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之后,中国将会发生些什么变化

本文为原创,引用或转贴请私信。

 

注意:本文观点与目前公版历史教科书中差异较大,请18岁以下并准备参加中考、高考的同学们审慎阅读(最好别读);其他读者请批判性阅读。

笔者对中国的近代史,包括洋务运动等等历史事件的看法与主流思想不同。在此,利用这次征文的机会,把笔者不甚成熟的观点拿出来以供商榷。

首先,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当权政府首次对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的一次大的变革和尝试。尽管军事上吃了败仗,但洋务运动帮助中国在旧的社会结构中建立了现代银行体系、现代邮政体系、交通体系(铁路)、工业体系(矿山、工厂)、现代教育(新学)、现代军队(新军)。另外,经过洋务运动中国与国际开始接轨,国外的新思想、新制度、海外留学的学子,无不给中国的社会注入新的风气和活力。这都是日后进一步实行变法新政和宪政政策的基础和动力。

其次,是谁在洋务运动之后继续推动中国社会进一步变革?

是光绪,是慈禧,是袁世凯。清政府既洋务运动之后,为了维持政权的长治久安,又接连进行了若干对社会变革的尝试(包括对国内国外政策/策略的变化)。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受到的打击和教训让慈禧和光绪意识到中国只有从君主专制转变到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上,才有可能维系大清帝国,让中国重新走向繁荣。于是才有了下面的历史事件:

1902年,清政府罢科举,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1903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但是很可惜的是,1908年,光绪帝、慈禧太后先后驾崩。清政府再没有人有能力用强有力的政治手腕控制已经权力很大的各行省总督,让刚刚取得初步成果的立宪过程毁于一旦。

然而,历史还给了中国第二次机会,让一直主导新政的袁世凯成为民国第一任总统。在总统任职期间,他延续在前朝当政时的改革思想,关注发展民族资本经济,对外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同时,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组建国会(议会),制定民国第一部《宪法》。作为当时国会的第一大党(国民党)的领袖 - 宋教仁,当仁不让要作为民国临时总统的盟友,要一起完成这项创举。

但很可惜的是,宋教仁于1913年遇刺身亡。国民党的领导权力转移到支持激进革命的黄兴、孙中山等人身上。国民党与袁世凯的政治观念越走越远,关系急剧恶化。最终导致发动亲国民党和反袁的军阀发起二次革命,断送了近代史上最后一次避免分裂的机会。

其后,袁世凯修正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认为有着千年君主统治历史的中国社会应该更适应当时最流行的“君主立宪”制度。进而于1916年宣布立宪称帝,建立洪宪(洪扬宪法之意)中华。事后也被证明为不合时机的尝试。

那么,谁是导致中华民族近代丧权辱国、分裂、内战、被侵略、被蹂躏的最大的罪人?笔者的看法不是满清政府,不是袁世凯,而是黄兴、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这些激进的革命党人,在立宪的最关键时期,不顾宪政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时间去摸索,磨合。不和适宜地强调“共和”。而当时的民族资产阶级刚刚萌芽,社会结构完全不具备共和的基础。最终导致各省自行其是,分裂,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时代。

一般说来,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型的国家,哪怕是由一个执政能力较弱的政府领导;只要国家是统一的;哪怕国家相对落后;哪怕军队战斗力弱,经常吃败仗;但中国的人口和国力在那里,西方列强只能一小口一小块去吃,而没有能力去整个吞下去。

恰恰是辛亥革命导致了近代中国陷入了民族分裂的深渊,以致于在面临日本侵略的时候,中国没有一个政府能够凝结全国的力量抗战,战场上节节败退,无数老百姓成为亡国奴。

相对于抗战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十几年后的抗美援朝战争。同样是中国军队,面对更先进的军队组织,更先进的武器装备,挟着二站最大战胜国和掌控原子弹武器的威慑,却打得对方最终不得不以求和作为收场。为什么中国需要一个统一的国家和强有力的政府,答案呼之欲出。

笔者曾经幻想过如果自己生活在抗日战争时期,同蒋介石一起躲避在陪都(重庆)。那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阴暗、最没有希望的年代。中国在经历了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满清王朝)之后,再次陷入分裂,然后再次被异族占领、凌辱。就像同一个历史年代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以一个横跨欧亚非的超级大国身份,存在于世600多年。最后在西方列强的攻击下崩溃、分裂,最好的结局就是最终保存了民族的种子,能够以一个中等国家存在于世。但是,当时的中国能够有这样的幸运吗?日本,或者其它西方列强会给中国这个机会吗?笔者想,当时中国普遍的看法应该都是悲观的,像非洲的马里帝国、桑海帝国、美洲的印加帝国,最终很可能只存在在后世的历史教科书里面。

历史最终还是给了中国以机会。在中国被世界彻底抛弃之前,让中国共产党统一了中国,在最危急的关头让中国的历史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所以笔者常常在想,近代的中国是不幸的,但49年中国能过回归大一统,又是中国的大幸。


那么,如果历史能有例外,在另一个平行的时空,又有可能发生什么呢?

