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云南(29)昆明沿革

一介教书匠,酷爱自家乡;寓居多伦多,桑梓永难忘。
打印 被阅读次数

 

29. 昆明沿革
 

 

公元19769月,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在昆明呈贡区龙潭山发现了一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人类遗址,其中有厚达一米的灰烬层和丰富的骨炭残渣,向人们展示了早在几十万年以前,滇池地区就已经有古人类活动,这些“龙潭山人”已经能够用火向自然界斗争,并且已经走进了熟食时代。

 

到了距今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古老的“滇人”已经密集地聚居在滇池周围,他们除了捕鱼打猎以外,还能从事种植稻谷、掘井灌溉、制作陶器和简单的服装。到了西周,他们已经能够制作精美的青铜器,进入奴隶制时代,密切了与中原文化的联系,这些都可以从昆明晋宁石寨山的滇王及王室贵族的墓葬中出土的四千多件青铜器及部分铁器中证明。

 

据史籍记载,大约在2300年前的战国后期,当时的楚国顷襄王派大将庄蹻(qiāo举足)率众兵进入云南,由于当时昆明市区大部分还是汪洋,他们就居住在滇南现在的晋宁、昆阳一带,这是内地第一次大规模移民到滇池的先例。庄蹻要求部下改变穿着,尊重当地风俗,与当地民众友好相处,把内地相对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文化传播到边疆,这就是史载的“变服从其俗,以长之。”庄蹻还“修池立国”,在滇池南部修筑苴(jū粗麻,苴兰,用粗麻做成的蓝色衣服。)兰城(在晋宁的石寨山)作为滇国的首府,这便是昆明地区最早的城市。到了汉代,滇国归顺,受到汉武帝的加封,接收汉武帝赐给的金质“滇王之印”。

 

 

   

  云南民族文化村中巨石上的“滇王金印”镌刻

 

 

        民族文化村中的“滇王金印”巨石

        (巨石上面是金印模型,坡面是金印历史资料的阴文镌刻)
 

 

为了加强对边疆的管理,汉武帝在这里设益州郡,首府就在滇池县(今晋宁一带)。汉武帝开滇,云南开始设郡县制,开历史先例。继后一千年来,滇池县基本上都是昆明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日益繁荣,逐渐带起了周围的城镇,如昆明东北的谷昌县、安宁地区的连然县等。唐代封建帝国的强盛,加强了对云南的控制,在滇池地区设昆州,辖益宁、晋宁、安宁、泰臧(zāng 善好之意)(今绿丰)四县。因昆州在滇池西岸的交通要道上,在今昆明西郊马街附近,故滇池又称昆池。昆州的建立,在昆明坝子内完成了中心城址从南向北的转移。

 

从唐代中叶的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南诏国创建昆明城开始,昆明已经走过1200余年的沧桑历史。

 

765年,南诏国为适应向东发展和对东方广大地区的统治,南诏王阁罗凤命其子凤伽(qié泛指佛寺)异在昆明坝子创建了拓东城,即开拓东城的意思。昆明坝子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先进的发展水平,使它很快成为南诏的第二个行政中心。当时的拓东城,就在盘龙江与金汁河之间,现今昆明市区的东南隅,现拓东路从中通过,也因此而得名。为扩充其势力,南诏曾大量从滇西北、滇西南以及望外喻等地大量移民,其人口总数骤增之十万。与此同时,拓东城周围也出现了一些文化建筑,如始建的补陀罗寺(今天的圆通寺),东寺塔、西寺塔等一直保存到现在。

 

       

    悠悠东寺塔
 
 
 
 
            西寺塔雄姿
 
 
 
 

 

到宋、辽、金对峙的公元937~1254年间,云南是大理地方割据政权,虽然中心仍在洱海边,但称为善阐的今昆明市区是大理所属八府之一,其地位仅次于大理国的行政中心。当时的善阐城的位置,已经移到盘龙江西岸,相当于现在的昆明市区南部。大理国主段素兴时,曾在善阐兴修水利,设堰筑堤,广营宫室,极尽奢靡之能事。他在金汁河上筑春登堤,在盘龙江上筑云津堤,遍种迎春黄柳,前涌碧波,后列远山。每当傍晚,云津渡渔灯万点,把这座古城点缀得格外好看,充满浓郁的诗情画意。

 

