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的借用, 化用和创新 (ZT)

徘徊于理性与现实的旷野里, 生存于东方与西方的交界面。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这里所说的意象化用,不包括一些古诗词中已经约定俗成的表达模式,如梧桐、芭蕉、雨点、杜鹃、凭栏、夕阳表达忧伤、怅惘、悲凉等情绪,也不包括一些用典如接舆、五柳、相如赋、东床等。

    因为是随笔,所以化用和创新的例子并不严格分类,只一一列举。

    在感叹好花不常,无人同赏时,唐代刘希夷在《代悲白头翁》一诗中写道:今年落花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最后一句更是了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 不同”。刘希夷为保此句版权,不幸为其舅宋之问害死。)到了北宋,欧阳修在《浪淘沙》里将其化用为“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我们都熟悉史上最有才情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武陵春》里的一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句话从何而来?在我看来,应该是北宋欧阳修《玉楼春》里的“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淡。”但是李清照的词写得比欧阳修更真切感人,此句应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某些状物描写的细节处,一些博览群书的诗人也创造性地应用了前人作品的表达法,比如写绿荷在秋风中摇曳的景象,秦观在《虞美人》中有诗云“绿荷多少夕阳 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柳外一双飞去、却回头。”显然,秦观化用了杜牧《奇案郡中偶题二首》的两句“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唐朝温庭筠《更漏子》有一句“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写思妇听到三更梧桐雨,孤枕难眠,听雨到天明。这一声声梧桐雨滴到南宋,蒋捷在《虞美人.听 雨》中化成了“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将思妇闺情大化为人世沧桑。人生多少悲欢都变成流不断的阶前雨滴。

    还是这个蒋捷的《虞美人.听雨》,毛泽东深解其味。“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毛泽东在《忆秦娥.娄山关》中第一句就化用了这句诗词,将其 改为“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一改原句沉郁伤怀之情,用西风晨月、寒霜断雁为英雄主义的豪情壮志做铺垫,以引出下阕“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 越”,此为欲扬先抑。

    苏轼在《吉祥寺赏牡丹》一诗中有云“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黄庭坚在《南乡子》一词中自我调侃,将其改为“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古人以化用、创新为乐事,在此可见一斑。

    用流水写哀愁、柔情,自古有之。也许看到柔柔弱弱、一去不返的流水,人们会本能地产生一种怜爱、温柔、不舍之情。

    南唐后主李煜有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广为传唱。这一江春愁,流到北宋秦观笔下,变成了“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曹雪芹的《红豆曲》中的一句我们一定不陌生,甚至能唱得有滋有味:展不开的眉头,捱不完的更漏。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比较一下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中的一二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其中似有几分渊源。

    我们吟唱的《月满西楼》(其实李清照的词牌名叫《一剪梅》)有两句“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缠绵悱恻,无端端就会把人感动。其实唐代的刘长卿那首诗也很不错,却没能像女词人的这首词那样深入人心: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 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关于月亮,引用和化用的例子就多了。李白在唐朝举杯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这一问,到宋朝还无解答,于是苏轼接着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恐怕是个万古不解的迷。

    唐朝李贺在《金铜仙人辞汉歌》中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后一句一直萦绕在很多诗人心中,怎样才能从情感、字句和音韵上对出一个下联?到了 北宋,一个叫石曼卿的诗人终于找到了圆满的对句“月如无恨月长圆”。毛泽东则在七律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配出另一个对句“人间正道是沧桑”,又将忧愁 化成了豪气。
    杜牧在《寄扬州韩绰判官》一诗中有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 箫?到了南宋,姜夔也来扬州吊古,想起杜牧诗句,面对历经几百年沧桑的二十四桥和当年那一轮不变的明月,不由得嗟叹: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明月多与相思紧相随。东汉有位无名氏留下《古诗十九首》,平白如话。其中第十九首写道: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这首诗在唐朝宰 相张九龄心中久久激荡,当他面对海上一轮明月静静升起时,留下《望月怀远》的千古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明月总引起诗人不尽的遐想。还是唐朝,张若虚集古人望月抒怀之大成,写就《春江花月夜》,其中“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依稀可辨前人的影子。

