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海拾贝(44) 儿子家住多伦多

一介教书匠,酷爱自家乡;寓居多伦多,桑梓永难忘。
打印 被阅读次数

 

 44. 儿子家住多伦多

 

    坐上儿子3.7升排量的克莱斯勒越野吉普,转瞬之间来到离机场不远的儿媳公司,儿子说要和她一块回家。

 

 

 

 

   见离下班还有时间,我就围着那圆形的公司大楼转悠起来。尽管这个世界知名的大公司上下窗明几净,里外一尘不染,大白天仍旧灯火辉煌,但却没见到一个令人生厌的保安。这时我不由得想起国内,有一次路过市电视台时心血来潮,想近距离瞻仰政府这一形象工程,没想到门前的保安不但拒绝通融而且极不耐烦,对我这样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也充满敌意,让我当时就想起了“狗眼看人低”的俗语。在国内,凡与老外有关的企业(包括外资、合资),经常见保安拒人于千里之外,在他们眼里,似乎每个路过者都心怀叵测,都需要严加防范。就“难道老外就无如此顾虑”与儿子交换看法,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被老外看不起是因为我们穷,自己看不起自己实属下贱!

 

    儿子家住大多伦多地区,实际是多伦多的卫星城,一个中文名字叫列治文山的镇上,地处阳街(南北向)与19街(东西向)的交汇点上,开车去多伦多,从第33号入口上南北向的404高速公路,大约需要40分钟。据我所知,国内有钱人多爱扎堆儿,认为住人多的地方能显摆财势,且繁华热闹,购物方便,设施齐全,有安全感。见儿子偏偏住在郊区,心怀疑虑,就问其缘由,儿子告诉我,西方国家的居住理念与我们东方社会恰恰相反。加拿大交通设施完备,普通公路每两千米一条成网状排列,四通八达,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免费使用,家用轿车像我们的自行车一样普及,所以人居一般首选郊外的森林深处或者碧波荡漾的湖水边,因为这里清静,空气新鲜,环境幽美,没有骚扰之虞。我听后恍然大悟,原来居住习惯也依赖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后来想想也是,我国人口多,底子薄,许多方面都是绝对值大,相对值小,因此必将把有限的资源优先供给人口密度大的城市,故吸引有能耐者捷足先登。加拿大人均生产力水平高,基础设施完备,社会安定,基本没有城乡差别,所以收入较低者大都居住在城市的高层公寓中,有钱人则远走高飞,独享天然资源。

 

    多伦多的社区构成一般是一条主道带几个U型区,民居沿U型排列错落有致。儿子居住的地方是一个比较小的社区,由通19街的北向路和达阳街的东向路互成直角组成,大概有300多户居民。儿子的房子处在临19街的第一个U型的南向上,在总共108家中排第16号。由于西方人不喜欢数字13,这个小区中就让它无辜“下岗”了。我后来发现,临阳街的另一个U型中,不但没有13的位置,就连14也殃及在外。西方人不明不白就将排序严谨的阿拉伯数字 “开除”了几个,是文明进步?还是陋习使然?估计上帝也难以解释清楚。

 

 

   

 

社区西边是一条普通的河沟,与众不同的地方是,沟坡上下大树密布,丛生的灌木占据地面空间,没胸的野草见缝插针,蛇、兔、狐狸、松鼠等野生动物时隐时现,合抱的大树朽在里面都没人理睬。如果不是那座结实、漂亮的人工木桥横跨河沟,相邻社区的居民来往可能就相当困难。

 

 

   

 

儿子的房子为连体别墅,当地人称之为“堂号肆”,地上两层,地下一层,总建筑面积200平方米有余。房后(北面)是统一围起来的私家花园,房前(南向)除去进库的车道就是开放的草坪。草坪中间栽一棵挺拔俊朗的枫树,红色的叶子闻风起舞,礼貌地招呼着往来行人。草坪的四周是矮矮的塔松、圆圆的刺柏、耀眼的玫瑰、淡雅的百合等点缀性植物。

 

 

 

 

 

 

    加拿大的别墅虽然外观有别,但都是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装修的,交付的新房除面积不一定相同之外,连大件的家用电器都是统一装配好的。儿子的地下室由一(住)室、一厅、一卫(生间)、外加两个储物间(包括洗衣机、烘干机、冷暖机间)组成,冬暖夏凉。一楼由两厅(客厅、餐厅)、一房(开放式厨房)、一卫(生间)组成,宽敞明亮。二楼的三室两卫爽洁雅致,阳光充裕。整个设计实用紧凑,住小两口绰绰有余。

 

 

 

 

   

 

   由于儿子、媳妇各自的工作比较稳定顺心,房子、车子、票子等应有尽有,在他们这个年龄层发展的还算可以,所以美国来访的朋友常在这儿落脚,刚移民的国内同学登陆加拿大时经常在此暂住,就连加国其它地方的熟人、同事来多伦多办事,也爱在他们家留宿。为此,儿子、媳妇都表示,我们要让家庭成为同学、朋友、亲戚、同事派出到多伦多的办事处和中转站,广交四海朋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