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jingchina 发表评论于
当年北大和清华各地的录取分数线基本差不多,都是490多分(82年)
beijingchina 发表评论于
比如我上大学的82年。北京市录取分数线约370,重点是420.
吉林的录取分数线是390.
这没办法,谁让北京的教育资源强
吉林的录取分数线是390.
这没办法,谁让北京的教育资源强
beijingchina 发表评论于
另外北京有走读的联合大学简称联大,能多招2000-3000人。联大只招北京考生,
在当时全国录取20万人的情况下,这是非常大的福利。因为北京的教育资源强
在当时全国录取20万人的情况下,这是非常大的福利。因为北京的教育资源强
beijingchina 发表评论于
北工大当时是北京市属高校,不是重点大学
靓雨 发表评论于
她为什么去世?57岁不像是正常死亡的年龄。
1985年的笔书,她已经20多岁了,看就是成人的字体。
79是全国统考了, 在北京才考320分, 其他省份也许上了中专线。
1985年的笔书,她已经20多岁了,看就是成人的字体。
79是全国统考了, 在北京才考320分, 其他省份也许上了中专线。
scbean 发表评论于
笔架山 发表评论于 2017-12-12 09:43:11 文如其人、一笔好字!
那时女孩子的美今天没得比!!
------------
一个“美”字你就露了馅。
毛时代说什么人美,那是给她准备材料呢,她就等着挨整吧!你说变态不变态?
既然你也认为美是好的,以后就别糊弄小辈们唱文革、喊万岁了。
那时女孩子的美今天没得比!!
------------
一个“美”字你就露了馅。
毛时代说什么人美,那是给她准备材料呢,她就等着挨整吧!你说变态不变态?
既然你也认为美是好的,以后就别糊弄小辈们唱文革、喊万岁了。
lthy 发表评论于
北京的录取线真低啊,320分就能上重点,在其它省离录取线还差几十分。
NiuRen1 发表评论于
把现在各种名人写的字拿出来比比,就知道过去的名人也不是瞎掰的。
info2008 发表评论于
胡耀邦做了很多好事,非常感人。
scbean 发表评论于
“只是普通的师生矛盾,在今天不会有任何波澜”
没错。怪就怪那个变态的时代!无事生非、制造矛盾、挑起争端、愚弄人民,毛泽东和他的同党是这方面的好手!连小学生都利用,LBYD什么东西!
没错。怪就怪那个变态的时代!无事生非、制造矛盾、挑起争端、愚弄人民,毛泽东和他的同党是这方面的好手!连小学生都利用,LBYD什么东西!
不易 发表评论于
比叶老师的字写的好, 看不出是女孩子写的!字帅!
不言有罪 发表评论于
无产阶级革命家们互相争权夺利。毛派竟拿小学生当武器攻击邓派。邓派翻盘后,又拿当年的小书生当替罪羊而不敢得罪真正的罪人老毛。
这就是我巍巍大中华的伟大领袖,导师,舵手,救星,总设计师们的心胸和做派。我呸。
这就是我巍巍大中华的伟大领袖,导师,舵手,救星,总设计师们的心胸和做派。我呸。
Goodman 发表评论于
小时候黄帅这个名字是如雷贯耳,老师都要求学习黄帅的革命精神。刚开始还以为是个男的。
“横扫资产阶级复辟势力” 现在资产阶级早复辟啦,全在玩钱了,而且越玩越多。要是到了今天,她只要去北京上海的豪华别墅区转转,可能保安就把她给轰出去了,估计会更加旗帜鲜明地“横扫资产阶级复辟势力” 或者就是个外国公司的高端白领,也住进了别墅区?
“横扫资产阶级复辟势力” 现在资产阶级早复辟啦,全在玩钱了,而且越玩越多。要是到了今天,她只要去北京上海的豪华别墅区转转,可能保安就把她给轰出去了,估计会更加旗帜鲜明地“横扫资产阶级复辟势力” 或者就是个外国公司的高端白领,也住进了别墅区?
笔架山 发表评论于
文如其人、一笔好字!
那时女孩子的美今天没得比!!
