几个人。然后问我外婆叫什么。我想了想。告诉警察叔叔“阿姆”。后来被大家笑死拉了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lulalala' 的评论 :
“沪语属于小语种”,看来的确如此,虽然使用的人口很多。粤语的传承是否因为香港的缘故,大陆的普通话没有侵蚀进去。
lulalala 发表评论于
沪语属于小语种,有戏曲但没歌曲,不象粤语,闽南语等有自己的歌曲,可以传唱可以传承。
diaoerlang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每天一讲' 的评论 : 老人家没想到自己外孙女都跑去纸老虎那里念洋书了,还嫁了大土豪当老板娘,再看看周围,赵家偏房,红二外围都在忙着融入主流,所以别说是千古了,万古都白搭。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diaoerlang' 的评论 :
华洋杂居很好,这才是真正和世界接轨,互相浸染东西方文化。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漁富' 的评论 :
渔先生提供了有趣的信息,我是一直不懂为什么有些古诗不押韵。上海话原来也有源远流长的地方。谢谢你留言!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每天一讲' 的评论 :
“所以毛主席他老人家才是真正的千古一帝,一旦驾崩在即,唐山就天崩地裂并波及京津地区,26万人失去生命。”
毛主席勿相信迷信的。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每天一讲' 的评论 :
50年后才老得烧勿酥啦,哈哈。
漁富 发表评论于
荔枝贏得佳多的評論,可喜。打頭是汰頭。汰字是中華古語,滿達人是搞勿懂的。云本無心提到的四個字,上海闲話能分清也是因為中華古音里唇音較多,如v或f音。用普通話讀唐詩往往不圧韵,也是因為當時講的不是'普通話'。現在的普通話是從金朝開始的,是胡人學的蹩腳漢語,而現在却大為流行,認為正宗,歷史是捉弄人的
diaoerlang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荔枝100' 的评论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LvtgZCrI8U 还是与时俱进吧,看看今天魔都新一代是如何华洋杂居,强强联手的。哈。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Yummy2000' 的评论 :
"说不定再过50年, 中文都不流行了,流行英语。 上海人,就这样。" 倒有这个可能!到那时,我们的孙子女就可以回去打天下了 :)
diaoerlang 发表评论于
回复 'Yummy2000' 的评论 : 对呀,黄泛区出捻军那一带才真的厉害,网红老郭就是最新一例,上海人差远了,也就青浦出了个老一辈革命家,还喜欢听又软又糯的评弹,那个老浦东黄炎培,在委员长时代黑白红蓝都吃得开,可到了在毛润之手下吃饭时,也只能好自为之了.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Yummy2000' 的评论 :
是的,苏北帮挺多,不过好像都是小帮,红帮青帮是起源于安徽安庆一带?曾读过这方面的小说。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独上南岛' 的评论 :
你翻译得很棒,特别是把“金瓜”猜出来了,连我都猜了半天呢。那个“扎”,是“斩”的意思,即欺负。一讲是在批评上海人中的小市民,精明反被精明误。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firstuncle' 的评论 :
“上海姑娘柔声软语,如果看上你,不细说了。。。 ”
哦,暴露了一个大私密 - 大舅曾被上海姑娘看上过 :)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firstuncle' 的评论 :
哈哈,“gre有缺陷,应该加考上海话”。现在不是上海话要消失了吗,不用担心听不懂上海人讲话了。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每天一讲' 的评论 :
一讲老乡,你真笑得我喷饭!金瓜、金瓜,我想了半天才知道是”精怪“,上海人精怪倒是真的。我们还是当吃瓜群众吧,吃你的金瓜去 :))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diaoerlang' 的评论 :
二郎总有精辟言论,很同意!
