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五年即公元641年春正月十二(甲戌),唐太宗李世民任命吐蕃的使臣禄东赞为右卫大将军。唐太宗很赞许禄东赞的善于应对,想将琅邪公主的外孙女段氏嫁给他,但他推辞说:“臣国内已有妻子,是父母为臣聘娶的,所以不敢抛弃。况且赞普尚未拜谒公主,臣作为陪臣怎敢先娶!”唐太宗更觉得他贤惠,然而还是想用厚恩招抚他,但禄东赞最终还是没有从命(《旧唐书》说十五年春正月丁卯,吐蕃遣其国相禄东赞来逆女。但根据通鉴,禄东赞去年闰十月丙辰就来了)。
正月十五(丁丑),唐太宗命令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持节全权护送文成公主前往吐蕃。赞普(即松赞干布)非常高兴,接见了李道宗,尽了女婿的礼仪。他仰慕中国服装和仪卫的美丽壮观,专门为文成公主另外修筑了城郭宫室给她居住,还穿上精美的丝织品去见公主。吐蕃国家的民众都把脸涂成红褐色,公主感到厌恶,赞普于是下令禁止。他还为公主逐渐改变了自己猜忌粗暴的性子,并派子弟到长安进入国学,接受《诗经》和《尚书》等书籍的教育。
早些时候即正月十三(乙亥),突厥的侯利可汗开始率领他的部落渡过黄河,在原来的定襄城树立大旗,建立牙帐。他的部落人口有三万,精兵四万,马九万匹。他上奏说:“臣非分地承蒙陛下的厚恩,成为部落酋长。但愿子子孙孙都是朝廷的一只犬狗,守卫国家的北门。如果薛延陀前来侵逼,请陛下允许臣带着家属进入长城。”唐太宗下诏准许。
唐太宗将要巡幸洛阳,命令皇太子李承乾监国,留下右仆射高士廉辅佐他。正月十九(辛巳),唐太宗的车驾来到温泉。卫士崔卿和刁文懿不想出远门,企望唐太宗受到惊吓而取消行程,便在夜里向行宫射箭,箭矢有五次落到了唐太宗的寝庭。事情被发觉后,他俩都以大逆罪论处(《旧唐书》没这记载,却说唐太宗在辛巳这天抵达洛阳宫)。
三月初七(戊辰,《旧唐书》作戊申为误),唐太宗巡幸襄城宫。那地方不但烦热,而且毒蛇很多。三月初九(庚午),唐太宗决定废除襄城宫,把拆下的材料分赐给当地百姓,并罢免了将作大匠阎立德的官职。阎立德去年八月负责修建这座避暑夏宫,结果竟挑选了这样不适宜的地方。
夏四月初一(辛卯),唐太宗下诏,预定在来年二月前往泰山封禅,并让有司部门详细制定封禅的仪制。
唐太宗因为近世阴阳杂书很多,尤其是那些虚假的更多,便命令太常博士吕才和各位术士刊定可以使用的,总共四十七卷。四月十九(己酉),吕才他们编纂成了这书,呈上给朝廷。吕才为每卷都作了序,还引经据典。在给《宅经》作的序里,他认为:“近世的女巫男觋随意划分姓氏附和音律,譬如,把张、王当作商音,武、庚当作羽音,似乎是根据谐韵。但至于以柳为宫音,以赵为角音,又变得不伦不类。有的同出一姓,却分属宫商两音;有的是复姓,也搞不清是徵音还是羽音。这类事不但没有古代的先例,道理上也讲不通。”在给《禄命》作的序里,他认为:“预测福禄寿命的书,要多数说中的,人们才会相信。然而在长平被秦军活埋的几十万士兵中,没听说他们都犯了三刑而要遭到这样的灾祸。而汉光武帝时南阳出身的贵士,又怎能个个都有六合的吉辰!今天也有人同年同禄(八字)的,然而贵贱却很悬殊。也有人同命同胎的,然而寿夭却很不同。根据阴阳,按理鲁庄公应当贫贱,软弱浅陋,有的只是长寿。