那时女孩子的美今天没得比!!
beijingchina 发表评论于
有些不为人知的事,她的父亲后来利用她搞政治投机。我想的。
黄帅是我1小河北大附中的学姐,她快毕业时,我上2年级,那时小学就5年制,中学也5年制
黄帅是我1小河北大附中的学姐,她快毕业时,我上2年级,那时小学就5年制,中学也5年制
八边天 发表评论于
向敢于反潮流的黄帅及其革命精神致敬。
天生天成两高雅,
敢反潮流一枝花。
雨沐风渐唯向上,
羞煞男儿万千家。
现在如果允许造反,那肯定首先是造 各衙门 的反。这叫造反有理!
天生天成两高雅,
敢反潮流一枝花。
雨沐风渐唯向上,
羞煞男儿万千家。
现在如果允许造反,那肯定首先是造 各衙门 的反。这叫造反有理!
胡阿友2 发表评论于
黄帅没犯什么错啊,这老师真可恶!
蓝靛厂 发表评论于
这个字体是专门练过的一看就是
狼王络波 发表评论于
不知道为什么粉碎“四人帮”后,不抓她反而抓她爸。当年她在文革中风光无限,文革后受到清算也在情理之中。
eRandom 发表评论于
黄帅的字写得真漂亮。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12/12/6811848.html
原标题:“革命小闯将”黄帅逝世后,叶永烈公布三十多年前采访通信
12月10日,年仅57岁的黄帅去世的消息引起不小的关注。对于这个名字,比她小的可能都不知道了。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作为“反潮流革命小闯将”,黄帅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
黄帅
一封信造就的“反潮流英雄”
1973年,13岁的黄帅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上五年级。9月7日,她在日记里写道:“今天,××没有遵守课堂纪律,做了些小动作,老师把他叫到前面,说:‘我真想拿教鞭敲你的头。’这句话你说得不够确切吧,希望你对同学的错误耐心帮助,说话多注意些……”
黄帅的班主任齐鸿儒看了这篇日记后,认为黄帅提意见纯粹是为了拆老师的台,降低老师的威信。于是,接下来两个多月,老师号召同学“对黄帅的错误要批判,要和她划清界限”。黄帅觉得自己受了委屈,给报社写了一封信,希望报社来人调和她和老师的矛盾。
在信中,她说:“……我是红小兵,热爱党和毛主席,只不过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在日记上,可是近两个月老师一直抓住不放。最近许多天,我吃不下饭,晚上做梦惊哭,但是,我没有被压服,一次又一次地提出意见。究竟我犯了啥严重错误?难道还要我们毛泽东时代的青少年再做旧教育制度‘师道尊严’奴役下的奴隶吗?”
据黄帅后来讲,信寄出后,她又有些后悔,“自己原本有错,而且那位语文老师平时对我们挺不错的”。
但是信已经寄出,而且恰逢当时需要在教育界树立一个“横扫资产阶级复辟势力”“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典型的需要。黄帅这封六百字左右的信就成为了突破口,得到的批复是:“不是你和你老师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是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大事。”
按照“指示”,报社把日记作了摘编,并在1974年12月12日加了编者按语公开发表。12月28日,中央媒体又在头版头条位置全文转载。
几天之内,黄帅就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敢于反潮流的革命小闯将”,全国各中小学迅速掀起了“破师道尊严”“横扫资产阶级复辟势力”“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的活动,有的地方还树立了本地黄帅式反潮流英雄。这就是当时著名的“小学生事件”。
30余年后才公开的另一封信
12月12日中午,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徐有威在朋友圈公开了另一封信:承蒙著名传记作家叶永烈先生提供并同意,公布这份刚刚去世的黄帅同学1985年给叶老师的信函。
信中,黄帅说,接受叶永烈的采访后,与父母商量了下,希望“不要以任何形式撰写关于我们的文章并希望您能以名作家的胸怀理解我们的难言之苦”。叶永烈在信末注明:我在北京访问了“文革”中家喻户晓的“红小兵”黄帅。并尊重黄帅的意愿,未将采访内容写进任何文章。
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叶永烈告诉澎湃新闻记者,黄帅只是他“文革”人物系列访谈中的一个。“她当时很低调,不愿意多说这些事。”叶永烈说,当时主要是想采访黄帅的父母,“如果不是这样,可能她还会愿意多谈谈。”