    月亮也总让人联想起纯净、高洁的品格。南宋词人张孝祥在贬官北还时,途经洞庭湖。他眼中的洞庭湖,水波不兴、恬淡静谧,他心中的月亮,冰清玉洁、明亮浩 瀚,正如诗人的胸襟和品格: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这些诗句让人联想起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 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两处异曲同工,两人心心相映,只是穿越了几百年的时空。

    夕阳也被古人千百次借用,来抒发离愁、乡愁。

    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有云:吟到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夕阳山外山”,多么富有诗意、色彩和层次的画面!近代集诗词、音乐、书画、佛学一体的大 师李叔同在《送别》一诗中借用这句诗词,谱就一首经典校园名曲传唱至今: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无论何时唱起,心中都 是带着凄凉的温暖和缠绵。

    我们再看看北宋王禹x的一首《村行》怎么写斜阳: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立斜阳”在柳永的词里便染上更多哀愁: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 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纳兰性德在《浣溪沙》哀悼亡妻,也引用了此句: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默默站立在夕阳的余晖中,本身就意 味无穷。

    隋炀帝杨广有《野望》诗云“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销魂”。北宋秦观在《满庭芳》中将其化用为“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 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两人相隔五百年,竟能看到相同的景象,发出相同的感慨。真是“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流水让人想到时光飞逝、韶华不再,因此,除引发愁绪万千外,还能催人奋发。

    李白在《古风》中写到: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这诗马上让人联想起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 目,更上一层楼。“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流水像日子一样一去不返,我们还是抓紧手上的每一天,奋发努力,更上一层楼吧。

    类似的诗句还有编入汉乐府的无名氏所做《长歌行》: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到东海,何日复西归?对时光的匆促感,西晋的傅玄也在《杂诗》如此中表达:常恐寒节至,凝气结为霜。落叶随风摧,一绝如流光。这四首一脉形成,把流水比作流光,催黄花叶,催老人生。

    写长江流水的几部冠绝古今的“巨作”,在我看来,应该是这几首,按时间顺序依次为:唐朝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北宋苏东坡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南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明朝 杨慎《临江仙》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金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看得人激情澎湃,直感叹,住在长江边的我怎么就没有如此豪 迈过?长江似乎有种神奇的力量,让这些大诗人豪情迸发,即便是使用相似甚至形同的字眼,也是新意层出,使品读者“心潮逐浪高”。

    关于诗词里词句的引用、化用和创新,据我所知,使用最多的是北宋周邦彦的《西河.金陵》,几乎句句化用前人文章,读来又意味深长。

    第一句: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佳丽地”一称来自南朝诗人谢眺《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接下来“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 城,风樯遥度天际”来自唐朝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其中“髻鬟对起”,把山形比作女人的发髻,比他大十多岁的黄庭坚在《雨 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其二)中有此一喻: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后来南宋爱国将领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夜借此一喻:楚天千里清 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登高远眺,山重水复,天涯游子归乡不得,惆怅满怀。

   下阕中有一句“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引用刘禹锡这首《石头城》的三四句: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接下来的引用和化用更为寻常:酒旗 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显然,周邦彦化用的是刘禹锡一首更为脍炙人口的《乌衣巷》:朱雀桥 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可见,周邦彦特别钟爱刘禹锡的诗。其实,后来者中也有特别钟爱周邦彦的诗人,如清末民初的著 名诗人顾顺鼎就在《天桥曲》中化用了“酒旗戏鼓甚处市”一句来写老北京繁华的天桥: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

引用、化用前人诗作,还有一首不得不提,只要是上过初中的,都能慷慨激昂地背上两句,这就是曹操那首“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短歌行》(其一),全诗抄录如下: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这里曹操借用一女子在城楼等待恋人的焦急情绪表达自己求贤若渴的心迹。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是该诗的一二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曹操借用来表明自己敬重人才,有贤士投奔必盛宴款待。

    最后一句“周公吐哺”的典故出自《韩诗外传》,说的是周公有时洗一次头发、吃一顿饭都要中断几次去接待投奔来的仁人志士,唯恐怠慢了他们。曹操用典表明自己也有周公的襟怀,渴望天下归心。

    古诗词中也有一些描写不同季节景物、触景生情的词句,为后人在创作中引用、化用。

    小学课本里我们学过王之涣的《出塞》,后两句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状写边关的凄凉和将士的怨尤。但在剑啸长虹的李白的想象中,出塞是何 等豪迈悲壮的事,是男儿建功立业的好机会,也是他一生梦寐以求的理想,以至于他60岁、去世前两年还主动请缨到边关杀敌,所以,他的《关山月》一扫《出 塞》的悲凉感,写得浩瀚壮阔: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小王之涣20岁,应该是李白化用王之涣的诗。

