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长老:修四念处是中国佛教的希望

欢迎光临本人YouTube频道(频道名:林泉晗禅):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修四念处是中国佛教的希望

86/3/25 妙境长老讲于三峡西莲净苑

  为什么要学佛?

  「为什么要学习佛法?」即使是出家一百年了,还是要探讨这个问题。

  在《法句经》上有四个颂:

  常在燃烧中,何喜何可笑;幽暗之所蔽,何不求光明。

  佛说这四句偈的缘起,因为有四个年纪大、新出家的人聚在一起说世间闲杂话后,哈哈大笑。佛陀天耳遥闻,来到他们的处所问他们为什么笑?他们四个人如实地说完,佛就以这四句颂诃斥他们。

  我认为,这四句颂,对于我们未得圣道的人,也都适合常放在心中思惟的。

  「常在燃烧中」是形容没得圣道的人,常在猛火里燃烧。这正是《妙法莲华经》<譬喻品>火宅喻「三界不安,犹如火宅」的意思。

  什么是火?内心的贪瞋痴是火;无常是火;忧愁是火;惑业苦都是火。在未得圣道前,都在苦恼的境界中,彷佛在火里燃烧,没有停止过。

  「何喜何可笑」,三界之中都是火,那有一样火是可喜可笑的呢?

  「喜」是指有如意的事情出现时,心生欢喜。圣人看我们凡夫欢喜的心情,是很可怜的,因为这也是火。「笑」是说我们看见别人倒霉,就讥笑他;我们若遭遇苦恼,不高兴我们的人也是讥笑我们。而这里说,如意或不如意都是火。这句话有诃斥我们的意思。

  「幽暗之所蔽」,这里从根本上指出我们的毛病。未入圣位的人,有一个共通的大患,就是执着,执着六根、六尘、六识,一切见闻觉知的境界都执为实有。如意的事情执着,不如意的事情也执着,非如意非不如意的事一样执着,乃至我们看经、拜佛、念咒,一切一切都是执以为真实。再明白地说,就是我执和法执。

  执以为实,是一切爱烦恼、见烦恼的根本。我们被这样的烦恼所蒙蔽,是大黑暗的境界。因为不见一切法的真实相,所以常是颠倒迷惑;由烦恼发动种种错误的罪业,最业又招感一切不如意的果报,惑业苦的流转都是因为「幽暗之所蔽」而引生的。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佛陀开示我们:「何不求光明」?

  在无知的黑暗里造成种种的错误,怎么不赶快寻求般若波罗蜜的光明,以破除黑暗,反而在那里笑呢?自己的事情还未成办,为什么还讥笑别人呢?佛陀诃斥那四个比丘,其实也就是诃斥我们!

  我们相信了佛法以后,应该求光明,就是要求得圣人清净无漏的智慧以破除无明,但是,光明怎么求呢?

  求光明的法门

  在今天的中国佛教,或者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是求光明;有人欢喜提倡禅,禅也是光明;受持读诵一部大经也是求光明。

  根据《无量寿经》、《十六观经》,以及天亲菩萨的《往生论》,都提到念佛法门具有甚深义,所谓有甚深义,就是止观,就是禅了。但这和流行的禅门还是有分别,此处先不说。若根据小本《阿弥陀经》上说:「若人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七日,一心不乱......」这当然也是求光明的法门,但这是净土法门的一少分,不是全面的、深义的净土法门。虽然历代弘扬净土持名念佛法门的大德,都赞叹持名念佛的不可思议。但是从经论上的学习与观察,我看那是钝根人学习的法门。虽然是钝根,也不必气馁,依我个人的看法,是钝根,应该承认,不要坚持自己修的法门一定是最殊胜,是无上甚深微妙禅,反倒是能承认自己是钝根,老老实实念佛,求生净土,成功了就不可思议,我也赞叹这样用功修行。

  此处我所说的禅,与现在流行的禅宗应该要加以简别。从中国佛教史看,修禅独立成为一个宗派,是一个历史事实,但是,「禅」是遍一切经论的,不应该说唯禅宗的人才有禅。

  我根据什么这样说呢?中国的三论宗虽然是鸠摩罗什法师来了才成立的宗派,但是般若经系的《道行般若经》在汉灵帝时就传来中国了,三论宗是讲禅的,你能说三论宗没有禅吗?同样的,法相宗没有禅吗?法相宗也有禅,天台宗没有禅吗?天台宗讲《摩诃止观》、《释禅波罗蜜》、《小止观》,乃至智者大师所有的法语里面都说「观心」法门,都是禅。华严宗有没有禅呢?华严经里无量甚深义,不可思议境界,怎么说没有禅?所以,禅是普遍在一切经论里面的。

  禅单独成立一个宗,也是有道理,但是,达磨祖师以四卷《楞伽经》印心,也还是如来禅,也还是「藉教悟宗」,凭借佛的法语去学习第一义谛,不是离开了文字佛法,凭空地就会坐禅,没有那回事!