按理秦始皇也应没有官爵,即使得到福禄,也没多少奴婢,为人无始有终。根据阴阳,汉武帝和后魏孝文帝也都没有官爵。按理宋武帝的福禄和寿命也都空白和早亡,只有他的长子有福气,即使有次子,按理也会早夭。这些都是禄命根本没有应验的明显例子。”在给《葬》作的序里,他认为:“《孝经》说:‘卜其宅兆而安厝之’,就是靠占卜寻找吉祥的墓地和时日安葬。这是因为寿命终了,为了要让遗体和魂魄得到永安,然而时势不断变迁,泉水和石头也不断交相侵蚀,好墓地和好日子不可预知,所以要靠龟壳和筮草来占卜决定。近年来有的精选年月,有的细相墓地,以为稍不谨慎,就将祸及死人和生人。按照《周礼》:天子、诸侯、大夫的殡葬都有规定的月数,所以古人在这方面不挑剔年月。《春秋》说:‘九月丁巳,葬定公,雨,不克葬,戊午,日下昃,乃克葬,’所以他们并不挑剔日子。郑国安葬简公时,看守墓地的房子正好挡在路上。要拆毁就可以早晨下葬,不拆毁则要等到中午才能下葬。子产决定不拆毁。这证明了古人也不挑剔时辰。古人安葬先人一般都在国都的北面,有固定的吉地,所以他们也不挑剔墓地。如今葬书以为子孙的富贵、贫贱、寿夭,无不取决于如何安葬先人。子文担任令尹三起三落,柳下惠成为士师也三任三黜,估计他们先人的墓地,并未更移。然而人们因为荒野陋俗,毫无见识,就听信妖巫的妄言,在亲人丧亡的悲痛之际,精心选择殡葬地点,想以此求得官爵;在自己受到伤害之秋,费力挑选安葬时日,想以此得到财利。有人说辰日不能哭泣,便只好笑着面对前来吊唁的宾客。有人说同一属相的人忌讳前往墓地,便只好穿着吉服不去给亲人送葬。伤风败俗,缺乏礼教,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巫师和术士都厌恶他的学说,而有见识的人都觉得他讲的句句在理。
四月二十七(丁巳),果毅都尉席君买率领一百二十名精骑去袭击吐谷浑的丞相宣王,杀了他兄弟三人。当初,丞相宣王专擅国政,阴谋袭击弘化公主,劫持吐谷浑国王诺曷钵,然后投奔吐蕃。诺曷钵得悉后,带着轻骑投奔鄯善城,他的大臣威信王带兵迎接了他。所以席君买为此要去诛讨宣王。吐谷浑的国人仍然担惊害怕,唐太宗于是派户部尚书唐俭等人前往慰抚。
五月十二(壬申),并州的僧侣和道人以及父老来到宫阙请求唐太宗,希望他到泰山封禅回来后,回到王业兴起的地方晋阳看看。唐太宗答应了。唐太宗在武成殿设宴招待他们,并跟侍臣说:“朕少年时在太原,喜欢聚众赌博游戏,夏来冬往,眨眼将近三十年了。”当时宴会里有些以前就和唐太宗认识的旧人,于是一块谈起往事,非常随意快乐。唐太宗趁机问他们道:“他人的话,或许是当面奉承,所以不能全信。你们都是朕的故人,可以老实跟朕说,现在朝廷的政策,对百姓怎样?民间难道真就没有疾苦吗?”他们都说:“现在四海太平,百姓欢乐。这都是陛下努力的结果。臣等正度晚年,一天比一天珍惜时光,只是眷恋圣化,不知有什么疾苦。”于是一再请求唐太宗回来时一定要经过并州。唐太宗跟他们说:“飞鸟经过故乡,还踯躅徘徊;更何况朕在太原起义,从那里平定天下。小时候游玩观光的地方,实在不敢忘怀。泰山的礼仪完毕后,还希望和你们相见。”于是赐给他们不同数量的奖赏。
五月十六(丙子),百济派人来报告他们的国王扶馀璋去世。唐太宗派使臣去册封他的嗣子扶馀义慈为百济王,仍然封他为带方郡王。