    杜牧的《清明》里有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南宋的刘仙伦在《一剪梅》中有一句:杏花时节雨纷纷,山绕孤村,水绕孤村。不仅借用了杜牧的词句,还借了他的韵脚“uen”。同时,他还化用了隋炀帝杨广的“流水绕孤村”一句。这些意象、词句的化用,使他的《一剪梅》特别感人。

    春风、春雨外,还有春花的引用也很精彩。

    唐朝有位叫崔护的诗人,写了一首《题都城南庄》,估计记得的人不多,但念出这首诗,几乎无人不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 依旧笑春风。北宋晏殊的《清平乐》大胆化用此诗写道: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换了一种场景,换了一种情绪,读来也换了 一种意味。

   写秋景,说来奇怪,自先秦时代宋玉一首《九辩》有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之后,好像后来的大诗人们写秋天首先就想到此句,例如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首联就写到: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之后李商隐《楚吟》中写到:楚天长短黄昏雨,宋玉无愁而自愁。之后又过了几百年, 北宋柳永《玉蝴蝶》中又想起宋玉:望处云收雨断,凭栏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纵观全文,我们看到,古代诗人们都喜欢引用、化用别人的诗句或使用典故加以创新,无论是李白、杜甫等文人,还是曹操、辛弃疾等武将(毛泽东更不待说),无 一不借用前人锦绣华章渲染气氛,深化自己的思想情感,以获得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无论是被引用的诗文还是引用别人的诗文后再加工的作品,我们今天体会起来都 是意味无穷,品读起来还是口齿生香。在此与诗文爱好者共赏!

部队文外摘录:

1  古诗词中,常见有化用前人诗词句意现象。

    李白“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化用南朝徐陵《长相思》中“柳絮飞还聚,游丝断复结”两句。 徐的“长相思”全词:“长相思,好春节。梦里恒啼悲不泄。帐中起,窗前咽。柳絮飞还聚,游丝断复结。欲见洛阳花,如君陇头雪。”情思凄恻,文彩斐然。徐陵 南朝梁陈时骈文、宫体诗大家,诗文风格虽“绮艳”,但文彩特出。其《玉台新咏序》,后世誉为:“云中彩凤,天上石麟”、“惊才艳艳,妙绝人寰”、“倾国倾 城,无双无对”。此文常读,益人文彩。我每隔数日,难禁想读。

    秦少游《满庭芳》词名句:“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用宋蔡绦《铁围山丛谈》所载隋炀帝诗:“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然秦词加“斜阳外”一句,则境界全出。

    王勃《滕王阁序》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从庾子山《华林园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与春旗一色”化出,王句却景色悠远,气象宏阔,远胜庾句,是再创作,不愧“初唐四杰”奇才。

    李白应制《清平乐》词“六宫罗绮三千”、“一笑皆生百媚”两句,在白居易《长恨歌》中,则化为“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和“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四句生动诗句,以状杨妃容貌颦笑之美,冠绝后宫。较之李白原句,实为升华。

    苏东坡“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两句,我觉似从白居易《花非花》词中“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两句化来。因东坡极慕白居易,其号“东 坡”,即取自白居易之《东坡》诗。另东坡有爱妾朝云,甚有文才,其名东坡所取,当然源自宋玉《高唐赋》中神女朝云之名,但肯定与白居易“去似朝云无觅处” 一句关联甚密。东坡的朝云果然死于随东坡晚年流放途中,使东坡如失魂魄,不久亦逝。“去似朝云无觅处”,在古人看来,似成“诗谶”。

    化用前人诗,有套其全篇韵者;有化用其句意者;有用其原句者。毛泽东“一唱雄鸡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纯用李贺句;“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用 《增广贤文》:“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句。毛氏自幼至老读书很杂很广,且喜反复阅读一书,晚年仍喜读其少年时所读启蒙读物《增广贤文》。

