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给共产主义作个简明定义
我想和您聊聊共产主义。
得先承认一件好笑的事,从小就接受共产主义教育的我,在写这篇文章之前,其实说不清楚什么是共产主义,或者说,一直不知道共产主义明确的定义是什么。如果您的情况与我类似,那么,我们不妨先共同参考一下维基百科的共产主义词条。
1.1 维基百科共产主义字条(摘选)-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5%B1%E4%BA%A7%E4%B8%BB%E4%B9%89
共产主义(英语:communism;拉丁语:communismus),是一种共享经济结合集体主义的政治思想,主张消灭私有产权,并建立一个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生产资料公有制(进行集体生产),而且主张一种没有阶级制度、没有国家和政府的社会。
在此一体系下,土地和资本财产为人民共同所有。
其主张劳动的差别并不会导致占有和消费的任何不平等,并反对任何特权。
在科学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及其各流派)的理论中,它在发展上分三个阶段,
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即没收私有制财产为国有化并为公有制社会的起步铺垫基础;
中期阶段是公有制社会战胜私有制世界的阶段,由于公有制社会体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优势,能够极大地吸引了私有制社会里的广大中下层人民,使得公有制社会能够在私有制世界的包围圈里得到蔓延与扩展,并不断的突破、战胜私有制世界后,最终公有制世界完全代替私有制世界;
高级阶段是在公有制社会更加稳定、成熟的基础上开始步入自由发展的阶段,即迈入自由世界的阶段,当公有制世界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后,自由世界形成雏形,也就是世界上不再有阶级、国家和政府,政府的职能几乎被消耗到社会的各领域里。通常所说的共产主义,指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也就是共产主义的自由世界。
1.2 共产主义、理想共产主义、准共产主义
上面的维基百科词条提供了很多关于共产主义的内容,但在我看来,它并不能作为共产主义的定义,而只是对共产主义的若干描述。事物的定义必须是明确而非模糊的,扼要而非冗长的,才可以作为衡量事物是此非彼的标准。
也许是孤陋寡闻,就我所见,关于共产主义的文字,几乎无一不是空泛抽象,上下文间欠缺逻辑纽带的描述性文字。我认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共产主义其实没有定义。
在我看来,“共产主义学说”不能算是一个科学的社会理论,它没有定义,也没有严谨的论证。对一个不够明确,不够严谨的的事物,作学术性的探讨是困难的,它无从批驳,也无从论证。让人们毫不动摇地信奉一个欠缺说服力的东西,这在道理上是说不通的。
共产主义不欠缺狂热盲从,但欠缺理性探讨。我希望作一些有所成效的探讨。为了能避免歧义,避免迷失方向,避免探讨沦为似是而非的空谈,我需要给共产主义作一个清晰、明确、扼要的定义。当然,我不能改变其原本内涵,把共产主义规定成另外一个东西。相信您也会同意,事实上,共产主义最基础、最核心的特征就是公有制,共产主义的其它特征与内容,要么是公有制衍生出来的,要么是为配合或服务公有制而存在的,要么是一些非本质的装饰、点缀成分。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可以给共产主义作出如下的定义:
实行公有制的社会制度统称广义共产主义(制度),简称共产主义(制度)。
这个定义囊括了维基词条中共产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应该强调一下,在本文中,共产主义自然包括了通常所说的社会主义,而社会主义的未来阶段将称为理想共产主义;我认为,对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这两个词汇作特别的区分没有意义,因为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必然的现实存在形式,这在本文后面将会有详细的论述。
在本文中,公有制指取消或极大程度地剥夺、限制私有制,使未明确私有的公有成分在社会中居于绝对主体,绝对强势,绝对控制地位的大公有经济体系与制度。
关于公有制中的公有对象,我觉得非常有必要作专门的阐述与澄清。
通常认为,公有的对象是指生产资料。这种对公有对象刻意设限的观点我不能认同。刻意区分生产资料与非生产资料,刻意强调生产资料的公有性而淡化或隐匿非生产资料的公有性,不知出于何种动机,实在是没有客观合理性。理由如下:
第一,马论中明确提及的生产资料,从所有自然资源(特别是土地)、房屋(厂房工具)、资本、原材料、直到人力等等等等,已经涵盖了几乎所有重要的资源与财富了;
