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下关风
下关疾风是苍洱之间主要的风源。冬春为甚,夏秋稍小。它从西洱河谷向东劲吹,尤以冬春季节风势速猛,瞬时风力可至八至十级,平均风速为4.2米/秒,瞬间最大风速27.9米/秒,大风年均日数78.5天。风期之长、风力之强十分罕见,其呼啸之势让我在兔年岁首初游大理时偶见峥嵘。
下关风势之威力以天生桥出风口为剧,所以在大理火车站(下关)停留的游客,周围山口遍布的大风车让人不敢轻易忘怀,下关也因此赢得“风城”之美称。
虽然疾风骤起时让天地动容,但从未给人间造成灾害性的威胁,甚至对有幸相逢的游客来说,倒像一首波澜壮阔、撩人心弦的“迎宾曲”。
下关风是其特殊的地势造成的:下关地处苍山和哀牢山之间,这是一个狭长的山谷出口,西洱河谷为东西方向的深切断层谷,北为高耸的点苍山,南为哀牢山与无量山合围环抱,从而形成了南北两面的屏障,阻挡了空气的东西对流,导致西洱河谷的“狭管效应”。
连绵百里的苍山挡住了大气环流,冬春盛行的平直西风气流和夏秋印度洋、孟加拉湾的季风便通过这山谷进入下关,形成了冬春季节强劲的西风和夏秋之交的西南风,终年不歇。
进入下关坝区以后,因气流扩散,风势才逐渐见缓。下关风虽然猛烈,但不携灰沙,烈风拂面却让人神清气爽,而且对调节气温起着重要作用。
下关风能成为一景,自有其独到之处。因它携带的是印度洋的暖流,故深冬季节虽有阵阵寒意,但却减少了坝区的霜冻;夏季又催生了阵阵清凉,使人敬而爱之,形成了下地区“风往东吹、水往西流”的自然环境。
由于入口处两山狭窄,中间成槽形,风进去后会产生上窜下跳、甚至回旋的状况,因此就产生了一些奇异的自然现象。比如行人迎风前行,风揭人帽理应落在身后,但在下关却会飘落人前,不了解下关风特殊成因者,往往百思不得其解,也因此成为历代文人名士无限感慨与赞叹的大气景象。
下关风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有这样一段离奇的传说:
云南海东道士有个得意门生叫王宏,他和白狐仙结为夫妻。白狐仙炼有宝珠一颗,常让王宏含在嘴里,他因此有些道行。
王宏与村里姓千、姓万的两家有仇,他因此告诉老师说要杀千家屠万家以报冤仇。海东道士听错了,以为他要大开杀戒,血染千家万户,于是趁王宏从东海跨到西海之际,用砚盘把他打入海底。
为救丈夫,白狐仙只好向观音老母求救。观音老母赐她六瓶烈风背着,告诉她此风能把海水吹干,但背着六瓶风不能与人说话。
白狐仙来到下关江风寺息脚,恰遇一妇女肚痛要生小孩。妇女请他出寺找人,她应了一声,五瓶风因此遁入地洞。她把剩下的一瓶风放在苍山顶上,对着洱海直吹。大风一吹,山顶便出现一朵云,她站在云头,希望能看到海底的丈夫,因此成了一朵“望夫云”。而下关因地下隐有五瓶风,便成了“风城”。
这是我在当地农民的田野里拍到的照片。当时狂风大作,瞬时风力可能达到九到十级,刮得我站立不稳,有几次差点从石堆上翻滚下来,当地农民屋顶的铝合金瓦楞在狂风里发出可怕的哨音,连崇圣寺公园内的播音员都多次提醒老人及小孩游客注意安全。这让我想起了当地白族人民对自然现象望夫云的美丽传说。这是否为美丽的公主翻江倒海寻找心上人?但愿如此!但我更相信科学的解释,这是当地独特的地理、气候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