    类似情况,不胜枚举,此举数例而已。

    化用前人诗句,为古诗词家惯例允许,就连诗圣杜甫诗仙李白等都未能免此,杜诗中多处化用何逊等前代诗人诗句。然此种作法名人可以,如非名人而行此,则有被 外行者视为抄袭之嫌,为其所哂。故我作古体、近体(绝句、律诗)诗,在上述各方面一无依傍,全为己创,不愿蹈袭前人,如此才心中舒服。

2 运用“古诗化境”的手法,有四种:一曰借用,二曰化用,三曰比用,四曰反用。

借 用,也称作袭用,即借其意而用之。用这种方法,一般不大变动原句,只是在原句基础上产生新意,为己所用。如北宋与柳永并称的张先,因其作有三处善用“影” 字,被称为“张三影”。在其词《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中,有一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就是袭用了白居易《三游洞序》的“云破月出”之句,而且古乐 府唐氏谣《暗别离》也有句“朱弦不见人,风动花枝月中影”,张先也是借用了此句句意。但其超过前者之处,有一字用得特好,即“花弄影”的“弄”字,一个 “弄”字,意境全出。所以有人评道:“'云破月来’之句,心与景会,落笔即是……”(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景物如画,画示不能至,绝倒绝倒!”(杨 慎《词品》)

借用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全句挪用。这一点,北宋晏几道运用最为自然。其有词《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 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其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即借用古人诗句,却有着点铁成金之妙。此联原出自五代翁宏《春残》一诗:“又是春残 也,如何出翠情?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被晏几道信手拈来,用于词中,比起用在原诗中更为贴切、浑成、和谐,以致被评为“名句千古,不能有二”。让后 人只知此二句为晏几道所作,而不知翁宏。

化用,也称作暗用,即化其意而用之。这种手法,要在变动原句的基础上发挥出新意,一般不留或稍微有 些原句痕迹。如大诗人陆游,有一首历来为人们称道的七言律诗《临安春雨初霁》就运用了这种手法。这是一首用描绘生活细节衬托心情无聊,表示品格坚贞,盼望 早离京师(当时陆游被召在京暂住)愿望的诗。诗中有一联“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于整首诗的苍黯蕴蓄中含有了一种清雅灵秀。而此句正是化用了 同朝诗人陈与义《怀天经智老因访之》中“杏花消息春雨中”的句意。陆诗把一句化为两句,时空上加以延深,涵义、意境也更加深远了。

比用,也 称作仿用,即用参照、仿照原诗描绘事物抒发感情的手法来写诗作文(主要是形式上的仿照)。如李清照在其《醉花阴·九日》中有一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一个“瘦”字,写绝了秋风中相思的人儿,历来为人称道。其实她这一句也是仿用了同朝前人康与之词作中“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的比喻方 式。只是李词中黄花是眼前之物,即景设喻,极其自然。而且菊花花瓣多长、多垂,色泽以黄色为基调,与“瘦”易于联系。又时值重阳,黄昏黄花,更显憔悴,借 本地风光写“人比黄花瘦”,既新奇,又可见其形,传其神,高了康词许多。

“古诗化境”最后一种方式是反用,即反其意而用之。大凡反其意而用 之者,一般都超出常规,具有新颖、传神的特点,有独到之处,为后人传诵。如南朝萧子显在其《燕歌行》中有一句“洛阳梨花如落雪”,把梨花比作雪,后人便常 常袭用。而唐岑参却反用梨花如雪之喻,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下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传世佳句。此句取喻新颖,不但传神地描绘了 雪的皎洁、鲜润,而且充满奇情妙想,将寒风写成春风,将边关雪写成充满春意的“梨花”,使人不觉塞外之苦,反而感到冷的新鲜,寒的风趣。同时,本句写景取 动不取静,“忽”字写出了雪之气势,“开”字写出了花之竞相开放,用词造句都是泼墨式,让后人感叹而不能及。

3 古诗词中的用成句

摘 要:在古诗词中,有许多诗句被后学者引用,在文学创作中造成了一种用成句现象。本文把此类例句分类整理,并就其产生的原因及对后世作家的影响,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探讨。

     所谓用成句,就是在诗词创作中,把别人或别诗作中的一联或一句诗用于自己的作品中。

   (1)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古诗十九首一)
     长恨皆欢浅,各在天一涯  (唐·杜甫《送高三十五书记十五韵》)

    (2)泉上到池尽,山色上楼多  (唐·张佑《惠峙》)
       叫声和雨细,山色上楼多  (宋·杨万里《送客既归晚登清心阁》)

