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人的心肠,先知的义愤

这里是一些个人的读经分享。知识就是力量,我们生命的力量是从认识真理开始。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阿摩司书》第7章讲的是先知阿摩司从神那里看到的几个异象。第一个异象是蝗虫吃尽地上青物,第二个异象是降火烧灭以色列。对于这两个异象,阿摩司都恳求神赦免和止息,因为“雅各微弱,他怎能站立得住呢?”。第三个异象是吊起准绳攻击以色列的邱坛、圣所和耶罗波安的家。对于这个异象,阿摩司没有继续求神收回,而是按照神的指示发出了严厉的预言。

为什么阿摩司对头两个异象的反应是求神收回,而第三个异象却不再如此了呢?是不是他不敢得寸进尺,要求神更多?是不是他已经疲于代求,听之任之了?虽然这些都有一定的可能性,可是如果我们看到这几个异象之间的区别,也就大约可以明白为什么阿摩司的反应会有所不同。头两个异象主要是关乎神对整个以色列的降罚,涉及到所有的国民。看到百姓受苦,阿摩司心生怜悯,为百姓代求。而第三个异象则有所不同,预示的是神对以色列那些拜偶像的祭坛的毁灭,以及对悖逆的君王的击打,表现的乃是神对罪的厌恶和刑罚。所以面对罪恶的审判,阿摩司不但无法求情,甚至还要为之高兴才对呢。这不是说以色列的罪都只是集中在他们的宗教场所和君王身上,与百姓无关,而是说阿摩司心怀对百姓的怜悯和对罪的痛恨,这两者是有区别的。

阿摩司不但有牧人的心肠,也有先知的义愤。这恐怕是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关。他自我介绍说:“我是牧人,又是修理桑树的。耶和华选召我,使我不跟从羊群,对我说:‘你去向我民以色列说预言。’”(7:14)我们看到,阿摩司起先并不是先知,而是牧放羊群和修理桑树的牧人;然而当神的呼召临到的时候,他就不再跟从羊群,而是跟从神的使命了。所以阿摩司一方面有作牧人的特质,另一方面也有作先知的职分。他知道要爱护羊群,免受伤害,同时也知道要跟从神,向罪恶发出公义的声音。

一方面要有慈爱、怜恤,一方面又要彰显公义、斥责罪恶,这种张力如何平衡呢?我们更多想到的可能是处理问题的方法和取得平衡的技巧。但是,比这些更重要的乃是我们是否有神的心。神是爱,神也有公义。这两者之间不是平衡的问题,而是全衡的把握。平衡就是彼此让步,各做牺牲;全衡则不同,是两者都要,两者都不能打折扣。神不会因为公义而牺牲爱,也不会因为爱而牺牲公义。同样,我们也是如此,既要有对人无私、舍己、发自内心的怜悯和爱,同时也要有对罪恶的痛恨、远离、发自内心的厌恶。

对于基督徒来说,如何既有怜悯又有公义,的确是让我们很头痛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是在用技巧来平衡,根据场景决定这个时候是讲爱多一些还是讲公义多一些;有些时候甚至是以人为出发点,对某些人不敢讲公义,生怕他们离开或是不高兴。虽然因势利导、审时度势,因应不同的场景而有不同的策略是应该的,但我们始终要提醒自己的是,重回神的形象和样式,发展全然的爱和全然的公义才是最根本的。也只有这样,我们散发出来的才是属神的性情和信息。

默想经文:“我是牧人,又是修理桑树的。耶和华选召我,使我不跟从羊群,对我说:‘你去向我民以色列说预言。’”(7:14)

静默思想:因着神的呼召,阿摩司成了不再跟从羊群的牧人了。我们也都和阿摩司一样,成为跟随神、服事人的人。求圣灵光照自己,出去旧有的自我,被神的形象重新塑造,充满神的爱,也充满神的公义。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