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小时候读书

小时候不喜欢上学,更不喜欢做作业。寒暑假布置的作业,谁每天去写“日记”,去写大字练毛笔?都是等到快开学了才匆匆赶出来。不赶不行啊,没有作业开学无法报名上学。

所以说自觉上学学习,门儿都没有。

但有一个例外,我特别喜欢看连环画,小人书,喜欢读“字书”,看小说。上学的路上,街边路口,都摆的有小人书摊,根据书的厚薄新旧不同,1分钱,2分钱看一本。什么小人书都有,我也什么都看。小学语文课本里读了什么不记得了,但连环画《一只驳壳枪》,《小兵张嘎》,《南征北战》,《刘胡兰》,《邱少云》,《三块银元》等名字现在还是“信手拈来”。记得最喜欢看的还是古书:《三国演义》全套连环画爱不释手。书摊里找,同学那里借,找东西换,《桃园结义》,《战官渡》,《赤壁大战》,《长坂坡》。。。想方设法也要找到。喜欢得甚至用一张透明白纸铺在连环画上描连环画的图,或者自己学着做画里面的张飞,关羽,吕布。

除了街头的连环画书摊,我们小城还有一家租书店,出租字书,长篇小说。交一点押金,书借回家,看完归还,看几天交几天的钱。我把书租回家,不知是小说太“引人入胜”,还是想早点看完还书,省2分钱的租书费,我经常一本小说今天借来,一天啃完,第二天就还,诸如《红石口》这类破案小说更是如此。第二天还书时租书店的人时常会问:“你看没有看?,刚借就还。”

我大姐比我大9岁。我上初中时她早已参军多年,在成都。她订了一本《解放军文艺》杂志,看完后寄回家里给我看,成了我最喜欢的文学杂志,也是我当时知道的唯一一本艺术杂志。没办法,身处四川边远山区小县城,太闭塞。《解放军文艺》里诗歌,散文,短篇小说,相声,快板书,什么都有。我最喜欢看的是相声和快板书。收到杂志,首先翻看里面的相声和快板书,但早早晚晚,我会读遍杂志里的每一篇文章。我不是“书香世家”,我爸爸妈妈都没上过学,家里没有一本藏书,一本《解放军文艺》就能让我如获至宝。记得我妈给外地的舅舅写信,都是由我“代写书信”。她说,我写。

考上大学,进了北京,开始自己买书,藏书。尤其毕业后工作的第一年,我们办公室主任是个书迷,经常带着我去北京琉璃厂买书。那里有很多古书,名著,都是降价处理,我们是一包一包地买。一是爱书。二是工作了,也有钱买书。后来出国,先是由单位帮我保管,后来确定我不会再回去了,就把图书全部捐给了单位。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