其次,生产资料决定着生活资料,几乎所有生活资料都是生产资料生产的成果。控制生产资料,也就控制了生活资料,生产资料的公有,势必导致生活资料的公有。
第三,生产资料和非生产资料(如生活资料)实际上无从严格区分,它们极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为规定。几乎所有(通常认为的)生活资料,甚至垃圾,都可以作为生产资料或再生产资料。
第四,生产资料目前没有经济学权威、公认的定义(请参考维基百科“生产资料”词条)。生产资料的判定现实中将由话语权的掌握者决定。
所以,(被)公有的对象并非只限于所谓生产资料,任何社会财富、(社会或自然)资源,甚至包括人在内,都可以成为公有制下的公有对象。公有制并非只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公有制是资源与财富的公有制。
接下来,我要作第二个简明定义:
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极大丰富,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阶段,称为理想共产主义(阶段)。
理想共产主义即通常所说的“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也即过去,直至今天,许多人心中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这个崇高而伟大的理想能够实现吗?现实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与理想共产主义之间的距离究竟有多大,能否跨越?何时能够跨越?
理想共产主义的实现将伴随着彻底的共产,绝对的公有化。然而,多个社会主义国家,一再尝试后的历史经验表明,如果实施彻底的共产,绝对的公有化,巨大的灾难就会发生,社会很快便无以为继,濒于毁灭的边缘。通常人们认为,这是当时阶段的社会主义阶段生产力水平还很低下,远远不足以支持理想共产主义所致(关于理想共产主义现实性可能性的详细探讨,本文放在了后面第五部分)。为了人的存续,社会的发展,现实中的共产主义实践,即社会主义,不再坚持实行过于理想化的共产主义,而是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基础上,允许不同程度的,局部的,受限的私有成分存在。
对应于共产主义理论的不明确性,非理想化共产主义的道路也并不明了,这种不明了也意味着各社会主义实体有更大的操作空间,多样的探索模式,同一社会主义实体在不同时期,也往往改头换面,尝试不同特色。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的共产主义现实实体或现实变体应运而生。它们可能千差万别的,但仍保留着以下共同点:
一、都实行公有制或大公有化模式。
二、都以共产主义作为其为终极目标,或号称以共产主义作为其终极目标。
三、(至少口头或名义上)禀持共产主义理论确定无疑、排它的正确性。
第一个共同点是最基本的。
现在给出第三个简明定义:
具有以上三个共同点的非理想化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统称为准共产主义(社会)。
准共产主义其实可以认为就是通常所说的社会主义。之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是因为它可以有更广的外延,既囊括了历史上、现存中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涵盖未来可能存在的,使用其它称谓的共产主义现实实体或变体。
准共产主义是相对于理想共产主义而言的。本文中,从概念层面上讲,共产主义=理想共产主义+准共产主义。
准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与理想共产主义在公有化程度、生产方式、分配方式,社会组织管理形态等等各方面有显著不同;同时,准共产主义与理想共产主义又互相依存,不可切割。它们的共生性,孪生性表现如下:
准共产主义以理想共产主义为未来目标,以理想共产主义为招牌与灯塔;
理想共产主义是准共产主义不成熟的天然理由,是准共产主义持续试错的挡箭牌;
准共产主义赋予了理想共产主义现实意义;
准共产主义实践着理想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公有制,资源、财富的高度集中,全社会的高度控制,准共产主义从不放弃将共产主义推向更深化、更纯粹程度的尝试。
准共产主义与理想共产主义需要放在一起探讨,只谈其一而回避另一,事情说不清楚,讨论必将迷失。
本文第五部分将详细说明,理想共产主义不具有现实可能性。那样的话,准共产主义实际上就承载着共产主义的全部现实可能性了,或者说,在现实意义上,共产主义就是准共产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其实只能以准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形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