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奥斯卡获奖片“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

祖国在唱红歌。祖国山河一片红。 文革在延续,因为有文革的传人。 文革不是毛主席的文革,不是文革一代人的文革。是我们民族的文革。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讲电影,一定会剧透,还没看的朋友,想原汁原味的欣赏,请不要往下读了。

这是部“生活片”,也可以说是“文化片”。得了两个奥斯卡,最佳女主角(Frances McDormand),最佳男配角奖(Sam Rockwell)。得表演奖,此刻的好莱坞,角色必然要“不同”。如果是帅哥Orlando Bloom在哪个影片里潇洒走一回,奥斯卡的提名都混不上。

此片故事其实简单,在密苏里州的一个小城附近(Ebbing),一位单亲母亲Mildred (McDormand),其才成年的女儿在家门口附近的公路上被人奸杀,案发后7个月,破案无进展。于是,Mildred在案发地点附近的三个废弃广告牌上打出大幅标语,直指当地警察局的无能。影片说的是广告打出后,这个小城内的后继故事。不是“侦探故事”,是“生活故事”。

Mildred (McDormand)是小镇Ebbing的一位普通妇女,在一个小礼品店里打工。除了被害的女儿外,还有个上高中的儿子与她生活在一起。从打大型广告促使警察破案就能看出,她是不甘生活摆布的人,人生的“积极分子”。尤其不受“权势”限制。在她认为“权力”不能容忍她的基本诉求时,不惜以身相抗,火烧警察局。而对她认为站在权势一边,对她打压的任何人,包括举着道德牌的天主教神父或是服务全镇的牙医师,反击!这个反击也许是言语类,也许是行动类,不论哪类,绝对的辛辣、直接、不留余地。

如此的特色,必然“政治不正确”。典型一例:

Mildred 与警长 Willoughby (Woody Harrelson 扮演)讨论破案问题时----

Willoughby 警长: 我太想抓住罪犯了,可是当犯罪现场留下的DNA和任何已知罪犯的DNA都对不上,全国范围内的罪犯,犯罪现场又没有任何人证,我暂时无法破案。

Mildred: 你可以把全镇男的,包括八岁以上的孩子都圈起来,抽血验DNA。

Willoughby 警长: 这么做违反人权法,并且,如果是镇子外的人干的呢?恰好那天从镇上过?

Mildred: 那样,就采集全国男人的血,验DNA。

……..

Willoughby 警长: 这个肯定违反人权法。我在全力追查,你打广告攻击我,不公平。

Mildred: 你不抓紧时间破案,跑到我家来像个小母狗一样抱怨,浪费时间,没准另一个女孩又被谋杀了……

Willoughby 警长: 我得告诉你一个秘密,我被诊断癌症末期。

Mildred: 我知道。

Willoughby 警长:那你还要打广告攻击我?

Mildred: 我现在不打广告,等你死了再打你就看不见了。

Mildred的辛辣与黑色幽默贯穿全戏。

Mildred “政治不正确”,但只涉保护自己利益,她明显不是在“南部”常见的“种族主义者”。有自认的“正义感”。

与她演对手戏的警察 Dixon (Sam Rockwell扮演)则正相反。他在开场不久,就先后辱骂墨西哥人,黑人,同性恋人,身体异常人…..

虽如此,Dixon也有他自认的“正义感”。受才死去的Willoughby 警长感动,他在逃出火势“宏浩”的警察局时,不忘保住调查 Mildred 女儿案件的卷宗。后来为了获取他认为是重要嫌犯的作案证据,不惜用自己的身体为代价,搏命而为。

Sam Rockwell的演技可以说是该片成功的一大要素,得奖不在话下。

阴差阳错,电影的结尾处,Mildred 与 Dixon合伙去远方惩治与Mildred 女儿案无关的另一个罪犯……

全片紧凑、幽默、精彩。值得一看。

这是IMDB上的介绍:

https://www.imdb.com/title/tt5027774/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