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之旅 (19)裂谷的明珠

云游四方,一路风尘。云烟人生若白驹过隙。随心所欲地涂鸦乃人生之梦。静心赏音乐练瑜伽玩博客走世界,也是一种修炼。

申明:本博客所有博文皆为原创,本人保留著作权。禁止一切商业化转载及盗用行为。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非洲之旅 (19)裂谷的明珠
快乐玉子


2017年8月20日星期日上午

清晨被鸟鸣声唤醒。霞光下的早晨,绿草叶滚着露珠。吸一口湖边清凉新鲜的空气,顿觉轻松神爽。
鸵鸟也醒来了,摇摇摆摆在草地散步。一只二只,一下子来了五只。鸵鸟伸直脖子时,几乎和我一般高。
高高的大鸟就在我身旁,想伸手摸摸她,人家不愿意。一闪身踩着小碎步走了。
要离开博格瑞亚湖了,有些不舍。好在还有下个美丽风景的期待。
大家心情都好,上车后每家额外给了司机艾吉尔五美金小费。事先每人每天已付十五美金小费给导游和司机们。
非洲人爱唱爱跳热情开朗办事大大咧咧,像艾吉尔这样少言寡语谨慎细心的小伙子不多。算个负责任的好司机却不是个有故事有乐趣的导游。今天二个导游都到别的车上去了,偶尔他也会对付一二句。
这两天够忙。昨日从南半球跨入北半球,今天从北半球转回南半球。
又回到赤道线。此处赤道点是个相对清静的小公园。
建在高台上的巨大地球仪正对赤道线。高台下的草地。用砖块砌了两条平行线,地球在此分成两半。
游人排队在地球仪前照相,不想挤热闹,我四处走走。
公园大门就开在赤道线上。左手边一排瓦房、办公室、和礼品店。
游人被地球仪旁的小商贩吸引了。手工制作的珠珠手串,一二个美元一串。
我站在铁制的地球仪前,任意地转啊转,转到肯尼亚、中国、和加拿大。突然转出个怪念头,如果把地球仪躺下让球上的赤道对着脚下的赤道线,看世界的视角是否完全不同?
跨过赤道线,汽车在南半球行进。
道路渐渐变得整洁宽敞,路边的建筑也显得比其它地方漂亮。
“到哪了?“
艾吉尔答,““进入纳瓦夏(Naivasha)地区了,是白人很多的富人区。装栅栏的是他们的庄园。白人拥有的土地,当地人不能随便进去。”
肯尼亚政府比津巴布韦明智,给曾经的殖民者留下生存空间,毕竟他们与欧洲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路边随处可见一片片菜地花园和温室大棚。绿油葱翠的蔬菜,五颜六色的鲜花。
“好漂亮的花!”
“是啊,纳瓦夏是肯尼亚鲜花生产基地,玫瑰花最为出名,行销欧洲、日本和美国。”艾吉尔说。
艾吉尔指着左前方望不到边的大片土地。“这是德拉梅领主的庄园,纳瓦夏最富的有钱人之一。”
栅栏围起的无边绿色,绿色掩映中的古雅建筑。可以想见庄园主过得何等滋润。非洲廉价的劳动力让这些富人获得如天上皇般的待遇。地里家里都有人侍弄。这才是贵族,悠然自得享受贴近大自然的岁月静好。让人羡慕的好日子啊!
纳瓦夏小城也堵车,路上设制的自动减速台阶让急匆匆的游车在此放慢了脚步。一切井井有条,没见任何车祸。
吉普车停在被誉为“裂谷的明珠”的纳瓦夏湖边。
纳瓦夏湖位于东非大裂谷之内,由裂谷断层陷落而成。她是肯尼亚最美的淡水湖之一,面积约一百四十平方公里。雨季的湖面更宽。她也是裂谷内最高的湖,海拔1884米。
