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神转折故事

本文原创。仅限站内转载,站外转载请私信联系作者。

现代写小说,讲故事都讲究挖坑、神转折,其实古代也是如此,不然这么能够抓住听书人的心呢。我最近读的《三言二拍》中的“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可堪称古代故事中神转折的一个代表。

在我看来,虽然现代的读者可能也无法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和对生活的选择,可能会指出其中的硬伤。但故事就是故事,这个故事也没有达到宣扬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的。故事主要表现的主体是“情”和“欲”,而不是“理”。其实生活中的好多事情发生了也就过去了。给人消遣、解闷之后,往往没有道理可讲,也没有教育下一代的作用。

据我所知,郭德纲曾经讲过这个段子,但没听过,不好评价。倒是看过李晨主演的改编电影《珍珠衫》。大概是为了通过广电总局的审批,与原作的情节相差很大。

这个故事中我体会到的作者的意图是要中无形中宣扬“因果报应”。其实不仅仅是这个故事,基本上我们耳熟能详的大部分古代志怪小说、戏曲故事都在宣扬这一点。《元曲》、《三言二拍》、《聊斋》、《阅微草堂笔记》等等。从南北朝时期开始佛学兴盛,至建立新中国之前的近2000年间,“因果报应”这个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成为整个传统中华文化的核心观念之一。直到中国社会经过了建国后的唯物主义思想改造,这个观念才逐渐淡出了社会大众的思维模式。相信对大多数70后、80后、90后或者00后来说,“因果报应”已经是一个既熟悉,同时又陌生的词汇了。

对于没有读过这个故事的朋友,我捞干的,简单介绍一下梗概,也省得你费心去寻原文。

蒋兴哥是男主,湖北襄阳生意人。他与妻王三巧新婚不久,如胶似漆。但要到广州出差做生意,走之前保证一年内回来。那个时代交通不便,条件也不好。蒋兴哥去的路上生病耽搁了,修养了较长时间。等他身体好了之后还要做生意,结果一年满了,还没回来(大概也是因为交通问题,也没能稍家信解释)。家里的太太王三巧,大年三十就很期盼丈夫归来,可惜没等到。又从初一没等到十五,中间有很多铺垫。偶然的情况下,三巧儿在家里楼上打开窗户,看到远方有一个人来了,由远及近。她误以为是丈夫回来,结果一看那个人也盯着她。那个人就是徽州商人,陈大郎,到襄阳来做生意。他在外面看到三巧儿美貌无双,见到后就盯上了三巧儿。之后,陈大郎买通了媒婆,用手段诱奸了三巧儿。发生了关系后,三巧儿居然就爱上了这个陈大郎。到后来陈大郎要回家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三巧儿还恋恋不舍,准备和他私奔。陈大郎说这次不能带你走,等我回家安顿好,再来接你(因为陈大龙家里还有个太太)。临行前,三巧儿将蒋兴哥给他的珍珠衫转送给陈大郎。

陈大郎在苏州遇见了蒋兴哥。因为都是年轻人,两个人很快成为朋友,喝酒聊天。陈大郎就把自己和三巧儿的事告诉了蒋兴哥,蒋兴哥知道后不动声色,回来就把三巧儿休掉了。他告诉三巧儿,你娘家有事,回去一趟吧。雇了顶轿子,就把三巧儿送回去了。

三巧儿羞愧不已,自杀后,又被救了下来。有一个考中进士的文人吴杰被朝廷派去广东作知县,路过襄阳。他听说三巧儿美貌,还是单身,就想把她娶为妾,这在科举时代是常事儿。三巧儿的父母很高兴,但是还专门征求了蒋兴哥的意见。蒋兴哥成人之美,不但同意,而且还将三巧儿嫁给他时带来的十六箱嫁妆全部还给前娘家。三巧儿感恩戴德,跟着当官儿的吴杰上任去了。

再表,陈大郎回到家,太太发现珍珠衫,怀疑丈夫有外遇,两人争吵不休。陈大郎呆不下去,同时因为思念三秋二,回到襄阳。这事已经是蒋兴哥已经把三巧儿休了之后了。陈大郎到了襄阳一看,三巧儿不在,媒婆(薛婆)也不在,因为旅途辛苦加上失恋,生病死在襄阳。他的太太赶来收尸。原来太太之前收到陈大郎的一封信,说病得很重了。太太过来时陈大郎已经死了,但运尸回乡要花很多钱,于是她决定卖身葬夫。后来经过当地人介绍,阴差阳错的嫁给了蒋兴哥。

她进门整理衣物的时候,翻出了珍珠衫。蒋兴哥一看,大吃一惊,你怎么有珍珠衫?这是我当年做生意出门前给三巧儿的,蒋家的祖传之宝。一问才知道这里还有这样的渊源。

后来蒋兴哥到广西贩卖珠宝,无意间跟人家发生纠扯,推搡的过程中老人摔死了。死者家属把蒋兴哥告到官府,管事的是县官吴杰。三巧儿得知蒋兴哥犯事儿,肯求这吴杰。县官吴杰很宠爱这个妾,就问三巧儿,你们是什么关系?三巧儿说,我们是兄妹。最后吴杰把事情摆平,蒋兴哥放了出来。吴杰请茶叙,三巧儿和蒋勤哥见面后抱头痛哭。吴杰说,看你们这个样子不像兄妹,到底是什么关系?从实说来。这才发现他们原来是夫妻。吴杰说,干脆你们破镜重圆吧,于是他们又和好了。蒋兴哥把三巧儿带回家,而且吴杰把三巧儿嫁给他时带来的16箱嫁妆全部还给三巧儿。回家后,陈大郎的太太因为已经是正房,三巧儿还是做妾,一家其乐融融。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