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资”人士妄论“小资”

过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力争不做乏味、油腻的中年女人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最近一不留神,被人当头扣上了一个“小资”的帽子,不胜惶恐,生怕被这顶大帽子压塌了身子骨。在我的心目中,小资的鼻祖是张奶奶爱玲女士,我和这位才华从眉眼中往外冒的天才堪称云泥之别。为了推翻这个虚名,我特意去查了一下“小资”是以什么标准定位的,最后得出了结论——我的道行远远不够,有若干条符合的标准,但大部分和我都不沾边。如果愣说,勉强称得起“伪”小资,一字之差,缪之千里。

小资应该是城里人,这点我在中国符合,在美国不算(远郊区县)。城里人在床头案几摆一个施华洛水晶花瓶,插一把郁金香,是把旖旎的田园风光带进让人窒息的钢筋水泥的城市。同样的东西放在陕北窑洞的炕头上,说是“明珠暗投”都算好听的。那里就适合一个斜斜摆放的略有破口的陶罐,插上一只孤零零的野菊花。

小资有点钱讲究,但不可能是巨富。这点我不够。小资们又要面子又要里子,买不起一线名牌,但也不屑去淘地摊货,只好穿二线名牌了。豆包也是干粮啊。人家不把泥鳅当条鱼,但自己一定把自己当盘菜。在合适的场合穿合适的衣服配上合适的举止做合适的事说合适的话是必修课。一件普通的白衬衫配的是袖扣,一条普通的黑裙子上别个镶水钻的胸针。我父母被共产党洗了脑,只奉献不索取,家里没有一分来路不明的“外财”。我没有上什么名校,也没进FORTUNE 500的公司,更没傍上个大款,就靠死工资过日子,小钱花起来可以不用皱眉,但大钱就要掂量了。从来也不看时尚杂志,啥牌子也叫不出来,土得和满街叫卖的“掉渣饼”有一拼。出门的时候可以“风情万种”也可以“惨不忍睹”而不自知。但是人到了40以后要对自己的形象负责不是?所以现在我的用品里简直就是两极分化,既有限量版、经典款、附带证书全球联保的珠宝,也有大红门的甩货、万通的小玩意儿,就是没有中档的东西。

小资也不太可能太有名,道理同上,有名就有利,自有溜须拍马的人把你送上“大”资的行列。有人说张也是名门之后,不过别忘了她顶多算得上是“没落”的贵族,下架的凤凰也不屑和野鸡去争食的(也因此她中了胡兰成的“蛊”,同是天涯沦落人啊)。而这样的家世更容易造就小资,见识过辉煌,不甘心与“民同乐”,所以照样穿锦袍,不过是褪色的绸缎和若干小补丁而已。当年她身陷孤岛,到战地医院帮忙照顾伤兵,每天晚上用酒精炉煮一小杯牛奶,即使那是稀释N倍的奶粉冲调成的也无妨,即使伤兵在旁边呻吟也不影响。她如常和好友逛冰店,一个写作,一个画插图,即使吃的是人造奶油,即使耳边响着刺耳的警报……这点我勉强沾边,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

小资有学问,会外语。这点我勉强吧,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英语能保证自己在美国不迷路,交钱不受骗,看电影不用翻译,决到不了说梦话都用英语的地步。既然中国普及英语教育,小资们还要来点“第二外语”点缀一下。日语停留在识别五十音图的阶段,西班牙语、法语仅会“你好,谢谢,对不起,再见”。

小资注重精神享受,这点我很符合。自认是属于情商高于智商的人(虽然都属于中等水平),不会写书,但足以读懂大部分的文字作品并能鉴别优劣。不会画画,但能把复杂的抽象画看具象了。不会弹琴,但能听出一乐池的人中谁的演奏张力不够。不会跳舞,但能看出一舞台上群众演员哪个没合上拍。雨中听琴,雪夜赏画,悲春伤秋,酸文假醋,都做得出。小资不必收藏所有的古典音乐,但应该能说出为什么马友友那么伟大(因为他是唯一用小提琴以外的乐器完整演绎帕格尼尼所有作品的人)。吃碗方便面,也要倒在青花碗里,用自己的竹筷而不是塑料叉子认真慢慢吃。穿手工蜡染的粗布衫,也要配上藏石项链。挤公共汽车,也要戴个IPOD听外语。

小资对待异性是“随意”而不“随便”,多情而不滥情,男人可以有红颜知己,女人也可以有蓝颜挚交。柏拉图的“精神恋爱”简直就是小资必读的《葵花宝典》,从而总纳闷为什么两情相悦最后一定要到“卧室”里坐而论道。如果真能在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碰到合适的人,那也不会刻意约束自己,而是尽情享受那份放纵。只不过小资往往会先考虑红酒配红肉加上牛角酥,读《挪威的森林》和《百年孤独》,看王家卫的电影,讨论德彪西的《牧神午后》和莫扎特的《魔笛》谁优谁劣,然后如果心情合适才会让心底“狂野”的小兽出来宣泄一番。

小资虽不孤单但孤独,明明是社会动物,却非要有意无意和周围人画个圈区分开,自以为是“卓而不群”,傲视他人。其实呢?是把自己当根葱,但根本没人拿你呛锅。但自己不能承认是葱,而坚称自己是纳西斯转世的黄水仙。

小资体现的不仅是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注重心灵的体验,用最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追求物质的富足,在不完美的世界和生活中寻求内心的平衡。综上所述,我不算是个完全得小资,也从来没想过挤进这个圈。小资与否不重要,有容乃大,无欲则刚,物质上的小资完全可以“升级”到精神的“大资”,那人生的遗憾和不满可能会少很多。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