    (3)时情因客老,归梦入秋多 (唐·李成用《待旦》)
      故人经乱少,归梦入秋多 (宋·林京熙《客意》)

    诗词借用成句情况有三 一是两人所写的诗句完全相同,虽然如此,但他们决不是抄袭前人的诗句,因为他们长期浸淫在古人集子太久了,当他们遇到相同的精彩场景或灵魂底层悸动,此时 情景与古人们心意相通,于是乎,激情流于笔下,于不知不觉中写出了与古人们相同的诗句或趁势使用了古人的句子。

    (1)山上乱云随手变,浙东飞雨过江来 (唐·殷光藩《喜雨》)
      天外海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宋·苏轼《有美堂暴雨》)

    (2)流水断桥芳草路。淡烟疏雨落花天 (唐·牟融《陈使君山庄》)
      飞絮游丝芳草路,淡烟疏雨落花天 (宋·方岳《题八士图》)

    (3)可怜怀抱向人尽。欲问平安无使来 (唐·杜甫《所思》)
      行边使客引应早,欲问平安无使来 (唐·张藉《京州词》)

    (4)身着青衫骑恶马,东门之外无送者 (唐·张藉《伤客行》)
      身着青衫骑恶马,日行三百未嫌迟 (宋·王安石《戏蔡天启》)

    二是两诗之中的字数略有增减。这种增减,或是减头去尾,由七言变为五言,或由五言变为七言,或是在一句诗中变换一个字,但我们在阅读时,在后者的作品中总 能找出前人作品大致相同的影子,我认为这依然是借用成句。李白在《秋浦歌》中写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元好问在《寄杨飞卿》中则有“西风白发三千 丈,故国青山一万重”的诗句;在同代诗人中欧阳修写下了“饱食杜门何所事,日长偏与睡相宜”的诗句,苏轼则说“半脱纱巾落纨扇,日长惟有睡相宜”;唐代牟 融唱出 “醉后不知明月上,狂歌直到夜深回”,陆龟蒙则吟诵着 “觉后不知明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

    三是两句涛虽然变化略大,但诗意却极其相似,这虽归为用成句的范围,但更准确地说应是化用前人诗句。古诗词的用成句,最标准的应是借用一联才算是成句,不 应只是一句,但笔者总是认为,一首诗的空间太小,能借用前人一句诗用在本作中,已经不算太少,故前文所举事例皆是一句诗,现举一些上下旬都基本相同的例 子:

    (1)少壮几时兮奈老何,欢乐极兮衰情多 (汉·刘彻《秋风辞》)
      少壮几时奈老何,向来衰乐何其多 (唐·杜甫《美陂行》)

    (2)何事晴窗来笔砚,一杯相属更从客 (宋·苏轼《韩仲勉子文》)
      何日睛窗来笔砚,一尊相属要从容 (宋·黄庭坚《和高仲本喜相见))

    在古诗中如七律最多八句,五言绝句仅为20字,在这极短的空间里,古人们不断地引用前人的成句,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其中原因不外乎四:一是同代人的互用成 句,主要是他们或相熟相知,或阅历相同,或文风相近.如唐韩促《懒起》,“懒嫌罗衫窄”一诗,其意与李商隐《拟沈下贤》,“千二百轻鸾,春衫瘦着宽”极为 相近。李商隐与韩的父亲是同事.且是韩的长辈亲戚,韩自幼在李的眼前长大,其熏陶亦深,前人曾说:韩诗继承了李沉郁顿挫律对精切的文风。二是被引用者的文 气大,名气大,其文流传广远,后学者多.像前例中的汉武帝、杜甫、张籍、苏轼等。或为帝王或为诗圣.或为名士大家,其文其诗,被后人顶礼膜拜.学其行止, 师其诗文,长年浸淫,皆已入脑入心,故当面对同样的情景、同样的感情、同样的事物时,他们心意相通,信手挥毫,于不经意中在诗中嵌人他们的成句。三是作者 艺术造诣的等同亦能对同样事物描写出相同的意境。李白和杜甫是祖国的诗坛上最伟大的天才,他们常通过对万古常新的大自然的描写,表达他们对祖国壮丽山河的 热爱。同时.他们的胸襟是阔大的,他们的气概是豪迈的.他们或以天马行空般的精神风貌,或以行云流水般的艺术手段来描绘自然景物,是何其相似之乃尔。如李 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唱出“山随平野阔,江入大荒流”,杜甫则在《旅夜书杯》中高吟“星垂乎野阔.月涌大江流”。四是诗人们的际遇相似,在发古人之思时, 其用辞用意不免相同,也可理解。陶渊明因无法施展他济世的抱负,且叉不为五斗米折腰,低吟一曲《归去来辞》,挂袍而去.为历代文人称道,尤其是一些怀才不 遇的文人们,在咏诵这个主题时,又岂能不一样。杜甫先唱出“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苔”,接着高适园心中不快也唱出“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 来”,那悲愤深沉的李商隐也用嘶哑嗓子吟出“且吟王粲从军乐.不赋渊明归去来”。