公元2016年11月7日。作为一个高中生的我,清晨匆匆起床,乘坐校车赶到学校。

第一节是历史课,老师让大家拿出课本,说是:“让我们把中国的近代史脉络在整个温习一遍。”

我无聊地翻开课本,眼睛却瞟着邻座女同学在偷偷浏览的八卦杂志。里面充满了对王室新闻/绯闻的炒作。

洪宪中华建国100周年,女王袁咏仪发表讲话,国人更将在全国举行至少5500个派对以示庆祝。

新浪网为您聚合有关洪宪中华皇室的最新最全新闻资讯:洪宪中华女王堂弟公开同性恋身份;北京温莎城堡:走进皇室的后花园(图集);袁和平小王子参观空军基地“试驾”飞机,酷! ;王室爆“争孙”丑闻传儿媳邱淑贞与亲家母不和,本报讯据美国媒体报道, ...

爆料洪宪中华王室内幕的前女王新闻秘书. 2014年,女王袁咏仪二世新闻秘书穆嘉比出版个人回忆录《为女王工作的日子》,披露许多涉及皇室的秘闻....

据悉,女王袁咏仪二世,将把王位传给袁崇焕王子而非袁阔成王储。 ... 女王今年二月将继位满64年,接近中国历史皇室历史纪录,成为在位最久的君主,也让儿子袁阔成王子成为等待继位最久的王储之一。

大家注意啦,下面是考点。历史老师的一声高呼又把我的注意力放回了课本上。只见老师的PPT上勾勒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要脉络。

1840年,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1840—1842)。

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英占香港岛,开放五口通商。

1843年,中英签订《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同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订立。

1851年,清咸丰元年,太平天国起事。

1853年,太平军攻入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国都;并颁《天朝田亩制度》。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爆发。英法联军侵华。同年,太平天国内讧,天京事变。

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大沽,清廷与两国签订《天津条约》,又与俄签订《瑷珲条约》。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攻陷北京,签订《北京条约》。

1861年,咸丰驾崩。辛酉政变,慈禧太后执政。同年,洋务运动(1861-1894)开始,创办军事工业、实业,编练陆海军设西式学堂。

1864年,太平天国败亡。同年,中俄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

1883年,中法战争(1883-1885)爆发,签订《越南条约》,法占领越南。

1888年,清廷建立北洋水师,加强军备,巩固海疆。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爆发。同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

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辽东半岛。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同年,洋务运动宣告终结。

1896年,《中俄密约》签订;此后列强纷纷在华租借港湾,划分势力范围。

1897年,德国强租胶州湾;沙俄占旅顺及大连。

1898年,6月,光绪帝在康有为等推动宣布“戊戌变法”,同年9月,慈禧发动政变,变法失败,又称“百日维新”。

1899年,义和团兴起,在山东各地杀教士、教民。

1900年,6月21日,慈禧对全世界宣战。8月16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1901年,清政府和西方列强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清廷下令筹划新政。

1902年,清政府罢科举,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1903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1906年,"正式立宪",确立君主立宪制,光绪皇帝作为第一任立宪君主,确立满汉兼顾的内阁。同时各省抽调代表组成国会,开始制定立宪宪法。

1907年,形成以大官僚、大型企业主、地主、买办为主的国会,并通过了《宪法》。实行韬光养晦政策,尽力维持国内稳定,努力发展本国经济,提升教育与科技水平。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立宪大清加入协约国行列,趁机收回被占的同盟国租借。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光绪帝、慈禧太后先后驾崩;宣统帝即位。

1921年,汉强满弱,满汉矛盾加深。袁世凯发动宫廷政变,满清君主 - 宣统帝宣布退位,清朝彻底结束。同年,袁世凯宣布称帝,国号洪宪,继续实行君主立宪制。并宣布重组国会,宋教仁任总理,并修改宪法。蒙古、西藏等省宣布独立,随即被洪宪政府军队武力平息。

1926年,袁世凯驾崩,长子袁克定即位。国家权力已经掌握在以内阁总理为首的内阁和国会手中。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主要国家全部卷入战争。中国与日本组成中立联盟,日本提供技术,中国提供原料,为欧洲战争国家生产多种军用、民用产品。战后,中日两国因此极大的提升了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工业化水平,正式走入发达国家行列。

注:上文部分摘自《维基百科》相关条目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