因为“小学生事件”,在“文革”结束后,有人叫她“四人帮”的“小爪牙”。很快,大字报铺天盖地,谣言四起。黄帅在上学放学的路上,经常遭欺负。黄帅的父亲很快就被隔离审查,不让回家。后来,她爸爸又被逮捕,投入监狱,同时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妈妈精神不支,加上严重贫血,黄帅经常看到妈妈昏倒在地。
念大学时,有一次妈妈发现黄帅仍在写日记,惊恐得当即跪在地上,恳求她把日记烧掉,永远不要再写文章,黄帅只得烧掉自己在中学和大学时代的一摞日记本。
所以叶永烈很能理解黄帅当时信中的心情,也就遵照他们的意愿没有写进文章。现在和其他采访录音磁带一样,这段当年的采访录音资料一并被叶永烈捐给了上海图书馆收藏研究,他手上也没有更多的资料可公开了。
“只是普通的师生矛盾,在今天不会有任何波澜”
徐有威比黄帅小四岁,当“小学生事件”轰动全国时,他才上二年级。但因为事件影响大,所以他也记得比较清楚。
“当时就是红头文件传达下来,我们根据文件精神写大字报。每个人都写,就是给老师提意见。”徐有威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学校也好,师生也好,就是当成个政治任务,走个过场,“意见也都是些平常不过的意见,没有人当真。也没老师受到什么影响。”
在徐有威看来,“这个事件放到今天是再平常不过的学生和老师间的小矛盾,根本不会有任何波澜。”但是在当时的气氛下,就成了大事件。
“黄帅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有家学,再加上年轻气盛,觉得老师批评得太过了。所以才给报社写信。”实际上,向报社写信反映意见是当时的一个风气,黄帅也是效仿当时从报纸上看到的一个学生的做法。
“至于后来被利用,树立典型,那是两码事。”徐有威这样对澎湃新闻记者说道。
幸运的是,班主任齐鸿儒并未受到大冲击。在考上大学的那一年,黄帅曾和同学们一起回学校看过他,师生们一起到颐和园划船玩了一整天。两人见面后,都没有再提及往事。对于往事,他早就释然了。
但是黄帅顺利进入大学,却经历了不小的波折。1979年1月,黄帅以优异的成绩,领到了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颁发的高中毕业证书。1979年,她报考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当时担任中宣部领导的胡耀邦说:“黄帅考了320分,不录取,小孩子犯错误,能让她自己负责吗?有的同志就没有大眼光。黄帅如吸取教训,四五年后也可能了不得。一个人有正反两方面经验,就很了不起。”就是这样,黄帅跨进了北京工业大学的校门,才开始了人生新的旅程。
“黄帅能比较顺畅地走过此后的人生,是要感谢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这是她人生的又一大转折。”徐有威评价道。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12/12/6811848.html
革命小闯将黄帅去世 叶永烈公布32年前通信(组图)
文章来源: 澎湃新闻网 于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打印本新闻 (被阅读 9376 次)
原标题:“革命小闯将”黄帅逝世后,叶永烈公布三十多年前采访通信
12月10日,年仅57岁的黄帅去世的消息引起不小的关注。对于这个名字,比她小的可能都不知道了。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作为“反潮流革命小闯将”,黄帅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
黄帅
一封信造就的“反潮流英雄”
1973年,13岁的黄帅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上五年级。9月7日,她在日记里写道:“今天,××没有遵守课堂纪律,做了些小动作,老师把他叫到前面,说:‘我真想拿教鞭敲你的头。’这句话你说得不够确切吧,希望你对同学的错误耐心帮助,说话多注意些……”
黄帅的班主任齐鸿儒看了这篇日记后,认为黄帅提意见纯粹是为了拆老师的台,降低老师的威信。于是,接下来两个多月,老师号召同学“对黄帅的错误要批判,要和她划清界限”。黄帅觉得自己受了委屈,给报社写了一封信,希望报社来人调和她和老师的矛盾。
在信中,她说:“……我是红小兵,热爱党和毛主席,只不过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在日记上,可是近两个月老师一直抓住不放。最近许多天,我吃不下饭,晚上做梦惊哭,但是,我没有被压服,一次又一次地提出意见。究竟我犯了啥严重错误?难道还要我们毛泽东时代的青少年再做旧教育制度‘师道尊严’奴役下的奴隶吗?”