    词是从诗发展出来的,宋词中借用唐诗成句的很多。小山词《临江仙》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句,被古人誉为“干古不能有二”的名句,可这二句词的老 家却能从五代诗人翁宏的五言诗《闰怨》中找到,但由于晏几道在《临江仙》中配置得当,就显得通篇和协,而在翁的《闺怨》则是有句无篇。古人在作诗时,此时 情景,感觉到某人的某句,甚至自己的旧作中某句诗,在此时更加贴田,就趁势拿来。宋朝晏殊在《浣溪沙》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词,精警 工整,被后人誉为“天然奇遇”,非常有名.简直是千古绝对,自己非常得意.不嫌复用,可这二句词,源于他本人七言律诗《示张寺丞、王校勘》的第三联,但原 诗没有该词出名。

   (1)年皆过半百,来日苦无多。(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 (苏轼《满庭芳》)

   (2)流水歌声去不回.去年天气旧亭台。(郑谷《和知乙秋月伤怀》)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

   (3)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谢眺《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柳永《八声甘州》)

    宋代词人不仅以诗人词,而且也以文人词。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有“生子当如孙仲谋”句,文引《三国志》“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齐,喟然叹 日: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陈亮《贺新郎·酬辛幼安再用韵见寄》一词有:“问鲁为齐弱何年月,丘也幸,由之瑟”。此词文引三处:《左传· 哀公十四年》“鲁为齐弱久矣”、《论语·述尔》“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沦语·先进》“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等等,不一而足。

    唐诗化意是宋词的最大特点。宋词中化用唐诗的例子很多。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全词用典,化用唐杜牧二首诗的诗意;周邦彦的(西河)及《满庭芳》 除集成句外,就有四处化用唐诗;朱孰儒的《减字木兰花》全词化用唐刘禹锡、崔护、张泌、自居易、杜甫等人的诗意。如果将时间再往后推,清人吴梅村的《临江 仙》化用唐人的诗句就更典型了。唐人油蔚《赠别营妓卿卿》一诗:“怜君无那是多情,枕上相看直到明。日照绿窗人长住,鸦啼红粉泪纵横。愁肠只向金阐断.白 发应从玉寒生。为报花时少惆怅,此生终不负卿卿。”在龙榆生编订的《近三百年名家词选》中,有清人吴梅村《临江仙》一词与油诗相同:“落拓江湖常载酒,十 年重见云英.依然绰约掌上轻,灯前才一笑,偷解砑罗裙,薄幸潇郎憔悴甚.此生终负卿卿.姑苏城外月黄昏,绿窗人去住,红粉泪纵横。”在该词中.有三句化用 油诗.但我们再仔细读该词,仍觉眼熟,原来吴词又与唐人杜牧的《遣怀》诗联在一起了,杜诗云:“落拓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 楼薄幸名。”谈起小杜该诗,耳边仿佛响了宋人的慢曲中,还有人在低吟浅唱杜诗意,谁,乃山抹微云君秦观也(教苏轼戏称)。这位以“飞红万点愁如海”的凄厉 惨叫而声震北宋词坛的婉约派中宗,在《满庭芳·山抹微云》词中下阕前二句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正是化用了杜 牧的诗意。当我们的思绪还沉浸在秦词浓郁的伤惜离别氛围中,目光所及其上阕最后一句:“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时.目光又瞪圆了,耳边又响了隋文 帝的诗:“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原来这秦学士不仅善于化用唐诗,而且还会袭用隋诗。但这有一点是不可置疑的,就是秦观在化用杜诗时,用词尤其轻灵, 而在引用隋诗时又恰如其分:在恋人离别时.寒鸦、斜阳、流水、孤村,此情此景何其萧瑟,心情又是何等的悲凉,不禁使人想起江淹《别赋):黯然消魂者,惟别 而已矣。仔细品味,在秦词中仍不难找出江淹《别赋》的影子。      作者简介:李文明(1956一),男,安徽濉溪人.淮北卫生学校讲师。
 
