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疏散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一九七零年冬天,中苏关系紧张,大战逼近,报纸和广播电台里天天在说疏散的事。

我和小妹先家里一步,被母亲安排到查家桥紧急疏散。家里其他成员视局势进展,做好后随的准备。

在疏散之前,城里人做了两件事,一是深挖洞,二是往窗玻璃上贴米字型纸条。

哥领着我和小妹将报纸剪成两指宽的纸条,用面浆糊在玻璃上,一旦苏修炸弹落下来,可以保护玻璃不被震碎。大院里凡有好动的孩子的家庭,窗子都糊上了。想到战争马上就要到来,孩子们变得格外亢奋。

去农村疏散,不是想去就可以去的,你家得有农村亲戚,你的亲戚得和你家关系够好,这些亲戚的生活条件必须能够承受城里难民一个时期的吃喝拉撒。

我家不缺这样的亲戚,我的彩娥阿姨----母亲在缫丝厂做童工时的小姊妹,五十年代下放回农村。十多年过去,两家城乡两隔,然关系一如既往的友好。彩娥阿姨每到城里来,必在我家歇脚;学校暑期,我们也常去她家度假。

有了这样一个可以疏散的去处,我因此有了优越感,也因此招来邻家孩子的嫉妒的白眼。

那年的冬天出奇的冷,查家桥的孩子们手上脸上起了冻疮,手背肿的像土里挖出来的红山芋;村前的小河结了一层厚冰,我和小妹在村里的小学插班借读,早晨上学,我们直接踩着冰面走去对岸。

彩娥阿姨家五个孩子,加上我们倆,七个小孩,冬天的夜里挤在两个大通铺上。铺子用砖头垒起,稻草垫底,一块土布当作床单。四个男孩合一条被子,夜里睡着了,被子被扯过来拉过去,总有人在半夜被冻醒在外面。压在被子上的棉裤棉袄天亮前全部滑落到地上。

屋子四面无窗,唯屋顶有一手掌大小的天窗。夜里躺在铺上,吹灭了油灯,便漆黑一团;看天窗上面微弱的星光,听公鸡打鸣来判断离早起还有多长时间。粗粝的红砖砌成裸墙,干结的砖泥用手指一抠便索索的往下掉;外面的冷风在砖缝中左冲右突,然后呼呼的钻进屋子。

一口大锅人畜共用,煮完猪食,舀一瓢汤锅水刷刷,接着放水放米,煮人吃的粥饭。

那所小学我忘记了名字,就叫查家桥小学吧。村里的孩子称他们的小学叫学堂,称男女老师叫教书先生。

小学建在一个废弃的祠堂里面,四间平房,三间做教室,一间做办公室。一个塌了角的戏台子成了全校师生开大会用的主席台。

全校一共三个班,三个老师各管一个班。还有一个是校长,除了管行政,还代课。

我被安排在一间教室上课,教室中间有两根木柱子,以柱子为界,东边是四年级学生,西边是三年级学生,我坐柱子西边。老师走进教室,从包包里掏出一个闹钟,放在讲台上,然后转身给东边的学生上数学,一会儿闹钟响起,又转过身子领西边的学生念课文。当老师给一边上课的时候,另一边的学生就做自习写作业。起先我没有弄明白,跟着老师半堂课念自己的课文,半堂课又旁听了上一级的数学。

学校顾念我来自城里,为了让我尽快熟悉那里的教育环境,特安排一个同学坐我同桌,上下课与我同行,啥事由他来带我。那个同学名叫姚金,是个小儿麻痹症患者。

那所小学所念的书我差不多都忘记了,只记得有一首长诗,是写反击新沙皇的,最后一句是 “埋你大海里”。老师在课堂念这篇课文,念到这句,先运气,然再晃一圈脑袋,引得全班同学一阵哄笑。

我和姚金放学回村,走在田塍土路上,姚金挥舞双手在空中比画,费劲的从嘴里一字一字蹦出:埋-你-大-海-里。他模仿老师的样子,兴奋到五官挪位,哈喇子从嘴角流到胸襟。

课余的时候,查家桥小学的同学热衷这样的游戏,靠在一朝阳的山墙前,分成两队,一个挨一个相向而挤,还嗷嗷的叫,被挤出队的人就跑到队尾继续往前挤。直挤得一个个敞胸露怀,头上升起白色的蒸汽。

当我们从学校走回,望见村子炊烟,闻到米饭和炖白菜的香味,饥肠咕咕的叫了起来,大家欢呼着往自家屋子跑去。乡下的那锅大白菜真是鲜美,我们整个冬天就吃这一个菜,却是百吃不厌。偶尔,彩娥阿姨在灶台前做粉皮,挑出一些做坏了不能送集市上卖的,就给我们作为小菜,用酱油蘸着吃。那是天下最好吃的美食。

我看彩娥阿姨用山芋浆水在铜锣里烫粉皮,看村里人用竹篾编篮子,时间长了,竟也大体看会了。逢赶集的时候,鸡叫头遍,我爬起来跟在村里的大人后面,跑去十里外的吼山脚下,蹲集市上卖竹篮。到了太阳高升,篮子卖完,我们一群村里人大大小小撒开脚丫,呀呵呀呵的喊,欢快的往吼山顶冲去。

这样的日子过了半年,那仗却总不见开打。起先村里的有线喇叭还一日三唱 “到敌人后方去”“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些历史歌曲,配合国防动员,做备战宣传,后来渐渐没了声势,就播样板戏了。

城里的气氛已经平静下来,仗是没人提了。岂止是没人提,还一派喜庆的景象,那里刚刚举行过欢迎柬国亲王的盛典。

人们脸上洋溢着意犹未尽的兴奋,到处莺歌燕舞。

回到城里,我晕晕乎乎的走在街上,仿佛刚刚从一场梦游中醒来,因着错失这样一个旷世盛典而感到有些沮丧。大家争相向我复述亲王和公主的风采:花车缓缓行,万人空巷;临街的窗口彩旗飞舞……

邻家孩子再见面,踏着步点子在我面前学:

“欢迎欢迎,欢迎回来;欢送欢送,欢送疏散。”

嬉笑声中带着嘲揶。

半年不见,邻家孩子长个了,脸相变得成熟而有些陌生。

OldJohn_02 发表评论于
很好的文章,讓我也想到童年的時光,
有類似的回憶,回不去了,心酸。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