公元1253年,忽必烈攻陷大理。第二年,忽必烈派大将兀良合合攻克善阐统一了云南,建立云南行省。元王朝在今昆明市设中庆路和附部县昆明县,滇池地区重新成为云南的行政中心,而且一直延续到现在。元朝封梁王为云南省最高统治者,但由于蒙古族内部的斗争,元世祖又派赛典赤、瞻思丁为云南平章政事,作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管理云南政务。

 

 

 

 

 

 

中庆路不但是一个商业繁荣的水陆码头,也是民族特点十分浓厚的城市。赛典赤统治云南六年,昆明坝子得到了很大的开发。他系统地开发水利,在盘龙江上游选址创筑松花坝,设闸门,人工控制江水流量;疏浚六河,形成农田灌溉网;开凿石龙坝,疏浚滇池出水口等,让昆明坝子增加良田万顷,滇池水面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他还减轻赋税,倡导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商业贸易,使昆明发展成为一个农、工、商、学荟萃的繁华都市。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公元1280年)到达省会(昆明),名雅致,系一壮丽大城,城中有商人和工匠,为杂居之地。”此后,昆明的城市建设有东北向西南发展,经过元、明、清几个朝代,才形成以现在的市中心为主要区域的功能齐全的城市。

 

公元1381年,明朝替代了元朝对昆明的统治,封沐英为黔国公镇守云南。沐英从江南和江西移民250多万入滇,昆明坝子是移民比较集中的地方。大量内地人口涌入昆明,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科学知识,也改变了民族的构成,昆明坝子以汉人为主的情况就是从明朝开始的。

 

云南府城内的生活特点、风俗习惯也变得和内地基本一样。地理学家徐霞客就十分赞赏(云南)边疆与内地“千里同风”的大一统盛况。他当时在昆明的寓所就在今天的顺城街。

 

                                                      

 

       

位于广福路上的沐英屯垦雕塑
 
 

 

明清之际,昆明经历了较大的变化。明末起义军李定国等“四将军”于公元1647年进入昆明,改地名为云兴省昆明府,附郭县为通海县,控制着云贵两省。公元1656年李定国迎永历帝到昆明,昆明于是成为南明的“滇都”,今云南大学成了南明的皇宫,后永历帝又迁到五华山。公元1659年农民起义军将领孙可望降清,带领吴三桂进昆明。吴三桂被清庭封为平西王,成为云南的实际统治者。公元1662年,吴三桂在逼死坡勒死了永历帝,直到公元1681年自己也被清军平定。

 

 

 

 

               

  

清朝从1681年开始直接统治昆明,所辖47县,比今天的昆明所属的44县还要大,城郭县仍称昆明。城府虽几经加修,但位置与规模皆沿明制未变,只改了城门名称。当时的滇池水位继续下降,城南、城西出现了大片良田,子河密集,闸、坝、涵洞大增,组成了灌溉网,成为新的农业区。

 

为了方便运输,吴三桂时开挖了今天的大观河用来运粮,在小西门外挖了篆塘,从此,码头西移到小西门外,且要靠十多里的人工运河才能和滇池相通。后来,大观河逐渐堵塞,解放后,又往西开挖了新篆塘,即今客运码头。

 

 

经历了明清两代将近500年的发展,昆明已经具有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城市形象,成为一个商业繁荣的都会。清代的云南府城官府衙门遍布,还在今云南大学校园内设贡院,用科举考试的方法为全省选拔人才。寺、观、牌坊之多,更加惊人。祠庙近60处,奇观多达126处,城内大小街道150多条,巷道400多条,城郊有3坊、24铺。同时,外来商人大大增加,一批全国著名的文人也在昆明出现,推动了当时昆明地区文化水平的提高。                                                      

 

近百年来,昆明一直是云南民主革命的中心。公元1911年,在辛亥革命的武昌起义之后,云南便紧接着爆发了昆明“重九”起义,赶走了最后一个云贵总督李经曦,结束了清王朝在云南的统治。

   1915年,民族英雄蔡锷将军又在昆明点燃了反帝反封建的烈火。1926年,云南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组织,让昆明人民的革命斗争汇入了新民主主义的洪流。1945年在昆明又爆发了震惊全国的“一二·一”运动。


   今天的昆明,正以崭新的姿态,由国际知名旅游胜地兼负泛亚商品集散地、东南亚的商业桥头堡。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