六月十九(戊申),唐太宗下诏,要求全国各州举荐学业精通古今、孝悌淳笃、文章秀异的人才,一道在来年二月全部集中到泰山。六月二十(己酉),有异星出现在太微(三星垣之一,位于北斗之南),侵犯了郎位。太史令薛颐上言,认为因为这一不良天象,不能去东封泰山。两天后,起居郎褚遂良也上奏提出同样忠告。六月二十七(丙辰),唐太宗决定停止封禅泰山,并避免在正殿上朝,以此思考自己的过失,还命令减少御膳。
太子詹事于志宁遭遇母丧,但不久就被要求回来任职。太子修治宫室,妨碍了不少农务。他又喜好郑、卫的音乐。于志宁一再劝谏,但太子不听。太子又宠幸宦官,常把他们带在身边。于志宁上书认为:“自从春秋的易牙以来,宦官覆亡国家的例子比比皆是。如今殿下亲宠这帮人物,让他们欺凌衣冠士族。殿下不能助长这一风气。”太子奴役司驭(管理车驾官吏)等人,半年都不许他们换班。他又私自邀请突厥人达哥友入宫。于志宁上书恳切劝谏,太子勃然大怒,竟然派遣刺客张思政和纥干承基,要去杀了于志宁。他二人进入他的房间,见到于志宁还在为母亲服丧,睡在草席上,用土块当枕头,最终不忍心下手。
西突厥的沙钵罗叶护可汗多次派使者入朝进贡。秋七月十五(甲戌),唐太宗命令左领军将军张大师持节前往那里,按照他的名号封他为可汗,并赐给他大鼓和大纛。唐太宗又命令使者带上很多金银布帛,到西域各国市场去购买良马。魏徵谏道:“可汗的名位尚未确定,而先到那里去买马,他们肯定以为陛下其实主要是要买马,封他为可汗只是名义罢了。这样封了他可汗,他也不太会感恩戴德。如果不封,他一定会非常怨恨。西域各国得悉这事,也一定会轻视中国。到时候良马也未必买得到,买到了也不是什么好事。其实只要能使他们安宁,那么西域各国的良马,不求也会自来。”唐太宗欣然听从,不再派人去买马了。
也在七月甲戌这天,让唐太宗取消封禅的天上异星消失了。
乙毗咄陆可汗和沙钵罗叶护可汗互相攻打,乙毗咄陆逐渐强大,西域诸国多数都归附于他。没多久,乙毗咄陆让石国吐屯出击沙钵罗叶护,将他生擒归来,然后杀了他。
七月十七(丙子),唐太宗指着宫宇跟侍臣说:“治理天下就像修建宫宇,营构完毕后,千万不能多次更改移动。换一根榱椽(架屋承瓦的木头:方的叫榱,圆的叫椽),纠正一片屋瓦,都会因为践踏屋顶或动摇根基而造成损害。如果为了虚慕奇功而去更变法度,不守永恒的仁德,那将造成很多不必要的烦劳。”
早先,唐太宗派职方郎中陈大德出使高丽。八月初十(己亥),他从高丽回来。陈大德刚进入高丽境内时,想了解他们的山川风俗,每到一个城邑,都将一些绫罗绸缎送给当地长吏,说:“我特别喜好山水。这里如果有什么名胜的地方,我都想去观赏。”长吏们都很高兴,给他当导游,观看了不少地方。他经常见到中国人,他们纷纷告诉他说:‘老家本在某郡,隋末从军,流落到高丽。娶了高丽女人为妻,和高丽人混居。中国人几乎都占了一半。”他们还趁机询问自己的亲戚是否还在,陈大德骗他们说:“都很好。”他们无不流泪相告。几天后,隋朝沦落在这一带的人们前来哭着为他送行的,充满了整个郊野。陈大德跟唐太宗说:“高丽听说高昌灭亡,非常害怕。他们经常到馆舍来问候,比其它时候要频繁多了。”唐太宗说:“高丽本来不过四个郡的地盘而已。朕要发动数万士卒攻打辽东,他们一定会出动全国兵力来救。到时朕再派水军从东莱出海,走海道直趋平壤,水陆合势,征服他们并不困难。只是山东州县尚未复原,朕暂时不想兴师动众,给百姓增加负担而已!”