4   杜甫的一些诗句与李白的很相似(其中有一句完全一样),从目前编年研究的结果看,李白的诗作均在前,其中李杜年代差别最少为8年。而且经查对《文选》、 《玉台新咏》,未见早于李白的类似诗句。所以,杜甫的这些诗句有可能是借用或化用了李白的作品。当然,不能完全排除个别诗句属于二人在创作中“撞车”的可 能性,但如果说,全部都是“偶合”,则未免过于牵强。

李白《春感》“杨花玉糁街”,作于开元八年(720)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七》“糁径杨花铺白毡”,作于上元二年(761)

李白《古风?其四十六》“指挥回青天”,作于天宝十二载(753年)
杜甫《奉寄章十侍御》“指麾能事回天地”,作于广德二年(764)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作于天宝十二年(753)
杜甫《暮归》“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作于大历三年(768年)

李白《奔亡道中?其一》“万重关塞断,何日是归年”,作于至德元年(756)
杜甫《绝句二首?其二》“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作于广德二年(764)

李白《江上吟》“兴酣落笔摇五岳”,作于上元元年(760)
杜甫《奉赠卢五丈参谋琚》“藻翰惟牵率,湖山合动摇”,作于大历四年(769)

杜甫《曲江陪郑八丈南史》,作于乾元元年(758),有句“雀啄江头黄柳花”。古代注家认为这句的出处是“柳色黄金嫩”,并且宋朝阮阅《诗话总龟》后集卷目?卷二十五写道:“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阴铿诗也,李太白取用之。
不过,在现存的阴铿诗中,未见这这两句诗。李白的“柳色黄金嫩”(宫中行乐词?其二)作于天宝二年(743)。

杜甫《曲江二首·其一》,作于乾元元年(758),关于其中诗句“江上小堂巢翡翠”,仇引庾信诗:“翡翠本微物,知爱巢高堂”加以注释。不过,查庾信诗,未见该句。杜甫的这句诗有可能化用李白《宫中行乐词?其二》“玉楼巢翡翠”,作于天宝二年(743)。

毕竟在古诗中借用、化用他人诗句是很常见的事。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此前各主要杜诗注家却无人提及此事,这有可能是其“尊杜”思想使然。
5  苏轼的名句“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就化用了石曼卿“月如无恨月长圆”的句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属于用典,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 “隔千里兮共明月。”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都可以互相参看。

 
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无名氏):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

化用《诗经·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的诗句。


燕歌行二首其一(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化用战国时期楚国辞赋家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诗句。


燕歌行二首其一(曹丕):明月皎皎照我床,

化用《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的诗句。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化用三国魏诗人王粲《七哀诗三首其二》“独夜不能眠,摄衣起抚琴”的诗句。

 
咏怀八十二首(阮籍):翔鸟鸣北林。

化用《国风·秦风·晨风》“鴥彼晨风,郁彼北林”的诗句。


幽愤诗(嵇康):惟此褊心,显明臧否。

化用《国风·魏风·葛屦(jù)》“维是褊心,是以为刺”的诗句。

 
幽愤诗(嵇康):澡身沧浪,岂云能补!

化用《孟子·离娄上》《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的诗句

 
幽愤诗(嵇康):古人有言,善莫近名。

化用《庄子》“为善无近名”的句子。
 

归园田居五首其一(陶渊明):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化用汉乐府《鸡鸣》“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的诗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化用三国时期曹魏诗人曹丕《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的诗句。

 
代悲白头翁(刘希夷):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化用《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的诗句。

化用东晋葛洪《神仙传•麻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的句子。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其实可以说是整体化用了屈原《远游》的诗句。

 
蜀道难(李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化用西晋文学家左思《蜀都赋》“一人守隘,万夫莫向”的句子。
 

蜀道难(李白):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化用西晋文学家张载《剑阁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句子。
 