Yummy2000 发表评论于
上海本身就是大杂烩, 没有正宗不正宗的说法, 所有东西都是外来的。 说不定再过50年, 中文都不流行了,流行英语。 上海人,就这样。
Yummy2000 发表评论于
小瞧了淮安帮。 黑社会, 高利贷,咋场子, 强码头。。。。。。喝多都是苏北帮
现在在江苏一带, 雕龙刻凤的黑社会, 还是淮安帮
--------------------------------------------------
diaoerlang 发表评论于 2017-06-02 04:49:12
上海向来是华洋杂处,搞五湖四海,过江龙地头蛇互补互利,共同富裕,当初生意场上出风头的是宁帮广帮无锡人,做保安搞维稳才轮到几个本地人出身的大亨。
独上南岛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每天一讲' 的评论 : 哈哈,阿姐钝宁嘎节棍啊!阿拉已经蛮寿头了,还要再补黄鱼汤下去。老实讲上海宁宁宁太金瓜了,所以金瓜反北金瓜误,金瓜朋友扎金瓜朋友,就等着金瓜朋友斩金瓜朋友伐,所以嘛侬扎了阿拉个只寿头,是侬运道好,晓得伐。
翻译如下:
哈哈,姐姐这人这么厉害啊!我已经蛮傻了,还要再补黄鱼汤下去,老实说上海人,人人太精怪(精明至极的意思)了,所以精怪反被精怪误,精怪朋友扎(“扎”,我不清楚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是否结交的意思?)精怪朋友,就等着精怪朋友斩(捉弄,欺诈的意思)精怪朋友吧,所以嘛,你扎了我这个傻瓜,是你运气好,知道吗?
其实我并不完全理解真正的意思是什么。
firstuncle 发表评论于
又想起一个上海人的故事,以前隔壁实验室是一对上海夫妇开的,学生是北方人,抱怨听不懂,自嘲的说gre有缺陷,应该加考上海话
firstuncl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荔枝100' 的评论 : 我的意思说上海大爷不通融,怎么说也不干,北京是招待别人睡,从没有被一个一个宿舍查,现在想通了,上海是法制社会,上海老头是包青天,上海姑娘柔声软语,如果看上你,不细说了。。。
diaoerlang 发表评论于
上海向来是华洋杂处,搞五湖四海,过江龙地头蛇互补互利,共同富裕,当初生意场上出风头的是宁帮广帮无锡人,做保安搞维稳才轮到几个本地人出身的大亨。
diaoerlang 发表评论于
回复 'wangtora' 的评论 : 连自己方言都放弃不说了,还哪来什么歧视?而且,党国从没给上海戴过地方主义的帽子,倒是广东解放没多久就给戴上了。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軽描淡写' 的评论 :
轻描好。完全失传可能不会,但会从日常生活中消失。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小声音' 的评论 :
小小好!和外地人说普通话是应该的,便于交流。可是本地的年轻人都不会说本地方言了。小小的家乡南京不知有没有这种情形,不过南京话是北方语系,可能好一些。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闲闲客' 的评论 :
我在国内的朋友,为了让孩子练英语,夫妻在家都和孩子说英语,难受死了,自己都觉得别扭,不久就放弃了 :)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firstuncle' 的评论 :
我不能为大舅还债,但可以帮你分析一下。“上海大爷来查夜,发现不是复旦的人,” 你没说“发现不是上海人”,这不能说明啥问题呀。复旦的外地学生大大的多。
看来大舅年轻时经常跑到人家大学宿舍去睡觉,北京上海都去过 :)
軽描淡写 发表评论于
不管怎么说,一种方言失传是很可惜的。谢谢荔枝分享好文!
