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去阅读?
2017年,读完了22本中外书。阅读量不大,但是却深入了进去。对其中的16本书或者文章,写了或长或短的书评。
小说大家《洛丽塔》的作者纳博科夫曾经说过,“一个优秀的读者,一个成熟的读者,一个思路活泼,追求新意的读者,只能是一个反复读者”。所以说温故才能知新,努力做一个可以反复阅读的人。
每个人看书的理由不一样,对于我,书籍就是我的一方镇静剂。读书需要心平气和。心烦气躁的时候,绝对是读不进一个字去。
每当你打算读一本书的时候,并不是每一个故事开头都能抓住你。或者是读着读着,你就感觉索然无味。如果是这样,你就需要读一些对于原著的书评了,它会让你对故事有一个朦胧的认识,会让你有兴趣继续读下去。
先读一些书评,可以帮助你对原著有一些判断,让你更加有兴致和毅力去啃那块硬骨头。蚍蜉撼大树,自是不量力,但是你有自己的方法去撼动那棵大树。
而一旦你把故事丝丝入扣地读了进去,也就会被作者牢牢地抓住,你就可以不计任何代价地读下去!多少个不眠不休的日日夜夜,你都是捧着一本书静静度过的。
你更喜欢手机阅读。每当阅读提示栏出现了,“前路虽长,尤可期许”的小字时,你就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当提示你在30%的进程时,你就觉着是一种鼓励。当你在70%时,你就会心生怅惘,了然若失。“快要和每一位告别了!”
当你终于把一本书读完,合上最后一页时,不管故事是悲是喜,你的心情都不太好。因为你知道,你需要时间把自己从作品中剥离开去。你已经不再是他们中的一份子了。曲终终将人散,大梦终将要醒。
随着阅读量的提高,你也就体会到了一种读书境界:“解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2. 管宁和华歆
原文: 管宁与华歆,俱为汉末人。初,二人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华捉而喜,窃见管神色,乃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华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译文: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仍依旧挥动着锄头,像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然而看到管宁的神色后又扔了它。曾经,他们同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穿着礼服的人坐着有围棚的车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管宁割席’后来成为一个成语,比喻道不同不相为谋,志不同不相为友。
说起读书,你自己就不是一个专心的人。有的时候,你就像华歆,外面一有风吹草动,你就想跑出去看。喧哗呱噪的世界里,哪一项不是能影响你读书的劲敌?!
放下书,跑出去看热闹,真是要不得。既然知道了自己的毛病,也就好改了。你还需要再把心静下来,学习做个‘八方之风都吹不动’的管宁才行。
3. 微博和公众号
只是闷头读书而不理会外界,也不能使自己长足长进。孰不知在《礼记·学记》中有一句这样的话: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一个个体一旦疏离了社会,他的语言,行动和表现力就会全线衰退。而这种衰退也就影响到心理建设的消极,知识摄取的狭隘,和视野扩展的局限性上。
人到底是需要与其他人产生链接和发生关系的,也因此在2017年,在本着多读书,读好书的前提下,你还做了以下两件事:
- 2017-1-23:在中国境外最大的中文网站“文学城”开通了微博,“双人鱼的生活”。
- 2017-2-15:在中国境内最大的微信公众平台“腾讯客服”开设了公众小号,“维罗阳光”。
一边读书,一边写文,是一种积极地输入和输出过程。能双管齐下,就收益良多。2017年你写了长长短短,好好坏坏的142篇文章,而其中被放到‘维罗阳光’原创作品中的就有112篇。
在当今甚嚣尘上的自媒体社会,你的一个小小发声,当然不会影响到任何人。但是对于一直关爱着你的人来说,源源不断地码字,就是向她们不停地说,“我很好,请放心!”
而“记录北美生活,有态度,有温度。力读人间好书,有广度,有深度 ”,也一直会是你坚持和贯彻下去的口号和决心。
4. 2017年读完的10本书
书海浩瀚,灿若繁星。读什么书,你也越来越谨慎。你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兴趣,去把所有的都囊括其中,也因此你就选择多看些名著和一些畅销书。‘豆瓣’和‘知乎’中有过推荐和赞誉的,你也想去看看。
时间就像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它就像白驹过隙,物走星移般地溜走了。你耽误不起时间。
-
《追风筝的人》
-
《月亮和六便士》
-
《刀锋》
-
《老人与海》
-
《呼啸山庄》
-
《傲慢与偏见》
-
《小王子》
-
《了不起的盖茨比》
-
《活着》
-
《许三观卖血记》
记录北美生活 有态度 有温度
力读人间好书 有广度 有深度
长按 识别二维码 加关注
分享到朋友圈也是一种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