据黄帅后来讲,信寄出后,她又有些后悔,“自己原本有错,而且那位语文老师平时对我们挺不错的”。
但是信已经寄出,而且恰逢当时需要在教育界树立一个“横扫资产阶级复辟势力”“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典型的需要。黄帅这封六百字左右的信就成为了突破口,得到的批复是:“不是你和你老师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是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大事。”
按照“指示”,报社把日记作了摘编,并在1974年12月12日加了编者按语公开发表。12月28日,中央媒体又在头版头条位置全文转载。
几天之内,黄帅就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敢于反潮流的革命小闯将”,全国各中小学迅速掀起了“破师道尊严”“横扫资产阶级复辟势力”“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的活动,有的地方还树立了本地黄帅式反潮流英雄。这就是当时著名的“小学生事件”。
12月12日才公之于众的黄帅1985年写给叶永烈的信。
30余年后才公开的另一封信
12月12日中午,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徐有威在朋友圈公开了另一封信:承蒙著名传记作家叶永烈先生提供并同意,公布这份刚刚去世的黄帅同学1985年给叶老师的信函。
信中,黄帅说,接受叶永烈的采访后,与父母商量了下,希望“不要以任何形式撰写关于我们的文章并希望您能以名作家的胸怀理解我们的难言之苦”。叶永烈在信末注明:我在北京访问了“文革”中家喻户晓的“红小兵”黄帅。并尊重黄帅的意愿,未将采访内容写进任何文章。
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叶永烈告诉澎湃新闻记者,黄帅只是他“文革”人物系列访谈中的一个。“她当时很低调,不愿意多说这些事。”叶永烈说,当时主要是想采访黄帅的父母,“如果不是这样,可能她还会愿意多谈谈。”
黄帅
因为“小学生事件”,在“文革”结束后,有人叫她“四人帮”的“小爪牙”。很快,大字报铺天盖地,谣言四起。黄帅在上学放学的路上,经常遭欺负。黄帅的父亲很快就被隔离审查,不让回家。后来,她爸爸又被逮捕,投入监狱,同时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妈妈精神不支,加上严重贫血,黄帅经常看到妈妈昏倒在地。
念大学时,有一次妈妈发现黄帅仍在写日记,惊恐得当即跪在地上,恳求她把日记烧掉,永远不要再写文章,黄帅只得烧掉自己在中学和大学时代的一摞日记本。
所以叶永烈很能理解黄帅当时信中的心情,也就遵照他们的意愿没有写进文章。现在和其他采访录音磁带一样,这段当年的采访录音资料一并被叶永烈捐给了上海图书馆收藏研究,他手上也没有更多的资料可公开了。
“只是普通的师生矛盾,在今天不会有任何波澜”
徐有威比黄帅小四岁,当“小学生事件”轰动全国时,他才上二年级。但因为事件影响大,所以他也记得比较清楚。
“当时就是红头文件传达下来,我们根据文件精神写大字报。每个人都写,就是给老师提意见。”徐有威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学校也好,师生也好,就是当成个政治任务,走个过场,“意见也都是些平常不过的意见,没有人当真。也没老师受到什么影响。”
在徐有威看来,“这个事件放到今天是再平常不过的学生和老师间的小矛盾,根本不会有任何波澜。”但是在当时的气氛下,就成了大事件。
“黄帅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有家学,再加上年轻气盛,觉得老师批评得太过了。所以才给报社写信。”实际上,向报社写信反映意见是当时的一个风气,黄帅也是效仿当时从报纸上看到的一个学生的做法。
“至于后来被利用,树立典型,那是两码事。”徐有威这样对澎湃新闻记者说道。
幸运的是,班主任齐鸿儒并未受到大冲击。在考上大学的那一年,黄帅曾和同学们一起回学校看过他,师生们一起到颐和园划船玩了一整天。两人见面后,都没有再提及往事。对于往事,他早就释然了。
但是黄帅顺利进入大学,却经历了不小的波折。1979年1月,黄帅以优异的成绩,领到了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颁发的高中毕业证书。1979年,她报考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当时担任中宣部领导的胡耀邦说:“黄帅考了320分,不录取,小孩子犯错误,能让她自己负责吗?有的同志就没有大眼光。黄帅如吸取教训,四五年后也可能了不得。一个人有正反两方面经验,就很了不起。”就是这样,黄帅跨进了北京工业大学的校门,才开始了人生新的旅程。
“黄帅能比较顺畅地走过此后的人生,是要感谢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这是她人生的又一大转折。”徐有威评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