小声音 发表评论于
我也身(深)有体会,现在去上海,很少听到大家讲上海话,外地人比比皆是,都不说上海话,
不过,没细想过,荔枝爱思考:))
闲闲客 发表评论于
方言式微我感觉很可惜,不敢想象某一天我的家乡话消失了。官话用来场面上的应付,家人朋友聊天如果不讲小时候的语言,就像隔靴搔痒多难过呀。
firstuncle 发表评论于
真是名博啊,随便捞个柯这么多人来,佩服。
原来荔枝上海妞啊,我对上海人的印象是当学生时候暑假去复旦大学玩,晚上偷住学生宿舍,结果晚上上海大爷来查夜,发现不是复旦的人,说什么也不让住,根本听不懂他说什么,装华侨,被识破,半夜提裤子找个操场睡,在北京的学校从没发生过赶人的事,因此和上海人结下了仇。荔枝是不是要替大爷还债?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wangtora' 的评论 :
上海人歧视外地人,确实有这种情况,不过和讲方言没啥关系,比如我们华人聚在一起就讲中国话,不见得就是歧视美国人,对吧?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每天一讲' 的评论 :
侬明朝吃点黄鱼汤,补补脑细胞!
wangtora 发表评论于
祝快快消失,看以后上海人还怎么聚在一起,用上海话歧视外地人。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diaoerlang' 的评论 :
吴语是以苏州话为主的一个语系,据说沪语里的苏州话影响,最初来自苏州的青楼女子和娘姨佣人;宁波话是宁波商人带来的,还有外国人带来的英文洋泾浜 ......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llarry' 的评论 :
我家就有1948年跑出来的老华侨,80年代他们回上海探亲,听他们讲的上海话,真和我们讲的不一样!
diaoerlang 发表评论于
苏州话境况同上海话也差不多,都是些阿爹好婆辈在说,年轻人都说不利索了,吴侬软语如果真流失了,比上海话还可惜。
llarry 发表评论于
最正宗最老派的上海话是49年后逃共跑到海外的老上海人讲的闲话,可惜这批人差不多都死了或快死了。如果他们在家里坚持讲上海话,他们第二代讲的沪语就是现在可以找到的最正宗最老派的上海话,完全不受49年后各式各样的影响。十几年前,曾在上海听到过一位海外沪二代讲的上海话,尖团音分得煞煞清。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觉晓' 的评论 :
我知道为什么他说“脚小”,他是把“觉”当作“睡觉”的“觉”字了 :)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南山松' 的评论 :
松松好。是啊,连老北京话都面临濒危!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没有对错-只有过客' 的评论 :
哈哈,笑死我了,汰头、汰浴,汰汰清爽!
南山松 发表评论于
许多方言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啊,消失了实在可惜。
觉晓 发表评论于
有个本地老师,把觉晓说成“脚小”,我自己肚皮里笑洒了。。。
没有对错-只有过客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荔枝100' 的评论 : 哈哈
笑话不要太多,钞票不要赚的太多。。。
女朋友要求洗澡时会说:别碰我,先去打yao(这个音我实在发不来),还有,洗头叫打头等。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没有对错-只有过客' 的评论 :
噢,原来过客泡过上海妞的 :) 很高兴你能欣赏糯糯的沪语、甜甜的沪菜。上海口音的普通话很有意思,有个笑话也许你听过:上海人把“鲜桔水”说成“洗脚水”,还有上海人把“长腿”说成“长脚”。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觉晓' 的评论 :
不是你的电脑,是网站在发神经病,我这里也有问题。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觉晓' 的评论 :
哈,觉晓,“每天一讲”说的是我昨天那个园艺篇,他给我起个绰号“上海滩的另类花痴”。我还没想出为他起个啥绰号,你帮我想想。
纯正的方言,恐怕是属于那些受过很少教育、很少看电视听广播、很少离开家乡的那些人了。
书面的沪语有规范的写法,有人编写过,我记得收藏过,比如你留言中的“手头”,应是“寿头”;“搞七捻三” 你写得很规范。等我找出来发给你。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每天一讲' 的评论 :
这宝贝是我意外淘到的。上海话受宁波话的影响很大,很多宁波词语早就进入沪语了,甚至还压倒了本地话(郊区)。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shamrock100' 的评论 :
这个问题很严重啊。你听到的上海人扎堆说上海话,可能都是中老年人。90后的都不说了,当然都听得懂,80后的口音都变得很厉害。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diaoerlang' 的评论 :
对,我认识一个生在香港的上海人,也不过40多岁,说出来的上海话有团尖之分,我很奇怪,她说她的上海话是从母亲那里学来的。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云本无心' 的评论 :
这四个字我会说。沪语/吴语比北方话更微妙,特别是辅音的发音。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漁富' 的评论 :
渔先生千万别对上海抱绝望的情绪!
