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说过咱海外华人社团现在是风声水起,有能力有人脉有气场的就可搭班子,不管架构如何,都是打着为本地华人服务的旗号,不过有的真还提供了不少有益的服务,最主要的是也能为好山好水好无聊的老中们提供一个抒发能量的地方。大家聚在一起本来也没什么这宗旨,不像去教会人家要谢罪忏悔求得上天国的门票,心往一处去没有那么多的是是非非。这协会也好校友会也好,大伙本着都是国内来的, 在一起图的也是有个抒发乡音的地方,怀怀旧,八卦八卦,初来乍到还好,时间长了,难免家长里短。
搞这团体的人也知这样下去笼不住众亲们,于是就发掘本地的老中家属的人力资源,因这里有为数不多嫁给理工男的会唱歌跳舞国内二三四五流的文工体的太太们,由于她们的专长到了海外无地可施,不是打工就是居家带孩子。没想到, 人们闲下来了,尤其50/了60后过去都有份想学什么没机会和条件学的遗憾,现在不少人好想恶补一下,了结了结当年的心愿,于是协会的人就组织有兴趣的人学唱歌学跳舞,再时不时地参加个比赛。有时看同学微信,不少人就大晒特晒各种出演照片,难得的是这把岁数他们找回了自己,忙的是不亦乐乎。另外有些国内省队替补的打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的,还带着孩子们入门, 无形之中他们把年轻的家长们也给笼起来了。
这么一来,这些有专长的人一下就火起来了,他们起初出国时满沮丧的,现在慢慢有些借着华人协会,开起了各种兴趣班,带动大伙的业余生活,更主要的是他们在海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咱有一个同学的太太就是跳舞出身,在家闷了几年,现也开了舞蹈学校,她说哪里什么学生都有,白天有土豪太太, 下午是放学的学生,晚上周末是上班一族,搞得俺同学忙的一塌糊涂(担管所有些i闲杂事),跟我通电话时也是张口闭口言舞蹈。
这些特长班单搞要实力和人脉,不易上手,因而他们就跨靠老中的协会。这样问题就来了, 城市小,就避免不了撞上同行,你是国内市歌舞团的,她是某大学教音乐的,都想抢本地那不大不小的一碗粥,你进入这个华人合唱俱乐部,他她加入另一个协会下的声部演唱团队,遇上春晚就来个大PK, 良性竞争还好,可这行当再国内就爱分个高低,于是就难免上演一出互踩的大戏。记得有次参加一个合唱排练,指挥兼老师,排着排着就走题了,也许是不经意之间或早就埋在心里,她说起本地另一位同行,"别看她国内得过什么奖,教学和唱歌不是一回事,前不久小城春晚,那歌就唱低了一个key,糊弄你们可以,咱一听猫出了苗头“,俺们听了佩服之余,也体验了这行业竞争的残酷-:)
无论如何,这些“人才”也许在国内排不上号,最多带一带广场舞,可到了海外以理工男女为主的华人圈中,拔了毛的凤凰也“比鸡强”,他们找回了自己,其专长也能“至尊”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