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寻觅那些古韵古香的老街

喜欢旅游,喜欢拍照,还喜欢咬文嚼字。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十八年前第一次到大理古城,感到十分新奇。

多年来,又走过许多古城镇,感觉就渐渐淡了。

这一次游大理,古城安排在最后一站。不过是旧地重游,找找失去的时光。

大理古城曾经是热门旅游景点,商业化肯定是难免了。但相比其他古城,还算是中规中矩。

老人寻老景,提着相机四处乱窜,各色人等都抓拍了些,留点念想。

 

古城方圆十二里,建有四座城门楼以及四座角楼。这是西门楼苍山门,城门外早就变成大道(滇藏公路)。坐

公交车来回走了两趟,感觉城门冷清,游客似乎出进不多。

 

游客进出古城多半是走南门楼(双鹤门),这里是古城四门之首。是古城最古老雄伟的建筑,是大理古城的象

征和标志。城门上“大理”二字是郭沫若1961年游览大理时亲笔所提,城楼上“文献名邦”四字应该是从文献

楼拓过来的。

 

进南门是复兴路,扑面而来的是各色店铺的招牌幌子。叫卖的吆喝声充耳,混杂的美食香扑鼻。若不是两侧民

清时期建筑风格的土木结构瓦顶民居有所特色,感觉和其他古城镇乃至大城市的步行老街无二。

 

古城街道大多由青石板铺设而成,大多数街道有引自苍山的清泉水流淌。这一点还算是特色景观。

 

入乡随俗,多少品赏了点当地土特产。总的感觉,烤乳扇、玫瑰饼、烤饵块、雕梅、饵丝,乳扇味道很特别,

味道都还不错。这是玫瑰饼,满城皆是。

 

身着白族服饰的靓妹十分打眼,也算是大理的名片之一啰。

 

勾魂店,卖的啥?猪脆骨。老伴尝了尝,麻辣。我没敢尝,怕把假牙拉掉了。

 

五华楼位于古城中心,最早是南诏国王的国宾馆,元世祖忽必烈征服大理时,曾经驻兵楼前。明朝初年,五华

楼在战乱中被烧毁。明洪武年间,重修大理古城时,在五华楼旧址上修了钟鼓楼,其规模格局已远不如南诏的

五华楼。

 

五华楼周围四亭拱托、清流环绕,楼台基内别有洞天,是小憩、拍照的好地方。

人老心不老,对文艺青年的时髦服饰还是感兴趣,时不时偷窥一下。(P图)

 

这里是复兴路和人民路两条大街的交汇路口。古城的古韵感觉出来了。

 

大理文庙大成门。孔老夫子还是挺受尊敬的。不过匾下那条横幅看着有点怪怪的,是不是挂错了地方。

 

洋人街,原名“护国路”,为纪念民国初云南人民反对袁世凯称帝,起兵护国而得名。全长1200米,其中最繁

华的是中段,全长185.6米,是中国最早最知名的洋人街之一。既然喜欢的是古城原味,我们也就没有去凑热

闹。在复兴路与洋人街交叉路口向东走,转叶榆路再转人民路,直到东门。去前做过攻略,这些路还是保留着

古色古香的味道,有些历史沧桑感。

 

果不其然,一路上民居门脸少有装修,原汁原味。漫步其间,多了一分清静。

 

房顶瓦隙中杂草丛生,墙灰斑驳,也算是老的掉渣了。

 

也有同样爱好的文艺青年在这里流连。手臂上纹一排谁也看不懂的文字,这就叫酷。

 

拍婚纱写真的新人没放过这些老街老景。穿着打扮怀旧不说,就那所摆的POS,唉,我们这老古董都被蒙得一

愣一愣的。给个吉祥祝福吧:挡住最美部分,憧憬甜蜜未来。

 

有话就憋在心里,别说。

 

古老的扇门陈旧的窗,染发的新人穿洋装。这场景,这打扮,真是叹而观之。我不说,你能看出是蹭拍的吗。

确实找了个好角度。

 

阳光啊!羡慕嫉妒恨。恨也是自己找不自在。

 

这个背景选得好(当然是说我蹭拍啰),拍完了就可以吃腊排骨。

我就纳了闷了,为什么女士一定要站得比男士高?

 

这个场景有点意思。

 

顺着人民路来到古城东门(洱海门),出城后全是民居,密密麻麻的小旅店、小餐馆。

感觉城内的居民都搬到城外去啦。

赶回下关,乘火车去丽江,还是逛古城!

 

登录后才可评论.