没有对错-只有过客 发表评论于
这个话题需要发挥一下:
49年后家里有人留在上海,五、六十年代相继离开,所以没能成为上海人,这倒没什么,关键是把上海妹有点麻烦。
当我的男性北方朋友对上海人在一些场合讲沪语颇有微词时,我给了他们最好的建议:泡个上海妞,到时候你就知道嗲兮兮的上海话从她们嘴里说出来是什么感觉了。当然,长时间听上海男人讲上海话,还是免了吧,尽管我基本能听懂。
还好,我也是此建议的践行者,在谈情说爱中享受上海方言的刺激,甚至带沪语口音的普通话,那种感觉好极了。
记得德大、红房子、老锦江饭店等,还记得上海妞做的家常菜,芙蓉鸡片,开洋跑蛋等。。。
希望我的话没有冒犯什么人。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云本无心' 的评论 :
我还不知道省市级的电台电视台节目要经过上面的批准。以前为什么要防范,怕上海独立还是怎么的。不过现在总算有沪语节目了,还有教年轻人说沪语的节目。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kcvvywt' 的评论 :
“上海小孩不会讲上海话是父母的过错”,同意,小孩在学校讲普通话,在媒体上也听普通话,父母在家就顺着他们讲了,方言越讲越少,就这样退化了。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晓青的外婆如果还在的话,讲的应该是正宗上海话。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嗯,再过几年,反而是我们这些出国的人讲得好了!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阳光96' 的评论 :
阳光来啦。每次回上海就发现说沪语的越来越少。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erdong' 的评论 :
还要谢谢东东提醒了我畸笔叟,写老上海是他的专行。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yy56' 的评论 :
看来真正的老北京话也演变了不少,到处都有这种情况。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吃出健康' 的评论 :
同意健康。方言最终有可能从日常生活中消失,但作为文化遗产不会消失,总有人去传承,但日常口语不用,就是死了的语言了。
觉晓 发表评论于
对不起,请删去重复的,电脑错误。
觉晓 发表评论于
每天一讲,侬讲闲话老挫克,那能讲荔枝妹妹花痴,讲侬“手头”,侬肯定要跳起来骂相门了。
对不起,搞七捻三,瞎讲开玩笑。
荔枝,我从百叶结那段,只要一个词,听出了是宁波上海话口音,“罪过”,阿拉阿娘用这个词的,我从小喜欢讲这个词的,生活里是可怜的意思。我怀疑是“惨过”,一直不知怎么写。
按照方言要求,像我们这种离开上海的,受其它语言影响,已经变异。只有没有离开上海,才算。这是某次读的研究说法。所以像我大姆妈是最典型的,连普通话都不会讲,一生只有去当日来回苏州扫墓,去过浙江金华一周。没有读过什么书的她可以是一种方言的代表了。专注呀。
shamrock100 发表评论于
不会吧, 好像不论在哪儿上海人扎堆都说上海话的。 旁人听不懂插不了话。 上海人家里一般也跟小孩子说上海话。
diaoerlang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荔枝100' 的评论 : 分尖团的上海话,只有从港台过来的老上海才说得地道,港台的许多行业,譬如电影出版等,也都是这批随委员长南迁的上海人带出道的。
云本无心 发表评论于
上海话可以完美区分“服”,扶“,浮”,“福”
漁富 发表评论于
不僅僅是可惜,罪過啊!我們只有傳承的權力。好了,回不去上海了,還是去日本有咪道
云本无心 发表评论于
这都要归功于共产党的文化沙文政策。几十年以来广电局在全国禁止方言上电台电视,全国只有广州可以用方言合法播报新闻等主流节目。上海话长期以来是重点防范对象,仅有半小时“对农村广播”可以用方言,后来也禁了。直到最近上海才争取到了部分方言娱乐节目
kcvvywt 发表评论于
我觉得上海小孩不会讲上海话是父母的过错, 因为上海的父母不肯教小孩说, 不肯和小孩讲上海话. 我以前有香港的朋友会说一口地道的上海话,就是因为家里是用上海话和父母沟通. 照他的说法是不讲上海话就讨不到零用钱. 在国外也是同样的情况, 有些小孩父母都是中国人,但是中文一句也将不来. 因为父母没有要求.
