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位于丝绸之路上,是古中国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以莫高窟及鸣沙山月牙泉闻名。造访莫高窟是我多年的夙愿。敦煌莫高窟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中国没有任何一处名胜古迹可以像敦煌莫高窟一样,成为一门国际显学(敦煌学)。
莫高窟完好地保存了中古多个朝代的泥塑及壁画,集历朝人物画之大成。莫高窟泥塑壁画之精美华丽,已令人叹为观止,而更为珍贵的是1900年王道士无意中发现的藏经洞。洞内发掘出公元四至十一世纪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刺绣、绢画、法器等约五万件。我认为藏经洞的发现是中国所谓“国学“的分水岭。发现藏经洞之前的国学是一门死的学问,研究的无非是几本经书及其注解,以及历史上的大事记,所谓“经,传,史”。藏经洞内大量平民生活的历史文献,意义不仅仅在于新史料的丰富,更将国学从故纸堆里解放出来。史学家从此开始关注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季羡林的《糖史》,就是受了几张关于制糖术的敦煌残纸的启发,历时18年而成的关于中西文化交流史的巨著。这是藏经洞发现之前的史学家们所不能够想象的。
莫高窟面对三危山,窟外有匾“三危揽胜”。同行的一位大妈激动地冲我大喊,”赶紧给我照个三兔揽胜!”大爷疑惑地看着牌匾,“几个兔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