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谁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作者: 青青子矜
几十年来,由于有些别有用心的人的恶意误导,很多人一直误以为是农村集体经济的解散、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承包制的兴起解决了中国的粮食 问题。 人民网登载署名丁刚的文章《人民时评:有一种成就叫解放》,更是全面抹杀毛泽东时代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的巨大成就,"温饱问题困扰中国人多少年?具体的时 间长度,恐怕历史学家也不一定能说清楚。但改革开放不过几年的时间,这个问题就基本解决了。它似乎来得太容易,太顺手,以至于我们可能不会坐下来仔细想想 其中的缘由。"
其实,稍微深想一想,就可以看出这种观点的荒谬:没有毛泽东时代奠定的坚实的农业基础,改开何谈几年解决几千年的吃饭问题?此种观点 实在幼稚可笑!毛泽东之前的民国,中国实行的就是土地私有化的个体"承包"制,那时人口只有4亿,这片贫瘠的土地就已经无法供养,饥民遍野。在这样的经济 背景下,革命才有机会发展了起来。这说明,农村的家庭承包制并不能解决中国的吃饭问题。
毛泽东执政期间,中国的人口逐渐从4亿增加到了8亿。解决如此众多的人口的生存问题,一直是毛泽东关注的重点。在没有任何基础,在没有大型机械的条件下,解放之初,仅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彻底治理了中国的大江、大河,沿海修筑海提,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洪涝灾害。
上个世纪60年代,鉴于3年自然灾害,主要是旱灾,毛泽东提出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全国各地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兴修了5万多座大中小型水库和数十万公里的灌溉水渠,根本上解决了主要产粮区的旱灾问题。
解决旱涝灾害为粮食的稳步增产创造了基本条件,但是,大幅度的粮食增产还需要科技的因素,具体讲就是:优良品种的培育推广和化肥的普遍使用。
众所周知,划时代的杂交水稻培育成功发生于毛泽东时代的1974年,小麦优良品种的培育也始于这个时代。这些优良品种,一下子使粮食 产量提高了30% 以上。因为大面积育种需要一个过程,其推广应用也就正好处在了毛泽东去世后的1979到1985年,这期间随着推广面积的逐年扩大,中国粮食总产量几乎年 年大幅增长。
这期间粮食大幅度增产,也包括化肥推广应用的效果。化肥非常重要,今天的朝鲜就是因为化肥不足,导致食品短缺。而中国化肥生产也是毛 泽东时代奠定的基础。早在中美关系改善以前,中国就发展了一些化肥生产企业,但是产量远远不够,我印象深刻的是,那时为了弥补化肥供给不足,普遍使用氨水 替代,当然效果差远了。几乎各个县都有氨水加工厂,几乎每个村都建有半埋地下的氨水储存池。
中美关系改善以后,毛泽东做的重要事情之一,就是着手从西方世界购买化肥生产设备,在全国修建十三个大型化肥厂,这件事发生于1973年。这些化肥厂于1977年以后陆续投产,化肥的供给问题最终解决。
至此,中国的粮食问题才彻底解决。只有粮食多余了,才谈得上鸡鸭鱼肉和其他副食,我们现在餐桌上食品丰盛,大家想过其根本原因吗?
总之正是三个因素水利、优良品种和化肥才保证了80年代初期直到现在中国粮食和副食品的充足供应,人民衣食无忧。而这三个因素实际上都是毛泽东从根本上解决了的,后人只是坐享其成罢了。
可以这样说,粮食问题是困扰中国几千年的大问题,它的解决是一篇很大的文章,是毛泽东写了这篇文章。只不过,人民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署名却变成了别人。或许中国学术剽窃的风气也是由此开始的。
还有一点我需要说明一下,毛泽东时代基本处在美国和苏联的联合封锁之下。珍宝岛战争后,核战争的威胁凸现。当时毛泽东号召"深挖洞、 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中国做了最充分的战争准备,储存了大量的战备粮,结果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毛泽东去世后,国库已经有了足 够的存粮(据说可以满足核战后人民3年的基本口粮供应),以后每年国家只需收进新粮换出陈粮即可,可以说每年所产的粮食都可以用来消费了,后世的领导人再 也没有储存战备粮和供给人民日常消费的矛盾。这也是毛泽东去世后市场上食品骤然丰富的一个重要原因。但这不是别人的功劳,恰恰是毛泽东的远见卓识导致的。
同胞们,我们的毛泽东解决问题从来都是根本性的、长期的和全局性的,绝不是一般领导人可以轻易做到的,粮食问题的解决,就是这位伟人用自己的远见卓识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