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
标题:从蒋介石日记谈起
作者:张又普
蒋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浙江奉化人。国民党当政时期的党、政、军主要领导人。1908年留学日本并加入由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1924年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校长,后兼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1927年北伐战争胜利后出任中华民国总统,在1937年—1945年期间,蒋介石成为中国最高抗战统帅,率领200多万国民革命军坚持八年抗战,1949年12月内战失败后退往台湾。
蒋介石多年来一直有记日记的习惯,他从1917年开始写日记,直到1975年去世,共达半个多世纪。1975年,蒋介石去世之前把自己的日记交给了儿子蒋经国,1988年蒋经国病逝前,把父亲蒋介石的日记连同自己的日记一起交给了笫三个儿子蒋孝勇。1996年,蒋孝勇去世,两蒋日记由蒋孝勇的妻子蒋方智怡保存。
出于对台湾政局不稳定的忧虑,2004年冬,蒋方智怡决定把弥足珍贵的蒋介石和蒋经国的日记原件,交付给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胡佛图书馆,暂存于胡佛研究所五十年,供世人研究使用。两蒋日记总共约五十册,胡佛图书馆认真地将所有日记影印,将原件妥善保管,拿出影印件供历史学家们研究使用,但只准查阅手抄,不准影印照相。其中,蒋介石日记可供查阅的是1917年至1945年底。截至本文初稿的2014年为止,从1946年至1975年的蒋介石日记,尚待胡佛研究所研究人员阅定之后逐步开放,蒋经国日记从1937年至1979年,尚未对外开放。
除了蒋介石日记外,还有许多其它珍贵的中国现代史的重要文献也被保存在美国,例如1921年7月中共一大作出的四项决议文件就被保存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而国内的原版由于战争的漂泊早已无影无踪了。这四份文件是由中共一大秘书长兼会议记录陈公博于1924年前后交付给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的。众多重要的历史文件被保存在美国,说明文件的主人相信,美国有能力长期保管这些文件。美国也确实有这个能力,而且美国还能提供安全的科学研究环境,公平、中立地允许所有种类的科学家查阅、研究这些文件。于是就出现了一些令国人有些尴尬的场景:要想研究中国现代史,必须到美国来,只有在美国才能有充分多的资料和安全的环境。而在中国大陆则只能是研究清朝以前的历史比较方便。
美国这种宽松的科学研究环境象磁铁一样吸引着全世界的科学家,如爱因斯坦,费米,基辛格,杨振宁,李政道。正是这些来自全世界(包括美国本土)各地的科学家的贡献,使得美国得以雄踞世界之首达一百多年之久。美国历来欢迎有财力和有才华的人,欢迎他们移民美国,对美利坚合众国作出贡献。
网友反馈:每次看张又普同学的文章,都如五味杂陈,想从心里不同意你的观点,但实在找不出反对的理由。美国为什么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包括现任领导人在内,一直都在强调自己政治的优越性,但却止不住子女前往那个美丽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