行路难三首其一(李白):停杯投箸不能食,拨剑四顾心茫然。

化用南朝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六》“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的诗句。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化用西汉淮南小山(淮南王刘安的一些门客的合称)《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诗句。
 

神童诗(汪洙):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太平无以报,愿上万年书。            

化用陈后主陈叔宝《入隋侍宴应诏》一诗:“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太平无以报,愿上东封书。”
 

神童诗(汪洙):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

化用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神童诗(汪洙):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

化用唐代诗人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诗句。
 

神童诗(汪洙):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惟有暗香来。

化用北宋诗人王安石《梅花》一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送《朝天续集》归诚斋,时在金陵(姜夔):翰墨场中老斫轮,真能一笔扫千军。

化用北宋诗人黄庭坚《病起荆江亭即事》“翰墨场中老伏波”的诗句。

化用唐代诗人杜甫《醉歌行》“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横扫千人军”的诗句。
 

金陵驿二首其一(文天祥):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化用唐代诗人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
 

正气歌(文天祥):阴房阒鬼火,春院閟天黑。

化用唐代诗人杜甫《玉华宫》“阴房鬼火青 ”的诗句。

化用唐代诗人杜甫《大云寺赞公房》“天黑闭春院”的诗句。
 

正气歌(文天祥):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化用《诗经·唐风·鸨羽》“悠悠苍天,曷其有极”的诗句。
 

游华山寄元裕之(赵秉文):山神戏人亦薄相,一杯未尽阴霾收。

化用北宋文学家苏轼《次韵黄鲁直赤目》“天公戏人亦薄相”的诗句。
 

游华山寄元裕之(赵秉文):扪参历井到绝顶,下视尘世区中囚。

化用唐代诗人李白 《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的诗句。
 

林良画两角鹰歌(李梦阳):戴角森森爪拳铁,迥如愁胡眦欲裂。

化用唐代诗人杜甫《画鹰》“侧目似愁胡”的诗句。
 

林良画两角鹰歌(李梦阳):草间妖鸟尽击死,万里晴空洒毛血。

化用唐代诗人杜甫《画鹰》“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的诗句。
 

戏题斋壁(袁宏道):岂不爱热官?思之烂熟尔。

化用北齐王晞“非不爱作热官,但思之烂熟耳”的句子。
 

圆圆曲(吴伟业):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

化用唐代诗人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圆圆曲(吴伟业):教曲伎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

化用唐代诗人王維《西施咏》“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的诗句。

 
圆圆曲(吴伟业):一斛珠连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

化用南北朝北周诗人庾信《愁赋》“誰知一片心,乃有万斛愁”的诗句。
 

圆圆曲(吴伟业):错怨狂风飏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

化用北宋文学家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 “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的诗句。

化用唐代诗人杜甫《登楼》“锦江春色来天地”的诗句。
 

圆圆曲(吴伟业):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

化用唐代诗人宋之问《浣纱篇赠陆上人》 “越女颜如花”的诗句。

化用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尽日君王看不足”的诗句。

 
圆圆曲(吴伟业):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化用唐代诗人李白《江上吟》“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的诗句,

 
同金十一沛恩游栖霞寺望桂林诸山(袁枚):我本天涯万里人,愁心忽挂西斜月。

化用唐代诗人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的诗句。

 
谭嗣同《狱中题壁》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化用苗沛霖《秋霄独坐》:“我自横刀向天笑,此生休再误穷经”的诗句。
 

自励二首其一(梁启超):万事祸为福所倚,百年力与命相持。

化用《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的句子。
 

杨柳枝(柳氏):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化用《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的句子。

 
乌夜啼(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

化用唐代诗人杜甫《曲江对雨》“林花著雨胭脂湿”的诗句。

 
八声甘州(柳永):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化用唐代诗人李商隐《赠荷花》“翠减红衰愁杀人”的诗句。
 

八声甘州(柳永):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化用南朝齐诗人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天际识归舟,云中辩江树”的诗句。
 

苏幕遮(范仲淹):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化用南朝文学家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句。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化用唐代诗人王维《使至塞(sài)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
 

一丛花令(张先):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化用唐代诗人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一“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的诗句。
 

千秋岁(张先):天不老,情难绝。

化用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诗句。
 

满庭芳(秦观):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化用隋炀帝杨广《野望》“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的诗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