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往事:白雪覆盖着的黑土地,为何能吸引来自关内、境外的大量移民?
人口不管是在国内移还是在国际间移,一个基本理念是不变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为了提升这一代,也为了幸福下一代。
今天,不知多少东北父母谆谆告诫孩子:“儿啊,你就别回来了,好好在外面闯吧!”
当代很多东北人在北上广深和海南已然形成壮观人潮,他们的足迹甚至遍布欧美日韩。大东北的饺子、烧烤、酱骨传遍五湖四海,还有亲切可爱的“大碴子”口音(当然,哈尔滨人的普通话还是很标准的)。
东北是不折不扣的风水宝地,纬度跟美国繁荣的西北海岸地区相当,那里有茂密森林,有肥沃黑土,有丰富矿产,有充沛水源,有天然良港……
可以说,大东北几乎具备建立先进工商业经济体系的所有资质,应该发展到最起码与韩国比肩的水平才对。
网上已经有很多文章分析过东北衰败的原因,在此不必赘述。
东北人爱生活,喜逗乐,在外面闯出一片天。君不见,高尖端的网络直播产业刚兴起,东北人就凭着自己的伶牙俐齿占据了垄断性地位。
谁说东北人保守,不勇于接受新事物?
但你知道否,曾经,很多中国(北方人)以及朝鲜人都有一个“东北梦”,他们前赴后继涌向黑土地的动机和热情,不亚于欧洲清教徒去国赴美。
对于华北民众移民东北来说,有个专有术语,叫“闯关东”。
东三省当年不仅吸引华北移民,也吸引海量的朝鲜移民,也有俄罗斯和日本移民。日本移民的情况略为特殊,带有国家机器推动拓殖的意味,华北移民和朝鲜移民几乎为民间自发,白俄移民是把东北当作避难天堂。
近现代的东北历史,其实也是一部悲壮的移民史。
有种说法,东北是大清龙兴之地,为了保护“龙脉”,严禁关内汉人移民,但这不是有清一代的连续性政策。
清入关前,东北那地方啥都不缺,就是缺人。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常为人力资源短缺犯愁,他曾说“我以民缺少为恨”。东北除了辽东一带,汉人非常少,整个地区人烟稀疏的状况一直持续到清末。
人口匮乏,增加税收和发展军力就无从谈起,女真权贵数度兴兵,初时并非为了夺取天下,那时候他们还没这个野心,无非想掳掠人口和牲畜。皇太极时代,清军五次入关,抢夺了百多万人畜。
清朝前期,辽东地区受明末清初战祸折磨,大量人口迁入关内,很多满人亦随着清入主中原带着家眷进关定居,龙兴之地更加地广人稀。
顺治年间因为关内百姓对战祸的印象仍然深刻,没多少人愿意去东北,朝廷推行“招垦”政策,鼓励关内民众前往,官府奖励耕牛和种子。
康熙年间,汉人开始自发流向东北,朝廷觉得再无鼓励必要,废除招垦令,直到雍正时代仍然没有阻止移民的意图。
同期,东北移民的另一个来源就是“流放”,大量“罪犯”被发配到黑龙江和吉林。
乾隆朝终于开始推行“封禁东北”政策,清廷基于三个考量:
一、罗刹国已经退兵,没有了威胁,无须再移民实边。
二、北京旗人数量日增,早年赐予他们产业经几代人后流失,生计艰难,朝廷想在东北保持一批上好土地给京旗退役官兵们维生。
三、涌入东北的汉人不仅开垦土地,还大规模参与满人传统的“挖参”和“采珠”生计,朝廷认为杂居易发生矛盾,败坏满洲风俗,会破坏“龙脉”。
清廷在山海关、古北口、喜峰口等交通要道设置官卡,阻绝汉人移民前往,对“盲流”实施遣送政策。
所以,闯关东,闯关东,去东北要“闯”才行。流过去了不准落户,连暂住证都不给你办,抓住了收容遣送。
那个阶段,老弱妇孺很少去东北,只有青壮年男子才去闯,所以男女比例一度严重失调。
封禁政策一直实施到咸丰年间才开始松驰,后因罗刹国和扶桑国都对东北虎视眈眈,边疆危机深重,加上朝鲜人民汹涌澎湃地移民东北,光绪时期重启鼓励移民政策。
长远看,封禁政策的实际效果有限。封禁时期流过去的人口,比早年鼓励移民时代还多。
康熙五十年(1711年)时,吉林民户3.3万人,朝隆二十七年(1762年),颁布封禁令,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实施最严厉封禁,此时人口为4.5万,到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人口已达13.3万。黑龙江在乾隆三十六年,人口约3.5万,到嘉庆十三年(1808年),也达到13.6万。
民国初年继续鼓励移民政策,关内人民拖家带口蜂拥而至,1912年至1922年,平均每年以20万至40万的规模进入东北。鸦片战争爆发之际,东北人口约270万余,约90年后,至九一八事变,东北已有3000万人口。
最令人吃惊的是1923年至1930年,因国内局势震荡,约有500万至600万关内人民进入东北,这个势头直到九一八才有所下降。
日本对关内人移民东北实施限制,虽然1932年至1937年,仍有260万关内民众前往东北,但移出东北的人口也有235万左右,出现了多年罕见的移民回流潮,个别年份移出人口超过了移入人口。
七七事变之后日本逐渐陷入全面战争的泥潭,在东北大力发展工矿业以满足战争之需,劳动力的极度短缺使日本放宽了移民限制。从1938年开始,再度掀起移民东北热潮,接下来的五年,每年平均有70万关内人民前往东北。
当年为何大家都往东北跑呢?相较华北、朝鲜以及俄罗斯远东,东北好啊!
一是自然资源丰富,谋生容易;二是薪资比关内高,生活水平好;三是机会多,自由度大,上升容易。
关内来的移民,扎根东北后,经过一两代人甚至都不到一代人奋斗,从最底层苦力变成殷实富户,这样的案例多如牛毛。
日俄战争时,日军跨过鸭绿江进入东北,曾惊讶于中朝两地的天壤之别。朝鲜那边民间,遍地茅屋或棚户,而东北这边,民间的砖瓦房鳞次栉比,中产与富户之家,高墙大院亦比比皆是。无怪到日本投降时,整个东北已有172万朝鲜人民扎根此地。
清末民初,东北一度土匪遍地,仍未阻断移民大潮。
民国初年政府高官曹汝霖在他的回忆录中记说:
清室以东三省为发祥之地,不设行省,名为盛京,以将军都统等武职满人治理地方,多属贪无能,以致土匪遍地,马贼横行。马贼尽是关东大汉,枪支系以红布,亦有头系红巾者,故人称为红胡子,均精通枪法。其中有两派,一派以张作霖为首,一派以冯麟阁为首,这两派名为劫富济贫,不扰良民,人民亦比较同情。
东北人是移民的后裔,他们的家乡就是闯出来的,不缺乏闯荡与开拓精神,缺的就是给他们好好干一番的大环境。(如何改变,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