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能力是否与想象中的一样好? 你的理财能力有多强? 你解读情感的能力有多好? 与熟人相比,你有多健康? 你的文法高于平均水平吗?了解自己的能力以及对比自己与别人的能力,不仅仅能够提升自尊,还能帮助我们确定何时可以跟着感觉走,何时需要寻求建议。
但是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并不善于准确评价自己。事实上,我们经常高估自己的能力。研究人员将这种现象命名为邓宁-克鲁格效应。此效应解析了为什么有100多项研究表明人们有虚幻的优越感。我们认为自己比别人好,这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违反了数学定律。
两个公司的软件工程师被要求进行自我评定,两家公司分别有32%和42%的工程师把自己排在前5%。在另一项研究中,88%的美国司机自认为具有高于平均水平的驾驶技能。这些并不是特例。平均来说,人们倾向于认为自己比大多数人更优秀,这表现在健康情况,,领导才能,道德水平和其他领域。
特别有趣的在于能力越低的人越容易最大程度地高估自己的技能。在逻辑推理,文法,金融知识,数学,情商,医学实验,国际相棋等方面,分数低的人都倾向于认为自己与真正的专家能力相当。那么,究竟谁最容易受这种错觉的影响呢? 可悲的是,答案是所有人,因为我们都有自己意识不到的不擅长领域。
但为什么呢? 1999年心理学家邓宁和克鲁格首次描述了这种效应,他们认为缺乏特定领域知识和技能的人,遭受双重困境。第一,他们会犯错误并作出糟糕的决定。第二,这种知识欠缺也会阻碍他们发现错误。换句话说,表现不佳的人缺乏所需的专业知识,因此无法认识到自己做得多么糟糕。 举例来说,对大学辩论赛的参赛者进行的研究发现,在预赛中排在倒数25%的队员在每五场比赛中失败了近四场。但他们却认为自己赢了近60%的比赛。这些学生们没有扎实掌握辩论规则,因此他们根本分不清,自己的论点在何时被推翻或是多少次被推翻。
邓宁-克鲁格效应并不是说自我意识让我们看不到自身弱点。人们一旦发现自己的弱点通常都会承认这些问题。在一项研究中,一些学生起初在逻辑测验中表现不好,在参加了一些小型逻辑课程后,他们欣然承认原来的表现糟透了。这也许就是为何拥有些许经验或专业知识的人,往往对自己的能力信心不足。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了解的事情。与此同时,专家们往往能意识到自己知识多么渊博。但他们经常犯另一个错误,那就是,他们假定其他人同样知识渊博。
结果就是,无论是笨拙还是技艺精湛,人们经常不能准确认知自我。当他们不擅长某事的时候,他们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当他们异常能干的时候,他们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不寻常。
对于正在经历邓宁-克鲁格效应却不自知的人来说,如何能了解自己在各领域的真实水平呢? 首先,要寻求别人的反馈,即使它并不动听,也要仔细考虑。其次,更重要的是不断学习,我们了解的知识越多,那些隐藏的能力缺陷就会减少。也许一切都归结为那句古老的谚语:当和傻瓜辩论时,首先要确定你是否与对方在做同样的事。
来源: TED-Ed 短视频课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OLmD_WV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