  从禅宗的禅师语录上看,有的禅师是学习《大智度论》而习禅的;有的学习《维摩诘经》开悟而习禅的;也有学习《般若经》、《法华经》、《起信论》,而后才习禅的。总之这些大禅师是由教而有禅,是教观并行而修禅成功的。

  从这样的文献数据,可以知道早期的禅宗大德是经由读经论,而知道怎么修禅的;后来的禅行者听禅师讲禅,也可能知道怎么修,也可能不知道;到最后完全不知道怎么修了,只好看话头。从禅宗的历史上看,学习话头禅,就是禅宗衰微的开始。

  除了话头禅以外,学习执持名号念佛法门的人越来越多,我曾经请教一位老法师:「您老人家讲经说法几十年,您怎么修行呢?」他说:「念佛!还是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为什么不修止观?」「修不来!不相应!」这位老法师说得坦白!

  我以前学习《中论》读到:「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天台宗《摩诃止观》就是用这四句话修习空、假、中三观的。经论教我们作如是观,我们为什么不修观反念阿弥陀佛呢?原因是什么?

  民国以来,一方面因为政局不安定,另一方面出家人又要造庙,又要收徒弟,兼以因袭传统的观念,本身学习佛法少,想修止观自然有困难,念佛法门非常简易,提倡的人也多,自然是念佛了。1949年以后,中国大陆政体的改变,出家人也要从事生产,不能学习佛法,更不用说修止观了。从佛教史上看,自古至今,中国佛教一直不能正常运作,这真是遗憾的事。

  中国佛教的隐忧

  但是台湾佛教得天独厚,这里是福地,是甚多有福报、有善根的人居住的地方,很多年前就有佛学院,现在佛学院更多,所以人才也多。但是,有一件事,我想各位会知道,那就是中国佛教已经面临了南传佛教的冲击。

  长期在佛学院学习的人,容易建立学派的思想。初学佛的人说:「学派干什么用?我是释迦牟尼佛派的!」你一听这样的话,就知道这个人是初参。但是学习佛法久了,在中国佛教里,不宗龙树,就宗无着、天亲,再不就宗马鸣。这即是印顺老法师所说的性空唯名系,虚妄唯识系,真常唯心系。建立学派思想后,就能够循此途径来修学止观。假使不修止观,只好念阿弥陀佛,就无所谓唯识、中观、真常,乃至天台宗的藏通别圆;或者法性空慧、法相唯识、法界圆觉等等。但是今天的佛教面临了南传佛教的冲击,南传佛教不是念阿弥陀佛的,他们修止观、修四念处。

  我初出家的时候,听老法师讲经,说佛将涅盘时,阿泥卢豆尊者请阿难问佛四个问题,其中一个是「佛涅盘后云何修道?」佛告阿难:「若今现在,若去世后,依四念处修道。」佛遗嘱我们要依四念处以度生死苦海到涅盘岸。虽然如是,余出家以来,从未遇到一位善知识劝修四念处法门。不修四念处法门不行吗?不修四念处则难以断惑证真成就圣道。总是在门外徘徊,与道不相应遇南传佛教学者喊出「大乘非佛说」的口号,若是门外汉,心情的反应将如何?

  北传大乘佛教真正是到了危急存亡之秋了啊!

  修四念处是中国佛教的希望

  我想我们汉传佛教处于这样的思想不稳定的局面,谁来负责把中国佛教稳定住呢?谁?我想就是各位法师要发心了。在佛学院里学习佛法的学生,讲授课程的老师要发心负起这个责任,要努力地振兴中国佛教。而只是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虽是可以的,住持中国佛教则嫌不足!

