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和元旦过完了.我看到邻居们都收起了屋外的节日饰品,我想这也该是我收起我们家节日饰品的时候了.当我收起亲朋好友们寄来的贺年卡时,我突然意识到今年的贺卡又少了一些.想起以前贺卡要足足放满墙边的一桌子,而如今,才占了一小部分桌面了.显然,圣诞卡和贺年卡越来越坳托了,不合时尚了,它慢慢成了一个行将消逝的传统.
当我今年节前准备寄贺年卡时,我一好友就泼冷水,说谁还想着寄这玩意儿.但我还是不愿放弃这一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也是我们家的一种传统.就像早年在国内过中国年时,年初一总要去我们祖母和外婆家拜年一样.这个习俗不能改.在往年寄贺卡的人名单上,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是我年迈的父亲.他是每年盼着我的贺卡,也是每年首位寄来精心挑选的贺卡.然而,他老人家已于去年夏季离我们而去了.看着他留给我们那一叠精致的贺卡,那十分工整的祝福词,引起了我对他的一番思念.回想起我们在他离世后整理遗物时,看到我父亲保存完好的我多年来寄给他的贺年卡,以及以前我每次回家,也都能看到我寄给他老人家的贺年卡展示在他的书柜里,可想而知,在我们远隔重洋的好些年间,这些贺年卡带给了他老人家多大的安慰和喜悦.
接下来,我寄贺年卡的是我的姨妈和舅舅们,他们还健在,和我从小就很亲近,有的还亲手带过我,我在国内时,每年也去拜年.现在,人在异国他乡,寄上一张贺年卡,遥祝他们节日快乐,新年安康,也成了一个习惯.他们到年底也都翘首相盼,收到我的贺年卡后,他们也会寄来中国新年的贺卡,正好在农历新年前到大洋这边,也算是一种默契吧.前不久回大陆时见到我的表妹,她们抱怨说,姨妈和舅舅们在收到我贺卡后,常差使表妹们去替他们买新年贺卡,这几年国内精致的贺卡越来越年难买到,有时要费表妹们一番功夫才能买到呢.
除了寄往国内亲戚们外,我还有几位多年来结交的美国朋友要寄贺年卡.倒也奇怪了,我们这些号称从文明古国来的人意欲丢弃的传统,这些美国朋友们却还始终保持着.首先一位是我在来美后第一个公司的同事,我们保持联系已有二十几年了.他是一位非常体面的智者,当时,我刚开始工作,对美国公司一无所知,是他告诉我,”Perception is reality”, 即我们在公司表现如何并不取决于我们怎么干,而是人们对我们的认知.从他那儿我学会了在实干的基础上,如何让周围的同事认知和首肯自己,这似乎是在美国公司干好的真谛,我想不仅在美国,它也许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条真谛.有的人误了一辈子的人生才明白.为此,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每年他都会寄贺年卡给我,我亦寄贺卡给他和他家人.二十几年了,尽管我们都跳了几次槽,搬了数次家,但从不中断互寄贺年卡.常常寄卡后,我们还会通个电话,交流一些近来的体会,心得.也算是一对挚友了吧.
还有就是我刚到美国念书时居住过的那家人.他们是爱尔兰后裔,很热忱,看到我远涉重洋,无亲无友的,就像家人那般关心我,使我在最寂寞孤独的时候,体会到了温暖和关爱.我就和他们家人成了朋友,在以后的二十几年里,每年都在辞旧迎新之际,想起对方而互寄贺年卡.一张贺卡,轻如鸿毛,但数十年如一日地你来我往,就充分表明了我想到了他,他也想到了我.在茫茫人海里,不要丢失了彼此.实际上,有不少当地的美国人还保持着节日里,互送贺卡,互赠礼物的习俗,每年年底时,若你光顾邮局时,你就会发现那排着长长的队,每人拿着大大小小的纸箱来寄礼物给亲友.就在我在美亲友之中,也还有这样的若干人,这就使我的贺年卡又多了几张,放在桌上,还算颇有声势,在节日里,也给我的起居室增添了几分色彩和喜气.
当大多数人都热衷于手机,微信和朋友圈时,当大多数人都强调快速和效率时,我却还笨守着寄贺年卡的习俗,并且,每年花时间精心挑选精致漂亮的圣诞卡和贺年卡,花时间笔书一段问候祝福语,这不着实有点太迂腐了吗? 但我却觉得,正是这一精选的贺卡,这些有自己笔书的祝福语,才实实在在地表达了你的内心的思念.这比用微信抄送的美妙图案,华丽词抄要实在而真切的多.试想一下,当我们大家都丢弃了节日里互相走动,互致问候,或互相花点时间,写下数笔祝福语时,当我们大家相聚一起,却各自埋头于手机,微信时,我们离机器人还有多远呢? 但愿寄贺年卡的传统不要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