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海拾贝(26) 历尽坎坷求知路

一介教书匠,酷爱自家乡;寓居多伦多,桑梓永难忘。
打印 被阅读次数

 

 26. 历尽坎坷求知路

 

    当我以初中二年级的知识水平站在讲坛上时,深知自己才疏学浅,如果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难免误人子弟惨遭淘汰。所以,我暗暗要求自己,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探求知识提高素质。在高等学府停办的当时,我采取了“自学”这一最普通也最艰难的方式。

 

    在自学硬笔和练琴初见成效之时,我当时竟不知天高地厚地认为:知识都是人探究出来的,别人能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并公布于众,我学而不通岂不太笨!在这种近乎狂热的情绪支配下,我先后自学过初等化学、高等数学等并取得了立杆见影的效果。开始时我有过病急乱投医的经历:借过当时“五七高中”那随意编排的所谓课本,绞尽脑汁还弄不懂时再借来学生的课堂作业互相印证。我可谓竭尽全力冥思苦索,结果仍旧让人一头雾水懵懵懂懂。到了复出的邓小平抓治理整顿的1972年,课本的编排照顾知识体系时,我才对初等化学中的“分子式、化学反应”等规律弄了个似懂非懂。大家知道,理化类自然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不通过实验,不观察现象,只靠死记硬背去啃课本是学不好的。因为我没有条件完成实验,违犯了科学规律,所以到现在我对初等化学的基本理论仍然心存敬畏。

 

    机遇对有准备者总是无私的。为给遍地开花的“戴帽初中”及“山头高中”配备教师,县级的教育主管利用因“文革”而停办的巩县二中现有的校舍和师资,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先后两次开办为期年余的中学师资培训班,我有幸唯一代表我校前往数学班参训。

 

    有经验的人都知道,理科速成是有一定难度的,对我这个连《几何》、《三角函数》从未接触过门外汉更是这样。课堂上,老师轻车熟路地让“公理、定理、定义、推论”等几何知识象羊肉穿串儿一样串串飘香,坐在下面的我却听得心急火燎;课堂下,我只有拜师学友与满脑子的疑团逐个较量。好在同学中与我程度相当或比我更差的大有人在,我们就互相鼓励,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虽然学习上有层出不穷的拦路虎,但走出课堂的“实习”更让我记忆犹新:我曾经挽起裤管在孝义外滩帮二十里农民插过稻秧,重温过古训“粒粒皆辛苦”的艰辛;还曾经深入名声雀起的回郭镇“人造小平原”工地实地测量高程,为当时如火如荼的“农业学大寨”运动贡献过力量;也曾经披挂起破烂不堪的花材皮工装深入地下数百米,到大峪沟矿井的采掘面上与煤矿工人打成一片,目睹了工人阶级拉驮、回采、放炮、立柱等充满艰辛、充满危险、但却处处显露智慧的劳动过程,领略了被毛主席尊为“领导阶级”的非凡风采。至于到小黄冶村与旱魔抗争,担瓦罐从河底向东岭挑水抢种玉米,那酷热,那辛劳,让人至今难以忘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