  我是主张修四念处的,修四念处有什么好呢?它能断烦恼。刚才念的这四句偈:「常在燃烧中,何喜何可笑;幽暗之所蔽,何不求光明。」我们常在执着里生活,也就是在黑暗里生活,为什么不求光明?怎么求呢?就是修四念处,以破除我法二执。真能通达一切法如幻自性空,就能把黑暗破除去,内心里有了光明,就得入圣道了。

  阿含教四念处

  修四念处可以依《阿含经》的教法修;也可以依《般若经》的教法修无相四念处。四念处,对佛学院的学生来说是老生常谈,这有什么了不起?它真是了不起,常作如是观,就能破爱烦恼、见烦恼。身是不净,所受是苦,还有什么可爱的呢?这能断爱烦恼;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能破见烦恼。爱见烦恼一破,就是阿罗汉果,是圣人,不是平常的境界啊!《大般若经》说:「须陀洹若智若断乃至阿罗汉若智若断,是菩萨无生法忍。」所以四念处也就是摩诃衍,不可以轻视的。

  把爱烦恼断掉,看见可意的境界,心里不爱,心里不动,能得自在,不是很好吗?我们平常「常在燃烧中」,看见别人有荣耀,心里嫉妒,这是极令人羞耻的事!现在修四念处观,慢慢把嫉妒心调伏了,久而久之,就能发生作用。到时候听到人家赞叹你很有修行,你自己就能这样想:「谁有修行呢?色无我、无我所,受想行识无我、无我所,那么,谁有修行呢?」觅之了不可得,根本没有一个有修行的人可说;渐渐的,你的心就与无我的境界相应了。无我是什么?无我是圣人的境界。凡夫有我见,一切荣誉的事要有我才可以,圣人都希望他们离苦得乐,希望他们得到清净的荣誉。

  所以,我们不要以为修四念处是小乘佛教的法门。学习解脱道之后,一样可以发无上菩提心,一样可以学习摩诃衍。只要你有无上菩提心,修不净观,不净观就是大乘法门;就算没有无上菩提心,能发出离心,得阿罗汉果,那就是圣人,不是凡夫了。中国佛教常常只是赞叹佛菩萨的功德,很少赞扬阿罗汉的,如早粥午斋念供之时,只供养佛菩萨,而阿罗汉不在内,但是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瑜伽师地论》中都有赞叹阿罗汉的法句。我们修四念处,得了圣道,修六度万行,弘扬佛法,广度众生,这不是无上菩提之道吗?

  般若教无相四念处

  若是根据般若经修无相四念处,那当然是更殊胜了。在《金刚经》中说:「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这不是身念住吗?「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着,是故说不受福德」,这不是受念住吗?「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不是法念住吗?「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燃灯佛所于法有所得否?不也,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这不是法念住吗?这是般若无相法门,以无相般若总观身受心法不可得的。但是特别有业障的人,可能修不来,那怎么办呢?拜忏!大悲忏也好,梁皇忏也好、千佛忏、万佛忏都好,拜了忏再去静坐修止观,就容易一点。

  我这样说,你们可能要疑惑:「大家都是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怎么说修四念处呢?修四念处那么容易得无生法忍吗?你修四念处吗?你得无生法忍了吗?」我因为没有修,所以没得无生法忍;如果你修了,你就有可能得无生法忍。

  不管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若能常常静坐,就能有相应的时候。相应时有什么现象呢?就是身体似有若无,那个时候,心不昏沉、不掉举,能够相续明静而住,这时候来作四念处观,就有力量。若能长时期这样用功,他自己一定有信心能的无生法忍。我们看《阿含经》、《宝积经》、《般若经》,佛在世时,有人听佛说法的当时,就得了初果,成就圣道不是难事嘛!

  但是,修行之前,对于佛法的学习很重要。譬如修无我观,首先要把「我」、「无我」义搞通,譬如《中论》说:「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把它的道理搞清楚了,很容易地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那时观一切法空有什么困难呢?难的是你预先要学习好。

  我们很惭愧没能生逢佛世,但是,侥幸的是在汉文大藏经中,从印度翻译过来的经论非常丰富,不管是《阿含经》、《阿毘达磨论》,或是般若系的经论有六百卷《大般若经》、《大智度论》等;唯识系的《瑜伽师地论》等,从这里我们可以寻出一条菩提路、一条成佛之道。准备好了,努力修行,就有机会的无生法忍。这样学就是禅,禅就是四念处。假设我们花五年学习四念处的义理,然后用三年时间修止观,你可能会有成就。

  结语

  所以我主张修学四念处法门断惑证真,就算是未证圣道,也能调伏烦恼;否则无有调心法门,大家共住就不容易和。师父在的时候还能勉强维持,等师父不在,徒弟就分散了。普遍都是这样。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有「我」,这件事光彩吗?若能修四念处,相隔千里是和,在一起也是和的,有可能放出圣道的光明,这不是正法住世了吗?所以我的看法是,佛法的兴衰要由修不修四念处来决定。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