八月十六(乙巳),唐太宗跟侍臣说:“朕有二喜一惧。今年粮食丰收,长安一斗谷粟才值三四钱,这是一喜;北方的胡虏已经长久宾服,边境毫无忧虑,这是二喜。但国家大治和安定容易导致骄傲奢侈,而骄傲奢侈会立即带来危亡,这是一惧。”
冬十月初三(辛卯),唐太宗到伊阙举行大规模阅兵和围猎,并于次日临幸嵩阳,直到十月十三(辛丑)才回洛阳宫。
并州大都督长史李勣(即李世勣或徐世勣,唐高祖赐他姓李,为避唐太宗的名讳,去了世字。后同)在州里执政十六年,令行禁止,汉人和夷人无不怀德宾服。唐太宗说:“隋炀帝劳役百姓,修筑长城防备突厥,结果没得到任何好处。朕只是将李勣安置在晋阳,边境长期安然无恙。他作为朕的长城,岂不壮丽辉煌吗!”十一月初三(庚申),他任命李勣为兵部尚书。
十一月初五(壬戌),朝廷废除乡长的基层官职。十一月十五(壬申),唐太宗的车驾西归长安。
同时,薛延陀的真珠可汗听说唐太宗将要东封泰山,跟部下们说:“天子要到泰山封禅,跟去的兵马将会很多,边境必然空虚。我利用这一时机攻取阿史那思摩,不过摧枯拉朽而已。”于是命令他儿子大度设发动同罗、仆骨、回纥、靺鞨、霫族等兵众共二十万,越过漠南,进驻白道川,占据善阳岭,准备出击突厥。俟利可汗(即阿史那思摩)不能抵御,只好率领自己的部落进入长城,退保朔州,派使者向朝廷告急。
十一月十六(癸酉),唐太宗命令营州都督张俭率领所部骑兵以及奚族、霫族、契丹兵马紧逼他们的东境,同时任命兵部尚书李勣为朔州道行军总管,带领步兵六万,骑兵一千二百,进驻羽方;任命右卫大将军李大亮为灵州道行军总管,带兵四万,骑兵五千,进驻灵武;任命右屯卫大将军张士贵为庆州道行军总管,带兵一万七千,从云中出发;任命凉州都督李袭誉为凉州道行军总管,出击薛延陀的西侧。
诸将向唐太宗辞行,唐太宗告戒他们说:“薛延陀仗恃自己的强盛,越过大沙漠南下,行走了数千里,马匹早已疲惫瘦弱。大凡用兵之道,见利速进,不利速退。薛延陀不能趁着思摩没有防备时一举战败他们,反而让思摩退入长城,却又不能尽快撤退。朕已敕令思摩烧光那一带的秋草,薛延陀的粮草很快就没了,野外又抢不到什么东西。前不久探马来报,说他们的马匹把树林里的树皮都吃快光了。你们应当和思摩形成掎角之势,不用急着出战。等到他们将要撤退时,奋起直击,一定可以击溃他们。”
十二月初一(戊子),唐太宗从洛阳宫回到京师长安。
十二月十二(己亥),薛延陀派使者入朝谒见,请求和突厥和亲。十二月十七(甲辰),李勣在诺真水打败薛延陀。当初,薛延陀出击西突厥的沙钵罗以及阿史那社尔,都是靠步战取胜。当他们将要入寇中原时,进一步训练士兵步战,让五人为伍,一人骑马,四人在马前步战,战胜了则骑马追杀敌兵。于是大度设带领三万骑兵进逼长城,想出击突厥,然而思摩已经退走。他知道拿不下他了,便派人登城大骂。刚好李勣率领大军前来,尘埃漫天。大度设怕了,只好带着他的部众从赤柯泺往北退走。