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清明节———纪念外婆彭惠安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清明时节雨纷纷。我这里应景的雨下得淅淅沥沥,你那里下雨了吗?

算起来,外婆离开我们有23年了。外婆卒于直肠癌。是外婆一手带大的我,本以为会很伤心,但我却没有。外婆一生爱干净,走的时候很痛苦,离开是最好的解脱吧。

如果没记错的话,外婆生于1914年,是旧汉口资本家的小姐。曾外祖父开纱厂,外婆从小被佣人伺候着,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她跟先生读私塾,识文断字,知书达理,写得一手清丽的小楷。小时候见过外婆抄写诗文,但那时候不懂,没有保存,要不留到今天还是个很好的念想。

后来家道中落,十几岁的时候许配给家乡的外公。外公是大户人家的长子,从小上私塾,温文尔雅,仪表堂堂。可惜也好景不长,敌不过战乱天灾,日子过得很艰难。

外婆外公一共生育10个子女,可惜一半夭折,只余5个女儿。小时候常听外婆念叨,铁生铁生。铁生是外婆的第一个孩子,我的大舅,十六七岁病死了。外婆每次说起这些的时候语气很平淡,我想那是因为她经历了太多的生离死别,已经无力伤心了。

外婆一辈子在家相夫教子,没有出去工作。但是她是个热心的人,而且在邻里间威信很高,左邻右舍的家庭矛盾都请她调解,因此她还做了一段时间的妇女主任。但外公有些大男子主义,没做多久就不干了。为这事外婆念叨了外公一辈子。

外婆裹过脚,后来放了,虽然不影响走路,但脚趾严重变形,所以她一辈子没有穿过皮鞋,凉鞋。她的鞋都是自己做的布鞋,轻便舒适。每当外婆做鞋子的时候,她先是把布铺在硬纸板上,然后熬米汤,接着把米汤刷在布上,然后在太阳下晒干,最后就是剪鞋样,纳鞋底,上鞋面。整个过程历时几个月。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外婆总手不停地纳鞋底,我们小孩子的鞋都是外婆做的。南方的冬天很冷,我记得每年冬天来临前,外婆已经给我们准备好了新的棉鞋。

小时候最渴望的是放假去外婆家。外婆早早就准备好了我们喜欢的零食等着我们。记得我早餐最喜欢吃外婆家门口的糊汤粉,配上香脆的豆皮,真是百吃不厌。外婆每天早早起来去菜场买菜,然后去端回糊汤粉和豆皮,然后叫我们起床。外婆做的粉蒸肉和烧青蛙是我们的最爱,外婆就不厌其烦天天做给我们吃。早些年没有空调,大家把竹床搬出来,在外面睡觉。这时候外婆早早就用冰水冰上西瓜,等我们洗好澡吃。那时候,我们几个都抢着和外婆睡,一个搂着外婆的胳膊,另一个抱着她的腿。我们表兄弟姐妹十一人,个个都是这样跟着外婆长大的。我每次放完假,抱着外婆的腿痛哭流涕,耍懒不肯走。

今天清明,爸妈又去给外公外婆扫墓了。前年我清明回去,他们的墓重修了,青山翠柏之间,他们安眠于此。

外婆闺字彭惠安,一个很美好的名字,但一辈子随夫姓,没多少人记得她的名字。中国人忌讳说长辈的名讳,但我想把它写出来,让自己,也让我的家人记住外婆。

 

 

于飞遂歌 发表评论于
和妹妹聊起,她纠正我,外婆其实生于1914,卒于1995,迄今离开我们23年了。如果她老人家还活着,今年是她104的寿辰。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