晓青 发表评论于
其实挺可惜的。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阳光96' 的评论 : +1赞图片,家里的孩子现在都不会讲上海话了!
阳光96 发表评论于
好话题!真的很可惜,现在年轻人都不会讲上海话了。
erdong 发表评论于
畸笔叟的上海话很真实,很生活。
现在有些土生土长的上海年轻人不会说上海话了。
yy56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荔枝100' 的评论 :
老北京话儿音很重,还有很多方言,很多我也不懂,当年看电影骆驼祥子,不少人坐飞机,听不懂。
吃出健康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荔枝100' 的评论 : 普通话的确有利于人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但我不赞成地方话消亡。上海话,闽南话,粤语等很多的地方语言,我们都应给于保护,维护语言的多样性。如果这些地方语言消亡了,那太遗憾了。问好荔枝!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吃出健康' 的评论 :
语言是活的东西,不向前进就必然倒退和消失,不过也挺遗憾的。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漁富' 的评论 :
上海最近30年丢得是很多,从乱拆房子开始。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diaoerlang' 的评论 :
我是在想,怎么粤语的生命力那么强?不但广州、港澳,还有海外华人社区。大概还是因为沪语的地方性太强的缘故,不像粤语传播得那么广。还有就是港澳的官方语言是粤语。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彩烟游士' 的评论 :
说得也是,自然演变,很难勉强。以后日常生活里就没有沪语了,只是在文化历史中保存着。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llarry' 的评论 :
是,我们这一代早已不分尖团音,我因为对语言敏感,还听得出,很多人连听都听不出了。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yy56' 的评论 :
闻香,北京也有这种情况?真没想到,北京话是普通话的基础啊,也可惜了。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dq51' 的评论 :
老克拉大概没剩几个了吧,按年龄?据说现在去德大咖啡馆的人都属于“中克拉”。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蓬勃开花I' 的评论 :
我也觉得遗憾,每隔几年回去一次,只听到沪语说得越来越少了,难免有点陌生感。问好!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彪悍的小石头不用多说' 的评论 :
宁波话对沪语的影响最大,主要是那个上上下下的语调 :)
吃出健康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彩烟游士' 的评论 : +1
漁富 发表评论于
我們傳承很少,丟棄老多.不要臉地丟棄,還以為是正常
diaoerlang 发表评论于
沪语式微,大势所趋,看人家满语都没了,也就没啥好说的了,相比之下,还是老广厉害,前几年广州还为粤语上街,而香港就更名正言顺了,本来就是一国两制。
彩烟游士 发表评论于
什么东西都有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上海话也一样:)
llarry 发表评论于
现在讲上海话,已经绝少有人再分尖团音了。只有八九十岁的部分老人还分得清尖团音,这点是要归功于当年一批老宁波,因为宁波话老早就不分尖团音。
yy56 发表评论于
40年前,去上海都是上海话,如今就像北京话一样,慢慢消失了。
dq51 发表评论于
老克拉都直接开英文了。
蓬勃开花I 发表评论于
这的确是现实,上海话到我女儿那代已消失了。 从小到大, 家人见了我女儿就调整频道,改说普通话。我女儿偶尔说的上海话, 就像外地人说的。真的有些遗憾呢。
彪悍的小石头不用多说 发表评论于
哇,上海话好正宗。和我爸的非常象。是有点宁波口味的上海话。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