纳瓦夏湖鱼资源丰富,盛产非洲鲈鱼和非洲鲫鱼。树林茂盛水肥鱼美,聚集了约有四百多种鸟类,被称为“鸟的天堂”。环湖的树林绿地有许多草食动物像瞪羚、斑馬、长颈鹿、角马等。
我们一行人游人报了自费搭船游湖。套上橘红色的救生衣,下湖喽。
机动船马达轰鸣,数条船离开船坞进入湖中。空气中漫起浓浓的汽油味。鼻子一揪,鱼儿鸟儿们能受得了这股子怪味吗?
驾船人在巡视,努力寻找河马。
似曾相识的地方,想起来了,电影《乞力马扎罗山的雪》男主人哈里就是在这里跳入水中救起落水的黑人朋友。五十年代纳瓦夏湖上的河马可谓生龙活虎浩浩荡荡。
几条机动船在湖面打转转,为了能让游人近距离观赏河马。
几只游船围住了一群河马。游客们挺兴奋,河马们却懒懒地趴在水中耷拉着耳朵。厚厚的眼皮下小眼睛似睡非睡。水面上露出一块块褐色的背脊,像突出湖面的一块块石头。时而有只河马张开大嘴打个哈欠,船上的人激动地忙不迭照相。
大中午的,河马最怕烈日晒,一只只把身体埋在水里避暑。难得一二只爬了上岸,也是躲在树荫下。
岸边躺着几条帆船,树丛里一座座色彩鲜艳的度假村。
许多鸟栖息在湖边被淹死的金合欢树枝上。枯藤老树上伫立着朝气勃勃的鸟。
湖水清澈波光粼粼。船儿推开波浪在碧水中荡漾。
驶过一片树林,树梢上密密麻麻的小点。等靠到近前,那是鸟啊。
黑色绿色蓝色白色的羽毛,各色的鸟类,可惜我能叫出名字的实在太少。几只停在船近处的树枝上,赶紧用手机拍下它们的倩影。
突然鸟拍打着翅膀嗖地飞起来,可能船和游人惊动了它们。飞在空中的鸟自如地挥动翅膀,像是在展现它无拘无束的自由。
天特别蓝,白色的云在蓝天涂抹出不同的图画。展翅翱翔的鸟儿们让天幕上的画面更加灵动。
湖风凉爽,人静坐于船里,天上湖面良辰美景赏心悦目。
水里的鱼不少,忙得鱼鹰在水上飞起飞落。湖里水鸟很多,鹈鹕,非洲秃鹳,尖嘴红鹤…。水鸟的身形比树上的鸟儿大了些。飞起来时比树上的鸟更显雄健潇洒。
在纳瓦夏湖转了一大圈,没发现湖口。后来才知道湖水来自地下渗流的水,终年源源不断不会干涸。
渐渐进入湖中心。速度加快了,船边溅起一朵朵水花。
湖面开阔,一眼望不到边。湖心的小岛就是新月岛吗?据说八十年代拍摄《走出非洲》时,非洲人不允许用狮子拍电影。摄制组特地从美国加利福利亚运送了一批动物到岛上。三十多年弹指一挥间,这些移民的动物也该繁衍后代了吧?
湖的尽头连着远方的山。那是隆高诺特山(Mt. Longonot),此山是火山,据说允许游人攀登。
湖光山色风景如画。宁静秀丽的景色让我痴迷陶醉,也让我生出几分怜惜。
远远近近一艘艘机动船不时飘来呛人的机油气味。日复一日的污染正在侵蚀湖水的生态环境。恐怕最先遭难的就是脆弱的水生植物、微生物和小鱼小虾了。一旦食物链遭到破坏,那些鱼、鸟,河马,还有动物都将相继遭殃。游客为湖区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威胁着她的存在。
限制游人入湖显然不可能,面对日益增长的游人和污染,也许非洲人也该像加拿大一样,限制机动船进入美丽的湖泊。
与Stephen聊起我的担忧,他也感慨,“照此下去或许不出十年,湖区就很难留下动物了。”
大自然赐予人类一颗“裂谷的明珠”,人类真该好好想一想如何天长地久地保守住她。

西雅图听雨 发表评论于
再次谢谢分享。我从来没有去过非洲,看了你的游记,动了念想。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