李勣挑选了麾下以及突厥的精骑六千从直道追赶他们,越过了白道川,在青山追上他们。大度设连续奔走了多日,到诺真水时,率兵回头作战,布下的阵容长达十里。突厥精骑先和他们作战,但无法战胜,只好退走。大度设乘胜追击,结果遇上唐军。薛延陀弓弩手万矢俱发,唐军的战马多数都被射死。李勣命令士卒全都下马,手执长槊,直接往前冲杀。薛延陀部众全面溃败。唐军副总管薛万彻带领数千骑兵去捉拿薛延陀部队里牵马的士卒,缴获了战马。薛延陀人没了战马,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唐军纵情进击,杀死了他们三千多士卒,俘虏了五万余人,还缴获一万五千匹马。大度设脱身逃走,薛万彻没有追上。薛延陀的部众逃到漠北,遇上大雪,结果人畜冻死的多达什之八九。
李勣率军回到定襄。突厥居住在五台的思结部落反叛逃走,州兵追杀他们。刚好李勣的大军回来,前后夹击,把他们都杀了,还俘虏男女千余人,缴获了不少羊马。
十二月十九(丙子),薛延陀使者告辞回去,唐太宗跟他说:“朕曾约好过,你们和突厥以大漠为界。如有相互侵扰的,我会派兵讨伐。你们自恃强盛,越过大沙漠攻打突厥。李勣所带领的部队不过千把骑而已,你们就已如此狼狈不堪!回去告诉你的可汗:凡事都要斟酌利弊,应该懂得选择适宜的事做。”
唐太宗问魏徵道:“近来朝臣为何都不谈论政事?”魏徵答道:“陛下虚心采纳,必然会有人进言。一般来说,为国徇身的人少,爱惜自身的人多。他们害怕得罪陛下,所以不敢进言。”唐太宗说:“是这样。人臣进言时一旦忤逆了圣旨,也许就被处以刑罚,甚至诛杀。这跟在战场上赴汤蹈火,甘冒白刃有什么两样!所以大禹对进忠言的人下拜,就是这个道理。”
房玄龄和高士廉在路上遇见少府少监窦德素,问他道:“北门近来正在营缮什么?”窦德素把这事上奏朝廷。唐太宗很生气,责问房玄龄他们道:“你们只要了解南牙(指宰相府)的政事,北门(指羽林军)的一些小营缮,跟你们有什么关系!”房玄龄等人连忙下拜谢罪。魏徵进言道:“臣不知陛下为何要责备房玄龄他们,也不知道房玄龄他们为何要谢罪!房玄龄他们是陛下的股肱和耳目,朝廷内外的事情岂能不让他们知道!假使北门的营缮是对的,他们应当帮助陛下办成这事。如果不对,应当请求陛下取消。他们向有司部门打听,是理所当然。不知有何罪陛下要责备他们,也不知为何他们要谢罪!”唐太宗感到很惭愧。
唐太宗曾临朝跟侍臣说:“朕作为人主,还经常兼做将相的事情。”给事中张行成退朝后上书说:“大禹毫不矜伐而天下没人和他争功。陛下拨乱反正,群臣诚然不够格仰望陛下的清光尊容。然而不必在朝堂上这么说。以万乘之尊,却和群臣较功争能,臣私下为陛下觉得实不可取。”唐太宗很欣赏他的话。
要想知道唐朝后来的情况,请看下篇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