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清静却又无法归隐的人,只能利用有限的几日假期躲入山水里。
水中,选择去湘西,除了张家界的奇峰怪石和的云蒸霞蔚,
湘西和翠翠,还有从吊脚楼下流过的沱江水。
华的奇人,老想去那片滋养他的地方看看。
连同那里的山水也变得亲近。
刚到张家界,导游的开场白就对带给人不小的惊吓。
来受尽了欺负,所以街市店铺里的东西要买就买,不买莫问,
后收不了场。还说了些稀奇古怪的事, 比如鬼谷神功,就是鬼谷子当年隐居天门山
鬼谷洞里发明的功夫,腹卧钢叉银枪刺喉都不在话下。
无形无色间让人乖乖受其摆布。别说是活人逃不了,就连死人,
能让客死异乡的尸身不远千里走回家乡后落葬,俗称"湘西赶尸"。
光下赶路的僵尸,遇到迎面的车辆人群,还会自动闪躲。
信有这等奇事,硬要眼见为实。只好现场宰了头猪,
一声"走"。那被开了膛剖了腹的牲畜居然踩着蹄子,
传言,自然无法辩其真伪,不过联想起电视里的"湘西剿匪记"
谁都不是好惹的角色。准备好在接下来的旅行中低眉善目做人。
在之后的几天,见识了张家界的山水。从城里坐了索道上山,
云雾缠绕中的山峰,被藏去了棱角,柔和得像个易醒的梦。
露出青翠叠嶂的群山,浓浓淡淡层层叠叠,
崖壁边缘向下张望,远远看见山下九曲十八弯的山道,
时现,引着人想下去探个究竟。
直到去了山下的金鞭溪,才认定水是我的最爱。
在山谷中蒸腾,紧贴着水面弥漫而来。山随水转,水傍山流。
人在桥上走,鱼在水中游。石板路一拐,
色的山崖直插云霄,让人疑似走入了仙境。山间的云如瀑布飞流,
妖娆。有了水和云的流淌,山石才变得灵动鲜活了起来。
如诗的画面,忙得我蹲下起立,变化着角度摆弄着相机,
美丽。导游指着远山解说,这里像枝笔,那里像头鹰。
何需用他人的想象去取代天成的意境。我有意落后了几步,
底碧潭中的石头,圆润得透出光泽。刚下了场雨,
遇上山石挡路,轻快地跳过去,
头的鸟语,高低跳跃的音符,没有开始,没有结束,
百年后依旧如此。
如果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在他的自传中,提到过水和他文学创作的关系。"
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 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与水不能分离。我认识美,
理解人生,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 沈先生文字的灵巧,正似这不拘形态的溪流,
任谁也抓不住。笔锋轻巧一转,完全不知下一程又将被他带往何处。
世人知道沈从文,大多因为他写于三十年代的中篇小说《边城》。
与他的孙女翠翠相依为命的生活中,
情节虽然简单,妙却妙在于乱世中,
渊明距离我们一千多年之后,
的世外桃源。
沈从文是写景的高手。事无巨细,
隔了百十年光景,依旧能见到景致,听到声响,闻见气息。殊不知,
的全是对山对水对人的拳拳爱意。在给妻子的一封家书里,
淡淡的阳光感动我,水底各种圆如棋子的石子也感动着我。
透明烛照,对万汇百物,对拉船人于小小船只,一切都那么爱着,
我希望活得长一点,为所谓人生,
看得太深太远,对于我自己,便成为受难者了,这时节我软弱得很,
界,爱了人类。"
寄情于景的写法,其用意正如沈从文所言:“我只想造希腊小庙,
人性”。书中女主翠翠宁静柔美,和爷爷恬淡自守的形像,
美的理想化身。《边城》中,用风俗景致和人性编织而成的美丽,
良的眼和质朴的心。连同沈从文的散文《湘行散记》和《湘西》
农民,水手和妇人,个个重情重义,带着扶弱锄强,
清淡的笔墨,便能写出让人心颤不已的故事。
从张家界坐了四小时巴士去凤凰古城的路上,
意在沱江上行船,好让那些走南闯北的梢公说些传奇故事给他听。
城墙行走,远远看见一带前面临河,后面靠山,
建筑,想必便是吊脚楼了。只可惜,白日里的吊脚楼,
长眉的妇人,缺了人间的脂粉和烟火,
宿的人们,从妇人热被里脱身,皆在河滩大石间踉跄走着,
所结,也多和衣靠着窗边,与河下人遥遥地喊,‘
如果说沈从文写出了“人性”中的通达,那他悲悯的“佛性”在《
现得更为淋漓尽致。按他自己的说法,这是本“
生命中属于情绪散步的种种纤细感觉和荒唐想象”
写出来的神佛故事,发出像月光一样温和的光泽,
泉果腹,用情话充饥,向彼此唱着缠绵的情歌,"水是各处可流的,
月亮是各处可照的,爱情是各处可到的。"“没有船舶不能过河,
一生?”
虽然当月光下的爱情遭遇到现实时,往往会走向毁灭,
诗意,一如沈从文笔下的哀愁。"美丽总是愁人的。
默默的注视许久。我要人同我说一句话,我要一个最熟的人,
"
正因为感你所感,思你所思,所以隔着千山万水来到凤凰城探你。
虹桥上下来,拐入卖酥糖和牛角梳的小巷,寻见白墙黑瓦的庭院,
故居"的牌匾。古色古香前后两进木结构的小院,
墙上挂着他形容自己的一段话,“走过许多地方的路,
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纪的人"
沈从文的书房兼卧室里陈设简朴,宽大的书桌正对着窗,
留声机。据说先生写作时喜欢听着音乐。唉,
上千万文字的人,灵魂必须时刻被新鲜的声音新鲜的颜色充斥填满。
我上前去问在馆内当讲解员的小姑娘,
出传世的文章。她回答说他是靠自学成才的。
奇心。我更愿意去先生的"从文自传"中寻找答案。
从两岁有记忆开始,
但却能清楚看见他书中生机勃勃的元气和飘逸灵动的豁达都来自何处
沈从文的祖父不到二十岁就做到满清提督,可惜早亡。
纪轻轻又离家出走了,家人只好把沈从文当做未来的将军来培养。
少时就不爱读书。天生囚不住的心性,再打再骂,
上采果,水中捕鱼,嘻戏玩闹一天,总也饿不着他。看人下棋,
喝酒,找小工打猎,见什么都是学问,去哪里都是兴味。
在腐草内的气味,牛临死前发出的叹息,鱼腾跃出水的画面,
就了日后鲜活的文字。难怪这种生于天地山水间的灵气,
相比,多了蓬勃的生机,少了庸儒的做作。按他的原话,”
活上得来,却不需要从一本好书一句好话上学来。”
稍长大些,家里见他难以管束,同意他在十三岁那年去从军。
了砍头,熟悉了人所行出的种种蠢事丑事。
生出不同于常人的洒脱大度。所谓美丑,所谓善恶,在他眼中,
生命中的常态。做为旁观者的他,始终都抱着欣赏和体谅。"
一切。宇宙万汇在动作中,在静止中,
我的爱好却不能同一般目的相合。
所谓道德君子的感情"。
就这么个与世无争,淡泊如水的人,
太阳的逍遥却并没有长久地持续下去。
底宣布封笔,直到1988年留下临终遗言“
虽然后人也有记载,却不忍多看。
我更愿意相信世上真有魂灵这回事。自此山为骨,水为魂,
的土地。海阔天空,任君遨游,再无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